登陆注册
6588100000002

第2章 引子

一 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的说法,是因北宋的宰相赵普而被大家熟知的。传说他平常也不太读书,所知不超出《论语》,但他做宰相也够了,而且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用前半部辅佐宋太祖,用后半部辅佐宋太宗。

这也许是历史中的趣谈,但“半部《论语》”恐怕不完全是空穴来风。现在通行的《论语》共有二十篇,但如仔细看,前十篇似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单位。这十篇中,前九篇记录了孔子应答学生与时人的话,以及学生相互记录的孔子教诲,总之主要是语录,这正是《论语》的基本风格;但最后一篇《乡党》记录的却不是语录,而主要是孔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言与行,已呈现了孔子完整的形象。

《论语》的后十篇好像是前十篇的续编,不仅略有重复,而且编到第十九篇似乎也基本完成了。不知是否为了凑个整数,硬是加了一篇,只是这最后的第二十篇实在太短,只有三章。

《论语》如此,是因为它的编纂时间很长,编者也不是几个人。虽然孔子逝世后,弟子们就开始整理他的语录,记录他的行为,但这个过程却很长,不仅经过了几代弟子,而且还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本子。到汉代时,还分别流传齐《论语》与鲁《论语》两个大的系统,加之其他的版本,至少有十二种。我们现在看到的《论语》,大致是到东汉才最终固定下来的,以鲁《论语》为主。

孔子一生讲学很久,弟子三千,著名的也有七十二人。他的教学是因人施教,随事指点,每个学生记下的东西是零碎而又不完全相同,学生又有自己的偏向,孔子去世后,儒家就分成八派。因此《论语》究竟由谁编纂,结果自然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宋儒比较倾向认为是有子、曾子一派承担了主要的编纂工作;但对于这样的编纂工作,有的宋儒认为是很好地把握了孔子的精神,有的宋儒却不以为然,以为多少是将孔子片面化了。

不难想象,无论如何,《论语》中的孔子形象,一定不如真实的来得鲜活与丰富。但是,尽管是有缺憾的,二千多年来的孔子形象却因此而树立,《论语》终究是后人感知孔子最重要的依托。感知孔子,《论语》是不完备的,但却是必须的,近乎是唯一的。

相对于真实的孔子,《论语》中孔子的一言一行,仿佛是一勺水相对于海。一勺水当然远不是海,但海却由这一勺一勺的水汇成。对于无缘看海的人,只能由涓流所汇来想象。这实在很难!海的深厚与宽广,海的宁静与汹涌,海的涤荡与包藏,实在难以由一勺一勺的水来感知与想象。当年司马迁读了孔子的书,想象孔子,借用《诗经》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感慨,应该是由衷的心境。

二 手舞足蹈

北宋的程颐讲,同样读《论语》,有的人读了全然无事,有的人喜欢一二句,有的人明白并喜欢上了,有的人竟能读到手舞足蹈的境地。差别怎么会这么大呢?程颐讲自己十七八岁就读《论语》了,当时就能理解,但后来读得久了,才觉得意味深长。原因也许就在这其中:理解了文字上的意思,并不等于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滋味。味道常常难以言喻,多半需要品尝。这品尝,就因时因地因事因人了,变化万端。有时虽是极高明的人,也未必能品尝到某物的妙处。比如黑格尔对《论语》,就觉得无甚稀奇,以为充其量只是一个睿智的老人,饱经风霜后说了一些世故的经验之语。

不从学理上分析,只是从文本上看,《论语》的确很普通,零零星星,说来说去,无外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事,偶尔加上一些心得。这些事,好像离现在的生活已经很远,那些心得,也似乎和今人的心境隔着一些东西。时过境迁,《论语》早已不像它在古时候那么重要了。而且,《论语》记录下来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讲话,只是说是这样,或者要那样,比如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是为什么呢?《论语》里面多半没有解释。现代人崇尚自主精神,岂能不加质疑!现在有许多书,从学理上分析《论语》,阐明在极普通的日常话语中,潜藏着深刻的理论与卓越的思想。只是,人们知道了这些理论与思想,却未必培植起对《论语》的亲切感。因此,读《论语》终是到不了手舞足蹈的境地。

从汉代起,解释《论语》的书实在很多了,至少三千种以上吧。每个时代都有人去解读《论语》,又说明《论语》留给读者很大的空间,可以让每个时代的人触摸到自己的境遇。这些解读《论语》的书,与其说是对《论语》的解读,不如说是解读者对自己时代与生活的解读。但是,这些解读终究又是因为《论语》而起,它们似乎也可以说是《论语》长长的接续。当然,在这么多的接续中,有些很重要,有些不免狗尾续貂。

最重要的还是《论语》本身,其次是自己的生活,别的任何解读大概可视作与自己交流的朋友吧。前人建议,读《论语》要先通晓文义,知道说了什么,然后再体会它为什么要这样讲。如果《论语》中的文字能与自己的生活暗合,相互印证,也许就会品尝到其中的味道,那时便不免心喜,甚至手舞足蹈。如果还年轻,《论语》中有些话自然无法品味;也许有人已活过七十三岁,比孔子年长,但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七十三岁,放现在,差不多该过百岁了吧。也许女人例外,可以不理会属于男人话语的《论语》,不过如果愿意,《论语》仍然是女人的一面镜子,事实上它也一直是。

同类推荐
  • 厘俸:傣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厘俸:傣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厘俸》是一部叙述古代英雄海罕和俸改之间的战争的史诗,展示了从原始社会解体到奴隶制初期傣族先民广阔的社会生活。当傣族先民进入“英雄时代”以后,创造了剩余的生活资料,私有制观念和私有财产的产生和存在成了可能,阶级分化出现,随之而来的便是无休止的掠夺战争。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对方的财富包括妇女。海罕的妻子被俸改所掠夺,为了夺回爱妻,海罕和桑洛的联军包围了勐景罕,天上的天神也来帮助海罕攻打俸改,经过旷日持久的激战,海罕打败了俸改,夺回了爱妻。力量和勇敢成为这个时代的道德风尚,形成了整个社会崇尚武功赞扬英雄的风俗。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共收入各种风格、题材散文共60余篇。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数为自传体散文,回顾了一个农民出身的青年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登文坛以来的三次文学创作高潮,家庭环境的艰辛和坚持文学创作的决心并决心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也有抒情杂评和调侃性幽默小品;还有人物传记、土特产品介绍等。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国际谈判深受其影响。在两国的谈判竞争中,军事等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中国为什么在国际谈判桌上很多时候不占优势?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对文化的差异性认识不够。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常常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二是对新闻媒体的作用不够重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媒体已经开始主导社会舆论的话语权,特别是网络世界的兴起,舆论浪潮席卷而来。谈判是最直接的文化角力。我方人员的文化积累,对对方文化背景的熟悉与洞察,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交流应对……小而言之,关乎在某次谈判中是否可运筹帷幄、长袖善舞;大而言之,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外在形象,以及在国际谈判席上主动权和话语权。
热门推荐
  • 丁大宝的艳事生涯

    丁大宝的艳事生涯

    丁大宝对村长老婆吴桃花很有好感,老婆贾平平口无遮拦的玩笑更是激起了丁大宝的心思。丁大宝勾引上了吴桃花,村长丁东明察觉后要求吴桃花一起给丁大宝下了套子,事情捅开到全村,丁大宝被扣上强奸未遂的帽子,为给吴桃花治精神病闹得倾家荡产。吴桃花却是不愿再被丁东明摆布,挑明自己真看上了丁大宝,狡猾过头的村长在打击中疯掉了……
  • 刘院士轶事

    刘院士轶事

    医护人员有中国人,也有尼日利亚人,所有人都认为他就是哥哥惠松,床头英文挂的牌子HUISONG。哥哥被害了,他无比悲痛茶饭不进。别人以为他失去了弟弟难受,反复劝导,并且告诉他国家会给弟弟一大笔补偿费用的。自己闭着眼睛眼泪不停地流,脑子里却盘算着哥哥是个中层干部,待遇高,一年能拿九万美金,这还不算国内那份工资。工作能力嘛,也就是那回事了,大不了自己在这里再干几年,水平也会赶上哥哥的。嫂子那里如何应付呢,心里不停地打鼓。嫂子原来是银行站柜台的,三十岁就下岗回家,小侄女才四岁,哥哥抚恤金和丧葬费肯定比自己高得多,她要是较真就麻烦了。要是自己娶了嫂子呢?
  • 波澜升起

    波澜升起

    自大夏一统天下已有二十五年,在这看似太平的国家里,其内部早已暗潮汹涌,在这外有强敌内有忧患的敏感时期帝国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此事足以影响如今帝国朝堂格局,同一时期北方四国迅速的统一建立了北魏帝国,北凉与帝国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断的上演,世子殿下回到北凉不久替父又走了一遭江湖,且看他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通透,看他如何世袭罔替,且看他如何挑的起北凉重担,且看他如何兑现自己的诺言,又如何坚守北凉防线使帝国免遭厄运。
  • 君王笺

    君王笺

    永乐八年,王室衰微,大业将末,武林骚动,江湖暗涌。乱世纷扰,天下易主。沉寂多年的“君王笺”之言重现江湖:若得“得城”,齐禹苏三州任得其一;若得“得人”,齐禹苏三军任领其一;若得“得心”,无需城军,便得天下。然成大业者必有根基,无地无兵便得天下实属荒谬,人可胜天,胜负难别,故又传道:三笺得其二,天下归一。而今纵观天下大局,齐禹苏三州三足鼎立,齐民团结,禹民富裕,苏民善战,孰得天下,未可知也。江湖能人志士接踵摩肩,纷纷择木而栖,或自立为军,或入驻三州。一时之间,天下如水,一分为四。
  • 清微斋法

    清微斋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朕是猫

    朕是猫

    小美是一名刚从护士学校毕业的年轻护士,在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工作,像她这样的年轻女孩,竟然很意外地接到了高高在上的军方雇佣函。在医院院长的办公室里,她忐忑不安地看见一名军官背着手,看着墙上的图表。看军官胸前那枚带翅膀的特殊履历章,此人可能是参加过太阳系战役的老兵。军官看见她,开门见山地拿出一封信,说:“我们的一名老战友快不行了,你们护士长向我推荐你,希望你能陪我们的那位老战友走完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日子,这是住址。”
  • 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中心

    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中心

    本书为教育部课题成果。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即早期现代新儒家都推崇直觉方法。本书试图由此挖掘早期现代新儒家四位先生关于直觉问题的思想资源,梳理出直觉理论脉络,并以问题为中心,彰显直觉在达到形上智慧中的功用;力求为直觉找到真正的根基,在一个更加真实的立场中实现直觉与理性的辩证融通,彰显人性的真实性、丰富性和自由。
  • 玩转唐朝之魔鬼厨娘

    玩转唐朝之魔鬼厨娘

    《玩转唐朝之魔鬼厨娘》:她是一个知名大学营养学专业毕业的高级营养师工作性质:私人厨师惨遭强暴后,她纵情于声色之中,年轻,美貌,性感的化身,游走于各个多金男雇主的身边,诱惑他们,然后把他们都拖下了水.谁说只有男人才可以成为掠艳高手的?女人同样也可以!!直到有一天,后一任女雇主请来一个杀手结束了她堕落的生命。至此,她这才获得了新生灵魂飘向了地狱阎王、秦广王怎么也来了?只可惜她还有一段未了的情债打翻孟婆汤,在秦广王之女相助下来到了古老的唐朝唐穿越,变成了一个寺庙里的小尼姑?!念经,担水,劈柴,有了上顿没下顿???嘿嘿,王府贴出了广招厨娘的告示,包袱款款,姑娘我化身太监大摇大摆的走进王府大门王府的老大是一个懦弱王爷?什么?懦弱王爷说自己没有男子乞丐?妈呀,又来个个同性恋太子!还说自己长的很“水灵”,让他忍不住上下其手?杀太子?武则天的阴谋?争夺权势?好危险哪,我到底能不能保住小命呀我的妈呀,这日子这么过的这么猥琐呢?!不行,她要一定奋起反击,魔鬼厨娘来也——******************************************************《玩转唐朝之唐妩妍舞》:落梅宫中伤心舞,蓬莱殿上恩爱长深宫紧锁无人问,无欲无求事半哀美人如花宫廷转,山不就水水自来诞下麟儿为太子,量其身份不是妃她,是先皇的才人,从未受过恩宠,竟然也被列入了陪葬之列?他,是新皇,后宫佳丽三千,皇子无数,却执意立她的孩子为太子!本文架空,亲们不要深究其历史性,喜欢的话就收着看吧,梦倾力的一篇文文,会有阴谋,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温情的~~
  • 何以星辰不灭

    何以星辰不灭

    学生时代的嘉语和其他女生一样,对校草宋卓希垂涎已久,一时色胆包天揪着他衣领告白,居然误打误撞成了他女朋友。为了实现宋卓希演戏的梦想,两人一同考入电影学院。原本一切美好而单纯,可一直暗恋宋卓希的庄敏宜不甘心就此放手,设计陷害嘉语,逼她退出。五年后,两人在一次庆功会上相遇,宋卓希已是明星,嘉语找他签名,他写了个“滚”。转眼,嘉语却以专属经纪人的身份重新出现在他面前,并以炒作需要为由搬进了他的公寓……明明深爱着却不靠近,说好不爱了却又抵死守护。他知道,她还是那年夏天树影下的她,那天他们的初吻,像吃了蜜糖那样甜……
  • 我不是撒旦

    我不是撒旦

    夏旦第三次睁开双眼,挠了挠头说:“我果然不是反派呢,不然哪来的运气第三次重生啊。”过惯了风风雨雨的日子,他想要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身在界位不由己。只有位于最顶端才能享有最大的自由。这里不是西方玄幻,这里,是东方仙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