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8100000004

第4章 为政第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第二

一 为政以德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倡言德政,或以为迂腐,不重制度,其实大谬。强调德政,决非不要制度。治理社会,依靠制度几乎是常识。孔子立说,全从日常生活来,岂有不知!

强调为政以德,不是用德去行政,也不是什么以身作则,更不是无所作为,空谈道德,而是强调政治的依据在于德。

缺德的政治,就是不具有合理性的政治。不具有合理性的政治,固然可以强迫人,但无法感化人,早晚行不通。

为政以德,才能感召人,才能招商引资,才能吸引移民,即众星拱北辰。

二 诗三百章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是孔门诗教的重要载体。为什么有此功能?此章告知重要依据:《诗》三百能让人“思无邪”。

所谓无邪,就是人不偏激,得情性之正。但这一功能究竟是因为《诗》三百本身有这样的特性呢?还是需要读《诗》的人自身用心?

朱子好像是强调后者。他说《诗》三百中“有邪底多”,“思无邪”的功能是依靠善的可以感发人的善心,恶的可以惩创人的逸志。

不过《史记》讲,《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似乎还是肯定《诗》三百本身。

三 道之以政章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此章与“为政以德”章,宗旨一样,但立论略有不同。“为政以德”章似重在执政的理念,此章则更重在从效用上讲。

孔子并不否认政与刑的必要,只是指出仅此在功效上的局限。德政与礼治,固然有它理想的色彩,但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以及它的美好。运用政刑,不忘德礼,应是值得追求的。

无论是城管,还是政府,甚至一切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如果单纯依靠政与刑,人们在精神层面是难以产生感应的。德与礼终究是政与刑的基础,而德又是礼的灵魂。

四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人通常十岁始学,孔子自称“十五志于学”,或认为是“志于道”的自谦。

朱子解此章,尤重志学。志是心有所之。世上事很多,为何定要志学?因为学才是人生的源头活水。读书人也很多,却未必都称得上志学。

十年一段,则是取个大概数,但表明学问的拓展必须有相当的工夫累积。

“不惑”是知其然,“知命”是知其所以然。“耳顺”意味着优入圣域。“聖”字义是通,从耳从口,声入耳而心通。又过十年,进入化境,“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尚如此过来,何况别人?

五 孟懿子问孝章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中的话,常有特定语境,所言似皆有特指,但《论语》的意味又恰恰在于,这些特定语境各有特指的话,又涵有普遍的含义,令不同读者都有亲切的感受。《论语》的趣味超越时空,诚与此有关。此章及随后三章都谈孝,亦宜如此读。

孔子回答孟懿子孝是无违,又具体点明生事葬祭不要违礼。孟懿子是鲁国大夫,当时贵族们常僭礼,故孔子是专门警示他。但普通人行孝,生事葬祭,自然也应依乎礼。至于礼是怎样的,又如何依,则另当别论。

六 孟武伯问孝章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初做父母,常以为孩子长大一些便可松口气。殊不料,儿女的每一个阶段,做父母的都难轻松,或真有所忧,或只是担心,犹以身体健康为要。儿孙自有儿孙福,此话虽是真理,但父母的担忧也是真情。在儒家的精神中,人情大如天。宋儒虽标举理,但也叮咛礼、理要缘乎情。故儿女行孝,须自爱保身,以解父母之忧。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大抵多冒失,故孔子有此警示。此章也有别的解释。不过更重要的是,此章第一次出现了女性的形象:慈母。

七 子游问孝章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赡养老人是人类文明区别于动物世界的重要表证,而且从《孝经》看,儒家倡导孝道,似乎也不限于狭义的赡养老人,更是广义的文明传承。常说中国文化是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或与重视孝道有关。不过,自孔子起,孝与其说是理论问题,不如说是践行问题。子游是孔门高弟,赡养老人可能爱有余而敬不足,故孔子有此警示。读者可以自比子游,做到了哪一层?养老也将是一件社会化的事业,从养到敬,无疑将形成未来中国经济的一个巨大产业链。

八 子夏问孝章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侍奉父母,总能做到愉色婉容,很难。做儿女的,当然不会存心给父母脸色看,甚至心里也常提醒自己要和颜悦色,只是事到临头,却又难做到。我年过半百,也算是读了圣贤书,但面对八十多的双亲,尤其是母亲,反复提醒我这个那个时,初还勉强,其实扪心自问,也多半是应付;实在听多了,便会极不耐烦。色难矣!每当此,心里又极后悔,可下次又不免重犯。朱子讲,子游是爱有余而敬不足,子夏是敬有余而爱不足。很惭愧,我是二者皆不足。

九 吾与回言终日章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语言是人的家。善用语言者,易招人关注,视为智者。相反,不善或不喜言谈者,也很容易遭冷落,甚至视为愚者,尽管有些也的确不够聪明。

孔子能与颜回言谈终日,自有契心在,但并不表示对善于讨论的弟子不满,否则孔门杏坛岂非沉闷不堪?

颜回的不违,并非无批判,而是将批判落在自身,从而真正启迪自我。笃信于道,退省其私,或正是孔子与颜回心心相契的原因,也是断言颜回如愚而实不愚的根本。每见聪明者总被聪明误,多因笃信不足。

十 视其所以章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

人善伪装,尤自以为聪明者,多以为自己装得很像,别人难察。孔子提醒,别人从你的“所以”(做什么)、“所由”(为什么)、“所安”(安于什么),看得很清楚的,千万别装!

“所以”,还是言行表象;“所由”与“所安”,则已进入到精神现象,套用神经现象学的观念,就是读心(mindreading)。

不过,很多时候,人也不是装,而是真的自知难。比如人到中年,相逢便谈养生,仿佛是很健康似的,其实不知心已有病,至少已染暮气了。何尝见小朋友热衷于谈养生的?别的就更不用说了。

十一 温故而知新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读书之要,在通透领悟,不在博闻强记。师教或自修,都以前者为重。知识多少不是指标,知识理解才是核心。读书不悟,虽多无益;温故知新,可以为师。互联网时代,孔子的这一观念尤获证明。

今日教育饱受诟病,创新无力;各类考试阴盛阳衰,严重失调,根源即在重强识、轻通悟。或以为通悟主观,识记客观,由此师道权威日损,工具主义日益,因复为果,果复为因。

即以今日读《论语》,如不能心悟知新,学而时习,亦不过老和尚念经罢了。

十二 君子不器章

子曰:“君子不器。”

常有友人问孩子学什么专业好。大学则纠结办什么专业能让学生谋到饭碗。整个教育都奔向职业培训。“君子不器”,是寄望人不拘于成为一种器具,尽可能挖掘潜能,德充才备。

近代以来的中国教育,有职业教育与人格教育的不同理念与实践。今日中外,亦仍有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划分。社会固然需要专业型的职业化人才服务于当下,但人类同样期待复合型的通识性思想与观念来共塑愿景。

只是,前者易操作,见效快,比如学剃头,后者就难了。

十三 子贡问君子章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也许子贡话多,能说,做不到,故孔子有此教诲。意思也大致明白,强调行动。但断句不同,思想仍有大的区别。

一种断法:“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言便是从属于行的。朱子不同意。他强调孔子从来不曾否定言的重要,相反,任何道理都必须言说,也是可以言说的。而且,他认为这样断句,后半句也不成立,除非是“而后其言从之”。

另一种断法:“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如此,明白的道理,可说出来,只是还须践行之;然后,进一步加以贯彻。

十四 君子周而不比章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有多章以君子小人对举,很鲜明。君子几近圣人理想人格,高于贤人,小人正相反。

周与比,都表示与人友好亲爱,区别是依据不同。周出于公,比出于私。君子出于公,与人都好;小人出于私,便有偏好。

或问:孔子主张仁爱,情感由近及远,爱有等差,与周比如何区分?周,正是依据仁爱原则,该亲则亲,该疏则疏。有时,疏离也是一种友善。比,则是不依据仁爱原则,只根据某种利益而亲近,即信奉: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十五 学而不思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依传统的解释,学的含义甚广,尤须与行相连。如学而时习;又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缺一非学。但又容易以行废学,需常自省。

学与思,原本相连。不思,何以成学呢?但学不用心的很多,闷头蛮干的也不少;另外,现在的知识与信息呈以海量,见风就是雨的,更多。有时遇上很热心又特认真的,真不像是他迷惘,而是让我很困惑。

不学习,一味空思索,这样的人很少。想必能耐下心的,从来也有限。但如真的遇上了,多半也很危险。

十六 攻乎异端章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异端,孟子专指杨朱、墨翟。杨朱主张为我,凡不利我者,虽一毛不拔。如此,公共事务怎么办呢?故孟子斥其无君。朱熹又讲,道家与杨朱一样。墨翟主张兼爱,对所有的人一样好。如此,父母与常人岂非一样?故孟子斥为无父。

到了宋儒,佛教也是异端,因为讲空。但杨、墨粗浅,佛教精微,人到晚年多容易归佛。当然,杨、墨、佛只是异端代表。

攻有二解。一是攻治。研习异端,是有害的。二是攻击。攻击异端,是有害的。朱子强调要取前者,颇有意味。

十七 由诲女知之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仲由,即子路,是孔子很喜爱的高足,但好勇,常硬来,装懂,对孔子也摆脸色。

孔子虽是讲子路,但人普遍也都有此病。并不是人心冥顽不灵,喜欢不懂装懂;也不全是人好面子,不肯承认自己也有知识的盲点。平常问,大概都会认同孔子的话,但事到临头,又往往犯子路的毛病,陷入自欺欺人的境地。

欺人其实很难,多半只是自欺。起初也许会自觉惭愧,想着弥补。但人又容易偷懒,好存侥幸心,旁人多又顾及面子,不愿点破,结果由自欺而又渐失自勉。

十八 子张学干禄章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学生问求官之道,孔子既没教他怎么求,也没教他不求,而是讲做好某些事,官自然在其中。问彼而言此,足见孔子待人温厚。彼与此有别,有此未必有彼,孔子所以这样讲,因只有此是自己能做的,而彼是自己无法求的。

孔子无大话,自己能做的只是多闻多见。闻是听别人说,有疑的放着,没疑才说;见是看别人做,有险的避开,稳妥才做。如此,别人不责难,自己不后悔。

这也难吗?每见做官的,指点江山,无所疑畏,很任性时,才知这真的难。

十九 哀公问何为则民服章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把正直的人放在歪枉者之上,而非相反,这样人民才信服。政治举措很多,孔子强调用人,既针对哀公,也是政治的普遍关怀。

或以为有此理念不难,难在如何选人。如何选是很难,故旧时有举孝廉到科举的变化。但守此理念也很难,正直者刚而难用,歪枉者佞而易使。

制度很重要,然非朝夕之事,且制度设计亦必基于人心。若御史大夫枉法、太尉巨贪,朝廷与州郡皆恶虎据要津、结私党,其来有自固有制度之弊,然独无太上皇之过而不必下罪己诏?

二十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章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与哀公一样,季康子问的也是让人民如何。只是孔子的答,却要求他们自己该如何。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春秋礼崩乐坏,孔子尚周礼似复古,实出新倡仁德。孔子要季康子以庄重之心待民,以孝事亲而推慈于民,任用贤能,对没有技能的给予培训。核心就是尊人爱人。

制度因时而化,但千变万化,人是目的。人权重于主权,或以为西人所揭,大谬!不唯数典忘祖,且贻害当下。凡有权而任性者,莫不心中无人权而自恃权力或自以为秉政令者。

二十一 或谓子奚不为政章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孔子岂不想从政?从政与否,因素很多。孔子不得志,其中难处不便对人讲,但又不因此而颓唐,故引《尚书》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政治的核心是平衡稀缺的资源,以满足社会各群体的利益。传统中国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家庭虽基于血缘,但利益平衡也是核心基础。以孝事亲,友于兄弟,将孝悌之义推及整个家庭,也是一种政治。

国比家当然要复杂很多,但良好政治的核心,也终究是以尊重人民之心,协调各方利益。故从政与否,也可从宽看。

二十二 人而无信章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后现代的生活日趋碎片化,活在当下邃成为人们的遁词,但其实人始终须活在有序的河中,而诚信是河床。失此河床,河必泛滥成灾。

人完全依赖于各类信息的真实可靠,否则生活失据。试想汽车的方向盘,或制动不靠谱,犹如古时的车无、无,车还怎么开?或车虽好,但过桥时,桥会坍塌,还敢前行?举凡衣、食、住、行,概莫能外。

社会由人组成,社会无信必乱,人无信不立,道理是贯通的。更进一步,只有诚信,才有信任;信任既失,万事休矣!

二十三 子张问十世可知章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人的言行皆出于预期,伟大的思想者更是引领未来。但预期凭何而来?未来可知吗?子张之问其实是一深刻的质疑。

孔子是可知论者,给出了认知的方法与途径:鉴往而知来。真实的历史认知,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由此彰显。

孔子的论证中含有他的认知预设:一是社会制度永续变化,多了就减损一些,少了就增益一些;二是任何损益都必须“因”,即有它的客观基础,决非个人能肆意妄为。如妄为,必有害;而即便妄为,也定有必不可为之处。

二十四 非其鬼而祭之章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古时称万物皆有命,死则命断。物死称折,人死叫鬼。人各有家,成鬼亦有属,否则便是野鬼了。断了香火的鬼,旧时有移入宗祠合祭之法。

祭祖应祭自家的死鬼,事死如事生。不属于自家的死鬼而祭之,目的何在呢?不免有拍人马屁之嫌。

与此相反,应该做的不做,应该说的不说,原因也许很多,但问到底,不出对外有顾忌,对己无决心。一句话就是无勇。

自问有些事很起劲,有些事雅不愿,理由多堂皇,但极少面对一己之心。孔子的话启人自省。

同类推荐
  • 山河小岁月

    山河小岁月

    在这山河岁月中,林徽因是如何成为“女神”和“妇女公敌”的?金岳霖真的是“痴情男二号”吗?沈从文和丁玲究竟有怎样的爱恨情仇?胡适真的是“妻管严”吗?张爱玲的梦想是什么?还有还有,你知道吗?连鲁迅和郁达夫也曾经和我们一样,拼命做房奴!
  •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古往今来;多少故事都已尘封,多少城邦都已漂灭,从源远流传说故事到充满争议的古老文明兴起与崩解,那些失落在时间与历史之间的人类文明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不解之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真实档案文献,配合大量精彩图片,重读消失的文明。
  • 千字文(普及版)

    千字文(普及版)

    《千字文(普及版)》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天地开辟等自然情况以及人文概貌;第二部分着重讲述为人处世的标准和原则;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政治历史方面的知识;第四部分主要描述修身养性方面的生活。为了传播这部经典读物,普及国学知识,作者金波精心编撰了《千字文(普及版)》。本书围绕着每一个句段的思想内容,经过注释、点评,再用相关故事延伸其内涵,并用“知识链接”进一步扩大其知识面;全书行文新颖,通俗易懂,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教诲,提高修养。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每天读点世界常识(套装共九册)

    每天读点世界常识(套装共九册)

    本套书共九册,《美国常识》解读了留学美国名校的申请智慧,全面介绍了在美国不能不吃的各种美食。《日本常识》用简单的语言让你了解你最想知道的日本常识。《俄罗斯常识》客观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人文等领域的成就。《韩国常识》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在韩生活攻略。《印度常识》盘点了去印度最不能错过的热门旅游景点和人气美食。《东南亚常识》带你走进陌生而神秘的东南亚世界。《欧洲常识》切合实际解读赴欧生活的实用技巧,全面普及每个人都必须知道的欧洲知识。《非洲常识》带你发现神秘而野性的土地,探索狂野又柔情的文明,领略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巴西常识》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在巴西生活的攻略。
热门推荐
  • 这是一本修仙文

    这是一本修仙文

    五彩光华环绕着林青引导者他缓缓向前,且看林青和世界的姻缘
  •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彭惠安集

    彭惠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善心得善果:报君恩

    善心得善果:报君恩

    古树参天,溪水潺潺,清澈见底的水,冰凉凉的。偶有微风,将这一番静止之画打乱,却更添韵味。一丛紫竹悠悠然随风而舞,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潇潇淅沥竹声的风情。忽地,一颗小小的头颅从紫竹丛中探出,淡红色的眼睛贼溜溜的四处打探巡视,终于放心而出,竟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白狐。它甩了甩毛茸茸的尾巴,坚挺着身子在竹丛间穿来穿去,速度并不快。微乎其微声响从岩石那边传过来,白狐先是一顿,双耳警戒向后退,獠牙外露发出威吓的低鸣。岩石后伸出一只血手,死命的抓紧岩石上的突起,再也不动了。白狐歪着脑袋同那只血手对视了片刻,它开始悄悄的悄悄的向那血手靠近了几步,身形微躬,后腿放松,如果那血手对它会有不轨的行为,它随时会以最快的速度溜之大吉。一只大手从身后摸过来,以白狐的灵敏狡猾居然也被一抓即中。它正要挣扎,却闻到一股熟悉的药香,遂放松了戒备。
  • 纽约,我来了!

    纽约,我来了!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作家弗兰克·迈考特“安琪拉的灰烬”系列作品的第二部。《安琪拉的灰烬》中那个在贫民窟长大却始终坚持梦想的小弗兰克,终于在19岁时重新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在《纽约,我来了!》中,他从一个穷困潦倒的移民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教师。在纽约这个炫目的大城市,弗兰克做过清洁工、厨房杂工、打字员,应征参了军,又在没有高中学历的情况下,半工半读地念完了大学,并选择以教师作为终生职业。在此期间,他结婚生子,又遭遇婚姻失败;他对年轻的学生们讲述着文学的魅力,而他自己却要背负生活的重担……当梦想变成眼前的生活,它还是不是你脑海中憧憬的样子?当新天地展现在你面前,它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 萌娃娇妻,夫君很男神!

    萌娃娇妻,夫君很男神!

    传言,她命格天煞,鬼族守灵上神,一旦苏醒,人仙魔三界灾难;传言,他道风仙骨,天族唯一少君,且生生世世只对一人痴心;然而,传言而已,怎可尽信。她不过是蠢萌蠢萌的白虎,他不过是连饺子都煮不好的男人;“少君,你为何不肯收我为徒?”他没回答,只是将那盘亲自下厨煮的肠穿肚烂的饺子往她那边又推了推,一双眸子漾满宠溺。她窃喜以为,他不愿与她成为师徒,是想做她的男神夫君。却,一切不过是以为。当她做错事,是他亲手打出了埋在她身上的七窍玲珑骨——当他深爱女子还魂归来,她才知,什么是海誓山盟,什么是笑着牺牲。“既然你心中无我,何苦让我越陷越深?众山倾,河水竭,你我从此恩断义绝。”◇◇◇◇欢脱小剧场:男神遥指远处山林烂漫,“小白虎,给为师以此景作诗。”白虎脸皱包子苦想,一只白兔蹦跶跳过,福灵一至:“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割腕动脉割静脉,一动不动真可爱。”男神甚是欣慰,“好诗,好诗。”打酱油的某狐嘴角一抽,凑热闹道,“两只妖孽,两只妖孽,谈恋爱,谈恋爱,一只逗B傻缺,一只装B闷骚,真变态,真变态。”简介无能,小强温馨提示:女主略粗糙,男主略闷骚,看文没风险,入坑自然就不需要谨慎。点一下下↓↓↓↓面的【加入书架】哦~*推荐好友豆子贱文:《夫人,贱下留情!》,无节操,无下限,大家用力去戳,表客气!链接:http://m.wkkk.net/a/886495/
  • 阿弥猫:庆庆的妙幻博物馆

    阿弥猫:庆庆的妙幻博物馆

    陈庆庆是一位从事装置艺术创作的女性艺术家,她采用废旧物品,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给人以全新的感官刺激的作品。同时她又把创作缘由和感悟,以文字的方式抒写出来。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我的它们”、“欢乐只有一点点”、“花谢了”,文字与作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展示了一位感情细腻的女性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 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

    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

    顾嫣胎穿到架空的大魏朝,面对这个陌生的朝代和一群陌生的人,做为一名没有感情的人,顾嫣很淡定,表示:一切都不是事儿,有事儿武力解决。骆荣轩做为安亲王世子完全承袭了老子的纨绔本质,成为京城新一代纨绔之首,吃喝玩乐除了老爹外谁敢跟他叫板?做为皇家为数不多的男人谁敢在他面前炸刺?直到他遇到了她,骆荣轩开始了败北生涯,一路吃鳖到成婚也没能翻身。初见:骆荣轩:“本世子吃喝玩乐最厉害,谁也比不过我。”顾嫣冷淡地扫了他一眼,抄起桌上的色盅从一摇到三十六,“幼稚。”骆荣轩:“老大?师傅?你教教我吧。”顾嫣:“趴地上爬。”.......新婚夜:骆荣轩:“娘子?夫人?嫣儿?老大......”顾嫣:“说。”骆荣轩:“今日大婚,乃你我新婚之夜,能不能给为夫个面子?”顾嫣:“说人话。”骆荣轩:“我想做一回主,叫一声相公来听听。”顾嫣:“呵呵,等下辈子吧!”.......本文架空,很空很空的那种,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女主强大,男主前期是弱鸡,后期被逼着成长,面对女主始终很弱,对外强势无比。
  • 战天丹帝

    战天丹帝

    一代丹尊凌风,在断天峰受天下高手围攻而陨落,灵魂重生于同名少年,再一次踏上修炼的道路,这一次,他有着丹尊的炼丹经验,专修武道,与同辈天才争锋;当他再一次踏入修行界,风云涌动,无数天才在他面前黯然失色……他定会重新踏上巅峰!成就丹武双帝,永垂不朽!
  • 械魂觉醒

    械魂觉醒

    我是谁,苏蓦然常常这样质问自己......在这个连记忆都可以随意植入的未来中,他到底应该相信哪一方的说辞?该不该相信脑中的记忆?一方是强大的普瑞斯联邦,一方是自己祖国的复国革命军,苏蓦然难以取舍......若是有朝一日,你也发现自己的记忆竟被人篡改,你是选择为了寻找过去而与熟悉的人为敌,还是假装没有发觉而继续生活在在安逸的虚假骗局之中呢?PS:此书是在下对于未来的一些创想,想要描绘一个反乌托邦亦或是乌托邦一样的未来社会,在此致敬《攻壳机动队》,新人新书,还望支持!您的每一份收藏与推荐都是对于在下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