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7300000004

第4章 不可不知的哲学知识(3)

无为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它的意思是,道,就是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办事,职责范围以内的事,一定要做得恰到好处;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一概不做。无为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为做作,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根据处理问题不同,“无为”的态度即可用与政治的政策方针,也可以用于修身养性。

道家中的“无为”一般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崇尚天道(自然法则),即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无为。提出“道法自然”“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二是崇尚人道(人事规范),即人类活动应与天道般自然无为。提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其中在崇尚人道方面又有两层意思,一即提倡人应顺应自然界,随缘而动,不要随意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二即社会人际关系方面,提倡应统治者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精神,尽量简化社会的各种制度与规范以保持民间民风纯朴。

因此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于道”。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修身所要达到的“合于道”的理想境界。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无为后来成为道教徒对自然界的运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以及人的安身立命的基本态度。

齐物

齐物是道家思想术语。指超越万物差别,了解万物齐一的道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达到逍遥境界的方法。思想主要陈述于《庄子》内篇的齐物论。齐物思想对后来尤其魏晋南北朝的思想产生影响。

逍遥

逍遥是道家思想术语。指个体精神解放的最高层次,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是齐物。

老子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或安徽涡阳)。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后来被称为“老子”。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老子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主要著作《道德经》,也直接叫作《老子》。

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约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人,另说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曾经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庄子是蒙人。蒙又称“萧蒙”或“小蒙”,据考证在宋国国都商丘附近。对于庄子作蒙漆园吏,一般认为是管理蒙地的漆园,也有认为漆园是邑名。

庄子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恃的自由境界。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

杨朱

杨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思想家,字子居,卫国人,生平已不可考。在当时各家的著述如《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他的名字曾多次出现。他的行踪多在鲁、宋、梁一带。据《庄子》记载,他曾经见过老子。其活动的年代,比墨子稍后,而又早于孟子。有云他是老子弟子,或为道家别支。其学说在当时相当著名,但早已散佚不存,散见于《孟子》《列子》及《淮南子》中。据《孟子》记载,杨朱提倡的属于极端个人主义。

刘安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沛郡丰(今江苏省丰县)人,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淮南王。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另有记载,刘安“得道升天”。

据记载,刘安是豆腐以及很多养生之道的发明者。据传刘安于母亲患病期间,每日用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给母亲饮用,刘母之病遂逐渐好转,豆浆也随之传入民间。至于豆腐起源,古籍记载刘安在淮南八公山上炼丹时,曾不小心将石膏混入豆浆里,经化学变化成为豆腐。

刘安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的来源。

《艺文类聚·卷第七十八·灵异部上·仙道》:“汉淮南王刘安,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卷;论变化之道,于是八公乃诣王,授丹经及三十六水方。俗传安之临仙去,余药器在庭中,鸡犬舐之,皆得飞升。”

《道德经》

《道德经》,原称《老子》,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当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

《庄子》

《庄子》,一般认为是集庄子及庄学后人的篇章,整理而成,是道家最著名的三本书之一,分为内篇、外篇与杂篇,其他两本为《老子》和《列子》,魏晋玄学则称《老子》《庄子》《易经》为“三玄”,为清谈的主要典籍。道教中也奉《庄子》为经典,称为《南华真经》或《南华经》。

唐代时,《庄子》《老子》《文子》《列子》并列为道教四部经典。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刘向校定时名之“淮南”,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李尚、苏飞、伍被、左吴、田由等八人,仿秦吕不韦著《吕氏春秋》,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叔父,刘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针对初登基的汉武帝刘彻。原书内篇21卷,外篇33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这部书的思想内容接近于道家,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三、墨家知识

墨家

墨家,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派别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世称“墨子”,墨家之名从创始人而得。

墨家和儒家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显学(《韩非子·显学》),当时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曾是分庭抗礼。战国后期,墨学的影响甚至一度在孔学之上。

墨家同时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民间结社组织,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其最高的领袖被称为“钜子”或“巨子”,墨家的成员都自称为“墨者”。

墨翟可能是第一代“钜子”。巨子由上代指定,代代相传,在团体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淮南子·泰族训》)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战国后期,分化为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不过也有一说是分成三派,例如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

但是战国末期以后,墨家已经开始衰落。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在位时代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汉武帝在位之后基本消失。

兼爱

完全的博爱。最初见于《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兼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对待亲人的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是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思想。墨子认为,战争对于战败者的伤害,以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尚同

尚贤即是指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尚同是指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节用、节葬

节用是指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即是说不要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反对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墨子

墨子(约前479年—前381年)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宋国人。姓墨名翟。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春秋战国之世,杨朱之学与墨学齐驱,并属显学。

墨子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孟胜

孟胜是战国初人。墨子的学生,后为墨家巨子。其著名事迹是为了守义,与约180名弟子死于楚国阳城君(一说鲁阳文君)的封地。

孟胜和楚国的贵族阳城君交好,受阳城君所托帮他守卫封地。阳城君参与旧贵族反对吴起,因箭射吴起,射中悼王尸体,遭楚肃王(悼王子)追究而出逃,封地被没收。孟胜为履行墨家的“义”,与弟子183人集体自杀以殉。

《墨子》

战国末期,墨家后学将该派的著作汇编成《墨子》一书,《墨子》一书是墨子言行的忠实写照,又称《墨经》《墨辩》。

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年来,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才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著)、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但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爱”(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墨子提倡“兼相爱”,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四、法家知识

法家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君权为核心,法制为手段的思想学派,强调君主应该利用自己的力量控制臣下,并实行耕战策略管治国家。这流派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为秦朝最为采用。

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提出“法”“术”“势”等主张。法即是法制,以严刑峻法管治国家,有功者重赏,有过者则重罚;术即是权术,国君要懂得如何利用政治手段,对付政敌,以保持权位;势即是权威,国君要保持自己的权威,才能驾驭臣下。

战国时韩非乃法家集大成者,他总结了法家各种学说,认为“法”“术”“势”三者都是缺一不可,必须互相配合地运用。又在儒家荀子的理论上吸收,认为人是天性本恶,不但对普通人,就连亲子间关系也是这种特质。

这种流派主要盛行于战国时的韩、魏、赵三国,而早期的法家学派人物也来自这三国,如商鞅来自魏国、申不害来自韩国、慎到来自赵国等。法家中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这些学派思想由韩非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为后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人治主体。

同类推荐
  •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古迹:还原古迹的真相

    古迹:还原古迹的真相

    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位于土耳其的格尔里默谷地,那里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堡,看起来和月球表面很相似。这里的火山沉积物上矗立的石堡,是火山熔岩硬化后,经风蚀雨浸而最终形成的。早在8世纪至9世纪,这里的居民就开始凿空石堡,将其改装成居室。人们甚至在凝灰岩体上凿出富丽堂皇的教堂,在其中供奉色彩绚丽的圣像。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热门推荐
  • 妖瞳公主

    妖瞳公主

    撒花国的霓裳公主,一个华丽而又寂寞的名字,宛如她的人生。十六年间,在梨山之巅的夕阳影里,一只青铜鸟、一盏梨花酒陪着她独坐梨花枝下,望着晓星残月,黯然神伤;十六年后,国将破,民流离,这个性格寡淡的女子从此踏上了多舛噩运的征程。她涉世不深,好在初下山时,命运让她遇见了灵魂的主人——一个有着传奇家族背景的男子。继而,一个个有着离奇身世的人逐一粉墨登场:黑塔楼的主人、塞外重樱楼的杀手、双鹤楼楼主、不死的优昙人、最接近神的巫族人、冥界的倾城公子……杀破狼三星会集天顶,世间必聚乱世之贼、纵横之将、奸险之士。三方搅乱尘世……噩运、诅咒、阴险小人;轮番上演。究竟,她该如何面对?
  • 公平的掠夺

    公平的掠夺

    主角获得可以接受其他位面NPC的委托并且穿梭各个位面的能力,且看他如何在不同位面进行掠夺进行成长的。
  • 极光下的爱丽丝

    极光下的爱丽丝

    《极光下的爱丽丝》的女主人公是个擅长泰拳,也狂爱绘画的多面美少女,为了一个梦境预言,她坚持不懈追寻着命中注定的丈夫,而一次假扮歌迷,却让那梦境预言产生无法成真的危险。现实中的感情线,是否能如梦中预言那般清晰浪漫?故事背景从校园到社会,从梦幻到疼痛,从青春蜕变为成熟,文字纯熟,充满梦幻色彩。如果手中缘分红线的另一端没有被你爱的人牵起,你是否会不顾一切与命运抗争到底……
  • 穿越者的求救信

    穿越者的求救信

    这是一封穿越者的求救信。首先声明,我是本书主角,同时也是作者,我真的穿越了!我被一个自称“昊”的家伙丢到无限流世界里。并且给了我一个新手任务:让我杀一个人。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知道,连目标是谁都暂时不清楚。但我可以写下这本小说,发到地球“起点中文网”与你们交流。简而言之,你们能帮我完成任务,并且存活下来。我需要你们的帮助。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 察病指南

    察病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科技百科知识博览

    科技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科技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为了遥远的过去

    为了遥远的过去

    他在她十岁的时候认识她,那一年,他也只有二十一岁。异国沿海城市的一个码头上,她刚刚从那个地下的人贩子窝里逃出来,追来的人在身后咒骂着逼近,他下了游艇经过码头,她无比迅速地冲过去贴在他身上。从此,他们纠缠了一生。
  •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这是一本全面、立体地介绍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散文。作者把他五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间目睹的可可西里的变化和藏羚羊的命运以及自己的感受用灵动的文字记录了下来,不乏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读性强。阅读此书等于亲历了一回可可西里。
  • 行走的中国

    行走的中国

    作品集以重大的社会变革为背景,从具体的城市、乡村撷取题材,视角独特,激情澎湃,气势恢宏地全方位展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画卷。
  • 好汉,上路哉!

    好汉,上路哉!

    十全街上的三大名楼,别说是姑苏城,即便放眼整个江南,也是首屈一指的,三大楼的买卖各有所司,大凡一个人的正常嗜好都能在这三大楼中找到归属:举凡是人,多有赌性,位于街西头的“望月楼”便是赌坊,整日开放,无论贫贱、无论男女,只要有钱,就算是只狗,也能进去;“民以食为先”,矗立于大街中段的“得月楼”的素菜名闻天下;至于街东的“揽月楼”,算是三大楼里对客人最挑剔的了,妇孺客人不得入内,只能是身下带把儿的有钱男子才能进,妓院是也!那一晚,“揽月楼”里来了位很奇特的客人,纵令是见多识广的老鸨桑嬷嬷,也对那位客人提出的怪异要求惊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