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8100000002

第2章 放下吧!就像从不曾发生过一样

1.犯错后,请学会原谅自己

我们之所以对以前的某个错误耿耿于怀,迟迟不肯原谅自己,多半是因为我们为之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可是,不能原谅又能如何?代价不能再收回,但是我们的心情可以回转,也需要回转,因为生活还要继续。

安雅宁进入公司刚刚一年,因为表现优秀,很受领导器重。她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来。一次,上级领导要她负责一个企划案,为一个重要的会议做准备,还透露说如果这次企划案能赢得客户的认可,她将有可能被调到总公司负责更重要的职务。对安雅宁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她非常卖力,每天都熬夜准备这份企划案。

可是,到了会议的那天,安雅宁由于过度紧张,出现了身体不适,脑子一片混乱,甚至没有带全准备好的资料,发言的时候词不达意,语不成章,几次中断。会议的结果可想而知……

失去了一个这么好的机会,安雅宁为此懊恼不已。之后,由于她的状态一直不好,又有过几次小的失误,她对自己更加不满。以前自信的她,现在忽然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不然为什么老是在关键时刻出错呢?她开始惩罚自己,经常不吃饭,想通了又暴饮暴食,或者拼命地喝酒。

安雅宁的情绪越来越不好,领导找她谈过几次话,宽慰她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人应该向前看。虽然她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但是她还是不能原谅自己,没有心情做好手中的事情,以致对工作失去了当初的信心。最后,她不得不递交了辞呈。

很多人在犯错之后,不能原谅自己,甚至憎恨自己,进而影响到现在乃至未来做事的心情。如果憎恨过于强烈,就无法重新开始,无法看到希望的曙光。不如反过来想一想,错误既然已经犯下了,再惩罚自己有什么用呢?而且你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什么还要搭上现在和未来呢?

当我们为曾经的错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可不可以原谅自己呢?当然可以原谅自己。只有原谅自己,才能重新调整心情,开始新的生活。而那些无法原谅自己,始终对自己的过去耿耿于怀的人,终究得不到人生的幸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事业道路能够一帆风顺,最好不要犯任何错误,其实这一观念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不过是人们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犯错本来就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关键不在于你犯错本身,而在于你犯错之后的反应。

常常听一些人痛苦地说:“我永远无法原谅自己。”可是,不原谅又如何?那等于把自己推入了一个永不见底的深渊,从此再也看不到希望和光明。而世上没有后悔药,谁也不能再改变过去,对自己的责怪只能加深自己的痛苦。

其实犯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直视它的勇气,更可怕的是我们从此失去做事的心情,以至于赔上了现在和未来。所以,切莫再抓住过去的伤痛不肯放手,赶快从自怨自艾的泥潭中跳出来,朝气蓬勃地投入到新的生活和事业中去吧!

只有真正从心底里原谅自己,才能驱走烦恼,让心情好转。学会原谅自己,不是给自己找借口,而是很平静地分析我们过去的错误,从而在错误中得到教训,做到经一事,长一智。

我们不仅要学会原谅别人,更要学会原谅自己。如果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便会陷在失败的泥潭里无法自拔;如果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便会终日在自责中度过;如果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便会失去自信,失去前进的勇气。

2.不念旧恶,莫设心囚

弘一法师说:“假如你有一件忿恨的事,或者和某人有点纠葛,不要老是翻来覆去,把你想的、感受的,或者想说的,在心里一遍一遍的煎熬,因为神经就是这样磨损的。正如同鞋带,在每天拉扯的地方磨损一般。”

一个人在他20岁的时候因为被人陷害,被判入狱,10年后冤案告破,他终于走出了牢房。

出狱后,他开始了几年如一日的反复控诉、咒骂:“我真不幸,在最年轻有为的时候遭受冤屈,在监狱度过了本应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监狱简直不是人能待的地方,狭窄的空间让人备感压抑,唯一的细小窗口里几乎看不到阳光。冬天寒冷难忍,夏天蚊虫叮咬。真不明白,上天为什么不惩罚那个陷害我的家伙,即使将他千刀万剐,也难以解我心头之恨啊!”

75岁那年,他终于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来到他的床边:“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为何还如此耿耿于怀呢?”

禅师的话音刚落,病床上的他声嘶力竭地叫喊起来:“我怎么能释怀,那个将我陷于不幸的人现在还活着,我需要的是诅咒,诅咒那个使我遭遇不幸的人!”

禅师问:“你因受委屈在监狱里待了多少年?离开监狱后又生活了多少年?”

他恶狠狠地告诉了禅师。

禅师长叹了一口气:“你真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他人的陷害使你在监狱中度过了十年,而当你走出监牢本应获得永久自由的时候,你却用心底的仇恨、抱怨、诅咒囚禁了自己近50年!”

我们与人交往,应着眼于未来,不念旧恶。原谅别人,是对待自己的最好方式。为你的仇敌而怒火中烧,烧伤的是你自己。人若怀着一颗宽恕他人之心待人,必能使自己远离痛苦、仇恨和报复,与之俱来的是淡定、温馨和和谐。

20世纪,美国建筑大王凯迪的女儿和飞机大王克拉奇的儿子,在两家父母的撮合下,彼此有了情分。但两个人的来往并不顺利,总是磕磕绊绊的,争吵时有发生。两家人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巨富,儿女们的这种关系,让他们大伤脑筋,他们甚至担心,会不会发生什么不测。

谁想,担心什么就有什么,令他们震惊的事还是发生了,凯迪的女儿竟然被克拉奇的儿子毒死了。

克拉奇的儿子小克拉奇因一级谋杀罪被关进大牢,两家人的身心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从此两家人的生活变得暗无天日。克拉奇的儿子在事实面前却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这使凯迪一家非常气愤。而克拉奇一家也在拼命为儿子奔走上诉。如此一来,两家人便结下了深仇大恨。

一年以后,法院做出终审,小克拉奇投毒谋杀的罪名成立,被判终身监禁。克拉奇为了能让儿子在今后得到缓刑,也为了消除儿子的罪恶,拐弯抹角不断以重金为凯迪一家做经济补偿,以便凯迪能不时地到狱中为儿子说情。克拉奇每一次的补偿都是巧妙地出现在生意场上,这使得凯迪不得不被动接受。

而凯迪每得到克拉奇家族的一笔补偿,就像是接过一把刺向自己内心的刀,悲痛难言。凯迪埋怨自己当初怎么就看错了人。而克拉奇的全家更是年年月月天天生活在自责中,他们怨恨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

两家人都是美国企业界中的辉煌人物,然而生活却如此地捉弄他们,让他们不得安生。一年又一年,两家人的心情被巨大的阴影所笼罩,从来没有真正地笑过。他们承认,这些年为此所付出的心理代价是用任何金钱也换不来的。

然而,苦苦承受了20多年的罪愆后,最终的事实证明,凯迪女儿的死,并不涉及善恶情仇。事情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巨大轰动,面对报社的采访,凯迪与克拉奇两家都说了同样的话:“20年来,我们付不起的是我们已经付出的,又无法弥补的心态。”

人生的所谓得与失,在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被带入其中的无法挽救的或恶劣、或悲伤、或仇恨的心情,却可以使人们改变对整个生活的感受和看法。这种因心情引起的得与失,比起物质上的得与失更加致命,因为这才是最昂贵,又最付不起的。

有一句名言说:“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

乐于忘记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

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吧,对方心存歉意,诚惶诚恐,你不念恶,礼义相待,进而对他格外地表示亲近,也会使为“恶”者感念你诚,改“恶”从善。

3.一失足并非必定成千古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千年古训,教育了多少人,无非就是要求人们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千万不要走上错路,最后让自己后悔。其实,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许多风风雨雨,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当人们在一些事情上急于求成而又脱离实际时,就会造成一些过失,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并非一失足就必定成千古恨。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人们都已经听了很多次。当初越王勾践不听大臣范蠡劝谏,坚持要发兵攻打吴国,结果在夫椒一战中大败,并且被押往吴国为吴王养马三年。勾践为当初的鲁莽冲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卧薪尝胆,立志一定不忘亡国之恨。于是在回到越国之后,他时时刻刻都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他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同时,一有空闲,就和农民一样到农田里扶犁耕作。他的妻子也亲手纺线织布。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生活简朴,不吃有肉的饭菜,不穿华丽的衣服,待人平和,礼贤下士,厚待宾客。最后终于趁吴国兵疲马惫而灭吴,结束了这场吴越争霸。

一失足未必就成千古恨。只要能够找到失足的原因,尽快调整心态,克服失败给自己心灵残留下阴影,逐步恢复自信,继而自强不息,这样才能不再让悔恨吞噬心灵。

没有谁会注定一帆风顺,也没有人注定一生失足,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即使失足了也并不意味着天就要塌下来了。只要你敢于正视失足,它就可以使你从中学到许多真知灼见,并使你对此不再耿耿于怀。失足还可以使你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不足,了解自己是否成熟。

所以,不要恐惧失足,它带给你的会比成功带来的更多。

失足是一件让人们痛苦的事情,它令人悲伤。但更痛苦的是失足之后的束手无策,是失足后的不能警醒。对于失足,人们总是习惯于先从客观上找理由,古人经常归咎于上天不公或自己的命运不济,现代人经常归之于运气不佳,但实际上这多半是托词,是借口。一个人的失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自己亲手造成的,或者说绝大多数失足都与自己有关,与自己的个性或失误有关。不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心理、意志等方面存在缺陷,就是因为方法不当,措施不力,再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或误入歧途。再多的客观因素,也不能使你推卸掉自己身上的责任,最起码是自己没有看清形势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造成的。

当你出现失足的情况时,要及时的改正,否则失足就永远只是失足,而决不能转化为成功。失足并不可怕,跌倒了爬起来就是了。但是,怕的就是被失足打倒,失足后一蹶不振,在失足中越发沉沦,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培根是17世纪欧洲一位显要的人物。从小就身在贵族家庭中的他曾经担任过英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还当过律师,并在议会选举中当选为议会议员。就在官运亨通,平步青云,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因贪污受贿罪,而被监禁于伦敦塔内,出狱后,他又被终生逐出朝廷,不得再担任任何官方职务,不得参与议会。

从此培根开始专心从事著述。他提出了著名的“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知识就是力量”等一系列对后人影响深远的口号,并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曾经的失足使培根成为了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成为了英国17世纪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世界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也正是由于这次失足,让培根成为了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代巨人,成为一名被后人永远铭记的哲学家。

一时的失足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一次失足并不是世界末日,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开端,是命运要让我们做个新的更好的自己。

失足既可以成为埋葬信心的坟墓,也可以成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起点。失足并不代表着失败,只是表明成功或许需要变换一下方向;失足也并不意味着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不过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4.以平常心面对得失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到了这个,失掉了那个。有的人很贪心,想要把一切都攥在手里,失掉了任何一样都变得不开心,这样就是没有参透得失的本质。

我们在得失之间要有一颗平常心。塞翁失马的故事都听说过,在这个故事中塞翁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快乐的内心,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平和的心态。要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坦然心态去观整个人生,拥有这样的心态,自然能够保持快乐。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累积着令自己烦恼的东西,包括名誉、地位、财富、人际关系、健康、知识、事业等等。这些东西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使人们失去了原本应该享受的乐趣,增添了许多无谓的烦恼,一旦失去其中一种便会大为在意,甚至恼火沮丧,要“想办法夺回来”。

其实人生就那么几十年,金钱地位等等一切都不能一直陪伴我们,人死了之后也什么都带不走,若是焦虑沮丧、患得患失几十年,那就太不值得了。所以人生的本质就应该是快乐,每天都快乐地活,不是一种最好的活法吗?何必要为了一些身外之物黯然神伤,焦虑不已?

有个富人叫做白正,他感到每天都不快乐,听说在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位得道的高僧,他便把所有家产换成了一袋钻石,去找高僧。

他对高僧说:“高僧!人们说你是无所不知的,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全然的快乐的秘方呢?”

高僧说:“我这里的快乐秘方价格很贵,你准备了多少钱,可以让我看看吗?”

白正把装满钻石的锦囊拿给高僧,没有想到高僧连看也不看,一把抓住锦囊,跳起来就跑掉了。

白正非常吃惊,四下又无人,只好自己追赶高僧,可是跑了很远也没有见到高僧的身影,他累得满头大汗,在树下痛哭。

正当白正哭得厉害之时,他突然发现被抢走的锦囊就挂在枝丫上。他取下锦囊,发现钻石还在。一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快乐充满他全身。

高僧从树后面走出来,说道:“凡人不懂得得与失的平衡,自以为失要痛哭,得要欢喜,抛却了这种观念你才能真正的快乐啊。”

白正叩谢禅师,回去之后开始劳动,快乐了起来。

佛家认为人生最大的障碍和不自在,就是受外界的牵制。对外在虚假的认同,而破坏了我们心灵的统一。绝对的本体是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因果律的范畴。“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着之病。”

人们总喜欢羡慕别人,却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很多人总是渴望获得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对自己拥有的却不加以珍惜。其实,我们每个个体之所以存在于世界上,自有它存在的意义;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因此,安心做自己的人,才是智慧的人。

5.转换看问题的视角

同样的一件事情,悲观的人只看到不利的一面,乐观的人却看到的是有利的一面,不同心态,呈现出的世界完全不同,呈现出的人生道路也就有了不同。

一位满脸愁容的生意人来到智慧老人的面前。

“先生,我急需您的帮助。虽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对我横眉冷对。生活真像一场充满尔虞我诈的厮杀。”

“那你就停止厮杀呗。”老人回答他。

生意人对这样的告诫感到无所适从,他带着失望离开了老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情绪变得糟糕透了,与身边每一个人争吵斗殴,由此结下了不少冤家。一年以后,他变得心力交瘁,再也无力与人一争长短了。

“哎,先生,现在我不想跟人家斗了。但是,生活还是如此沉重——它真是一副重重的担子呀。”

“那你就把担子卸掉呗。”老人回答。

生意人对这样的回答很气愤,怒气冲冲地走了。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他的生意遭遇了挫折,并最终丧失了所有的家当。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他变得一贫如洗,孤立无援,于是他再一次向这位老人讨教。

“先生,我现在已经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生活里只剩下了悲伤。”

“那就不要悲伤呗。”生意人似乎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回答,这一次他既没有失望也没有生气,而是选择待在老人居住的那个山的一个角落。

有一天他突然悲从中来,伤心地号啕大哭了起来——几天,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地流泪。

最后,他的眼泪哭干了。他抬起头,早晨温煦的阳光正普照着大地。他于是又来到了老人那里。

“先生,生活到底是什么呢?”

老人抬头看了看天,微笑着回答道:“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你没看见那每日都照常升起的太阳吗?”

生活到底是沉重的,还是轻松的?这全取决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烦恼,如果你摆脱不了它,那它就会如影随形地伴随在你左右,生活就成了一副重重的担子。“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太阳不是每日都照常升起吗?”放下烦恼和忧愁,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有一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船夫救起。船夫问:“你年纪轻轻,为何自寻短见?”

“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抛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船夫听了,想了一会儿,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

少妇说:“那时的我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烦恼……”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去了。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烦恼了,你还有什么想不开的?请上岸去吧……”

少妇恍如做了一个梦,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心中豁然开朗便上岸走了。

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她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这句话很经典,它引导我们学会解脱,而解脱的最好方式是面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思路去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因为事物都是多面性的,视角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同。

相信一句话:要解决一切困难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任何一个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

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而每一个矛盾只要找到合适的介点,都可以把矛盾的双方统一。这个介点在不停地变幻,它总是在与那些处在痛苦中的人玩游戏。

转换看问题的视角,就是不能用一种方式去看所有的问题和问题的所有方面。如果那样,你肯定会钻进一个死胡同,离问题的解决越来越远,处在混乱的矛盾中而不能自拔。

一个对生活极度厌倦的绝望少女,打算以投湖的方式自杀。在湖边她遇到了一位正在写生的画家,画家专心致志地画着一幅画。少女厌恶极了,她鄙薄地睨了画家一眼,心想:幼稚,那鬼一样狰狞的山有什么好画的!那坟场一样荒废的湖有什么好画的!

画家似乎注意到了少女的存在和情绪。他依然专心致志、神情怡然地画,一会儿,他说:“姑娘,来看看画吧。”

她走过去,傲慢地睨视着画家和画家手里的画。但是立刻,她被吸引了,竟然将自杀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她真是没发现过世界上还有那样美丽的画面——他将“坟场一样”的湖面画成了天上的宫殿,将“鬼一样狰狞”的山画成了美丽的、长着翅膀的女人,最后将这幅画命名为“生活”。

少女的身体在变轻,在飘浮,她感到自己就是那袅袅婀娜的云……

良久,画家突然挥笔在这幅美丽的画上点了一些麻乱的黑点,似污泥,又像蚊蝇。

少女惊喜地说:“星辰和花瓣!”

画家满意地笑了:“是啊,美丽的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发现的呀!”

生活的美与丑,全在我们自己怎么看,如果你将心中的烦恼和阴暗面彻底放下,然后选择一种积极的心态,懂得用心去体会生活,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美丽动人。

6.不要预支明天的忧虑

有这样三个有趣的故事:

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外企白领,妻子也有非常不错的工作,来深圳艰苦创业五年后,他由一个外地打工仔成长为一名企业精英,更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他不但在深圳创立了自己的事业,而且还购买了自己的住房。这一切看起来都很不错,但他依旧烦恼重重。是什么事情让他烦恼呢?他说自己总是生活在一种危机感中,不停地思考:将来如果失业了怎么办?企业前景不好该如何?怎样才能使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如果以后自己开公司,资金从何而来?这些问题令他坐立不安。

小林是一家餐厅的老板,她一直为生活中的思虑所困扰,以致精神时常处于恍惚之中。她担忧店里的生意不好,她担忧顾客是否满意每一次的服务,她担忧周边餐厅的生意太好抢了自己的生意,她担忧天气不好顾客不来,她也担忧天气太好顾客都外出游玩,使得店里的东西卖不出去。她惶惶不可终日,担忧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让她身心疲惫不堪。小林觉得自己就像找不到归路的迷羊,茫然地四处搜寻,却不知道丢失了什么。

有一个人总觉得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便跑去看医生。医生问他有什么症状,他说没什么不舒服。医生又问:“你最近食欲怎么样?”他说很正常。“那你觉得自己得了癌症的依据是什么?”医生好奇地问道。他说:“我听说癌症的初期什么症状都没有,我正是这样啊!”

三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烦恼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想得太多。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比杞人忧天的烦恼更可怕了。有一句老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吧。既然忧虑无济于事,多想不如不想。

其实,现代人之所以烦恼焦虑,并不是真的遇到了无法解决的事情,而是因为“想得太多”。

因为“想得太多”,我们时常自以为是地担心着原本没有发生的事情,无病呻吟地抱怨着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的问题,搞到最后,不但自陷绝地,甚至还危害到了自身的身心健康。

俗话说,忧能伤人,愁能杀人。许多想得太多的人,因为心思太过沉重,所以很难体会到真正的人生乐趣。因此,当忧愁、担心、哀伤等情绪如蛛网般缠上心头时,请不要容它侵蚀你的心。如果你总是将一些没必要担忧的事,一遍又一遍地在脑中思来想去,终有一天你将被这“想得太多”压得透不过气。

有一个年轻人,跑去向智者倾诉烦恼。年轻人说了很多,可智者总是笑而不答。等年轻人说完了,智者才说:“我来给你挠一下痒吧。”年轻人不解地问:“您不给我解答烦恼,却要给我挠痒,我的烦恼与挠痒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我并不需要挠痒!”

智者说:“有关系,并且关系大着呢!”年轻人无奈,只好掀开背上的衣服,让智者给自己挠痒。智者只是随便在年轻人的身上挠了一下,便再也不理他了。年轻人突然觉得自己背上有一个地方痒得难受,便对智者说:“您再给我挠一下吧。”

智者于是又在年轻人的背上挠了一下。可是,年轻人觉得这里刚挠完,那里又痒了起来,便求智者再给自己挠一下。就这样,在年轻人的要求下,智者给年轻人挠了一上午的痒。

年轻人走的时候,智者问:“你还觉得烦恼吗?”整整一上午,年轻人都在缠着智者给自己挠痒,居然将所有烦恼的事情都给忘记了。于是,他摇了摇头说:“不烦恼了。”智者这才点头笑着说:“其实,烦恼就像挠痒,你本来是不觉得痒的,但是如果你闲来无事,去挠了一下,便痒了起来,并且越挠越痒。烦恼也是一样,本来你不觉得烦恼,只是如果你闲来无事时,去想了一些令自己烦恼的事,你便开始烦恼了起来,并且越想越烦。”

年轻人似有所悟。智者接着说:“烦恼最喜欢去找那些闲着没事的人,一个整天忙碌着的人,是没有时间去烦恼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久别的朋友见面,大多会彼此在一起抱怨自己活得多累,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有时特别想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家庭的重担、工作的压力、人际的复杂,如大山般压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而唯一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却都用来为明天的前途忧虑。

这些抱怨者,大多都是一些事业有成、有车有房、家庭美满的人,别人羡慕他们都还来不及呢。而他们之所以活得不幸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患上了“心灵担忧症”,而对付这种“病”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想得太多。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白天若是想得太多,一天的工作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甚至还会频频出错;晚上若是想得太多,常常是夜不能寐,就算勉强入睡,第二天起来也是昏昏沉沉。其实,转念一想,就算事情真的发生了,想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有一个年轻人到了服兵役的年龄,他被分配到了最艰苦的兵种——海军陆战队。年轻人为此非常得忧虑,几乎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年轻人有个深具智慧的祖父,他见到自己的孙子整天都是这副模样,便寻思着要怎样好好地开导他。

这天,老祖父对这位年轻人说:“孙子,其实这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就算是当了海军陆战队,但到部队里,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内勤职务,另一个是外勤职务。你有可能被分发到内勤单位,这就没什么好忧虑的了!”

年轻人却并不是这么乐观,他还是忧心地问道:“那如果我被分发到外勤单位呢?”

老祖父:“那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可以留在本岛,另一个是被分发到外岛。你如果被分发在本岛的话,那也没什么可忧虑的呀!”

年轻人又问:“那如果我不幸被分发到外岛呢?”

老祖父说:“那不是还有两个机会吗,一个是待在后方,另一个是被分发到最前线。如果你是留在外岛的后方单位,也是很好的,也不用忧虑啊。”

年轻人再问:“那如果我被分发到前线呢?”老祖父说:“那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只站站岗卫,平安退伍,另一个是会遇上意外事故。如果你只是站站岗,依然能够平安退伍,这也没什么可忧虑的!”

年轻人仍然问道:“那么,如果是遇上意外事故呢?”

老祖父说:“那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受轻伤,可能把你送回本岛,另一个是受了重伤,无法救治。如果你只是受了轻伤,被送回本岛,也不用忧虑呀!”

年轻人最为恐惧的地方就是这,他颤声地问道:“那……如果是非常不幸是后者呢?”

老祖父大笑起来,然后说道:“若是遇上那种情况,你人都死了,更是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忧虑的倒该是我了,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场面,可并不好玩哟!”

生活不可能像心目中所期望的那样美好,它有酸甜苦辣,它有悲情苦楚,也有许多的忧虑。忧虑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未知世界的不了解,也来自于自身的担忧和顾虑。许多烦恼本不存在,但是在多虑的情况下,任何情况都可能造成你的忧虑。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谁都无法与宿命抗衡,谁都改变不了既定的事实。我们倒不如顺其自然,静观其变,并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只要无愧于心,此生就已无憾了。

7.给不了就转身,得不到就放手

许多人都会在爱里受伤,因为爱别人爱得失去了自己,等到分手时,才发现在这场爱中,已经迷失了自己,所以总试图抓住情感的尾巴,希望能够有转机。要明白,对方一旦做出决定,那么这场感情就注定了是这样的结果。请不要试图以自己的痛苦与哀求换回曾经的爱,这样只会让对方轻视自己,更快离开。

有一个女孩,在她最美好的年华爱上了一个优秀的男人。两人一开始感情很好,男人对女孩真的很好,让女孩沉浸在这种美好中无法自拔。五年过去了,对这个二十几岁的女孩来说,这五年,是她最美好的回忆。然而,她等来的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婚姻,而是男人的分手。

对于这样的结果,女孩难以接受,她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她始终不肯相信那个曾经深爱她的男人已变心了。于是,她想尽办法去挽留,最终没有如愿以偿。女孩在无奈之下,选择自杀相要挟,幸好在关键时刻被家人发现,并且及时地被送到医院,经过全力抢救,得以脱险。醒来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这个男人打电话,可是男人在确认了女孩生命无碍后,就从女孩的世界里彻底消失了。原本脆弱的女孩,无法面对这样的局面,她选择了疯狂的报复,要拼个鱼死网破,为的就是证明自己对这段感情的在乎。事后,也有人问起男人,为何不去看望女孩,给他们曾经美好的爱情画一个完美的句号。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原本坚强的男人竟然哆嗦着嘴唇说:“我害怕,我不敢。”

当女孩听了这句话后,原本耿耿于怀的她,释怀了,她再也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只身一人远走异乡,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几年过去了,女孩已为人母,依旧美丽的脸庞泛着幸福的光泽。现在,她对生活很满足,因为她有疼爱她的丈夫,和一个可爱的孩子。回想起丈夫在追求她时说的那句:“女人的情伤注定要由下一个男人来抚平的,而我就是这下一个男人,所以你什么也不要在意。”她仍然会感动。

其实,谁没有过情伤,谁不在乎曾经的沧海桑田!的确,人生在世,又有谁能够肯定这一辈子不会因情而伤。故事中的女孩,爱人离去时没能够冷静对待,以自杀的方式来换回这段感情。殊不知,这样会让对方害怕,更会躲起来。当分离来临时,聪明的人懂得,用生命相逼并非明智之举。你以为你的死能改变什么吗?除了给亲人带来痛苦以外,没有人会去怀念你。只有珍惜生命,珍爱自己,才能走出失落,要相信前方还有值得你爱的人正等着你。

面对逝去的感情时,许多人都只看到了它曾经的美好,只有被弄得遍体鳞伤时才明白,原来爱情不仅仅只有美好的一面。其实,谁能保证一生只爱一个人,分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面对失恋,如果总深陷其中,总想做最后的挣扎,甚至认为自己从此不能生活得幸福,那么谁也别想幸福。在这种念头下,做最疯狂的事情,这是再愚蠢不过的行为。

当他爱着你时,确实是真心爱你;如今他要离开你,只是因为现在不再爱了。如果你苦苦的纠缠,无疑是一次次地揭起自己的伤疤。有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不爱你时,那么请相信他现在的确已经不爱你了。不要害怕,不要逃避。因为,害怕会让你自乱阵脚,做出错误的选择;逃避只会让你永远活在痛苦之中,摆脱不了情感的阴影。学会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吧!离开那个曾经给予你温暖的臂膀可能会让你伤心一阵子,但是,请相信这些终究会过去。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遭遇情感危机时,更多的是抱着鱼死网破的心理对待。然而,越是苦苦纠缠,伤害往往越多,在彼此心里仇恨也就越多。爱是相互的,对于一个已经不再爱你的人来讲,这种变相的爱其实已经深深伤害到对方。与其让两颗心在痛苦中纠缠,倒不如勇敢一些,放手给他自由。

姜琳这段时间正处于家庭战争时期,老公提出了离婚。为了挽回老公的心,她试了很多种办法,然而毫无作用。想要放下这段感情很难,她选择了逃避。那时,正值长江即将涨水之际,她报了团去三峡散散心。

带着内心的伤,她整理了行装,起身前往重庆,从那里上船到宜昌,领略三峡两岸的美丽景色。原本,她以为即使看到再美的景色,也不可能医好自己所受的情伤。可是,还没坐上船,她已经被身边的美景所吸引,面对蜀山蜀水,她领略到了从未有过的气势。

一路上,船在崇山峻岭之间顺流而下,看着数千年来被无数文人骚客吟诵过的峡谷,多少感慨涌上心头。深夜时分,姜琳独自一人戴着耳机呆坐在甲板上,歌声、涛声如影随形,终于,这些天积压在心头的忧伤涌上心头。虽然,身边有许多旅客,然而有谁会注意她这个陌生人呢,泪水顺着脸庞滑落下来。索性放开些,等到哭累了,她才回房睡觉。

清晨醒来,她惊讶地发现居然能够一夜安睡无梦了。这么多天以后,她终于有了胃口,早餐时,吃下了许多东西。中午时分,到达鬼城丰都,游客们纷纷下船,导游关切地对已上岸的她喊道:“别忘了,你的船停在这儿!”她微笑着向导游示意。望着依山而建的古城,姜琳也想和其他游客一样,爬上山顶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初夏时节,午后阳光有些灼热,再加上这些天来她心情低落,休息不够,因而,还没走多远就被落下了。忽然,她的头一晕,险些从台阶上摔下去。身后两双手及时把她扶着,才让她免遭不测。“你怎么了,看你的脸色苍白,是不是不舒服?”是好听的苏州普通话,是两个男人,他们一直在她的身后。“没事的,只是因为有些累了。”姜琳答道。“那你慢点,我们一起走吧。”于是,两人接过姜琳手中的包,拉起她的手,就这样一路走去。

夜风吹起,忽然一个充满磁性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放下亦是一种美,就宛如你披着头发时的样子很美。”姜琳认出是下午一起上山的两个苏州人之一。

那个男人说道:“看着你昨夜在甲板上伤心哭泣,无助的样子,我们都很担心。只要你愿意放下一些伤痛,我想你会幸福的。”听着动听的话语,姜琳把头转向一边,流出泪来。许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男人说道。

等到旅游回来,姜琳心中的结已经打开,她与老公很快就办好了离婚手续。

人生漫漫,有爱就会有恨,有情就会有伤。这一路走来,为事,为情,为人,为爱,我们的内心何止破碎一次。然而,却依然可以在受伤过后,重新站立起来。只要愿意,一个人永远不会丧失爱的能力。既然如此,那么,你还会害怕再多一次的伤害吗?如果一段感情到了尽头,却又无法挽留,此刻你能给他的爱就是试着把手放开。

面对感情伤害,也许的确会让人痛彻心扉,然而,聪明的人懂得,只有放下这份让人痛心的爱,才能获得解脱。纠缠是一种爱,放开更是一种爱,真正懂得爱的人,更明白成全的意义。因而,如果真的是爱,那么,最后时刻来个优雅的转身才是明智的选择。

人们常说: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候遇见错的人,是一种遗憾;在错的时候遇见对的人是一种伤心,在错的时候遇见错的人是一种叹息。不能一起走到最后,只是说明没有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如此,给不了就转身,得不到就放手吧,要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好的人在等你。

8.适时地放下无意义的坚持

生活中,很多人总认为自己还年轻,有很多时间可以去尝试、去坚持,但是岁月匆匆,当最终发现自己的坚持成为无用功时,再回首已经是百年身。

错误的坚持就是在浪费生命,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

有一家公司需要招聘一名业务代表,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复试的只有A和B两名应聘者,为了再从中找出一位最适合这份职业的员工,公司决定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通知他们前来面试。

第二天A被公司通知前来进行最后一次的考核。A在面试的时候十分稳重,各种问题都对答如流,就在这时负责面试官的考官忽然递给他一把钥匙随手指了一间小屋让他去那里拿只茶杯来。

A就去开那间小屋的门,可是他无论怎么开就是打不开,他不相信自己开不了,就慢慢地拧,鼓捣了很长时间还是打不开。他知道这是主考官给自己出的最后一道难题,如果连这扇小小的门都打不开的话,怎么去打开别人的心灵,于是他就一个劲地往里面拧,可是最后钥匙也被他拧断在锁孔里了。

A感到十分难以置信,明明是这扇门的钥匙为什么就是打不开呢?他就问主考官:“请问,是这把钥匙吗?”主考官抬头看了一下A答道:“是打开屋子,取出茶杯的钥匙。”A很为难地说:“门打不开,我也不渴……”

主考官打断了他的话:“那好吧,这两天回去等通知,如果接不到通知,你就去别家公司试试吧。”

第三天公司又通知B来面试,尽管他的回答不是十分流畅,但主考官还是同样给他一把钥匙让他取来一只茶杯,B也是同样打不开门,但是他却看见另一间屋里有一只茶杯,他就想:“主考官并没有告诉我钥匙就是这间屋子的,它既然是打开有茶杯那间屋的钥匙,那么应是隔壁这一间吧!”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竟然真的打开了那间小屋,取出了茶杯。

主考官很高兴,拿过他取出的茶杯为他倒了一杯水,然后对他说:“喝杯水,然后签个协议,祝贺你,你被录取了。”

A放不去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一直认为主考官指定的就是那间屋子,结果怎么弄也打不开屋门,而B却并没有这样认为,只是选择放下这扇打不开的屋门去试另一间的屋门,结果它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另一间屋门,取出了茶杯。

有些事情确实需要“半途而废”的精神,当然这就要求我们要仔细地甄别何时是放下的时机,然后正确理智地坚持,这才是实现终极目标的大智慧。

生活中也有些人从小就抱有美好的梦想,也身体力行去追求、去坚持,但他们牺牲了美好的青春,激情也慢慢消耗殆尽,留给自己的却是一个生命的残局,可他们仍然觉得是上苍跟他们开了一个生命的玩笑。殊不知,是他们自己的固执埋葬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选择需要智慧,放下需要勇气。适时地放下无意义的坚持,才会有更多的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果自己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那么该坚持的就要坚持;反之,如果你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固执地狂奔,那么只会加速自己的毁灭。

如果我们的目标并不适合我们,做了也是白做的时候就要懂得去收手,与其苦苦挣扎,蹉跎岁月,还不如选择放下。若我们坚定地放下了那种偏执,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否则,我们就可能被痛苦纠缠一生。

同类推荐
  • 三国的人生智慧课

    三国的人生智慧课

    《三国演义》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与其说它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史书、兵书、人生之书,或者说,它是一部智慧之书。读《三国演义》,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大谋略、大智慧,这种智慧并非就事论事,而是通过对三国原著的许多故事分析、综合、升华而成,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大领悟、大道理。《三国的人生智慧课》深入品读《三国演义》中的人生经验与智慧,语言生动、见解独特。
  • 不焦虑的活法

    不焦虑的活法

    焦虑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的宿命。但是我们真的就无法改变了么?不,正是由于焦虑情绪可能导致的可怕后果,我们一定要找到抑止焦虑的办法。本书没有任何结论,只是一种启迪,一种指引,指引你彻底地自我解放,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不会再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变得焦虑不安。拥有一颗淡定的平常心,从容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 努力到感动自己,全世界为你让路

    努力到感动自己,全世界为你让路

    一个努力朝着自己梦想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在生命的道路上,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 生气不如争气

    生气不如争气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巅峰也有谷底。因为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因为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炼。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是一种消极的表现,最终受伤害的也只有你自己。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你自己的心态。以积...
  • 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孙绍振教授,幽默大家,著名文学评论家,祖籍福建长乐。1936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美的结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等著作多部。演讲以幽默、机智、诙谐、犀利见长。《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这本书荟集作者多年幽默演讲经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有操作性。
热门推荐
  • 雪球专刊第036期:2014租房买房指南

    雪球专刊第036期:2014租房买房指南

    最近房地产也算是暖风频吹了,政策的放松明显。但是销售市场总体并没有回暖,只是在存量之间调整罢了。目前,降价明显,在一些区域,降10%左右的价格,还是能去化不少量的。我们公司有几个均在省会城市或副省会的项目,统统低于我们拿地时候的预期售价15%以上开盘,开盘当天售罄的也有。今天和其中一个项目的销售总监聊,他说主要还是当地大多数小开发商还在死扛,赔不起,不像全国性的大开发商,有很多老项目可以赚利润,新项目走量要业绩。我们比预期低了这么多开盘,当天就干掉一栋楼。说明需求还是有的,刚需最看重的还是总价,只要便宜,还是有很多客户的。
  • 修道凌云行

    修道凌云行

    如果你没有必死的觉悟,那劝你还是放弃吧~陆陵语录
  • 北京绿卡(连载2)

    北京绿卡(连载2)

    仰仗苏强的光芒,蒋森顺利出来了,一点没有遭受磨难。回到北京没两天,尼可还静悄悄地安排了一桌酒席给他压惊。陪在蒋森身边的只有尼可一个人,这件事到此为止,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苏强当然没有出席。人在江湖,险象环生,他比尼可更小心。蒋森还是愁眉苦脸的样子,尼可说:“都过去了,人这一辈子哪不摔跟头,你这次还走运,一根头发也没掉就出来了,爬起来朝前走,明天肯定会更美好。”
  • Love Like Theirs (The Romance Chronicles—Book #4)

    Love Like Theirs (The Romance Chronicles—Book #4)

    "LOVE LIKE THIS creates a world of emotions and turmoil, describing superbly the mind of a young lady (Keira) and her struggles to balance her social life and her career. Sophie Love is a natural storyteller. LOVE LIKE THIS is very well written and edited, and I highly recommend it to the permanent library of all readers that appreciate a romance that can be savored during a weekend."--Books and Movie Reviews (Roberto Mattos)LOVE LIKE THEIRS (The Romance Chronicles—Book #4) is book #4 in a new, sweet romance series by #1 bestselling author Sophie Love. The series begins with LOVE LIKE THIS (Book #1), a free download!Keira Swanson, 28, has sworn off of love. With her heart still hurting from her breakups with Cristiano and Shane, she will not allow her magazine to use her for another love experiment.
  • 惟吾逍遥

    惟吾逍遥

    【新书《剑影横秋》已发,望多多支持】仙途浩渺,众生汲汲而求;求道多艰,修士道心渐衰。自登仙途,御千里快哉风,穿山渡海,凌波御虚,穷睇眄,缈天涯,行于万丈红尘中,游乎四极八荒外。纵天高地迥,宇宙无穷;任天行有常,盈虚有数,墨天微抚剑而立,“大道独行,惟吾逍遥!”阅前须知:1.主角精神病患者,接受不了请及时止损。2.无男主,因为女主兼职了!3.弃文不必告知。【书友群:738562837】
  • 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

    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

    重新寻回难得的感动,重新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 成长,是大自然最寻常的奇迹,比如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成长,也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都要从孩童长成大人。每一个好故事,都会给孩子们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精选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亲情故事,阅读这些温暖而充满智慧的故事,能够使青少年受到启发和教益,提高素质,培养趣味。《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最佳的课外知识读物。
  • 宠妻101,pick百亿小甜妻

    宠妻101,pick百亿小甜妻

    千年前,大婚当日,他将红线系在长嫂腰间。从此,恣意妄为,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凭她宠爱娇惯闹翻了天。战场上以一当百杀伐决断的男人,被她困于四方床榻间,与她殊死搏弈,至死方休。千年一叹,纪恒然终究是娶到了寤寐难求的姑娘。只,再不敢任性对待,自甘捧如掌上明珠。从古至今,他执意去寻她的手,终究圆了失足恨。从姬然到纪然,她冠以他的姓,成全了两世情。
  • 家事国事宁远事

    家事国事宁远事

    推开姥姥家的后门,青灰色的城墙,扑面而来,视野被完全遮挡,我渺小无比。掠过层层叠叠的条石和青砖,仰头向上瞭望,天被挤得很窄。头向东甩过去,眼光顺着城墙奔跑,被凸显的延辉门(南城门)和浑圆的瓮城截住,那种苍凉的坚强,便停留在眼中。城门楼上没有门窗,只剩下斑驳的红门框,南北风畅行无阻,呼啸着冬天的声音。人字形屋脊上,枯黄的茅草,一簇接一簇地扎在瓦缝间,在风中左右摇摆。这是四十多年前的宁远古城,那时,兴城还是座小城,城里人仅局限城墙以内,方圆不到两公里。城门之外,称为四关,房屋稀稀落落,居住着非农、菜农和庄稼人。
  • 苍山的颜色

    苍山的颜色

    那刚刚被雨水浸染过的绿,落在苍翠的岭头那几株清新的树上。此刻,在明净的天空下,似乎看得清每一片叶子都透着新生的青嫩。这,是苍山的颜色。又是她,几乎每个雨后的夜晚,她都会闯进我的梦。这次,她越发美丽了,及腰长发在银白色的月光下飞扬,洁白的裙裾点缀着绿草地。她舞动着婀娜多姿的腰身,秀发随着身体旋转跳跃,像一个黑夜里的精灵!她回头,对上我的眼睛,那双灵动的眼眸让我沉醉。她上前迎接我,就像在每一次梦中那样,我奉上那一捧百合,那是我从遥远的地方采来,还带着泥土气息和露水香气的花朵。只有这纯洁的百合才配得上她动人的笑颜。
  • 太上老君说补谢八阳经

    太上老君说补谢八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