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3700000003

第3章

操场东边的跑道,占据着一排一排的栏架。栏架刷着黑白相间的油漆,在黄黑色的跑道上就像一组巨大的琴键。集训的运动员在压腿,快速跑,纵跳,充分热身,然后陆续从起跨点飞快地冲向栏架,然后起跨,腾空,压身,下栏,冲刺,最后向着栏架的尽头落下,利落得就像指尖迅速地划过琴键。因为失误打翻栏架的噼噼啪啪声,就像是利落的旋律中增添的金属颗粒感的顿挫。

诸葛生颀长挺拔。

飞快地冲过一排一排的栏架。

就像燕子在平静的水面上猛烈地俯冲。

凌厉。

潇洒。

班级的方阵经过的时候,大家就会整齐地朝着诸葛生大声地喊:“诸葛生——加油——”

杜卷耳也在班级的方阵中大声地喊:“诸葛生——加油——”

集训比晨跑开始得早,也比晨跑结束得早。诸葛生结束集训以后,就换下从学校运动队借来的钉鞋,提在手上,沿着跑道,走回班级的方阵。诸葛生在走路的时候,肩膀略微地一高一低,就像微微斜拉着一道俊美的弧线。

杜卷耳喜欢看诸葛生跨栏。

杜卷耳也喜欢看诸葛生的肩膀略微地一高一低,就像微微地斜拉着一道俊美的弧线。

杜卷耳认为诸葛生是班上最英俊的男同学。

发愤的志气使得班上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很少交流。杜卷耳和诸葛生相互也几乎没有说过话。仅有那些,诸葛生一直想要比过杜卷耳,又从来没有比过杜卷耳,以及杜卷耳和诸葛生一前一后,最快一个吃完饭,又最早一个回到教室的时刻,仿佛就是杜卷耳和诸葛生在发愤的时光中仅有过的无声的交流。

直到毕业。

毕业的时候,同学们相互交换照片留念。条件略微好些的同学,就到县城唯一的一家照相馆里拍了洋气的彩色照片,条件差的同学只是把黑白的毕业一寸照冲印了一些。

杜卷耳也和诸葛生交换了照片。

薄薄的一寸黑白照片上,诸葛生穿着洁白的衬衫,精神的头发略微扬起,眉毛轻轻地拧着,有些严肃地抿着嘴,涩涩的青春意气,仿佛五月清爽的晨晖。

杜卷耳认为没有人比诸葛生更能用“英俊”来形容了。

杜卷耳认为“英俊”就是用来形容诸葛生的。

直到毕业也仿佛仅有过无声的交流的杜卷耳和诸葛生,其实只是像和其他同学一样普通地相互交换了照片。

可是,这张照片在后来就成了诸葛生在杜卷耳心里的底片。

在杜卷耳全部的记忆中,诸葛生就只是这张照片上的诸葛生。

等到这张照片上的诸葛生就像底片上的影像一样,经不住时光湍流的冲刷,终于模糊,直到空无一物,再也不能冲印了的时候,诸葛生,也就磨灭了。

4

后来,诸葛生是一沓一沓的饭票。

南方大学在离城。

离城地理位置中庸,虽然是省城,却并不十分昌盛,但是城内地势平旷,风貌古今丛糅,中西合璧,可以堪见历史有过的兴废盛衰。离城有山,山势磅礴。离城有湖,湖面坦荡。离城多树,树都粗枝大叶。磅礴的山脚下,粗枝大叶的树伸出粗枝大叶的枝丫互相纠缠,遮天蔽日,坦荡的湖岸边,粗枝大叶的树伸出粗枝大叶的枝丫向着湖岸一个个突兀的岬角扩展,有的已经触及拍击着岬角的湖水,总之,很少有城市有这么多粗枝大叶的树。离城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不但有些中庸,而且还有些粗枝大叶。

离城其实钟灵毓秀。

比如,离城有南方大学。

南方大学最让人追慕的,是建筑系。

南方大学建筑系是国内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发源时候的南方大学建筑系,撑起了国内建筑界半壁江山,那时的先生们学高身正,有的成了一代宗师。比如,祝氏先生严谨,总是随身携带一把钢卷尺,一支笔,一个小记事本,随时记下需要的尺寸或者值得参考的速写,在饭馆就餐的时候也会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又坐下,又站起来,打量着桌椅,然后掏出卷尺,量了尺寸,逐一记在小记事本上,如此,终生持之以恒。戴氏先生潜心,不为时俗所移,每天都在学校期刊室的固定位子上端坐,研读写作,铺陈笔墨,从不随便说一句话,也没人敢打扰,学生向他请教问题都要先想很久到底能不能问,然后再去开口。潘氏先生谦逊,认为自己不过具中人资质,能够做出点成绩,主要靠多干了一点,除了工作,很少有事情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宗师们的严谨、潜心、谦逊种种,代代相传、浸濡,就成了南方大学建筑系的传承。南方大学建筑系因此总有端肃、冲和、藏晖的气派,引人追慕。

又到了一年新生入学的时候。

又有学子追慕来到南方大学建筑系。

晓风微动。

光线由青黑向明亮,一层一层地推开。

南方大学的建筑群仿若处子初醒。三开间方柱梁枋的门楼,爱奥尼柱式的图书馆,砖木结构的体育馆,拱券形大门的科学馆,青灰石材的音乐馆,每个线脚都对得整整齐齐的教学楼,中央大道尽头铜绿穹隆顶的大礼堂……都在随着光影轻谧迭变,一层一层张开旧时遗存的积蕴,粗枝大叶的梧桐树叶在空中簌簌轻响,仿佛是处子般初醒的建筑在向着世间苍穹说话。

人间的一天就此展开,深刻而迷人。

这天。

杜卷耳和诸葛生。

也来到南方大学建筑系注册了新生报到。

诸葛生不会画画。

美术课的第一课,要进行摸底考试。

摸底考试以前,老师先让大家领略了柯布西耶。

老师戴着一副黑边圆眼镜。老师说,这是出自对柯布西耶的崇敬。柯布西耶典型的装束就是身穿黑西装,头戴圆顶帽,严肃平板的脸上戴着一副黑边圆眼镜。

老师放幻灯。是柯布西耶的作品。萨伊夫别墅,别墅的露台。马赛公寓,公寓的走廊。朗香教堂,教堂的手稿。拉图雷特修道院,修道院的圣堂。

老师冗长地介绍。

柯布西耶平时经常抽半天时间作画,旅途中也不停笔,在飞机、轮船及旅馆中都坚持画画,还举办过很多次画展。

柯布西耶一生中画了几乎难计其数的图画,而且画风多变,画过瓶瓶罐罐,画过贝壳、卵石、树叶、树根、骨头、螺壳,画过大量的女人人体及器官,也画过日月星辰。

柯布西耶认为,他是在通过绘画接近建筑灵感,发展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他一切的作品都是透过绘画获得建筑的灵感的。

柯布西耶的绘画史就是他的建筑史,他的绘画常常是他建筑探索的先导。他早期的绘画作品画面上的各种物品都很有机器的意味,那个时期他的萨伏伊别墅,就表现出机器美学。他后来的绘画趋向自然题材,他的建筑也就表现出浓厚的自然情结。再后来,他的画作开始对有机物以及人造物器件的内蕴和神秘性进行体验和表现,其中粗野、原始、神秘的意象就开始显现在他的建筑中,朗香教堂就是这样。

柯布西耶自称,他从画中寻求形式的秘密和创造性,那情况就和杂技演员每日练习控制他们的肌肉一样,如果人们从他作为建筑师的作品中看出什么道理来,应当将其中最深邃的品质归功于他私下的绘画劳作。

老师最后说:“柯布西耶说过,建筑师应当是画家、雕塑家,即使他实际上不是,通过深刻的认识,他在精神上一定要是。”

老师说完以后,在黑板上悬挂了一张大大的图,图中布满着房屋、人物、车辆、道路、草木、天空……让大家直接临摹,作为摸底考试的作业。

但凡建筑系招生一般都要进行美术加试,南方大学是例外。南方大学建筑系坚持,美术教育资源分配并不均匀,通过测试一个学生的美术水准作为是否适合学建筑的判断标准是不成立的,所以不关心学生既有的美术基础,在招生的时候并不进行美术加试。但是,一个建筑师一定要有对形式和空间敏锐的感知,这种感知不仅仅是绘画的需要,更是建筑造型、审美,以及形成图形思维表达能力的基础,是一个建筑师的基本,所以南方大学建筑系又是最重视学生的美术感觉的。摸底考试就是要了解在美术方面,哪些同学有基础,哪些同学有悟性,哪些同学完全没有感觉,然后根据不同的程度进行跨班分组,便于将来有针对性地教学。

诸葛生对黑板上的图完全没有感觉。

诸葛生被老师一遍,一遍,又一遍强调的柯布西耶压迫着。诸葛生对着大大的图中布满着的房屋、人物、车辆、道路、草木、天空,茫然地游离。诸葛生完全没有感觉。

诸葛生最终分在了完全没有感觉的一组。

诸葛生的模型也完成得很糟糕。

第一次模型作业。老师让每个人自己动手用木板做一个工具箱。要求能够容纳测绘、剪裁、切割、绘画、涂色所需的基本工具。

到了作业评讲的时候。

老师拿出一个工具箱。是心形的,涂成鲜艳的大红色,箱子的底部镂刻着一座钟。

老师说:“为什么还要在红心里刻一座钟?”

同学说:“因为他喜欢钟同学。”

老师说:“这样的造型大部分的空间都用不上,原来主要是用来装钟的,心有独钟。”

同学们哈哈大笑。

老师又拿出一个工具箱。箱子有六层抽屉。每一层抽屉拉开都抠着密密麻麻的凹槽,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工具的凹槽都抠出来了。

老师说:“这个小方块的凹槽是放什么的?”

同学说:“橡皮。”

老师说:“要是换了一块大的橡皮怎么办?”

同学们哈哈大笑。

老师又拿出几个工具箱。有的有雕花,有的有贴面。

老师说:“为什么雕花?贴面?”

同学说:“好看。”

老师说:“雕花和贴面破坏了材料本来的质感,反而显得廉价了,没有审美的眼光。”

同学们哈哈大笑。

老师又拿出一个工具箱。是一个将近一个立方的正方体。

老师说:“为什么做这么大?”

同学说:“可以放很多工具。”

老师说:“为什么用胶水粘?”

同学说:“简单。”

老师说:“体量这么大,根本不方便使用,而且用胶水粘,也根本不牢固,大而无当,至多只能算是模型,不能算工具箱。”

同学们哈哈大笑。

老师又拿出一个工具箱。

这是一个提盒。

提盒的量度适当。长方的盒子边宽在三十厘米左右,高度六十厘米左右,盒子上方有可以拎的把手。结构简单。有上下两个抽屉,上面的抽屉小一些,用来放各种笔和刀以及其他一些小工具,下面是双开门的大抽屉,用来放颜料罐和其他大一些的工具。也有匠心。盒子上面有一个翻盖,打开翻盖,排列着放针管笔的地方,而且用一块木板做了钻洞,可以把笔卡住,盒子左右两侧则藏着可以旋转出来的格子,可以放比较高的水彩笔、毛笔,还有比较长的尺子。另外,结实耐用。没有一处使用胶水,都用燕尾榫拼接完成,所有的面板也没有任何雕琢,只是用菜油薄薄地擦过,显得打磨过一样的光洁,而且可以防腐。

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工具箱,看起来,用起来,都很舒服。

老师说:“建筑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用来把玩收藏的器物,要营建起来,更要长久地使用下去。在古代,在营造构筑之前,就常常利用模型权衡尺度,审曲面势,在现代,模型制作的过程更是塑形的过程,可以检验建筑师对建筑的适用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三要素统一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所以,建筑模型不是简单的仿型制作,它的精度和表现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建筑师的建筑思维和实现能力。这个工具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同学们不再哈哈大笑。

这是杜卷耳的工具箱。

老师最后拿出一个工具箱。是用六块木板组合的。五块木板用胶水黏合,一块木板是门,门是用胶带粘的。老师稍微用力地拎了拎,门就掉下来了,其他五块木板也散了架。

老师说:“这别说是工具箱,连模型都不是。”

同学们又哈哈大笑。

这是诸葛生的工具箱。

杜卷耳要把一沓饭票交给诸葛生。

同学们每个月有三十斤饭票补助,男同学几乎都不够吃,女同学则都会多余一些,女同学就会把多余的饭票给需要的男同学,杜卷耳把多余的饭票用牛皮筋扎成一沓,准备给诸葛生。

诸葛生在设计教室。

设计教室挑高、狭长,容纳了一百多张操作台,一半在左,一半在右,左右夹道,夹道窄而深,就像一个深邃的大仓库。建筑系每个年级都有这样一个大仓库,建筑系的每个同学都在这样的大仓库里有一张固定的操作台。大仓库杂乱,每张操作台上都堆着一摞一摞的书,还有有的成形,有的还没有成形的模型,还有大大小小的卡纸,地上有横着的、竖着的画板,还散落着海绵、纸屑、金属线、裁刀、笔刷……

同学们围着教室左边的一排操作台,在热烈地谈论。

“……据说,一百个建筑师中,有九十九人都会说喜欢柯布西耶。”

“……弗兰克·盖里说柯布西耶是盏明灯,在他心目中排名第一。”

“……安藤忠雄曾经在柯布西耶在过的每一个地方停留,就像朝圣一样。他说自己深受一位有极度矛盾个性的人物的影响,他既有热情,又富想象,既崇尚秩序,又偏爱扑朔迷离,他就是柯布西耶。他的工作室里挂着大大的柯布西耶肖像,他甚至将他的一只宠物狗取名为柯布西耶。”

“……路易·康一直没有见过柯布西耶,但在他进行建筑研究的所有年间,他都一直假设他是在为柯布西耶工作,当他得知柯布西耶去世的消息时,他茫然地问:那么,我们将为谁工作?”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不无悲观地预言建筑艺术将会消失,但他也预言将会出现一位伟大的建筑师来改变这一切。柯布西耶被认为正是其人。”

“……柯布西耶是建筑革新的摩西。”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的源头。”

“……柯布西耶是建筑师们的英雄。”

“……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

诸葛生的操作台在教室的右边。诸葛生坐在教室右边的操作台前。诸葛生沉默。

“……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

同类推荐
  •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事发生在1755-1763年英法北美殖民战争期间。年轻的英国军官邓肯·海沃德少校陪同两位姑娘投奔她们的父亲,途中他们遇到外号叫“鹰眼”的猎手与他的两个莫希干族朋友。在鹰眼等人带领下,海沃德等终于抵达威廉·亨利堡垒……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十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十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安娜

    安娜

    安娜就读于一所普通高中,是个物理极客。她疯狂地爱上了足球队队长(俗套的情节,对吗?)真的只是这样而已吗?偶然的,她手臂上有几颗雀斑开始发生变化,引发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幻觉,以及似乎只有安娜注意到了的奇怪影响。她不禁想知道是自己发疯了,还是真的看到了那些画面。跟随安娜,看看她的生活真的只是陈词滥调?还是不落俗套。
  • 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黑暗里,她摸索出了门,一出门,她就顺溜多了,出村口,拐上山道,她感到无比的清爽,像她平日去上工或去厂里上班一样,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只要踏上这路,人就轻盈多了,她不紧不慢地走,沿途的风景因为天还黑着,她看不清,但她知道路的左边是山还是水,路的右边是沟还是渠。她来到茶林,停住了脚,她弯腰闻了闻开得正旺的茶花,真香!灰黑灰黑的夜里,她看得见这些花们是如何地舒展、鲜润。她开始摸索进了一块儿棉地里,扯了半捆棉秆,用石头捶打它们的杆,将皮撕了下来,然后拧成一根绳子,她拿着拧好的绳子来到一棵靠岸边的大茶花树下,坐下来看着东方。
  •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寻找失散的姐妹(1998年~2005年第三辑)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寻找失散的姐妹(1998年~2005年第三辑)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寻找失散的姐妹(1998年-2005年第3辑)》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范小青,女,苏州人。现为江苏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198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以小说创作为主,著有长篇小说十七部,代表作有《城市表情》、《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等,中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代表作有《城乡简史》、《我在哪里丢失了你》等,电视剧代表作有《费家有女》、《干部》等。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热门推荐
  • 九墟

    九墟

    星海做砚,道法为笔,聚众生之愿化墨,铺苍茫无尽,书吾之令,以吾之名,赐天地永恒!
  • 白发魔女倾世暴君

    白发魔女倾世暴君

    她是冷漠无情的特工,娇蛮可爱的高级医生,拥有很多身份,却因为一块血玉穿越到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国家,变成了女扮男装的丞相大公子,打了胜仗摇身一变成为了叱咤风云的王上。他是冷酷无情的暴君,亦是江湖上闻风丧胆的晏名宫宫主人称邪尊,两人从“仇人”变成了盟友,从盟友变成了夫妻。他封她为尊后昭告天下“从今日起我尉迟奦颢只宠她、爱她、绝不辜负她,若负了她必招天珠”(精彩片段一)某皇在宫殿中随口说了一句摆驾怜呤宫,某太监就慌慌张张的跪在某皇跟前“皇尊不好了,尊后要抽打怜妃还说以后您摆驾那里就打在那里账都记在您头上。”(片段二)朝堂上,几个大臣劝着某皇纳妃,第二天几个大臣家就失火了,发生的种种所有大臣及宫中太监宫女都避而远之,某皇帝终于忍不住在朝上说了摆驾二字,众大臣及其太监宫女齐刷刷的跪在地上,“皇尊请三思啊!”某皇刚离开龙椅一旁的太监连忙抱住大腿“皇尊三思而后行啊我们得罪不起尊后啊!”众大臣连忙附议“请皇尊理解臣等,臣等也得罪不起尊后啊!”随后便响起了某皇的咆哮声,发生种种趣事,可惜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直幸福开心下去。初念女子的到来让他不知如何选择,两人误会多多,一道圣旨,一碗藏红花,一个夜晚青丝变白发,整个皇宫一夜之间血流成河,一身白衣变血衣,伤心绝望的离开了皇宫带着仇恨离去,三年后江湖又多了一个让所有人闻风丧胆的名字(雪倾城)(血宫)
  • 豪门闪婚:总裁老公,请克制

    豪门闪婚:总裁老公,请克制

    为还赌债,她被亲哥哥无情的卖给债主,还要当众羞辱她。万念俱灰之际,他出现了。“我的女人谁敢动?”随后她被逼着和他领了证,本以为逃离了虎穴,不料却又进了狼窝。他霸道强势,夜夜将她扑倒在床上,折磨她,虐她。“你如果不爱我,就请放我走。”她恼羞成怒。他将她禁锢在床上,“折磨你是我的乐趣,怎么可能让你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娇妻太神秘,席少,霸上瘾!

    娇妻太神秘,席少,霸上瘾!

    四前年,沫茜让席瑾寒深爱入骨,突然消失不见。四前后,再次相逢,席瑾寒不择手段将她留在身边。H’M集团的总裁办公室,席瑾寒重甩三份文件在桌上。“这三份协议,你选哪个?”沫茜选了最后一个。席瑾寒眸光一深,眸里竟是冷意。……传言最痛恨女人的席总,为什么会这么宠女人。“喜欢吃嘛?”“嗯。”席瑾寒又亲手喂了一块软软的糕点到她嘴里。
  • 教你学组词造句(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组词造句(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人间四月

    人间四月

    我现在都清晰地记得四月给我讲这些话时的神情——目光空茫,语气淡淡的,带着怅惘,有一句没一句的。哪怕我有一个语气词的回应,都会搞得她神色慌张,戛然而止结束话题。但也有些时候,她就坐在我对面,话讲着讲着讲成了自说自话,越说越流畅,越说越恣意张扬,连脸上的五官表情都随之生动起来。我于是想到,就像主动送我那些旅游纪念品和食品一样,四月一定也是想把自己的心事、秘密,作为礼物,郑重地都交给我,用以表达亲近和信任。这就跟送那些礼物一样,送出之前,我相信她未必不花心思、动脑筋,可当着我的面和盘托出时,却每每故意表现出轻松、随意、漫不经心的样子。
  • 都是皇后惹的祸

    都是皇后惹的祸

    超能通灵师的我,被最亲近的人所杀……杯具啊!好不容易拿到穿越船票,穿成一个给宠妃下毒被幽禁的弃后……餐具啊!再加一碗内牛满‘面’!不过俗话说,杯具里插根牙刷就变成了洗具~花心大萝卜暴君冷皇帝,你这个垃圾中的VIP,思想有多远,你就给姐滚多远!!
  • 礼佛仪式

    礼佛仪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农女生活

    重生之农女生活

    她在地府徘徊千年戾气冲天一朝穿越农家女努力奋斗奔富康只为寻找前世为她而死哥哥的魂魄没想到在这个异世她会被家人亲人友情爱情所感化重活一世农家女一飞冲天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本书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