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9500000004

第4章 鲁迅追寻的精神家园

已经记不清是第多少次阅读鲁迅的《过客》了。只是读着读着,先生笔下那步履踉跄,但精神坚韧的“过客”,便渐渐地幻化为先生自己——在风雨如磐的历史天幕上,他一袭长衫、一双胶履,有些执拗,也有些茫然地跋涉着、追寻着……这时,我不禁想起一个问题:鲁迅的追寻通向哪里?在他身上是否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精神家园?

显然是不满于物质文明的挤压和技术理性的遮蔽,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热议精神家园的话题。不过对于国人来说,所谓精神家园实际上是个舶来的概念,它在西方的原初意义是一种宗教化的存在,即直指《圣经》里的伊甸园,而所谓寻找精神家园,就是被逐出伊甸园的人类为重返理想乐土所做的心灵畅想。毫无疑问,这样的精神家园与鲁迅无缘。因为在先生看来,基督文化虽有值得肯定的因子,但作为一种信仰空间或理论体系,它并不合中国国情,正所谓“偌大的中国,即使一月出几本关于宗教学的书,那里算多呢。但这些理论,此刻不适用”。更何况在情感层面,鲁迅“是讨厌天国的”。当然,对于精神家园,我们也可以作现世或象喻意义的理解,即把它看成一种预约性的社会模态或理想化的心灵蓝图,如胡适倡导的“好人政府”,周作人热衷的“新村运动”之类。只是在此一维度上,鲁迅依旧不曾留下任何可以直观的设计与描绘,相反,倒是凭着精神战士特有的高度的敏锐和罕见的深刻,一再不留情面地戳穿着聪明人施舍的“心造的幻影”,不遗余力地棒喝着“闭了眼睛”才能看见的“一切圆满”,从而义正词严地拒绝着那些“用瞒和骗”虚构出来的“极境”、“至善”和“正路”。正如他在《野草·影的告别》中所写:“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显而易见,一向同“无声的中国”顽强作战的鲁迅先生,堪称是一位清醒而执着的现实主义者。眼见着无边的痛苦与黑暗,他无法想象也无从期许未来的命途与前景,更反对凭空编织廉价的、虚无缥缈的人间终极,他担心那些“高超完美”的“乌托邦”,会使人在陶醉和沉湎中安于现状。因此,他情愿以“怪鸱的真的恶声”,来唤醒国人的灵魂,进而打破其延续千年的“不撄”之弊。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艰难进程中,鲁迅尽管无意于也不主张悬置一个实体性、永久性和凝固性的精神家园——当然,先生始终没有直接使用精神家园的概念——但是却不曾因此就否认人类于精神层面的家园渴望与回家冲动,更不曾从这里开始放弃自己面向未来的探索和追寻。事实上,我们细读鲁迅的著作,几乎随处可见先生对现状的不满、对将来的憧憬,以及对冲破现状,勇敢前行者的礼赞,他指出:“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他断言:“希望是在于将来。”“人类眼前,早已闪出曙光。”他强调:“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他认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定要有这种人,世界才不寂寞。”“天壤间也须有傻子交互发傻,社会才立得住。”毋庸讳言的是,先生有时也承认“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但接下来的态度却是“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因为我终于不能证实: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庶几可以这样说,韧性地批判现实和积极地创造未来,构成了鲁迅一生最基本的生命状态。而这种生命状态又何尝不能看作是先生在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正是呼应着这样的意义,先生才在《彷徨》的扉页题上了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体味先生那颇显悲壮的诗言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或有人问:鲁迅这一番追寻和创造可有基本的方向意识与核心的价值观念?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这方面,先生确实从自己的目光和经验出发,有过相当精辟的论述,其中有两点伴随着历史的变迁,正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超前性。第一,鲁迅在早期名篇《文化偏至论》里写道:“此所为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就明确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必须首先置身于整个世界的大潮流,必须在这个大潮流之下,展开审时度势、纠偏弃谬的自主选择。而这种选择的关键则在于把握好“不后”与“弗失”、“取今”与“复古”的连接点和平衡点,从而实现真正的与时和与世俱进。这是何等高远而深邃的识见啊!要知道,中华民族直到今天仍在先生的视线里多方尝试,孜孜以求。联系到近百年来我们目睹过的或闭关锁国,或崇洋媚外的两极摇摆,以及先生当年面对东西方文明所表现出的双重警惕与扬弃,我们不能不承认先生确实站在了历史与时代的制高点上。第二,还是在《文化偏至论》里,先生坦言:“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把“立人”放在改造社会、振兴国家的首要地位,这原本体现着论者对近代中国历史和国民性的独特观察与评价。只是当它作为观念形态一旦进入现代中国的社会进程,便立即呈现出更为普适也更为深远的意义。其中包含的对人的个体自由与发展的肯定,不仅回应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勾画的社会理想——“代替那存在着各种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而且开启了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先河,进而昭示着现代人在物质和科技文明的裹挟下所理应保持的自省与自尊。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在中国大地上,“立人”始终是一项未完成的任务,它正带着鲁迅的洞见和体温与历史同行。

(原载《文艺报》2009年4月1日,收入《文艺报》2009年年选,散文随笔卷《捧出心里的阳光》,作家出版社出版。)

同类推荐
  • 嫦娥揽月

    嫦娥揽月

    这首诗名叫《月亮》,是阿根廷著名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写给比他小47岁的妻子玛丽亚·儿玉的。玛丽亚·儿玉是日裔阿根廷人,12岁时认识博尔赫斯,大学毕业后,常常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研究盎格鲁-撒克逊文学,耳鬓厮磨,情愫渐生。1986年,玛丽亚·儿玉带博尔赫斯去日内瓦治疗肝癌,见博尔赫斯孤苦伶仃,由于相悦已久,40岁的玛丽亚·儿玉,嫁给了87岁高龄的博尔赫斯。然而这段惊世骇俗的爱情,却终止于上帝的嫉妒,就在他们婚后刚8周,博尔赫斯便去了天堂。令人艳羡的婚姻戛然而止,博尔赫斯写给小娇妻的这首《月亮》,却传遍了全世界。
  • 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

    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

    本书是以古代送别为创作主题的一类诗歌作品,其特点在于借助历史抒写送别情怀或发表议论。从送行者一方讲是“送”,从离别者一方讲是“别”。 从古至今,“送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共选录历代怀古诗词300首,其中包括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等各朝代的名家名作。从时间上说上起西周,下迄明清;从空间上说,送别所涉及的地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本书除送别诗之外,还选录了一些送别词。送别词是对送别诗的发展,将送别诗、词并录,可有助于读者更清晰地了解送别文学的全貌。
  •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1999年我最爱听的一张专辑是《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我将这盒磁带塞进随身听循环播放,一直到电池没电。如果有同事或偶尔串门的村人问我听什么,我就谨慎而乖巧地回答:“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没有人知道我耳机里的音乐是怎样排山倒海喧嚣破裂,当然更不会有人知道我的心以同样的速度叫嚣——死去——重生。“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这歌儿曾让我哭过很久。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一无所有》是中国摇滚音乐中永远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而崔健就是神山之下的仓央嘉措,那个半人半神的活佛诗人。
  • 写作

    写作

    这是玛格丽特·杜拉斯晚年的一部随笔集,一九九三年出版。虽题名为“写作”,但并不局限于写作本身。作家的点滴回忆与感受:孤独、酒精、情人、独居的乡村别墅、电影、乃至对小哥的爱都融入其中。全书收录了五个短篇,分别为《写作》、《年轻的英国飞行员之死》、《罗马》、《纯洁的数字》、《画展》。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热门推荐
  • 藏冰

    藏冰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人间不平,侠义在心】天南山,五峰掌,有位剑道权威,袖手望人间变换,事事沧桑。大辽原,万里江,有位刀中圣者,探手写军书笔墨,惯享天光。隆中困,卧仙岗,有位御笔书生,抬手作传世神曲,尽抒胸狂。昀芒客,少龙凰,有位痴情浪子,试手舞元轻碎剑,醉赏天唐。洗花海,医庐中,有位薄裙妙女,出手济黎民庶苦,无意权掌。待来日海灾尽覆百州,刀戈云起十国,雪城终于太古,冰山深葬穹庐,少年横剑出山,死铭父志,信马吟啸江湖。
  • 捡到一个异界

    捡到一个异界

    时值灵气复苏五年。慕长安的杂货铺里出现了一条通往异界的路,那里灵气枯竭,那些曾经被他们视为珍宝的灵器、灵草、丹药、功法武技一夜之间变为垃圾。你捡到一把残刀。你捡到一柄锈剑。你捡到一株枯萎的灵草。你捡到一本残缺的阵法卷轴。你捡到一个打不开的储物袋。你捡到一名不知名门派并且丧失修为的圣女。你捡到一位听说很厉害但却已经灭亡的宗门宗主。慕长安大手一挥:通通捡回去卖掉!群:781298923
  • 还你余生不负

    还你余生不负

    据说风度翩翩的林总是妻奴中的战斗机,毫无节操的宠着他的妻子,除了离婚,满足她一切的要求。林总,夫人又抱着你哥哥的照片入睡。林子遇无所谓:“没事,她配偶栏上写我名字就好。”林总,夫人又跑去民政局大闹。林子遇冷笑:“随她,没我,她离不成。”林总,夫人又要自杀。林子遇猛然站起:“拦住,否则你们一个都别想活。”一直都是,她跑,他追。她疯,他陪着她疯。直到他失去希望,再也追不动,林子遇落寂惨笑:“倾颜,我把这条命赔你可好?”她笑道:“好,命你用余生还我。”
  •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海底两万里 神秘岛(超值金版)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海底两万里 神秘岛(超值金版)

    《凡尔纳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是“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三部代表作品的合集,分别讲述了三段海上探险故事,人物也互有穿插。作为科幻小说的鼻祖,凡尔纳想象力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想象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以科学为依据;当代的读者们可以从书中学习到有关海洋生物、气象、地理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
  • 白发王爷:痴傻王妃不好惹(全本)

    白发王爷:痴傻王妃不好惹(全本)

    她是珑玥王朝欧阳家的三小姐,倾城绝色却低能痴儿。她被誉为732最冷血的杀人机器,只要能完成任务,不惜一切。欧阳世家一夕灭门,姐姐锦月失去踪影,痴妹崇华沦落风尘,惨遭饯卖。***千年一梦,只为你一人而醒。***推荐丫丫其他文:连载《暴君,本宫来自现代!》连接地址:http://wkkk.net/a/236717/全本《穿越到妖兽世界:医女王妃(全本)》连接地址:http://wkkk.net/a/218371/
  • 家长读本

    家长读本

    全国家长都在分享的孩子教育读本。父母学好它,你的家里也会有一个优等生。
  • 载满少年罪犯的大篷车队

    载满少年罪犯的大篷车队

    “父母?我没有父母,就我一个人。”亚里桑那州出生长大的白人少女贝克(15岁)粗鲁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这位乐观的姑娘喜欢和女职员摔跤,在强大的寒流面前,她也没有停止欢闹。在她看来,“这点寒流算不了什么。”但一涉及到家庭问题,脸色却陡然变了。“对不起,刚才我是在说谎。实际上,在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被送给别人做了养女。我和养父,养母的关系很紧张……我经常离家出走,不知不觉地就走上了邪路。”
  • 山左笔谈

    山左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到底是谁病了

    到底是谁病了

    宋雨荷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了单位,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蒋局长这个人不讲情面,谁要是上班迟到铁定要被罚款的。“雨荷,你没听说吗?蒋局长出血了!”雨荷刚进单位,局里的司机赵楠就跑到走廊上大声嚷嚷起来。“局长怎么啦?”雨荷很吃惊地问。“局长昨晚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医院,咱们单位的赵局长、王局长他们一早都去看他了。”雨荷这才听明白赵楠那明显存在岐意的话。蒋局长的身体那叫一个胖,不得这个病才怪呢!“雨荷,你过来一下。”这时韩小媛从她的办公室探出头来叫道。宋雨荷就径直进了小媛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小媛一个人在。
  • 我的拖鞋成精了

    我的拖鞋成精了

    “脚洗了么就特么踩我~”“你一个九块九的拼来的拖鞋~嚣张什么!”人字拖:“九块九就有了金手指,你还想怎样?”QQ书友群88286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