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0300000001

第1章 沉迷伦敦的理由

沉迷于一个城市是没有理由的,如同爱没有理由一样。如果非要说出点理由来,往往会词不达意,说到最后你甚至会怀疑自己。对伦敦的态度,恰恰如此。那种由衷的喜爱和沉迷,发自本能,不由分说。

把伦敦逛了个遍,似乎从最初的非理智状态中解脱了出来后,开始理智地分析这种非理性的理由。可能就是因为伦敦的物象符合自己的某种心态——莫名的怀旧,因为自己骨子里和现实的世界是隔膜的,而伦敦似乎是怀旧情绪的最佳宣泄地点。

10月初来到英国,在伦敦一下飞机就感到了寒意,这里已经是仲秋了。秋雾秋露,秋风秋雨,一片凄清。伦敦街头赶早上班的人们有的都穿上了呢大衣,公共汽车里开始放暖气,车窗玻璃上一片水雾,人们用手指擦着白花花的窗玻璃看窗外的街景。这个时候的伦敦颇有经典的“雾伦敦”之感。事实上,所谓的“雾都”是工业时代的烟和废气污染造成的,现在伦敦的自然雾并不比其他地方多或少。

但赶上这种秋雾蒙蒙的天气,雾中看满街雅致的小楼小花园,煞是惬意。伦敦的底色是淡灰,崭新的建筑不多,更没有太多的高楼,满街跑着那种老式墨绿色憨实的小面包出租车,一眼看过去仍是老电影里的样子。变化了的是街上人们的衣着,没了文明棍和礼帽绅士而已。这种感觉真好——时光倒流,来伦敦要的就是这种感觉。随着人山人海逛了白金汉宫、西敏寺、议会大厦、伦敦塔和格林尼治天文台,出了人流如织的“伦敦王府井”——牛津街和人挤人的地铁,就想在这一街一街的青灰老房子中间溜达,进门铃叮咚作响的老式小铺子和黑白相间的都铎时代木屋小酒馆和咖啡屋,寻找老伦敦的氛围。怪不得英国名作家保罗·贝利对我说:“我不能忍受离开伦敦半个月以上。”他是劳动阶级出身,靠天分和勤奋成长为名作家,修炼得一身绅士气和一口标准英语,彻底爱上了伦敦的情调并成了这种情调的一部分,每每谈起伦敦,那种恋家的神态和口吻颇为感人。薄雾中的伦敦城,教人向往,教人留恋。即使是在市中心的热闹地带,三拐两拐就能拐到这样清静的后街上,听着自己的脚步徜徉。谁知道呢,忽而就在狭窄的街上与大英博物馆或圣保罗大教堂不期而遇,忽而就走进了布鲁姆斯伯里街,那附近曾是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名人圈子的沙龙客厅,除了创造着一流的现代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人也在这些幽静的小街闺房里上演着爱情的悲剧,有着无奈的沉沦和揪心的痛楚。伍尔夫夫人,她的画家姐姐瓦妮莎,大作家福斯特,大经济学家凯恩斯等等,这些心智超凡的文化精英,他们在这里流连,在这个情色场上沉浮,可哪一个最终不是失落迷惘的?

泰晤士河两岸的伦敦风景最为经典,站在伦敦塔桥上俯瞰,泰晤士河的这幅景色似乎百年未改,无论是浮华还是骄矜还是浪漫还是没落还是落寞还是……老伦敦容颜依旧,是那个我们想象中的原型的伦敦,它的“地之灵”依然。我们所有怀旧的梦尽可以在这伦敦塔桥上缥缈地做起来,一时间虚实难辨,心中的沧桑可以藉此景象释然。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滑铁卢桥,真正亲临这座桥,你会发现它是那么普通,但又是那么莫名地让你感到温热,因为它似乎一点也没变,和我心中的模样别无二致。

我以前真的不知道,直到站在伦敦大火纪念塔上,在格林尼治村天文台上一脚左一脚右地跨在本初子午线上时才知道,怀旧有时是件十分奢侈的事,居然要到万里之外的伦敦来寻觅怀旧的意象。这是因为我的故乡小城早就没了这种可以让我怀旧的氛围,那个古城早就被横流的物欲冲刷得面目全非,它的子孙永远不会为自己城市的千年历史而骄傲,它已经沦落为没有古城氛围的水泥建筑堆砌的平庸“现代”居民点。而我们真正叫得上“古城”的地方还剩几个或者说还剩多少零星的残迹?

还有伦敦城北安宁秀丽的小镇子——著名的汉普斯蒂德,位于城边上,生存空间大了许多,和外地的小城市一样各家有单独的院落和花园,比市里的公寓要闲适许多,但和伦敦市区近在咫尺,有地铁相连。这种与大都市若即若离的感觉最好——这个地段曾是伦敦著名的文人聚集地,皆因其结庐人间但无车马喧闹之烦恼,可以修身养性。而一旦想混迹芸芸众生之间体验凡尘,则随时可以乘地铁进城。这里是双重意义上的边缘地带。

不仅是伦敦,似乎英国的老城市都是这么古色古香,这么散淡闲适,从北方的爱丁堡到西南端康沃尔的圣艾维斯和彭赞斯,一路走下去,时常忘了自己是在过去还是旅行在今天的英国。这样的沉迷常常让自己灵魂出壳,仅仅是灵魂出壳而已,实在说不出什么理由来。

沉迷是没有理由的,仅仅是因为自己迷失了而已。

同类推荐
  • 金童话

    金童话

    《金童话》是一部令人灵魂战栗的小说。陈占敏以“黄金”作为镜子,以他一以贯之的冷峻、梦幻而诗性的想象,对人性、政治、权力、欲望、历史等等永恒的主题进行着悲壮的拷问与“挖掘”,写实与寓言、魔幻与现实、此岸与彼岸在小说中彼此交融,作家深邃的眼光、悲悯的思考更是穿透遥远的时空,使“黄金”拥有了艺术的灵光。散发出了超越自身、超越世俗的光芒。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王智保·道路

    王智保·道路

    《王智保·道路》记述了宇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智保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少年经历、修水库、山林管理员、炊事员兼出纳、苗鸡推销员、生产队长、婚姻和家庭、当民兵连长、成立配货中心、出任交通工程公司经理等。
  • 给我一支枪

    给我一支枪

    亲情、友情、爱情交织的乱世悲歌。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北地区。马龙、亢振刚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这场空前的民族危机中,逐步成长为一批勇敢、机智的民族英雄。故事一波三折,场面震撼人心。亲情、爱情、友情也在这场民族搏杀中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
  • 薛忆沩对话薛忆沩:“异类”的文学之路

    薛忆沩对话薛忆沩:“异类”的文学之路

    这本全新的随笔集,以独特的方式将作者写作生涯里各种访谈文字、经历一一展现出来。这些“作品”不仅是薛忆沩个人文学道路上的坐标,也为一代人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精神追求提供了见证。
热门推荐
  • 小马随笔

    小马随笔

    随心而发,有感而写。道出在下的真性情!大家可以和我交流!
  • 天命大陆

    天命大陆

    武道一途、千难万阻。一旦踏入、非死即。没有谁是与生俱来的强者、没有谁是不可战胜的敌人。落魄家族子弟凌时一、惊得无上传承。怀揣上古神器、手握绝世神剑。从此修行路上一路畅通无阻,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佛阻杀佛、魔挡诛魔、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为兄弟,我甘心与世为敌,予佳人,吾情愿倾其所有!!!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我的偶像是姐姐

    我的偶像是姐姐

    原本我只是一个怀揣明星梦的一个高中毕业生,直到她的突然到来,改变了我原本的生活轨迹。她从一片质疑声中砥砺前行,最终迎来黎明曙光。她叫鞠婧祎,从一片质疑到脱颖而出,我叫鞠婧贰,即将讲述我和姐姐之间的点点滴滴。新人写作,文笔拙劣,欢迎大家指出不妥之处我好加以修改更正。谢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注:本文出现的明星与她们本人无关。(包括鞠总)切莫ky过度。谢谢。
  • 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当你真心实意的时候,朋友为什么会伤害你?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因为朋友是可以随时帮助你且不用说谢谢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兴时和烦恼时都想见到的人,没有朋友我们的生活就缺少了阳光、温暖和快乐。但是我们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因为你的真心实意,换来的或许是他对你的伤害,所以朋友也要分成三六九等,该掏心的就掏,不该掏的还是防着点好。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 金丹狂修

    金丹狂修

    卑贱中崛起,磨砺中前行死心塌地的信任,却发现自己只是个修行路上的一个尝试…………
  • 娇宠记:夫人榻上来

    娇宠记:夫人榻上来

    “我不过是太后派来的棋子,你为什么相信我?”“因为我这个人,聪明......”一场赐婚,两人各怀心事。聪明如苏太傅,以为没有自己俘获不了的芳心。却偏偏被拒之门外。她怕爱上他,只因自己藏着太多的秘密。有些血债,终要血偿。一世情缘,是否能花开见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想让我放过你

    别想让我放过你

    这起轰动全城的恶性凶杀案发生的那天晚上正好是平安夜,或者说也就是西方人那个圣诞节的凌晨了。这些年改革开放的确引进了西方不少的东西,当然,好的东西还是主流,但糟粕也不少,就连西方的节日也引进了不少,包括什么情人节呀、玫瑰节呀、男人节呀、女人节呀,还包括这个圣诞节,反倒是对我们自己的许多传统节日不那么上心和重视了。现在,我正在停车的这家名叫“圣路易”的酒吧的玻璃门和玻璃窗上,都用彩色涂料喷绘上了圣诞树、雪花的图案,门前还站立着一个电动的圣诞老人,随着音乐在不停地摇晃着那长着长长的白眉毛和长长的白胡子的脑袋向路人招手示意.
  • 辩正论

    辩正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泰山和蚁人(人猿泰山系列)

    泰山和蚁人(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