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500000003

第3章 到西洋学炮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濒临大连湾,是中国的重要港口。历来的侵略者,无不把这里看成是入侵中国的门户。

清王朝屡屡受外国人的气,心里挺不好受,便决定在旅顺口增强国防——大筑炮台。段祺瑞在武备学堂是学炮工的,奉派到旅顺修炮台,是理所当然的事。旅顺口是军事要地,清军决定在这里修筑海岸炮台十二座,陆地炮台九座,共要安装大炮八十尊。段祺瑞进入紧张施工中。

段祺瑞的生活也真够颠簸曲折的,跟随祖父在外,祖父暴死了;回到家中,父亲又遭不幸;离家北上不到一年,母亲范氏又病故了。接二连三,忧忧伤伤;在武备学堂全凭着自己的勤奋,才有那份优异成绩。到旅顺来之前,还好,自己完婚了,办成一件人生大事。夫人吴氏,也算贤惠妇女。

说起这门亲事,段祺瑞心里真是感激他的祖父,觉得这位祖父有些眼光,虑事深远——吴氏是宿迁的名门闺秀,父懋伟,是个举人,一方名士。段佩做统领时驻宿迁,二人相识,交往甚密。

一天,吴懋伟长衫马褂来到段佩的公署。段佩把他迎进客厅,有人献上香茶,举人谢过,二人便聊起天来。

吴懋伟年近花甲,身条细瘦,面皮白中呈黄,留着短短的八字胡,言谈之中,面带微笑。

“将军驻跸下相,一方黎民方得安康。真该给你送万民伞了。”“皇恩浩荡!我一个小小的武夫,作用几何?”段佩说:“还是让黎民百姓都报答皇恩吧!”

“也是,也是!”吴懋伟说,“段将军奉行圣命,治军有方,也是功不可没的。”又说:“听说令孙随营读书,长进很快,将军教训子孙定是极其有方的。”

“家人对孩子多有偏爱,我恐误了他的前程,故而接来身边。”段佩说:

“宿迁宝地,人杰地灵,小孩子来此,必然受到灵气才有长进。”

“听说令孙是极其聪敏过人的,日后必有出息。”吴懋伟说,“令孙今年多大了?”

“乙丑年生,刚刚十五岁。”

吴懋伟点头笑了。自言自语:“乙丑——戊辰,一个是属牛的,一个是属龙的,般配,般配。好,好。”

“举人公如此兴致,不知想到了何事?”段佩无意间问。

“段将军,”吴懋伟拱起双手,站起身来,还是笑着说:“吴某人想入非非了,还不知将军能否体谅?”

“咱们已非一日之交了,”段佩说:“段某驻军贵乡,多承关照,你我早是莫逆,还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说什么体谅不体谅。有话只管直说!”

“将军,”吴懋伟说,“吴某高攀了。令孙今年十五岁,我家有小女十二岁,我想……”

段佩明白了。忙说:“举人公,你这就过谦了。听说,令爱不仅聪明过人,相貌出众,也是读书知理的好女子,只怕犬孙无此厚福;再说,你我原本是兄弟相待,如此一来,岂不……”

吴懋伟忙摇摇头。“将军何必介意,乡俗还有个‘亲齐亲不齐’之说,你我都为朝廷效忠,更不必过套。”

段佩说:“这么说来,举人公是高兴这门亲事了。那好,我将及早请人登门求聘!”二人相对大笑。

段佩将这事及时写信告诉儿子从文,从文也极是乐意,着人去宿迁表示“听从父命”。段佩便具厚礼、托媒人前往举人吴家求亲。由此,两家娃娃亲便定了下来。

天有不测的风云。段佩为孙子订婚不几月便病故了,祺瑞只好回到大陶岗村。又是家境多事,段祺瑞回乡只三年,父亲暴死,次年母亲也病故了;而他自己,也由济南到了天津,由一个普通学子成了武备学堂的高材生。他二十二岁那年,岳丈吴懋伟便领着女儿来到天津,与段祺瑞行了婚礼,结为夫妻。就在段祺瑞奉命去旅顺修筑炮台时,他们又生了个儿子。段祺瑞总算有了安定而和美的一个家。

武备学堂是李鸿章奏请设立的,李鸿章极崇德国,学堂里的教官,也是李鸿章等人从德国请来的;旅顺港设炮台,也多半是李鸿章的主张。

旅顺筑炮台那一年,李鸿章已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他想以自己的洋务作为来奠定自己的政治生涯。李鸿章是道光进士,可是,他却是凭着办团练对付太平军发迹的。凭此,他投到了曾国藩麾下。1861年编练淮军,次年即被朝廷派往上海,在英、法、美等帝国主义侵略者支持下与太平军作战,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署两江总督,又调六万人对捻军作战,一年后便接任了曾国藩的钦差大臣职;1870年取代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此,掌管了清廷的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开始了他以办近代军事工业为中心、“自强求富”的洋务事业。他先后设立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利用海关税收,购买军火和军舰,扩充淮军势力,建立北洋海军。现在,李鸿章正处在春风得意之际,旅顺建炮台,自然成为他的北洋军的业绩之一。

李鸿章到旅顺港来了,他要检查一番中国第一个有炮台的海港。大员出动,前呼后拥,冠带似潮,辫子甩动。一群官儿们从海边走到山腰,从山腰走到山头。李鸿章手持手杖,缓步来到一座刚刚修好的炮台前,驻足打量,大约是心中满意,频频点头微笑。“好,好啊!”他说,“炮台修得挺好。”

一位随员对他说:“大人,您知道这个炮台是谁监修的吗?”“是谁呀?”

李鸿章问。

“是您的武备学堂高材生——段祺瑞。”

“段祺瑞?”李鸿章左手捋了一下短短的胡鬓,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大人不记得啦?”人回,“就是那个毕业考试成绩‘最优等’的段祺瑞。

毕业后便奉命到这里来监修炮台了。”

“我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李鸿章点点头。“这个段祺瑞,大约还是我的同乡吧?”说着,对随员仰脸“哈哈”笑一阵子,说:“我得说清白,派他来监修炮台,绝非因为是同乡。是因为他有这份才能。”众人都笑了。

李鸿章又说:“说来也是一件憾事,我对这位段祺瑞,没有印象。怕是碰见了也认不得人,叫不出名字。”“要不要传来,同大人见见?”

“自然是要的了!”李鸿章说,“是我的学生,成绩又那么优秀,并且还修了这么好的炮台,怎么能不见见呢。见!”人把段祺瑞传来了。

那一天,晴空万里,蓝天映着大海。海岸的滩头显得分外明丽,海岸的山显得分外青翠;海岸新筑起的炮台,威风凛凛地昂首对着苍穹;海面,翔着几只海鸥,山头飞着两只苍鹰。旅顺港显得一派宁静!

段祺瑞一身军人打扮,来到李鸿章面前,竟然拘谨得不知该行军礼还是该下跪。惶惶恐恐地喊了声“大人”,便垂首立在一旁。

李鸿章一见是一位身材魁伟,面皮白皙、举止温文的书生,笑了。“你叫段祺瑞?”

段祺瑞忙鞠一躬,“学生段祺瑞。”

“你不是学生了,是军人。”李鸿章又笑了。“军人要行军礼。”“是,是……”段祺瑞忙行军礼。

“别拘谨。”李鸿章说,“你确实是我的学生,天津武备学堂。但是,你该知道,我是主张开明办学的。师道要讲,更要讲师生博爱。知道吗?”

“知道,知道。”段祺瑞回答。

“之外,咱们还是同乡。同乡就更亲近了。”李鸿章说,“你是合肥人,对不对?”

“是,小人是合肥大陶岗人。”

“大陶岗……我也是合肥人,只是,对大陶岗不甚熟悉。是在城外吧?”“是城郊,大约七八里路。”

“老乡相逢,自然三分亲。亲就说几句亲近话吧,我问你,在这里修炮台,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

“巩固海防,抵御外辱!”段祺瑞立正、挺胸。“外国人打进来,能抵御得住吗?”“能!”

“为什么?”

“炮台坚固,外夷不敢入侵。”“还有呢?”

“还有……”段祺瑞略一沉思,忙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好!好一个‘众志成城’!”李鸿章还算清醒,大清王朝多受外辱,而屡屡失败,就是众志没有成城,就是没有坚固的炮台。可是,许多人却不承认这个事实,而把目光屈从于洋人的开恩上去。我们为何不可学洋人强国自卫呢?他觉得段祺瑞是一个不一般的青年人,有些儿大志。又问:“依你之见,我朝要想富民强国,当该如何办呢?”

段祺瑞离开大陶岗时,沈先生沈庆珠传授他的“仕途经”已印在脑中了,他虽然对它半信半疑,但还是想试试它有用没用的。可是,他不敢想象,自己面前竟是这样一个庞大得不得了的官。官大了,水平高,对这样的人拍马能行吗?设若他识破了,厌烦了,岂不是适得其反了。段祺瑞脑壳里在激烈翻腾——他毕竟是没有经过场合的“雏”,官场上的气温他还没有领略,为“盗”了,一出马就去劫“皇杠”,他还没有这个胆。事已燃眉,缩是缩不回去了,有多点心胸就亮出来吧。段祺瑞怯生生地说:“回大人的话,我觉得大人的主张是正确的:先自强而后才能求富,自强又必须从强军、大办近代军事工业入门。武强而后国强,国强才是民富之保障。当务之急,是借鉴西方经验,即所谓学洋务,大兴武!学生浅见,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李鸿章一听,简直像三伏之日吃了凉西瓜,通身舒舒服服。他不曾想到,他那个办洋务、自强求富的主张竟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如此完美地接受下来!而在朝中,至今尚有许多自称国家栋梁的人指手画脚。你说他能不高兴!李鸿章一高兴,竟忘乎所以了。对着段祺瑞走过去,甩开马蹄袖,竟去拍他的肩,握他的手,口中还连连说:“年轻有为,年轻有为!”

这阵势,段祺瑞想都不敢想。这么大的一个朝廷红人,多少身份显赫的人要拍他马屁还够不着;几句半生不熟的言语,却能引得他向一个无名小卒伸去大手!段祺瑞甚是慌张,慌张得不知该如何应酬?二十三岁的卒子站在六十四岁的大帅面前,凭你勇气多大,心也得慌!

段祺瑞见到李鸿章,李鸿章对他又有了那么好的印象,实在是他一生中一件大喜过望的事情。他仿佛看到了一种希望。回到住处,激动得久久不能自拔。他拿起笔,铺开纸,想把这个会见描写下来——写下来做什么?他说不清。但他觉得这次会见,一定是他一生中最光彩、最值得记忆的一件事;说不定会成为一种契机,他会乘机而一帆风顺,青云直上!不过,他没有写出什么。他在灯光下沉思许久,还是落不下笔。他真不知从何处落笔,又写些什么?

在合肥人眼里,李鸿章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几乎可以同万岁爷相提并论!爷爷活着的时候,就常在家人面前盛赞他,说“李少荃(李鸿章字少荃)是合肥人的光荣,合肥几百年才出一个这样的大人物。”又说“朝廷把治国大计都交给李少荃了,说明他是国家栋梁!”段祺瑞受到国家栋梁青睐了,这是多么光荣的事呀!段祺瑞做梦了,梦得很美。

美梦能不能实现,还说不准。可是,合肥却传来了喜讯:吴氏为他生了个儿子!喜讯传来的时候,段祺瑞又惊又喜——他不相信自己作为人父了,但他又为儿子的到来而兴奋不已。他望着上苍膜拜,感谢上苍为段家送来又一代人;他翻书查典,要为儿子起一个吉祥、响亮的名字!他顺手翻开了一页《康熙字典》,却见第一个字是“宏”字,那下边的注释,尽是些“取精用宏”“宏才大略”“广博”之类的兴旺言语。段祺瑞想了想,说:“好,好,就用宏字,宏扬大业,宏扬祖业,让这个孩子其声大而宏!就叫他‘宏业’吧!”

段祺瑞给家中写了封信,把儿子的名字定下来。旅顺港的炮台监修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一年时间基本建成。李鸿章接到炮台修好的报告之后,心里高兴之极却又一下子沉思起来:炮台修好了,炮可以买,谁来用呢?他犯了愁。

到了旅顺港修建成炮台时,中国的军队才算是由长矛换成了步枪,有的兵连步枪尚不知怎么用。什么样叫洋炮?洋炮有什么威力,怎么用?军队对这些玩艺还是一无所知的。中国能够制造枪,也是近年才有的奇事。李鸿章着急呀!他向朝廷打了报告,决定派几个学生出洋留学,去学习炮工。朝廷准奏后,李鸿章便在他武备学堂的学子中举行公开考试选拔。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派学生出国留学,得算是中国的奇闻,闭关自守的封建统治,连世界有多大几乎都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怎么样了,更是两眼黑。派学生出洋去学新玩艺,朝廷能恩准,已是一大进步了。所以,凡武备学堂学子无不欢欣鼓舞,积极参选。

段祺瑞顾不得回大陶岗去看儿子,匆匆忙忙从旅顺跑到天津去应考。

段祺瑞成绩优异,竟考了个第一名。和他一起被选中的学生还有吴鼎元(子标)、商德全(子纯)、孔庆唐(文池)、滕毓藻(兴甫)。这五个人出国之前,一起受到李鸿章的接见。

李鸿章对段祺瑞印象很深,一见面就对他说:“小老乡,机会难得呀!

听说你考了个第一名,很好。出洋之后,要认真学习,别想家。朝廷派你们出洋,这是对你们特别恩宠。德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洋玩艺多是人家领的先,好好向人家学习。你们这次出去,主要是学炮兵技术。你在旅顺港修筑的炮台,以后能不能发挥作用,就看你们这次能不能学到真本领了。”又说:“段祺瑞呀!你们是我朝的第一代炮兵,也是中国的第一代炮兵,国家的安危,全靠你们了。以后的战争,是机械战,轮船、飞机、大炮,不会这玩艺可不行。你们的担子不轻呀!”

段祺瑞说:“李大人请放心,我们不辜负朝廷和大人的厚爱和器重,一定学好本领。”

“好好,你很聪明,能学好。”李鸿章又说,“出洋之前,去见见你的德国老师,向他们请教请教有关生活、学习,还有到德国之后的各种关系,我想他们是会帮助你的。”

段祺瑞连连点头,说:“谢大人指点,学生就去拜见德国老师。”段祺瑞匆匆赶到天津,跑进武备学堂见到他的德国老师叫迪西里的,扑通跪倒。“学生段祺瑞拜见老师。”

天津武备学堂由李鸿章、袁世凯聘请了六位德国人做教官,李、袁他们认为德国陆军是世界第一流的,也一定能为中国培养出第一流的军队。这六名德国教官便是以迪西里为首席的。迪西里,表面上挺和气,乐意和学生打成一片,终日微笑着和学生亲热;但其内心很阴险,不仅把中国学生当成奴隶,把中国军官也当成奴隶,一点不如他的意,他便默沉沉地想法子报复;学生和他有分歧时,他就用学生听不懂的德语骂他“笨猪”“混蛋”“不堪造就的东西”。可是,他对段祺瑞却另眼相看,他觉得段祺瑞好学、机灵,却又十分听话,是他理想中的中国学生;但段祺瑞那股独立思索、事事追根求源的性格,又使他心里不安。他觉得他是个不易征服的中国人。迪西里望着段祺瑞说:“快起来,快起来。什么事要行此大礼?”

段祺瑞一边爬起,一边说:“我被李大人选定派往贵国学习了……”“我祝贺你!”

“请老师多多关照学生。”

“没——问——题。”德国人很仗义,马上说,“你去德国,必是学炮。军校多是我的同事和学生,我可以告诉他们,他们会照顾你。”“多谢老师了。”

“不要谢。”迪西里说,“你是我的学生,我当然希望你学好。”他又说:“说起到德国学炮,当然应该说一个著名的炮厂,那就是克虏伯炮厂。我给你写封信,你交给军校的校长,他会安排你到克虏伯炮厂去实习的。在那里,可以学到真正的炮的本领。”“多谢老师,多谢老师!”

“不要谢。”迪西里说,“以后只要你不忘记炮兵技术是在我们德国学的就行了。”

“学生不会忘,学生记住了。”

光绪十五年(1889)春,段祺瑞远渡重洋到了德国,进入军校,做了见习;秋即进入克虏伯炮厂实习炮工。

中国人闭关自守的时候,夜郎自大,什么都是自己的好;到了看见洋玩艺好的时候,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连月亮也是外国的亮。

段祺瑞在德国深造了两年,满身金光回到中国,身价不一般了!回国当年即被任命为北洋军械局委员。次年,二十七岁的段祺瑞便成了威海随营武备学堂的教官,主持教练炮兵技术,成为清军崭露头角的军官,开始了他颇有地位的岁月。

同类推荐
  • 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回忆录

    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回忆录

    这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博士写的一本在华回忆录。全书共15章,前12章中司徒雷登回忆了他的在华经历,后3章则是他的反思与总结。全书记述了作者对其个人事业的选择、传教士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经历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作为一个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司徒雷登的这部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本身也是很好的史料,对于我们了解20世纪上半叶的那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自传,讲述其从一个苏格兰穷小子一步一步成长为钢铁大王的故事,他建立起庞大的产业,积累起巨大的财富,然后又主动地、有条不紊地把所有的财富奉献给社会,用于启蒙人类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这是一部鼓舞无数美国青年的作品。自传还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颇富艺术鉴赏力的卡内基。
  •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中小学教师大有作勾。”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广大教师和免费师范生说的话。古今中外,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许多烛照千秋的杰出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颖超,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鲁迅,教育家蔡元培等,都曾在三尺讲台留下自己的身影。中小学教学经历能够成为奋发求索、拼搏进取的动力源泉;中小学讲坛能够为有志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平凡的岗位成就不平几的人生!
  • 像赫本一样优雅

    像赫本一样优雅

    上帝亲吻她的脸,赋予了她美丽与善良。她的优雅与端庄通过银幕,落入世人的眼,融化人们的心。她是奥黛丽?赫本。她用一生优雅的传奇,告诉世人,天使曾来过人间。她高贵典雅,清新脱俗,是淑女的典范。她以一部《罗马假日》将天使的魅力尽展。纵然生活、事业、爱情、亲情、友情里交织着诸多的幸运与苦难,她总是静默地咀嚼辛酸,珍惜幸福、绽放优雅。她总是带着亲切友善的语言,带着善于探寻别人优点的眼睛,带着一颗善良之心通往人们灵魂的窗口,播撒爱的甘泉。多年以后,天使终于回到了上帝身边。而银幕封印了她璀璨的年华,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经典。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热门推荐
  • 夏薇恩的黑暗契约

    夏薇恩的黑暗契约

    这是一个残疾女孩复仇的故事,两年前她的家族因不明原因遭到他人的袭击覆灭,格曼威尔家族从费尔伍德消失,普雷斯特和布落摩尔作为格曼威尔的盟友却无动于衷,原本以为是可能是腐败贵族和非法份子之间的联合,调查之后,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幕后操纵者究竟是谁,姐姐又躲在什么地方,最亲的人是背叛者,一场围绕着“血”的故事展开,少女在经历这么多糟糕的往事,是否能在这黑暗的世界维持人性与理智,找到真相。“如果你认为世界太过黑暗,请照照镜子,因为眼睛拥有唯一的白色——塞沃特。”
  • 不渝

    不渝

    唐禹安与邱协志相识17年,这17年,她过得有血有泪。她爱邱协志,为他留了长发,却换来他的一句,兄弟。后来就遇到了老顾,老顾一直追求唐禹安,而唐禹安却无法做出抉择。就在这时,唐禹安接到邱协志的电话,他们二人相见,邱协志说在出差时,认识了一个女生李新月,她竟然跑到邱协志所在的城市,于是便托付唐禹安照顾她。看到李新月的唐禹安,陷入了深思,这可不就是一个翻版的自己?刘贞的小说里似乎总是带着嘲讽,先从自己开刀,解剖精确,一个也不放过。平稳却又汹涌澎湃的文字里,很难找得到自怜自艾的避难处。
  • 傍晚的尖叫

    傍晚的尖叫

    红番小区有些年纪了,前两年沾某活动的光,刷过一次外墙,很快就像老年妇女脸上的粉,斑驳干燥,透出没有营养的底色来。到处都是横空而过的线缆,阳台一律封死,窗口处投降般伸出些长长短短的衣物来,无论款式还是质地,都在向上天证明,住在这里的人,生活谈不上讲究。但它却在上海寸土寸金的位置,拐到弄口,就是整齐而辽阔的商业区,空气中嗡嗡作响的仿佛不是电流,而是钞票在以光速流动。小小每次从小区走出,穿过两百米弄口,拐到马路上等车,都会有种新生儿奋力钻出母体的感觉,一刻还是憋闷不堪,一刻就天高地远了。
  • 归来之神秘高手

    归来之神秘高手

    功夫好不是重点,医术强也没什么可吹的,回归之前谁还不是个超级高手啊?
  • 奸诈胡儿

    奸诈胡儿

    大唐玄宗天宝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圭在开元二十七年与库莫奚战败却又冒功领赏的事件被揭露,玄宗十分震怒,接受了宰相李林辅的建议,在八月初一的朝会上,让太监高力士宣布了一道措词严厉的谕旨,大意是:免去张守圭辅国大将军、幽州节度使之职,调任江州刺史;幽州节度使一职由平卢节度使裴宽接任;营州都督鲜于仲通升任平卢节度使。让满朝文武大臣惊奇的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胡人将领突升高位:一个是幽州节度使衙门折冲校尉、捉生将安禄山提升为平卢节度副使,另一个是捉生将史思明升做平卢兵马使。
  • 墨尔本回忆录

    墨尔本回忆录

    《墨尔本回忆录》一文,便能帮助您从它起初的样子,一点点更好地认识这座城。比起晦涩抽象的史料,作为这段历史见证人和参与者的罗夫·博尔德伍德,对于这段历史有更多的发言权。他生于英国伦敦,后于1840年全家移居澳大利亚,并在墨尔本定居。他曾当过牧羊场主,后任采金场的监察官,期间一直坚持从事写作。与其说他见证了墨尔本的发展改变,不如说墨尔本寄托了他的年少轻狂的青春岁月,也因此他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生动详尽地讲述了那个时期墨尔本的故事。
  •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下)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下)

    她只是颗闪耀不定的钻石,是个流星,眨眨眼就消失,连许个愿都来不及。跟乔在一起的时候,我才第一次了解浮生若梦的意思,原来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往往都是那样虚幻不定的。上期讲到学习成绩不佳但整日充满奇思妙想的少女小虾与小伙伴橘儿、小静、邓等人友谊,小虾对校园生活频频回眺,在美好的细节里缅怀着即将消逝的青葱岁月……
  • 御彩

    御彩

    曾经她有透视异能赌石谋得翡翠易如反掌,却从不曾看清爱人冷酷无情的真面目。家破、亲人离散,她甚至死得无知无觉、不明不白。还魂木鱼石、八音灵璧石;钻石、祖母绿、红蓝宝石、猫眼变石;金香玉、千古璞玉……如今她不仅要用变废为宝的新异能将奇石珠宝美玉玩得风生水起,更要牢牢掌握命运,绝不再将人生轻易断送!那混蛋欠的血债,也定要他用血来偿!已有完结作品《殊途志》、《女官》、《女王纪》,请放心收养本文,求所有票纸。喜欢的亲请加群讨论:171895279
  • 人间沧海

    人间沧海

    懵懂少年,自幼丧父,寡母孤妹,生活艰困。这是一段平凡人的不平凡往事,一段独品却又为众品的人生,酸辛甘苦,一壶浊酒,浮沉几十载。人间沧桑,自有正道!故事从改革开放前的那个少年说起……
  • 老农民

    老农民

    2014年年底中央电视台联手四家卫视频道同时开播,跨年度大戏!影帝陈宝国、冯远征等倾情演出,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同名电视小说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北方农村的一场土地革命引发了一个跌宕起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故事生动再现中国农村六十年历史进程,献给八亿父老乡亲两个农民纠缠了六十年的恩怨情仇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