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500000004

第4章 小站投靠了袁世凯

段祺瑞在威海随营武备学堂做教官一干就是六年,直到1896年袁世凯奉命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建陆军,他才被由威海派往小站任新建陆军炮队统带。这一年,段祺瑞三十二岁。

威海六年,随营武备学堂为清军培养了大批骨干,这便为段祺瑞后来的军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段祺瑞在威海期间,中国面临着深重灾难,1894年7月23日,日本军突然进攻朝鲜王宫,掳去国王李熙,随即对中国不宣而战,进攻乐山的清军——这便是甲午中日之战的开端。

中日之战中方主帅是李鸿章,他的淮军和所练北洋海军,士气消沉,不堪一击,加上腐败透顶的清政府无力抗敌,结果一败涂地,旅顺港所建炮台不闻炮响即沦于日军之手。

清军战败,李鸿章成了众矢之的。同时,一个《马关条约》,不仅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权,还把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另外,在中国内地加辟了沙市、重庆、杭州、苏州四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允许日本船只在中国内河自由航行,中国还赔偿日本战费白银两亿三千万两……中国人民陷入了深重灾难之中。

在中国灾难之中,有一个人物活跃起来,他便是刚从朝鲜回国的袁世凯。

袁世凯机灵透顶,从朝鲜回来,看到中国的惨败,便认定是败在军队不景气上。要改变大局,必须对军队进行彻底改革。于是,他就把自己在朝鲜接触到的朝鲜,尤其是日本军队情况,再加上西方军队情况的有关材料汇在一起,请人捉刀写了一部《兵书》发表出去。

袁世凯是不通军事的,只是东拼西凑才凑成兵书。哪知这部《兵书》竟使他发了迹——清军落后,管军的人也守旧,何时见过这些新东西?何况处在国家“病重乱投医”之际,结果,这《兵书》惊动了朝野上下。皇族奕、奕譞讠会同军机大臣翁同龢、李鸿藻、荣禄等奏请朝廷改革军制,建议编练一支新建陆军。因为袁世凯写过兵书,便保举袁世凯负责督练。

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此时,李鸿章已失宠,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王文韶,由他决定,练兵处设在天津东南约七十里的新农镇。这里是天津与大沽口之间的一个小站,所以,就叫它“小站练兵”——这就成了历史上一个新名词。

小站练兵是采用西式武器和编制,配有步兵、炮兵、骑兵、工兵等多兵配合。这就势必要用一批新式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来当教官。袁世凯便去找曾任过武备学堂总办的旗族道员荫昌,请他推荐高材生来当教官。荫昌自然想到了段祺瑞,便极力推荐。袁世凯一听,段既是高材生,又留学过德国,当然极表欢迎。这便开始了袁段的历史结合。

小站有兵,不是从袁世凯开始的,最早是李鸿章。他曾派淮军一部驻此。那是按照他“寓兵于农”的设想派驻和训练的,军队一边从事屯垦,一边训练。淮军调走之后,1894年又派长芦盐运使胡燏棻来此训练“定武军”,聘请德国教官主持。胡部调走之后,袁才来接统“定武军”,以“定武军”作为编练新建陆军的底子。这个队伍原为十个营,四千五百人,其中步兵三千人,炮兵一千人,工兵五百人,骑兵二百五十人。袁世凯又扩兵两千五百人,这才改名为“新建陆军”。

袁世凯有雄心,他要把这支新建军队练成最先进的部队。他在小站成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聘请老朋友徐世昌为营务参谋,靠段祺瑞等人用新办法来进行督练。而段祺瑞也想在这个学堂之外的军营中展示自己。

段祺瑞第一次见袁世凯,便出现了一段戏剧性的奇缘——那是在小站军营中的一间平房里,袁世凯和徐世昌围在一张八仙桌边正磋商练军计划。虽然有人报“段祺瑞来见”,袁世凯只“嗯”了一声,仍聚精会神于计划,并没转神于段祺瑞。

袁世凯虽然东拼西凑写了《兵书》,但毕竟是文人出身,更未经过征战;徐世昌虽是进士,却也不润兵。谈来谈去,都是纸上的东西。段祺瑞一是年轻气盛,一是自己经过武备学堂和德国军校的专业训练,自觉胸中有军,便贸然插语。“二位大人所论,自然都是练军要事。但却显不够。依在下之见,训军要旨,着重为两大要领,在将以谋,在兵以勇。这谋勇又可分别为……”

袁世凯转脸朝说话人打量一下,不认识。便问:“你是什么人?”“属下段祺瑞。”段祺瑞行了一个军礼,又说,“特来向大人报到。”袁世凯站起来了,忙说:“你就是要来做炮队统带的段祺瑞?”“是属下。”

“好,好,请坐。”袁世凯做了自我介绍之后,又把徐世昌介绍给段祺瑞:“这位是新任营务参谋,徐进士世昌徐卜五大人。”“见过徐大人。”

徐世昌欠了欠身,表示还礼。“欢迎段统带。”他侧目望了望段祺瑞,又说,“刚才闻段统带所说,卜五十分敬服。段统带是李中堂武备学堂的第一高才,又是留过德的,治军之略,自然比我们这些文人高明。我甚盼领教段统带对谋、勇之高见。”

“属下信口所言,不敢妄自高明。”段祺瑞这才想到自己刚刚狂言了。

袁世凯却摇着头,说:“既然走到一起来了,都是受朝廷所派,为兴旺国家练兵,自当各尽其能,何必谦虚。段统带你就说明所见吧,我们也好一同磋商。”

段祺瑞这才点点头,说出自己的见解。“战争的谋略,这是为将之首要。谋略,在下认为系泛指军事对抗和军事实践中所施行的手段;或者说,是作战双方为达到以巧制胜,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利益,在战略、战役、战斗中,指挥者总结和探索的军事斗争规律。中国古代战争最有名的总结便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这方面的战例则不胜枚举,如宋楚争霸的‘泓水之战’,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齐魏之间的‘马陵之战’,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等等,都是以指挥将领的足智多谋而取胜的。谋在战争上至关重要。作将者,必须有谋。而作兵者则不然……”

“那该如何?”袁世凯问。“是不是你说的勇?具体如何解释?”段祺瑞见这两个文人早已听得入了迷,心中暗喜,大着胆子把自己的肠肚都搜刮干净。他说:“勇,切不可理解只是武夫。武夫之勇,绝不可取!”

“统带说的勇,如何理解?”徐世昌问。

段祺瑞对徐世昌点首微笑,说:“我们练出的新军,要是一支勇敢的军队。勇,我觉得要具备两个内涵:其一,要让每一个兵都知道为什么要打这一仗。战争是血与火的较量,不懂得流血的意义,就没有勇气去流血;其二,要让每一个兵都会用武器。古代战争凭武力,今天战争要用枪炮,兵必须会使用枪炮,还得使用得精确。否则,手中的武器都不会用,依何趋败敌人?”

“好!段统带所见甚是!”袁世凯走上去,拉住段祺瑞的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好,好,我们就要练出一支这样的军队,步兵这样,骑兵这样,炮兵也这样!段统带,你坐下,咱们共同商讨练军大计。”

挨近渤海湾的新农镇,虽有小站之名,却无小站之实,一天之中,不知有无一二辆车子行走在天津、大沽口之间。就大沽口而言,也空留下一片海港。

新秋的小站,旷野一片萧疏。土墙草顶的军营,一群群出出进进的年轻大兵,还算有点精神,唯有那二千余新募来的年轻人,却像布满天空的乌云一样,个个脸色灰暗——他们心系着刚刚离开的家。

段祺瑞只在炮兵营房走了一圈便回到自己的住处。他尚未思考如何带好这一千位炮兵,他只在想在小站这片地方如何安排自己?他很满意他和袁世凯的相遇。相比之下,他觉得袁世凯比徐世昌要强。徐世昌,一个书呆子罢了。

段祺瑞并不完全了解袁世凯。到小站来之前,他知道自己要在这位还没大有名气的河南人属下带军了,他不能不了解了解他。可是,那时候的袁世凯并没有什么大影响,远不是一个大人物,若不是在朝鲜待了十二年,他还不是一个平平小军人?他走了李鸿章、奕譞讠等人的门子,才混了个道台衔来建新军。段祺瑞也明白:袁世凯能担此任,证明了他不简单,此后在他手下领军了,还得好好干才行。

段祺瑞心神不定,思左思右,躺倒床上,一时也睡不着觉。他想出来走走,看看这片长满荒草的地方是一片什么样的夜色。

段祺瑞正要出门,袁世凯迈着缓缓的步子走过来。并且径直走进茅屋。“袁大人,袁大人……”段祺瑞颇显得拘谨。

袁世凯微笑着,说:“随便散散步,走到你的营房来了。来看看你。”“谢袁大人关怀。”

袁世凯不请自坐,然后说:“芝泉,你也坐下,咱们聊聊。”

段祺瑞心中一惊,袁世凯竟以字称呼他!段祺瑞这个字却从无人知道。

当初,老爷子段佩为他起名的时候,字并未定。还是他跟着沈先生北上,又是先去泉城济南,沈老先生一时冲动,为他定了个“芝泉”号的。袁大人怎么知道的呢?他微微锁着眉,想起来了,原来在他的官职卯簿上有记载。袁大人真是个细心人!

袁世凯望着段祺瑞说:“芝泉,对于练新军,你的意见是对的,是全面的。中国历来就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所以屡屡吃亏。希望能从你我开始,练出一支咱们自己的,能够和东洋、西洋抗衡的军队。”

段祺瑞忙说:“在袁大人主办下,我们一定能训练出这样的军队。”

“不单是我,是咱们大家。”袁世凯说,“尤其是你。”又说:“你是留学德国的,德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用你学来的高等军事科学,何愁练不好军!”

“袁大人在朝鲜多年,精心研究了东洋军事,那部《兵书》就令祺瑞五体投地。”段祺瑞找到时机了,他要捧袁世凯了。

“这么说,我那本拙著芝泉也看过了?”袁世凯很高兴。

“看过了。”段祺瑞说,“袁大人所论各点,无不一针见血,说出我们军队的要害。”

“纸上谈兵。”袁世凯摇着头笑了。“要说一针见血,说中要害,当该算是芝泉你的一番高论。听了你的一席话,我心中震动极大!皇天有眼,朝廷有福,也是我袁某有幸,在今天能相遇芝泉,我心已足!”

——袁世凯虽然只比段祺瑞年长六岁,可他的经历、影响和雄心,却比段祺瑞高大得无法比拟,此人真是当年一大角色。当初以一平头青年投奔登州庆字营吴长庆时,吴长庆觉得同他的父辈情谊甚厚,安排他在军营读书,企望他日后科举成名,并聘名儒张謇为师。谁知他不是读书的料,一心要武,竟到朝鲜混了十多年,回来后又投上了李鸿章、荣禄一些大人物,弄了个道员虚名来小站练兵。这时的袁世凯不仅早不把吴长庆放在眼中,连他的老师张謇也丢到脑后去了。他原本称张为“老师”,后改为“季直先生”,又改为“季翁”,再改为“季兄”,气得张謇同他断了关系;现在,他又在贬李鸿章,就是对奕譞、奕这些旗族大员,袁世凯也渐渐厌烦起来。他想树他自己的旗,树一杆不受满族左右、不受老朽左右的大旗。小站之任,当然成了千载难觅之机,而段祺瑞,却又是他踏破铁鞋想寻的人物。所以,一接触段,他就想把他拉进怀中,成为膀臂。

客套话说过之后,袁世凯变了一种腔调,说:“芝泉,你是知道的,甲午之后,朝廷对汉人,还是心神不定。像过去一样,虽重用‘中兴名将’,却处处防备。我等虽受命练兵重任,也得处处小心才是。”

段祺瑞心中大惊,他猜不透袁世凯与他初次相见为什么会如此说?袁世凯得算朝廷红人,朝鲜归来,他是被朝廷外放浙江温州道的。他自己也打算回河南原籍省亲回来然后走马上任。可是,他听到朝廷准备整军经武的消息,预想到军事制度要变更,或要建立陆军新军,他才趁机写了那部《兵书》的,朝廷重用了他,就派他来练新军,他算是得宠了,怎么又说出对朝廷二心的话?段祺瑞毕竟是小人物,初涉官场,不敢妄言。他只含含糊糊地说:“我到小站来了,跟随大人做事,大人让我怎么做,我一定一心一意。”

袁世凯大约觉察到自己态度异常、言语出格了,忙改口说:“对于朝廷,我等自然是当该尽忠尽心。我的意思是,咱们都不是旗族,朝廷之外,难道就没有人挑拨是非了吗?常言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咱们虽远在海边,练新军这事毕竟是朝廷钦定,咱们也算是朝廷身边人了,怎么能不处处留神呢!”

袁世凯一番话,说得段祺瑞心里热乎乎的。他觉得袁世凯是个知己,能够推心置腹。段祺瑞出来前后也十二年了,天津、烟台、威海都待过,并且留过洋,可是,他尚未投上一个什么“门子”。沈先生交待他的要找一个“护官符”,他尚未找到。他本想投靠李鸿章李大人,那是个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又是同乡,何况还有了接触。可这两年。李鸿章一直走着下坡路,连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都削职了。以后的日子怎么样,还说不定。他是靠不得了。荫昌推荐他到小站来,荫昌是旗人,又是武备学堂总办,他想投荫昌。又不顺,武备学堂不办了,荫昌去干什么,他不知道;他再想想,与荫昌接触的机会也少,很难靠上他。思来想去,觉得袁世凯最现实:又是顶头上司,又是朝廷红人,靠也靠得住。忙说:“祺瑞初出茅庐,能到袁大人麾下是祺瑞的大幸。日后无论待人、待事、练军论武,当然一切听从大人的指导。只盼大人能不把祺瑞当外人看待,就是祺瑞的大幸了。只怕日后祺瑞跟不紧,随不上大人,辜负了大人的教诲,那就不好了。”

“不必这样说,”袁世凯也表现得大大方方,他想笼络这个炮兵统带,令他真心实意地跟随他,成为他的心腹。“你我都是军人,武行,喜欢直来直去。为练好这支军队,心往一处使就行了。个人没什么恩怨,相互关照,不会有什么不愉快的。”袁世凯很坦诚,言语平平静静,态度和和善善,令人感到亲热。

袁世凯走了,他迈着缓缓的步子走出了段祺瑞的茅屋。望着他那粗短的身影,段祺瑞轻松地舒了口气。

妻子吴氏带着儿女来到天津。段祺瑞把他们接到新农镇,安排在一个小旅店住下。吴氏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儿子宏业已经十岁,女儿宏淑也八岁了。段祺瑞去德国那年生的女儿,名字是吴氏给起的。她觉得,既然儿子依“宏”字排名,女儿也用“宏”吧。女儿两岁时段祺瑞回到国内,去威海之前他见了女儿一面,同意女儿这个名字,说“这个名字好,女孩子该用‘淑’。”六年了,匆忙间就是六年。段祺瑞对妻子说:“真对不起你们,我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也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难为你了。”

吴氏说:“别说这话,难也是应该的。只是,大陶岗那一片,家中少了主事人,总觉空空落落,没个依靠似的。”

“别恋那个家了,让二弟三弟他们去管吧,我跟袁大人说说,就把你们都带到军营中。”段祺瑞不放心妻子他们的生活,决定让他们随营。

第二天,段祺瑞就把安家的事对袁世凯说了。袁世凯满口答应:“应该,应该。我还以为宝眷早去威海了,原来还在合肥。快接来!”

段祺瑞说:“行迹不定,军务又忙,咋好携家带眷。此番他们来了,我才这样想。多谢大人关照了。”

从此,段祺瑞军营中有了家。他对袁世凯更是感激不尽。

同类推荐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 名人传记丛书:郑成功

    名人传记丛书:郑成功

    名人传记丛书——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的“国姓爷”:“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约翰·博格传

    约翰·博格传

    本书从近距离向我们展示了当代最伟大的投资思想以及整个投资行业的“良知”,向我们展现了博格在行业中的颠覆性行为——在其他共同基金经理们疯狂兜售基金、贪婪地向普通大众攫取管理费用时,博格却开创了以低成本为导向、以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为先的被动型指数基金之路。博格因其努力构建的指数基金王国而获得了业内外的广泛美誉,被誉为“金融行业的良知”。
  •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吾剑永恒

    吾剑永恒

    一人仗一剑,一剑退群雄,莫问有归处,青锋不留名。
  • 嫡女狠妃

    嫡女狠妃

    她是世人嘲笑的纳兰嫡女,被退婚数次,天下笑柄。她又是世人敬仰的“苏墨”,孤冷偏傲,南方霸主。他是俊美无双的天之骄子,妻妾成群,盛名天下。他又是文韬武略的腹黑王爷,偏执狂妄,北方枭雄。她杀人不眨眼,他欺人不留情。★命运让他们相遇,相知,相守。命运也让他们相残,相杀,相敌。他不会舍天下而娶她,她亦不会叛国而嫁他。可紫柏山上,他用生命追逐她离开的脚步。落水崖边,她用自刎成就他霸业的基石。★千里红裳,他以天之媒,聘她之心。万里追路,她厚土为妆,江山为嫁。南北合部,天下会师。他拥着她轻吻而笑:“纳兰芮雪,你可真够厉害的,全天下的男人都被你耍了!”她清婉淡笑:“北宫晟,你才算棋高一筹吧?如今全天下最厉害的女人都被你收服了。”他不屑低笑:“不是如今,从你出生那刻起,你就是我的!”她嚣张亦笑:“那到你闭目那刻止,你只能是我的!”★有人说她简直是女人的耻辱。欺庶母,压庶妹,打侧妃,逐美妾。太皇太后怒骂她毫无妇德。她冷冽一笑:“他这辈子只能是我一个人的男人,谁要不怕死,就往过来凑!”★有人说他简直是男人中的神话。创武学,通海贸,平四海,功千秋。世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他温柔淡笑:“拥九千繁华不如守一人欢颜,赢了她,才是我人生最大的赢局。”★这是一个阴谋迭起的世界,这是一个乱战纷争的家国。这是一场千里追爱的传奇,这是一段一往情深的眷恋。震家宅,斗皇室,统三军,成帝业,红妆踏马,金戈铁戟。他许她一世三千宠爱,她陪他一统万里河山。千古帝后,万世横秋。★宠文,不虐,古风,文笔保证,日更6000+喜欢一世一双人的亲们可以跳坑了。
  • 书剑恩仇录(全两册)(纯文字新修版)

    书剑恩仇录(全两册)(纯文字新修版)

    《书剑恩仇录》是一部讲述清乾隆年间红花会群雄在年轻总舵主陈家洛的率领下,反清复明的故事。清朝大臣陈世倌之子、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获悉一个惊天秘密:当朝皇帝乾隆竟是他胞兄。乾隆下江南,兄弟相见,陈家洛以兄弟之情、民族大义力劝乾隆恢复汉室江山,乾隆虚与委蛇,假意答应,一张暗藏杀机的大网却在慢慢撒开……《书剑恩仇录》一书中描写了仁人志士对生命的坚忍、对使命的执著,虽屡遭失败,却不掩人性的光辉。
  • 最好的时光,只因有你

    最好的时光,只因有你

    十年前,她天真单纯,为了爱可以不顾一切,所以固执地想要走进他的世界,直到被伤得体无完肤。十年前,他浪荡不羁,却只为一纸沉重的契约,只好冷酷地想要远离她的深情,任由时间锁上自己的心。十年后,他们相遇在青春的尾巴,他终于脱离枷锁,她却已貌似放下。她说:“楚杰,我以前那么爱你,我为你放下了个性,放下了脾气,现在我只想放下你。”他说:“舒娅,如果你真的完全放下,那么我在不在你身边又有多大的区别?”最美的爱情,就是相遇在彼此最好的年华,那么舒娅和楚杰该让这段好时光延续,还是让它停留在彼此的记忆里?
  •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

    生长在福利院她忍了,死于飞机失事她认了。可为什么老天就是不放过她。她居然赶时髦,赶上清穿了!赶上清穿也就算了,为什么分给她的是八福晋?天哪!地啊!有没有天理啊!那个被挫骨扬灰的大清第一妒妇,她可不可以再死一次?她的丈夫漂亮到人见人爱,她的婆婆美到艳冠紫禁城,可这些和她全无关系,她就是一只扔在灰堆里的丑小鸭,为了不悲剧,为了能善终,她要奋斗,要加油,要反转,历史神马的都是浮云!新鲜出炉的书友群,欢迎大家来敲门:114017185
  • 我的早更女友

    我的早更女友

    七年前,戚嘉和男朋友刘翀正值毕业季,临行前对即将开始的双城之恋并不乐观。戚嘉决定以婚嫁的方式给男友吃颗定心丸。于是在毕业典礼上身穿白纱,而刘翀却拒绝了她,两人从此分离。七年后,戚嘉接到刘翀发来的结婚请柬,觉得照片上的新娘面容、神情都像极了自己,精神崩溃,自杀未遂。戚嘉在闺蜜和好友的怂恿下决定抢婚,却又一次失败了。回来后,戚嘉变得易怒健忘,衰老加速,28岁的她被医生诊断患有“更年期综合征”。讳疾忌医的戚嘉拒绝治疗,生活危险重重,身体危机四伏。而袁晓鸥一直在旁边默默陪伴,两人渐渐靠近……
  • 大魔店

    大魔店

    魔店降临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小镇,大家都在传说在车水马龙的琥珀大街旁魔术似地出现了一个小店,而且这个小店起的名字也是非同寻常的——“魔店”。“吱呀”的一声,厚重的木门被推开了一道缝。探出来了一颗古灵精怪的男孩的小脑袋。“有客人,快点倒茶,伙计。” 柜台后出现了一个踮起脚的鹰钩鼻老头儿,整个人缩在了一起,长长的鹰钩鼻子从眼睛底下直刺出来,长满老茧的脚深一下浅一下地踱出了柜台,恐怕踩着他那长长的银白色胡须。男孩吓了一跳,战兢兢地望着魔店老板。鹰钩鼻老板悠哉地调了一杯酒喝,蓝色的汁液从胡须上滚下几滴。“你是谁?”男孩问。
  • 顾大总裁别太撩

    顾大总裁别太撩

    六年前,她爬上他的床……六年后,她被他压在身下说:”怎么,上了我的床还想跑?“原以为被她扑倒,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耻辱,却又为何在听到她想走的时候却又不甘愿放手。原以为是他的自尊作祟,却不知道,他早已深陷而不自知。
  • 七祖院小山

    七祖院小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知识名言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知识名言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