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500000005

第5章 在泉城办武备学堂

段祺瑞再到济南,距他第一次已是整整十八年了,正好是他人生岁月的一半。十八年前,泉城对他冷冷清清,连那位族叔也只是满足他温饱而已;而十八年后的今天,段祺瑞却是以山东巡抚最重要的随官而开防这个古城的。防务、家居安顿好之后,他竟微服作了一次旧地重游,凭着记忆去寻觅那昔日的一番酸楚。泉城,流水依旧,垂杨袅袅,而那位当年逼他发奋的族叔,却早已离开了人世。段祺瑞望着长空,心情无不悲怆地想:“叔父大人,侄儿又来济南了。物是人非,岁月沧桑,侄儿总算可以挺胸告慰祖宗了。”

段祺瑞在小站的第三年,即戊戌,1898年,这年10月,新建陆军改名为武卫右军,由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节制,段祺瑞仍统炮队,总办随军学堂。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大大伤害了中国人的自尊。当年,广东举人康有为来京会试,联合来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朝廷,请求“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近代史上所称的“公车上书”。第二年,康有为中了进士,授职工部主事,继续上书请求变法。朝廷和旧臣都不乐意变法,变法处处受阻,康有为只好跑到广州、上海,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人通过舆论宣传变法。法国强占了中国的胶州湾后,朝野大为震惊。康有为跑回北京,第五次上书要求变法。就在小站新建陆军改为武卫右军前不久,康有为又进行第六次上书,要求变法。迫于形势,光绪皇帝终于于1898年6月下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变法开始。

变法诏书是光绪皇帝发的,但朝政却是握在慈禧太后手中,还得她说了算。慈禧一面答应变法,一边却让光绪皇帝开去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的各项职务,令他出京回籍。什么原因呢?因为翁同龢是光绪的老师,又是支持变法的。慈禧同时调来王文韶参与军机,派荣禄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山东要地,袁世凯是荣禄的心腹,袁世凯任了山东巡抚,段祺瑞才有山东之任。

段祺瑞在济南城跑足了,这才回到新设的山东武备学堂的公署。

袁世凯是来做山东巡抚的,段祺瑞是炮队统带随任,另加了一职山东武备学堂总办,成了济南城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刚刚三十过半的人,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正想舒开膀臂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不想家中遭到不幸。夫人吴氏一病不起,春日未尽,便丢下一双儿女撒手去了,时年只有三十三岁。段祺瑞带着十九岁的儿子和十二岁的女儿,过起了艰难的岁月。

天有不测的风云,人有旦夕的福祸。这是没有办法的。是福是祸,该来的必来,不该来的也别想。

段祺瑞家遭不幸的时候,袁世凯倒是猛然间动了兴奋之心——袁世凯来山东,不单单是想有一支军队,还想占有一片地盘。齐鲁盛地,河海通达,米粮煤炭都是高产之地。占有山东即占有东半中国。袁世凯萌生了野心,他要做山东王,他想要笼络人,段祺瑞自然便成了他第一关注人物。

段祺瑞家丧那一天,袁世凯亲来致祭。致祭一毕,坐在段的小客厅里,袁世凯说了话。“芝泉,夫人走了,是一件伤心的事。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你要节哀,要自己保重。”

段祺瑞忧伤地说:“儿女都还不成人,我又没有时间照顾他们,也不会照顾他们,好生生的一个家,岂不拆散了。”

“事情是不错的,人又有何办法呢?”袁世凯说,“路还是要一步不停地往前走的,总不能都随着亡人过去吧?你好好休养身体,待过些时日,心情平静了,我想我会找一个合适的人为你重新安一个家。”“心慌意乱,女儿儿子都在悲悲切切中,哪里还有那个心肠?”段祺瑞叹着气、摇着头。

“以后再说吧,不安家,无论怎么说都是不行的。”袁世凯十分正经地说,“芝泉呀,这事你就放心吧,我会为你操办的。”袁世凯走了。

段祺瑞把他的话当作一般安慰,心里热了一下也就放下了——他对吴氏有感情,吴氏刚走,他不忍心马上再娶。何况儿女们幼小的心灵正在苦痛,更不忍心给孩子增添苦痛。

段祺瑞放下此事了,袁世凯却没有放下,他一直左右盘算,前后思索——袁世凯经历的时代,仍然是中国积以成习的“家天下”,皇帝世袭,公侯荫子荫孙;就连争起地盘来,还得是“父子兵”才能团结一气。袁世凯习惯这些,熟悉这些,更有意效法这些。原先,小站练兵,他就想练成一支自己的亲兵,至少是让那些官儿除了所属关系还要加一层师生或者什么亲属关系。对于段祺瑞,他更是另眼看待。当初,他想让他们之间多一层师生关系。可惜,到小站来,段祺瑞大小也是个“老师”,师之中便很难再分长幼辈了。他想收段为义子或别的什么晚辈,可是,段祺瑞虽已看透,却从不就范。“我只比他小六岁,为什么要他做父字辈?”弄得袁世凯很有些不高兴,但也无良策。

现在,良机到了,袁世凯的灵机动了,他要给段续弦,要把自己的表侄女儿又是义女的嫁给他。

——这里,我们得说一点袁世凯的家事。

袁世凯有个姑母嫁给了江西抚巡、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芾张小浦了,张家却也轰轰烈烈地过了不少年。后来,原因种种,家败了,那张巡抚丢了官,不久也别了人世。张巡抚是陕西人,做官时比较清政,并没有积蓄多少家业,如今官一败,老家也不像个家了。呼呼闪闪的一个大家族,转眼间就只剩一个老祖母领着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孙女了。老人家无依靠,便来到京城投奔娘家侄儿袁世凯。袁氏姑母哭哭啼啼对侄儿说:“姑母家败了,归天天不收,归地地不留,只有你这个侄儿是亲人了,你不会看着姑母下火坑吧?”

袁世凯忙说:“姑母,千万不说别的话,您永远是袁家的人,侄儿养您的老。以后就是侄混塌架了,讨饭度日,要一碗也得给姑母半碗吃。您老人家放心吧。”

袁氏揉着泪,说:“我没有看错这个侄儿,这个侄儿跟姑亲。姑有靠山了,姑活下去!”

跟随姑母来的孙女叫佩蘅,长得不十分俊秀,人却聪明,性情又温柔。一进门,袁世凯便十分喜欢他。那时,大太太于夫人只生袁克定一个儿子,夫妇俩商量之后,便跟姑母说,要认佩蘅为义女,“亲上加亲,就显得更近了。”姑母满口答应。佩蘅给袁世凯夫妇磕了头,便改口“爸爸、妈妈”叫得十分亲热。袁世凯乐得眉开眼笑,说:“女儿,爸爸不会亏待你的,以后,你的终身大事也全由爸爸做主了,我会让你高高兴兴嫁出去的。”

现在,张佩蘅也是二十大几的人了。袁世凯想把她续给段祺瑞。这一天,袁世凯把段祺瑞请到巡抚客厅,泡上香茶,先问了些武备学堂的事情,又问了一阵子家中情况,然后说:“芝泉,咱们来山东日月不短了,事务越来越忙。我想,你是没有时间过问家中的事了。这样,我做主,最近把续弦的事办了吧。”

段祺瑞说:“办?怎么办?八字还少一撇,再说,我也还没有想过这事。”

“为啥不想?”袁世凯说,“这又不是什么丑事,大丈夫兴家立业,理所当然!有什么左思右想的?至于说人吗,我做主,保你称心如意。”“是谁家?”段祺瑞问。

“说起来,你也知道,或许人你也见过。”袁世凯说,“打听不需打听,会满意。”

“谁家?”段祺瑞又问。

“就是我家新认的义女,叫张佩蘅的。”袁世凯说,“是我姑母的孙女,跟随姑母来我家不少日子了。人很正派,又很脱洒。我想你是见过的。怎么样?”

段祺瑞略一沉思,便说:“是不是就是那个江西巡抚张芾张大人的孙女儿?”

袁世凯点头称是。“从小在爷爷任上也是受过极严家教的,人品是没说的。”

这位张家小姐,段祺瑞是见过的,也颇为同情她。生长在衙门中,也算是大家闺秀,不幸的是家败了,这如花似玉的女孩也跟着落迫流离,真够可怜的。想到这,他还曾经甚是赞扬袁世凯呢,张家虽然败了,袁大人并未冷眼相待,而是收留家中,妥为关照。这才是真正的至亲至友呢!想到这佩蘅小姐就要成为自己的内助了,心中确实激动,觉得能有这样名门出身的女子来做续弦,也是自己之福,何况又是自己顶头上司主婚。袁世凯想拉段祺瑞为肱股,段祺瑞何尝不想靠袁世凯为靠山!果然亲戚结成了,袁世凯便成了泰山,自己不是根基更牢了吗!不过,段祺瑞还是谦谨地说:“袁大人的盛情美意,祺瑞心领了。只是,我是个穷军人,身边还有儿子,果然事成了,岂不亏待和委屈了张家小姐。”

“不要说这样的话。”袁世凯说,“也算你们前世有缘,今世有幸。我再说一句,此事我做主了,议个吉日,我便把佩蘅送过来。”

段祺瑞不计较晚袁世凯一辈了,满口答应了这门亲事。从此,袁段二人除了多年袍泽关系之外,又多了一层亲戚关系——段祺瑞成了袁府的女婿,从此之后,就连袁克定,也一口一个“大姐夫”地冲着段祺瑞叫。

张佩蘅毕竟是受过严格家教和高尚情操影响的,加上自己品行又好,来到段祺瑞家中,遇事公平处理,持家井井有条,待人接物极其平易近人;对待宏业兄妹俩,亲生的一般,很快便取得人们的心悦诚服。

段祺瑞又有了一个完美、舒适的家,平静了心情,一心一意都投进带军和武备学堂上去了,很见成效。袁世凯对他更加信任。

段祺瑞重组家园这一年,袁世凯又高升了,署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而段祺瑞也跟着水涨船高,以知府补用统炮队及总办随营武备学堂。袁世凯看着“署”官是个空缺,便坐在山东不走,同时奏请留下段祺瑞。所以,他们仍然坐在济南,享受那片“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景。不想就在此刻,济南城中突然出现一位对袁、对段都极关重要的人物——徐树铮。这个人与段祺瑞结合后,在军阀大混战的岁月起到了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1901年,冬。

万木凋枯,寒鸦哭号的济南,大明湖的三面荷花早已红消香断,一片凋零;千佛山的庙寺殿阁也钟鼓寂寂、烟火萧条了;唯有趵突泉的水仍然卷花喷浪,潺潺汩汩地流入千家万户。几阵萧瑟的西风,给那纵横阡陌的流溪增添了飘渺的云雾;已经穿上棉袍毡裤的市民,也显得精神萎靡。

这天上午,在山东巡抚衙门外不远的一个小巷头,一群闲散的市民围拢一团,聚精会神地看一个青年人写春联。大家一边看,一边不住地喝彩,以致塞堵了马路。

此刻,一队人马远远地走来,走在前边的士卒大声喊道:“让开,让开!总办大人到,总办大人到!”

人群急忙朝墙边靠去。但见枣红大马的脊背上坐着一位身材魁伟、气宇轩昂、非官非民的人物——他就是武备学堂总办段祺瑞。

人们让道的时候,段祺瑞竟然跳下马来,一手提着八团坎肩下的青缎子长袍,一手扬起频频向人们招手,同时,疾步来到写春联的青年人案边。只见那青年人不动声色,无拘无束自如挥毫。段祺瑞心中一愣:气概不凡!他仔细打量那青年人,约莫二十岁年纪,中等身材,白净面皮,眉目清秀,举止端庄,虽然衣单体寒,却也不失轩昂气宇;那落落大方的挥毫姿态,那墨迹行草间杂的秀丽中透出的苍劲磅礴,使段祺瑞既惊且喜,不由地叫道:“好字!好字啊!”

青年人抬头看看段祺瑞,只朝他微微一笑,恭敬欠身,便继续伏案疾书。

这位写春联的青年人就是徐树铮……

段祺瑞今天无事,是出来闲逛解闷的。见大街上出现这场面,陡然产生了好奇,驻足不走了,想看看年轻人字写得如何?

——徐树铮,又名又铮,江苏省萧县皇藏峪人,二十岁刚过。他十二岁便中了秀才,十六岁补廪生,地方上有“神童”之称。但是,事情非常意外,十七岁去南京考举,竟名落孙山了,从那之后,便再无功名进展。家里人以为是年轻,心神不定,便及早为他娶了妻,却也无用。功名不就,雄心不泯,徐树铮下定决心去闯世界。

徐树铮的内兄叫夏仲陶,正在济南山东武备学堂深造。徐树铮想通过这位内兄的关系,到济南来谋个发迹的途径。徐树铮是春天来到济南的,不想这位内兄既不愿帮忙、也帮不上忙——夏仲陶是一个学生,武备学堂的学生,性格内向,呆气颇足,二十三四岁的人便有些老气横秋。他为徐树铮安排一下生活,便明白地对他说:“又铮,济南谋事,诚属大难,就连武备学堂也不可便随就读。你想谋事,诚实说,我实在爱莫能助。”

听内兄这样说话,徐树铮也就打消了求助的念头,只好在济南混混再说。

徐树铮在济南闲住这一年,中国很乱:八国联军占了北京,中国老百姓也在纷纷起来造反。山东的义和团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之后,相对地说,地方形势平稳一些。凭着道听途说,凭着一知半解,徐树铮对袁世凯产生了好感,觉得此人是中国的栋梁之材,有意投奔他。于是,经过一番苦心思索,又用了几天心思,写了一篇《国事条陈》的文章,竟想从巡抚衙门直接递给袁世凯,企望袁世凯能够动心。由动心而器重,说不定会有一条宽阔之道。谁知“阎王”未见,先被小鬼窝了一下——他在巡抚衙门口一站,三句话未说完,就被衙门外的看门狗“咬”了出来。徐树铮很气恼。

可是,气恼有何用?人家是守门的,不守住门能行吗?

徐树铮气恼了半天,不知是太自信那份《国事条陈》的价值,还是自信自身的价值,他决定变个方式再闯一下。徐树铮在市面上买了一件官场上通用的封套,署上袁世凯的亲戚、候补道徐彦儒的大名,托武备学堂的公差将“条陈”送到巡抚衙门。

袁世凯批阅文件时,竟真的看到了这篇文章。袁世凯正在扩充势力,又一心经武发展,一见徐树铮满纸都是“武力平天下”的叙说,一下子来了兴奋——“好一份《国事条陈》,‘条’得有理,‘陈’得有节,高见,高见!”

袁世凯要立即召见徐树铮。

也是天不遂人愿。此刻正是袁世凯家有丧事,他要回原籍河南项城。他只把召见徐树铮的事委派一位叫朱仲琪的道员去做。

又是天不遂人愿。这位朱道员也是一位颇有才气的人,只是性格傲慢,目中无人。他和徐树铮见面之后,几句话便锋芒相撞,不欢而散。徐树铮投袁之途被堵死了。

徐树铮流落济南,坐吃山空,眼看着囊中空空,生活无依,只是等待家中寄来路费,方好回家。哪知路费迟迟无影,虽心急如焚,却也毫无办法。几天前,几位失意文友相聚,又谈起诗文。徐树铮一夜之间竟写了二十首七绝《济南秋海棠咏》,在朋友中一举夺魁,文友们凑些费用,供其生活。这哪里是长久之计,万般无奈,徐树铮才上街卖字。

徐树铮知道身边站着的是段祺瑞,便动了思索:“段祺瑞,大人物,又是袁世凯身边的红人。”自己暗下决心:“我何不在他面前显示一二,说不定会时来运转。”

想到这里,徐树铮精神来了,把笔蘸透,用尽解数,想把字写好,又想写出自己的心愿,让段祺瑞知道他并非凡夫俗子!但是,事太急了,段祺瑞就站在面前,虽说自己气挺壮,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临时抱佛脚,实在抱个不着。正是心情焦急之际,忽然想起了几天前同诗友们一起写的《济南秋海棠咏》诗,那是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徐树铮想一下子都录出来,让这位武备学堂的总办赏识赏识。可是不行,马路上相逢,没有那么多时间,说不定几行未竟段总办就溜走了。所以,只好拣出其中一首能够表明自己怀才不遇心情的,用功写出来。

徐树铮心定之后,紧握狼毫,唰唰写下:

依稀昔梦小娉婷,消受词人供养瓶;顽艳一痕难再惹,余花谁与问飘零?

写完,把笔放下,朝着段祺瑞拱手微笑。

段祺瑞虽然一心好武,在文墨上也是有些功夫的人。见字见诗,十分喜欢,一边绝口称赞,一边想:原来是一位落魄的才子!此刻,他猛然想起了自己只身闯济南的情形,陡然产生了同情和爱惜之情。这青年人想出人头地,正苦于无人‘问飘零’呢。好罢,我来探探他。

于是,笑嘻嘻地说:“年轻人,你这字写得已是十分难得了,这诗,更是一番情真意切。妙极!请问,这诗是借来玩味的,还是出自你的心意?”

徐树铮知道这字、诗起到敲门的作用了,便自谦而又落落大方地说:“闲来无事,偶尔戏作,现丑了。还请大人指点。”

“这么说,诗也是你写的了?好诗,好诗!”段祺瑞说,“听口音,年轻人不是山东人,因何流落济南街头?”

徐树铮这才报了家门,然后说:“济南访友不遇,待家中汇来路费即返。”

段祺瑞放下诗,朝他再打量,发现年轻人不仅气质不一般,身上却也寒碜,头戴破旧八角帽,身穿灰色夹长衫,寒风之中,有些战栗。便说:“我想请年轻人到我的武备学堂小叙片刻,不知年轻人乐意么?”

徐树铮早明白段祺瑞的身份,正怕攀之不上。听他这么一说,忙点头答应,匆匆收拾纸笔,跟着段祺瑞去了。

同类推荐
  • 毛丰美的故事

    毛丰美的故事

    毛丰美,男,汉族,1949年5月生,中共党员,辽宁凤城人,生前系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9月26日凌晨3时55分,毛丰美因病医治无效,在大梨树村与世长辞,享年66岁。2015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 我的兄弟,我的篮球:勒布朗·詹姆斯自传

    我的兄弟,我的篮球:勒布朗·詹姆斯自传

    在美国中部俄亥俄州阿克隆市,五名有着出色天赋和兄弟情谊的黑人少年,组成了一支叫做“流星”的球队,执著地追求着他们的篮球梦想。贫穷、动荡和缺少父母的关爱,让这帮少年早早地面临人生的种种挑战。他们在一位严父般的教练带领下,历经磨练,最终夺取了高中锦标赛的全国冠军。曾经的懵懂少年也成长为懂得爱、忠诚与尊重的男人。《我的兄弟我的篮球:勒布朗·詹姆斯自传》书中的每个人物都鲜活难忘,又催人奋起。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沧海(下)

    沧海(下)

    这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简繁为刘海粟写的传记。该书不为尊者讳,不为长者讳,真实记录了简繁在刘海粟身边生活时候的所见所闻,记录了刘海粟的生平、艺术观点和性格特征。可以说,该书是用一种“说真话”的方式、将作者眼中的“真实”对读者和盘托出。该书曾出版过三卷本,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之后,作者做了删改修订,出版了两卷本。
  •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本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传主萧红,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极端的苦难与坎坷,唱响了搏击与抗争的强音。本书笔触细腻,感情充沛,对萧红境遇的记述让人唏嘘不已,读后使人同情,但更多的是崇敬。
热门推荐
  • 天荒仙庭

    天荒仙庭

    万域大世界,这里万族共存彼此血战争霸不休,这里天骄、妖孽、神女争鸣,这里世家、皇庭、学宫、圣地、神山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且看秦横天携带造化仙庭系统召唤众多华夏古国的文臣武将、武侠小说之中的绝世武者,在这方宇宙中建立一个亘古不朽的神话仙庭,谱写一曲让诸天万族、亿万生灵永世传承的,属于华夏人的史诗传说。
  • 两片叶子不孤单

    两片叶子不孤单

    《少儿奇幻童话故事精品集:两片叶子不孤单》文采斐然的童话盛宴,简洁流畅的文字辅以形象可爱、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为孩子们打造出一个鲜活灵动的童话世界,这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下,流淌的是真爱纯美的情愫情感,蕴含的是积极探索的童真童趣,能有效帮助孩子培养好品质、好习惯。
  • 晚安我的自闭王子

    晚安我的自闭王子

    “现在开始,你不能丢下我。”我无语地望着眼前冰冷却又固执的大帅哥,嘴角抽了抽,勉强笑道:“我的大少爷,你今天又没吃药?”天啊,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大暑假的,我钟原希会来照顾这样一个大脑不健全还患有自闭症的男生?虽然他长得很帅……而且,为毛他要跟我一起上学?我的天……顾寒的手轻轻地梳着我的头发,温柔地望着我,嘴里的话却让我胆寒:“你说,你是要跟我在一起,还是和那个傻子?”我知道,我若是选错了,他肯定不会放过我……一个自闭症,一个笑面虎,我知道,我今后的生活,肯定会充满了‘乐趣’,我的盛世青春,即将开始!【这是一个关于友情和爱情的混乱故事……】
  • 我的老婆是传奇

    我的老婆是传奇

    【新书《你又把天聊死了》已发】别人玩游戏,是为了吃鸡,杨浩玩游戏,是为了追老婆……老妈:今年不把子衿带回来,这个家你就不要回来了!老爸:是不是我杨家的种?老婆都守不住,丢脸!林叔:我女儿就交给你了,给你个任务,先把生米煮成熟饭……肩负两家人的期望,被赶出家门的杨浩,毅然决然地踏往寻妻的征途。【背景设定:平行世界,零外挂,轻松爆笑吃鸡文!】
  • 真摘星拿月

    真摘星拿月

    传说有一神通名为摘星拿月: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青年偶得青色菩提子,开启一神通法门,走上了一条封神之路。天有千百星,我封千百神。大家好,有个书友群,群号:389514282。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加一下啊。
  •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体性”观念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进程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对于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居功至伟。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今天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本书正是试图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历史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
  • 沉寂在盛夏

    沉寂在盛夏

    “我是谁?你又是谁?”女孩儿不知所措。 “你是我爱的人,我是爱你的人。”他眼神笃定,柔情万种。 恨是前世种下的蛊,命运安排他们在今生。 在伤害与被伤害里,他们是否还懂得怎样去爱?
  • 嫡女骗行记

    嫡女骗行记

    本人就是一穿越的咋滴,本人不会做饭,不会什么奇特医术,不会什么盖世武功,既不会跟人玩心机,也不会跟人斗心计,但是我最会的就是骗人了。在现代,跟着师父学道二十余载,一事无成,一朝穿越,身份还行,相府嫡女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林语堂三部曲

    林语堂三部曲

    《朱门》与《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合称“林语堂三部曲”。这部小说于1953年付梓,主要讲述了两位西安人——记者李飞和名门闺秀杜柔安跨越门第界限的爱情传奇。小说不仅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西安古城的文化风貌、动荡时局,而且跟随两名主人公的经历,也花很多笔墨描述了广袤的西疆风情,以及发生在那块种族混居、斗争不断的土地上的传奇故事,并处处流露出作者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
  • 我有十个亿

    我有十个亿

    如果突然你有十亿人民币你会怎么办?宅男变男神?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女朋友随便换,车子随便开买?房子买买买。。。打上一个标签“渣男”“有钱的渣男”“长得帅有钱的渣男”方明一愣,一脸懵逼:“我为什么要做渣男?”人家是个纯情小处男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