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500000006

第6章 大街上遇知音

济南的冬天,无风还是比较温暖的。早几天落的一场小雪已经融尽了,阳光洒到的街头巷尾,颇有些儿阳春气候。

段祺瑞的武备学堂距离徐树铮卖字的街头不远,他没有再上马,徒步伴随徐树铮走去。一个衣冠楚楚的总办,一个衣着单薄的书生,并肩而行,竟引得路人注目相看。段祺瑞不计较这些,像是他有心来做一次这样的戏耍。

德国留学归来,段祺瑞渐渐产生了一种自豪,他觉得自己不是一般的人材,他会有出息、会有一般人达不到的出息。他随袁世凯到济南来的时候,他的二弟启辅(字弼卿、亦叫碧清)已经是一位极安分的庄稼人,在大陶岗守着祖上留下的一片家业;他的三弟启勋(字子猷)也成了一位很有出息的小煤矿的老板。段祺瑞对他们都不多欣赏。他认为老二只不过求温饱、殷实,老三大不了弄一笔钱财,而他自己,必然会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光宗耀祖还得是他。跟袁世凯接触多了,那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似乎范围又扩大了,想得更远了。远到哪里?说不清楚。段祺瑞了解中国的历史,熟悉朝代更迭的症结,也知道派别斗争、争权争霸的秘诀,他想拉拢人,想有自己的势力。袁世凯拉他了,他也想拉一批有用的人到自己身边。对于徐树铮,从做戏开始,并肩走走,忽然就想到“拉拢”这事上来了。我要探探这年轻人的深浅,说不定他就是我未来的膀臂!于是,段祺瑞决定对这个穷书生厚礼相待。

徐树铮跟着段祺瑞走进武备学堂,来到客厅。段祺瑞脱去马褂、长衫和毡帽,然后和他对面坐下。侍从献上茶来,段祺瑞端起黄铜锃亮的水烟袋,但却没有吸,只有意无意地攀谈着——徐树铮一进这院子,就感到有点庄严和阴森。坐在客厅里,虽情绪略有轻松,但心中还在打鼓,他说不清这位武备学堂总办想干什么?但他不自卑。他一面与段祺瑞对话,一面窥视这个陌生的厅堂。

段祺瑞有了身份之后,也多了几份官场上的附庸风雅。武备学堂本来是一个军营的小营房,既作了学堂了,自然要改造一番,改造之间,又把邻近一家富户的别墅占了下来,这便成了段总办的客厅和居室。客厅中的摆设,也几乎依旧。

客厅颇为古朴、典雅,墙壁粉白,桌椅紫红,器皿瓷陶兼备,正面墙上悬着巨幅中堂,是沈铨的工笔《孔雀图》,两旁楹联是: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春秋时。

是翁同龢书。左侧悬着郑板桥的《墨竹》,配着郑自书的楹联:

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

右侧壁上悬着唐寅的《秋山图》,楹联联文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乃郑孝胥书。字画均称上乘,装裱也工精、典雅。左壁画下放两盆金菊,右壁画下铺一张古琴,正面紫松木的条几上放着文房四宝,一端大瓷瓶中插着几轴字画;条几前是八仙桌,桌旁太师椅,一侧墙角点着松香,轻烟袅袅,香气习习。徐树铮边看边想:这个段祺瑞文气挺足,好一派雅士儒风!

段祺瑞有心选贤,徐树铮凌云志盛,二人越谈越投机,越谈越锋利。段祺瑞不时点头,击掌。但他心中却想:这年轻人学问,见地都是不错的,只不知道他人品如何?待我试一下他。

段祺瑞招手,一个侍从过来。他交待几句,那侍从退出去了。片刻工夫,抱出一个包裹,放在段祺瑞身边。段祺瑞拿到面前,取开来,原来是一套棉衣,另加白银二十两。他站起身,微笑着说:“秀才身边不测,段某甚表同情。初次见面,略备薄礼,不成敬意,还望秀才笑纳。”

徐树铮见段祺瑞要赠他衣服、银两,甚是高兴。他正缺这两样东西,在大街上抛头露面书联卖字,就是为了衣服、银子,有了衣服、银子,一切急难都解决了。

不过,徐树铮并没有去接受,他觉得应该显示一下做人的骨气。段祺瑞一见面便赠厚礼,必是把我当成“打抽半”的平平寒士了。这礼我万万不能收。若收了,人品便完了,段祺瑞会说我鼠目寸光,见钱眼开。想到这,徐树铮站起身来,双手拱起,淡淡一笑,对段祺瑞说:“总办大人的厚爱,学生深表谢意。学生目下处境,是十分窘迫,但是,无功受禄,学生是万万不敢当的。”

段祺瑞忙说:“聊表敬佩而已,绝无他意。秀才切不可多虑。”“大人若专为此事让学生到府上来,学生便告辞了。”说罢,起身要走。

段祺瑞一见徐树铮如此清高而又豪爽,尤加敬佩,知道他不是等闲之辈。便急忙拉住,说:“徐秀才,段某此为,自然并非单单出于怜悯,实在是还有要事相商。秀才这样坚辞,我也只好敛口了。”

徐树铮虽然年轻气盛,举止非凡,却是为进而退。一见段祺瑞来真格的,要逐客了,忙顺水推舟说:“承蒙大人厚爱,恭敬不如从命。大人厚礼学生就收下了。至于说与学生‘相商’要事,实在不敢当。大人若有见教。学生愿洗耳恭听。”

段祺瑞笑了。“这才叫开诚布公。坐下,坐下,咱们好好谈谈。”二人同坐,侍从重新换上茶,他们重又畅谈起来——徐树铮对国事的见解,竟与段祺瑞不谋而合。这样的事,在军政界人士中,并不算稀奇;而今,段祺瑞面对的却是一位乍离乡里的青年学子,这就不一般了。段祺瑞是个有些城府的人物,他最欣赏历史上的诸葛亮,欣赏他“不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超人天才。徐树铮何止“知三分天下”,而是对国事了如指掌,见地也超乎常人,以至使这位性格傲慢、比自己大十五岁的武备学堂总办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后,竟以求教的口吻问徐树铮:“据秀才所见,吾人应当如何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兴旺而久安呢!”

段祺瑞所问,正是早时徐树铮上袁世凯的《国事条陈》上所论的事,朱道员不欣赏,那是朱道员胸无大志、孤陋寡闻,有眼不识泰山。现在,段祺瑞欣赏他了,能心平气和地对面畅谈了,说明段祺瑞有眼力,是个办大事的人。于是,便不紧不缓、有条不乱地把《国事条陈》重述下去。谈到兴奋处,徐树铮竟有些儿情不自禁,竟大着嗓门说:“……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再无急务!”

段祺瑞是武备学堂出身,又在德国受过军训,对武力早已迷信得五体投地,何况他正办着武备学堂。徐树铮所言,句句触动段的神经。段祺瑞有点失态了。他解开了胸前的钮扣,又松散了脑后的辫子,卷卷袖子,亲自为徐树铮添了茶,这才说:“听了秀才一席话,胜读孔孟十年书!秀才所见,段某极表赞成,所言诸事,无不切中国情。看来,秀才对于治国安邦,已是胸有成竹了。”

徐树铮谦虚地说:“学生孤陋寡闻,信口乱说而已。还望总办大人见谅!”

“不,不是信口,而是至理,是名言。”段祺瑞把身子朝徐树铮探过去,又问,“敢问秀才,愿就事否?”

徐树铮北上济南,就是为谋事。见段如此问,真想扑身跪谢。可是,他却又是为进而退,只不动声色地说:“事值得就,则就。”

“好!”段祺瑞站起身来。“我就喜欢这样不卑不亢的性格!请秀才在我这里暂住,日后觉得事情可就,便就;不可就,则请自便。如何?”徐树铮这才点头应允。

——徐树铮投到段祺瑞门下了,段祺瑞如虎添翼!

段祺瑞手下有了徐树铮,在沧海横流、风云四起的中国,推波助澜,祸上加灾,干戈大作,厮杀不止,弄得二十年中国无宁日,人心惶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袁世凯在山东,着力抓地方政权,军队便交给了段祺瑞。并且对他说:“芝泉啊!”他已经是他的女婿了,他俨然以老泰山的口吻对他说话。“我有个新打算,对你说说。咱们面前的要务,日趋繁重了。这是没有办法,也是大势所趋的。国难当头,朝中又是那般状况,咱不为朝廷出力谁出力呢?从今以后,我想把军队上的事都交给你了。一来是,你能掌管得了,我放心;二来是,我的政务较重,你也算替我分分心。只好这样做了。这样做好了,咱们都有个宽阔的回旋余地;做不好,也许往后的日子会困难的。”

袁世凯的那份口气,段祺瑞是心领神会的。已经是至亲了,还有什么说的呢。平时,段祺瑞对袁世凯,除了地位尊卑的分明之外,自然也多了一层长者的尊敬。所以,袁世凯也下了决心,把军权交给他。袁世凯是笃信经武的,由此可见他对段的信任,段祺瑞也因此感到十分自豪。不过,段祺瑞没想到这个事会来得那么快。另外,形势来了,袁世凯又没有说得十分明白,只含而不露。比如他说的“大势所趋”,什么大势?怎么所趋?北京就那个情况了,外国人要侵略中国,八国联合要瓜分中国,大势定了,谁都明白;义和团运动也压下去了,还有什么大事;兴许是国事缓和了,袁大人才把军队让出?再说,袁世凯说的“朝中又是那般情况”段祺瑞一时也明白不了。那般情况是哪般情况呢?他心领也领不透。尽管如此,段祺瑞还是对袁世凯忠实地表示了态度:“咱们这支武卫右军,是大人一手培养出来的,无论是小站也好,济南也好,都是大人的心血所铸;就连我本人,也是大人栽培的。无论国中、朝中有什么情况,这支军队连同祺瑞本人,都是大人的。我可以领这个军队,但指挥这个军队,永远是大人您!”

得算段祺瑞透顶的聪明和伶俐的口齿,一番话说得袁世凯心中热乎乎——袁世凯哪里就一百个放心把军队都交给段祺瑞了,军阀丢了军队,还凭什么“阀”得起来?他不过想让段祺瑞更死心塌地效忠他,成为他的心腹罢了。想的、盼的,就是段对他表一个这样的忠心。段祺瑞这么一说,袁世凯一块石头落了地。仰面“哈哈”几声,然后说:“芝泉,你这话就多余了,‘丙申’(段祺瑞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到小站随袁)至今,也有七年了,我没把你当外人。要不,怎么会把佩蘅送到你身边!军队交给你了,就是交给你了。今天交,明天交,以后永远交;有多大军权就交你多大。交了就全凭你提调。”他又深深地叹声气,说:“放你到哪个地方当个知府,都是个好知府。当知府也够你的了!可是,我偏不让,我一定把你留在身边。你得懂得我的苦心呀!”

“祺瑞懂得,祺瑞懂得!”

段祺瑞懂得的,就是对袁世凯尽忠到底。

他愿意这样做,他看清了袁世凯的能量,看清了袁世凯的影响;他要有一个这样的靠山,以后才会发展。袁段结合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他们的各自所需。天作之合,情投意笃!

徐树铮来到段祺瑞的武备学堂业经十多天了,他把存在内兄那里的行李也取了过来,并且也给合肥家中写了信,告诉家人“已经谋到事做”,请家人放心。本来他是该安心跟着段祺瑞干点事了,可是,却又不情愿地四方应酬一番。首先是他新结识的诗友,听说他被武备学堂总办青睐了,一定要为他贺喜。友情甚重,这也罢了。谁知他那位内兄也变了脸膛,一定要宴送他一程,还正儿八经地进了一家小馆子。

那一天,徐树铮本来是不想领这份情的,怎奈这位内兄盛情难却,他也就答应了。谁知对面一坐,气氛竟变了。夏仲陶陡然变得有嘴有心又有眼力了,他端着酒杯对他说:“又铮弟,我给你贺喜!总办段大人慧眼识才,这是你出头日到!我想从今之后,弟定会一帆风顺,鹏程万里!

“谢谢大哥美言。”徐树铮说,“今天偶然,还不知日后命运如何?听天吧。”

“不,弟今后的路一定是顺畅的。”夏仲陶奉承道,“我早说过,又铮弟不是一般气度,论人论文,都脱俗超常,无论从政从军,都是拔萃的人物……”

徐树铮一听这话,心里大愤:早些时你还这难、那难,爱莫能助,今天竟捧我,实在令人不舒。他连饭也没吃便告辞了。回到住处,心中还闷闷不乐。

正是他心情不快时,段祺瑞竟走进他的住室。

“我来看看你的生活安排好了没有?”段祺瑞一进门,便乐哈哈地说。“谢大人关怀,学生生活都安排好了。”徐树铮让他坐下。“有什么不舒服吗?”“一切都好。”

“不必拘谨,也不必客气。”

“一切都好,大人不必再为学生生活费心了。”

寒暄几句之后,段祺瑞又问他:“又铮在原籍已是成家的人了,有没有把宝眷带出来的打算?”

“没有。”徐树铮爽真地说,“学生自身尚无安居之处,何况……”“现在不是有了安居之处了么,那就可以携眷了。”“以后再说吧。”

“望你早日决定。”段祺瑞说,“到那一天,一切我都会为你安排好的。”显然,段祺瑞是决心想拉住徐树铮了。

徐树铮领会段祺瑞的心意,他却故意用言语叉开,说:“总办大人,学生到此也有多日了,情况也略知一些,不知大人还有什么事情要我具体办的?”

“说不上多具体的事。”段祺瑞说,“既然咱们有缘走到一起来了,我也想与你推心置腹地谈些事情,当然也盼你能推心置腹地说出见解。可以吗?”

“大人,”徐树铮说,“又铮在大人面前时间短,大人还不了解又铮的性格?我对大人直说了吧,又铮为人,坚持这样准则:不愿相处的人,则无话可说;既要与人相处,绝不疑神疑鬼。又铮因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可能会有见解不周处,但在大人面前,却绝不会有心口不一处!大人会在以后的相处中印证的。”

对于徐树铮如此的坦诚,段祺瑞心里十分高兴。于是,便把目前自己所想的、袁世凯如何把军队交给他的,还有以后如何办好武备学堂、如何带好军队都说了个大概。最后问:“情况大体如此,没有避你处。日后该怎么办?我倒是想听听又铮你的意见的。怎么样?”

——徐树铮虽然是初出茅庐,但对官场上的事情却不陌生。童年岁月,他便跟着父亲徐忠清混迹上层社会,接触达官贵人。徐忠清四十岁中了拔贡,却不愿入仕途,一心扑在教育上。他认为“官再大,都是老师的学生。”他要当一辈子老师。因而,苦心致志,落了个桃李满天下。当时徐州府所属八县中的举人、进士,十有八九是他的学生。闲暇无事,他便骑着毛驴,四方云游。徐忠清身下有七个儿女,树铮最幼,因而也最偏爱,每次外出,总把他带在身边,让他接触一些头面人物,也趁时教他一些诗词文章。树铮聪明透顶,总是一点便通。七岁时,父亲的一位朋友想考他一下,出了个“开窗望月”的句让他对联,他略加思索便对了“拔山超海”四字。此对惊座,因有“神童”称。徐树铮离家北上济南时,父亲劝他不要出去,不要入官场。他却留给父亲一道七绝走了。那诗是:

平章宅里一阑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徐忠清看了儿子的诗,虽觉有伤离情怀,却也充满着壮志雄心。于是,便不再劝他。徐树铮碰上段祺瑞了,情投意合,正想为他助上一臂。这几日来,翻着材料,与人谈心,都是要了解这位知音的。倒也真的了知许多。现在段祺瑞问计于他了,也是他展示才华的良机,于是,便坦坦诚诚地表明了己见。

“又铮略知大人的情况,大人的仕途,当该说是比较顺利的。近日,袁大人又把军权移来,更是一番新潮。但依又铮所想,只怕还有一点不足,或者说缺憾。”

段祺瑞心里一惊。但还是心平地问:“请又铮明说。”

“总办大人,”徐树铮说,“如果大人只是办武备学堂,凭大人的资历、才学那是足之够了。如今,大人握有军权了,就不够了。请大人试想想,古今中外,没有战功的将军,有几个能形成自己的影响呢?”“这么说……”

“大人应该寻找机会,创建战功!”段祺瑞恍然大悟!

是的,他段祺瑞最明白自己,他毕竟是书生管兵。武备学堂学的是书本,德国学的还是书本,克虏伯炮厂还是书本,以后的旅顺造炮台,威海随营,小站练兵,都是从书本到书本,是纸上谈兵。徐树铮说得对,没有战功的将军是没有威望的将军,也是不合格的将军。这个意见好,重要、及时。他对徐树铮俨然起敬起来。

“又铮,你说得对极了!对对对,将军的用武之地是战场!”段祺瑞对徐树铮有了新的崇敬。

他回到自己室内,再想想徐树铮的话,既觉得十分重要,又感到无可奈何。是的,没有赫赫战功的将军就显得底蕴不足。可是,战争也不是想有便有的。八国联军,那是朝廷对付的事,朝廷不让你去,你怎么去?山东的义和团,袁世凯给镇压下去了。现在?现在的山东还算平和,哪里找仗打呢?段祺瑞有点心焦。不过,他对徐树铮还是崇拜的。他会沿着徐树铮的思路,去开创自己广阔的天地。

同类推荐
  •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少时读书不成,卖布蚀本,又不愿继承父业,人称“曹三傻子”。愤而从戎,结“袁”而上,方成直系首领。成为北方霸主后,曹锟广敛钱财,家资无数,权力欲极盛,总想弄个总统干干。曹锟重金“贿选”,留下千古骂名。本书正是以“贿选”为核心,记述了曹锟“贿选”前后的起起伏伏。
  •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干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 作家的后花园:偷走时间的人

    作家的后花园:偷走时间的人

    三毛的撒哈拉之情如何热烈?王安忆为什么写《长恨歌》?《平凡的世界》中是谁的和解?读书时,一方面我们热爱读书,另一方面,我们又期待透过作品走进作家身边,感受他们的真实情感和人生。《偷走时间的人》,收录了8位中国名作家:三毛、王安忆、严歌苓、钱锺书、郑渊洁、刘震云、阿来、刘慈欣的生平故事。感受他们笔触之外的张力,遇见作家,你会迎面碰见那个自己……
  • 杰拉德自传:我的故事

    杰拉德自传:我的故事

    每三页唤醒利物浦球迷一段热泪盈眶的回忆。利物浦队魂杰拉德自述27年欧洲足坛生涯。足球还远没有结束,只要我还有利物浦,我就还有希望。从8岁加入利物浦青训营,到35岁飞赴洛杉矶,史蒂文·杰拉德将其27年欧洲足球生涯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利物浦,伴随了整整一代球迷走过青春。作为“红军”队魂,杰拉德总共为利物浦出场710次,打入186球,跟随球队夺得9个冠军奖杯。36岁正式退役前,他将他与利物浦的珍贵回忆写进自传里,翻开本书,听史蒂文·杰拉德自述他和千万利物浦球迷的青春回忆。
  • 曾国藩为官五十年

    曾国藩为官五十年

    曾国藩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他影响了几代人,人们至今仍然对其顶礼膜拜。很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梁启超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年轻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的确,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尤其是他独到的思想见解,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五千年智慧的独到感悟,而且这些见解是他历经官场、战场磨难之后提炼出来的,不空洞、不浮夸,有积极的实用价值。
热门推荐
  • 红楼之尴尬夫妻

    红楼之尴尬夫妻

    穿到红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成了红楼里最尴尬的人。好在自己不是一个人,可丈夫比自己更尴尬,这就尴尬了。
  • 赌徒

    赌徒

    来自一个赌徒的内心独白,作者陀斯妥耶夫斯基用他独特的观察方式来描写一位赌徒的故事。
  • 农门小辣妹

    农门小辣妹

    一朝穿越去种田,手握空间发家致富,身怀异能暴打极品,除了极品亲戚,爹疼娘爱生活美滋滋。本以为可以就此摆脱变异人,谁知阴谋在悄悄蔓延,眨眼间风云四起。无意间救了一个浑身冒火的男人却从此被赖上。“我警告你不要再跟着我了!”“这怎么行,说好的以身相许,我已经是娘子你的人了。”“我们之间隔了一条银河系。”“娘子,银河系所谓何物?”“就是……你的靠我这么近做什么!”“为夫犯病了。”“……”温酒一向自诩淡定,可自从遇见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被囚禁的女孩

    被囚禁的女孩

    一个年仅的十六岁的怀孕女孩丽莎,在某天上学途中,无端遭到绑架。奇怪的是,对方不要赎金,也不以折磨她为乐,反倒准时供应三餐。丽莎不明白绑匪的意图,也没有惊慌失措,因为她早在被绑架当天就设定好了「三十三天重获自由」的计划——不仅仅是离开囚禁她的地方,她还准备好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复仇行动!在被绑架的日子里,丽莎镇定地观察并记录绑匪的作息时间,秘密搜集有助于逃脱的物品。随着逃脱日期越来越近,她需要的材料逐渐搜集齐备——床垫、破布、水桶、收音机、漂白剂、卷笔刀、红色线毯……她准备在囚禁自己的密闭小房间里营造一个死亡陷阱……
  • 二十四重梦境

    二十四重梦境

    (●—●)柳明月握着一个名为涉梦铃的铃铛,突然开始做一些真实得异乎寻常的梦,穿梭于各种各样滞涨的世界,莫名其妙获得各种各样奇妙的能力,遇到各种各样中二的怪咖。“有什么阴谋也尽管来吧,反正我这个人除了做梦什么也不会。”“我最见不得人家哭了。”“纵那般姹紫嫣红开遍,何曾有那棠梨半分温柔。”“……你是光啊。”“桐桐,我们回家。”“你不是说最讨厌与我为伍,缘何如今和我一起犯傻?”“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贵最耀眼的存在了,对不对?”“我终究拾起了那只笔,索性作了一个世界,而后永远的睡了过去。这一次,千世万载,可有人能唤醒我?”
  • 尘埃眠于光年

    尘埃眠于光年

    话题女生秋和接二连三地收到杀人预告信,对她有敌意的女生不断落入校园凶手的魔爪,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所有人都推测她就是幕后黑手,众人的猜疑令她无法安心,无法再故作乐观,也无法置身事外。内心对危险的渴望,天生在逆境中成长,为了对死去的女生们有个交代,为了让无辜的男生得到救赎,即使自己深陷险境,也要寻找背后的真相,赢得这场以命为赌注的惊险博弈。然而,当事实完全揭晓在秋和面前,真正的凶手却另有其人……
  • 坑爹的古代生活

    坑爹的古代生活

    穿越古代,真的能混得风声水起?真的能独霸一方?生活还是需要现实的啊!有个当状元的妹控哥哥是什么感觉?事事都要亲力亲为是什么感觉?有个男神一样的男友是什么感觉?
  • 谢谢你惊艳了我的青春

    谢谢你惊艳了我的青春

    一个是聪明可爱的小才女,一个是桀骜不驯的冷美男。他们不期而遇,他给她波澜不惊的青春增添了颜色,一石激起千层浪,她从此不再平凡。他们的故事刚刚开始,会有怎样的结局?我们一起看下去。
  • 素书博弈学

    素书博弈学

    这部奇书,就是《素书》。“素”的本意是白色生绢,含有“质朴”、“根本”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简单的道理”。《素书》全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句,用一千三百六十个字说明了一个想要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基础、修身方法、处世之道、用人原则、治国经验。凭借这《素书博弈学》,张良在楚汉相争的乱世帮助汉高祖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化解了无数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危机,以至于刘邦慨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