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500000008

第8章 北洋出了一只虎

小站练兵之初,袁世凯是请荫昌为他推荐军事骨干的,荫昌从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中推荐了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梁华殿四个人。梁在一次夜行军中溺水淹死了,袁世凯手下只剩下王、冯、段三个人。现在,王士珍为工兵学堂总办兼工兵统带,冯国璋为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段祺瑞为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学堂都是随营设立的,基本上是边练兵边培养亲信。袁世凯的势力越扩越大,骨干人员也越来越多,后来又从武备学堂中招收了段芝贵、吴长纯、徐邦杰、何宗莲、赵国贤、马龙标、王英楷、杨荣泰、曹锟、王占元、陈光远、卢永祥、田中玉、张怀芝、陆建章、孟恩远、雷震春等。这些人,有的是封建文人,有的是科场中失意客,有的是乡村无赖。之外,还有清政府调送的淮军中部分带兵的人,如姜桂题、夏章酉、张勋、倪嗣冲、赵倜等。袁世凯从山东调任直隶总督之后,立即在保定成立了督练公所,成为他在直隶训练新兵的机构、北洋骨干中资格最老的三大员便另有重任:段祺瑞为参谋处总办、冯国璋为教练处总务,王士珍为直隶全省操防营务处督理。由于袁世凯还兼着北洋大臣,他就索性把这支军队改为“北洋新军”。

袁世凯在山东的时候,曾请德国军官观操。那个德国人见王、段、冯三将指挥有方,便用马鞭子指着他们说:“你们不愧为杰出的将才!”洋大人发了话,他们便自封为“北洋三杰”了。后来军中一步一步地把三杰形象化了,他们以王士珍是“三杰”第一名,为龙首,他在政治舞台上,又是个时隐时现的人物,所以称为龙;段祺瑞性暴如虎,又在山东立了大功,有虎将之称,故称虎;而冯国璋体型有些狗头狗脑,故称他为狗。“北洋三杰”便形成了王龙、段虎、冯狗之称。

段祺瑞在北洋将领中,是极少数在德国镀过金的人,当时德国是世界上陆军最强的国家。因此,段祺瑞处处显示自己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可是,段祺瑞随袁世凯到了保定之后,却碰到一件十分不称心的事——一天,袁世凯把他叫到总督府,关起门来,二人秘密地磋商起大事。袁世凯说:“现在,国中的形势还算平稳,国际上也没有多大事变。和平岁月,正是咱们练兵扩军的时候。有个形势,不知你看到了没有?”

袁世凯常常是这样,把自己想的东西隐而不发,启发属下说出。而属下说不出时,他再引导启发。段祺瑞摸清了他这个人脾气,也养成了一种对策:能捉摸透的,便顺着竿儿爬,说得袁世凯连连点头,心花怒放;捉摸不透的,便说一点似是而非的见解,诱导袁世凯说明白。这一次,就是他没有捉摸透袁世凯“脉络”的时候,所以,他不无尴尬地笑笑,说:“对于国家大形势,祺瑞一直是孤陋寡闻,再加上祺瑞思绪不敏,自然是大人看得深远。祺瑞只能聆听大人高见,不敢在大人面前信口乱说。”

又是脱身之计,又是高帽。袁世凯自然喜在心头,乐在脸上,他轻轻地晃着脑袋,说:“为了打破分省练兵兵额有限的束缚,我想奏请朝廷恩准,成立中央练兵处,举一位最有权势的皇族大臣来主持练兵。这样还有一个好处,皇族大臣主持练兵了,皇上也会放心。”

段祺瑞豁然开朗:袁大人这样想,既可扩大兵权,又不引起朝廷怀疑。

一箭双雕,妙到极点!忙说:“皇族大臣主持练兵了,袁大人务必要争取从旁协助,成为会办大臣。”

袁世凯会心地点点头,还是说:“那就要看朝廷能否恩准了?”段祺瑞说:“朝廷一定会恩准。凭大人治军之影响,此会办之职非大人莫属!”

“尽人事,听天命吧。”袁世凯说,“这就有许多随之而来的事情要办。

我考虑,首先把咱们的北洋新军先充实扩大一下,奠定了基础。以后,对外说话也有个依靠。”“大人打算怎么办?”段祺瑞问。

“我打算先成立三个协。”袁世凯说,“这样,北洋新军就正规化了。”

“好措举!”段祺瑞说,“事不宜迟,早早抓起。”袁世凯点点头,此事算定下来了。

袁世凯思索扩张军队的时候,国内形势看似平稳,其实,各省、各军队还是很不平静,大家都在争权争势,想扩充自己。袁世凯已经看到,同僚之中,心思各异,互存戒备,不知哪一天,便会出麻烦。因而在扩军、组织自己势力时,他便想努力做到“用人唯公”,显示自己大公无私。所以,他想用一种考试的办法来提拔、重用干部。这事,他并没有同段祺瑞说明,段祺瑞自然毫不知道。结果,事情便出在这上面:

袁世凯在成立第一协的时候,王士珍考取了,他当上了统领;袁世凯在成立第二协的时候,冯国璋考取了,他当上了统领;袁世凯在成立第三协的时候,他当然企望通过考试这一程序,段祺瑞能考取。那样,编制的三协军队统领既都是他的心腹,又是考试录用的,体现了“用人唯公”,谁也无话可说。可是,段祺瑞一连考了两次都没有考取。袁世凯心里焦急了,这怎么办呢?假若这个协的统领被别人夺去了,他袁世凯是不能放心的;再说,段祺瑞往哪里放呢?

段祺瑞更是焦急,军队归编了,编成协了,若是兵权失去了,以后靠什么呢?昔日投考武备学堂和毕业于武备学堂,他都能考出最好的成绩;去德国留学,他依然考出好成绩。现在,要争军权了,他竟两考而落孙山,这不等于明明把军权丢了吗,这可怎么办呢?段祺瑞不能丢军权,丢了军权岂不连人格也丢完了吗?平时,他总是以在德国镀金自足,目空一切。现在好了,镀的金全磨光了,自己只剩下一块烂铜,多丢人呀!现在,回头想想,段祺瑞才明白,正因为留洋镀了金,才放松了上进。今天可好,就给个样儿看看!他虽焦急,却也想不出解救的办法。

正在此时,人传“总督大人请”!

段祺瑞闻得袁世凯请,脑门又一热。是不是再来个面试?面试更难,再考不好,可就一切都完了!他不想去。可是,不去是不行的,丑媳妇不能怕见公婆,硬着头皮也得去。段祺瑞匆匆去了总督府。

袁世凯正在焦急地等着他,二人一照面,袁世凯就开门见山地说:“芝泉,考试是咋回事?”

段祺瑞脸膛发热,说:“祺瑞平时有失检点,粗心大意了。其实,大人出的题目,往日我都是挺熟的。”“我想再考你一次,怎么样?”

段祺瑞尽管脸膛又热,不得不假装镇静。他不情愿地说:“祺瑞沉下心去,好好准备”。

“来不及了。”袁世凯说,“这不是临时抱佛脚的事。”“我今夜通宵达旦……”段祺瑞下决心了。

袁世凯背过身去,不再说话,只把手背过来,说:“拿去吧,今夜好好准备,我明天亲自带人考你!”说罢,便把右手摇了摇。

段祺瑞明白了,匆忙一个上步,从袁世凯手中接过折叠工整的一张纸,一边后退,一边说:“谢大人教诲!”

段祺瑞想着袁世凯给他的,是提醒他要准备读什么书,找什么资料的提示呢。回家一看,原来就是一张考试的试卷。这一高兴,简直要发狂起来。于是,饭不吃、觉不睡,便伏在灯下,翻文找书,准备答案。

次日,果然是袁世凯领着几位京城来的大人面考。段祺瑞有准备了,无论笔试还是口试,都能对答如流。结果,总算渡过了这一关,他自然也考取了。于是,袁世凯堂而皇之地发委任,段祺瑞成了袁世凯新成立的第三协的统领。段祺瑞匆忙到袁世凯那里去表示谢忱,然后走马上任。

段祺瑞过了考试关,王士珍、冯国璋两个统领专程赶来为他道贺,自然免不了说一片“学富五车”、“胸有兵书”、“聪明机智”等等溢美之言。段祺瑞觉得王、冯二位都是知己,昔日情厚,今后还得共事,又都是一个祖宗麾下的部将,不能瞒着他们。于是,便把袁总督“传卷”的事透给了王、冯二人,并且对袁世凯表示了个“受恩深重,终身不忘”的忠心!不料,王、冯二人听罢,都暗自发笑——原来这两位也是“彼此,彼此”!只不过所采取的方法略有不同罢了。

段祺瑞做了北洋新军第三协统领的第二年,即1903年,袁世凯提请中央成立练兵处的奏折获准了。当然,“由皇族重臣来主持练兵”的议奏,也被同时核准。袁世凯本想待奏折恩准后再奏请由荣禄来充当总理这件事,谁知荣禄“无福”,袁世凯的奏折尚未获准时,荣禄竟一病去了,袁世凯不得不匆忙再奏,推举庆亲王奕劻来主持其事,他自己自然还是协办。

朝廷恩准了,派奕劻为督练新军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袁世凯抓到了督练新军的大权,他不待奕劻下手,便在练兵处设机构、派干将起来。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总提调,下边设三个司,王士珍为军正司正使,冯国璋为军学司正使,段祺瑞以直隶补用道充任军令司正使。

这一年,段祺瑞三十九岁,正是年富力强。

人走顺路的时候,什么好机遇都会碰到。段祺瑞作了军令司正使之后,练兵处在袁世凯的操纵下,开始了全国性的大扩兵运动,他决定在全国范围训练新军三十六镇,先在北洋范围成立六个镇,作为示范。其实,就是以北洋为骨干,把全国军队进而化一,成为自己的亲兵。袁世凯雄心勃勃,但又觉得口张得太大,怕吞下去消化不了。他找到段祺瑞,要和他一起商量一个办法。

段祺瑞春风得意,又对袁世凯感恩戴德,梦里都想着为泰山效力。这几年,他能有这几步飞跃,他方才明白沈先生“护官符”提醒的作用,“即便你是好汉,也得结邦!”

段祺瑞坐在袁世凯面前,思索着袁世凯提出的问题,好一阵,才说:

“先在北洋建立六镇,是一步好棋。这样,可以把骨干军队抓紧。我想这还不够,得让所有的镇都有咱的骨干才好。”

“我也这么想,”袁世凯说,“只是用什么办法,尚未考虑出来。”“大人,我想这样,你看行不行?”段祺瑞想起了自己的出身,想起了自己发迹的途径,说,“咱们还办武备学堂。办短期的,一批批往下分。分配给各镇武备学堂学生,这是名正言顺的事。你看如何?”

袁世凯也曾想到这个问题。只是,小站练兵之后,武备学堂渐渐停办了。以后虽然有的省还办,不久还是停了。不做的事情重新再做,用什么名义呢?再说,朝廷会不会答应办全国性的武备学堂?袁世凯拿不定主意。所以,他对段祺瑞的话,没有立即表示可否,只闪了闪眼睛,皱了皱眉。

段祺瑞邀功心急,又说:“大人,别犹豫了,只有这一个办法最理想。

这个办法可以达到目的:军队是朝廷的,军官是咱们的。”

袁世凯终于下了决心,接受段祺瑞的意见。“好,恢复武备学堂。”想了想,他又说,“你来兼学堂总办。”段祺瑞点头答应。

段祺瑞要退出的时候,袁世凯又喊住了他。“你停一停。”

段祺瑞停步,转过身来。“大人,你……”

“我想保荐铁良为京旗练兵翼长,由他选三千旗兵加以训练。”袁世凯说,“你看如何?”

段祺瑞点头说:“好,好!铁良是满族,又是兵部侍郎。把他请出来……”“可以安定皇室之心!”

“我看,还可以奏请设立一个贵胄学堂。”段祺瑞说,“专门培训满族子弟。”

“好,就这样办。”

段祺瑞四十岁任陆军第三镇统制官,编练第三镇军队,从而固定了他自己的军事业基,进而发展成大混战中的一方大军——皖军;他自己,也成为那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军队首脑,其时间长达二十余年!

段祺瑞的陆军第三镇,堪称是袁世凯军中的嫡系军,驻扎在袁的总督府保定,但把触角伸到奉天、锦州一带;后来又延伸到长春、昌图地区。京畿紧张之后,调回北京。

陆军三镇没有招募新军,全是袁世凯和他一道从小站领到山东、又从山东领到保定的旧有军队。三镇下辖两个协和一个马标,协统和标统当然全是由段祺瑞挑选的自己亲信。他们先后有:雷震春、徐占凤、卢永祥、张永成、徐万鑫、陈文运和张国泰等。次年,段祺瑞又改任第四镇统制。

这得算是一个微妙的调任——第四镇是由留京各营改编组成的,驻扎在京郊南苑一带,兼防天津马厂、小站。这一切都是袁世凯安排的,唯有这个镇的统制吴长纯,袁世凯有点不放心。吴虽然也是北洋中人,但在袁氏的“亲信”册上,吴长纯还没有段祺瑞那样的位置,这个镇又放在京郊,袁当然不放心,他又想到了段祺瑞。着人把段祺瑞找到跟前,对他说:“芝泉,我想让你暂到四镇去。”

“到四镇?!”段祺瑞没有想过这事。觉得他不能离开三镇。“是这样……”袁世凯想的,当然不会隐瞒他的干女婿。他把想法说了一遍,又说:“我也不想让你长在四镇,只要你把那里的事调理好了,将来能够经得住风雨,然后么,当然还回你的三镇。”

段祺瑞是唯袁命是听的。话说白了,他不是为朝廷效劳,他是为袁世凯效劳。他的一切都是袁世凯给的,朝廷赏的花翎,朝廷给的“奋勇巴图鲁”荣誉称号,也是袁世凯为他请来的。他自然得听袁世凯的。他答应了袁的新任命,但他却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四镇多是由各地调营编建组成,我只身一人去,只怕……”

“你可以在三镇拣一个厚实的管带。”袁世凯说,“到任之后,还可以把协统的统领调换一下么。”

袁世凯把话说明白了,段祺瑞心上的犹豫也打消了。四十一岁刚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那年正月他便带着自己的马队一营来到陆军四镇上任统制,马队营也随即改成了马标,由他的亲信孟恩远任标统。

段祺瑞在陆军第四镇只干了八个月,到这年八月,他又被调任陆军第六镇统制。袁世凯告诉他:“有一项特殊的任务,非你去不能完成!”

同类推荐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当然是伟大的。他所创立的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所产生的意义并不在是否真的找到了一种解决宇宙、人生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绝对真理,而在他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真诚的、勇猛的、执著的、永恒的生命,在他付出绝对牺牲的同时他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具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是带着利益众生的心愿而步入佛的殿堂的。
  •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为了实现中国植物学本土化,他的脚印几乎印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他对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植物学界。着作等身,成果累累,这样的评价对吴征镒来说,是毫不过分的。他用科学的语言抒写着一首植物之诗,科学之诗,也用诗的语言写下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我愿意默默地深深地崇拜。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讲述了抗倭英雄韦虎臣非凡传奇的一生。韦虎臣少年便随父韦正宝出征广东惠州、潮州一带抗倭,所向披靡,全歼九连山日本海盗;率东兰“狼兵”跟随王阳明征讨大帽山、大庚岭、横水、左溪诸地,历时3年多,经大小数十战,平定福建武夷山;后在福建、广东大败日本海盗。韦虎臣精通韬略,战功卓著,获明皇帝钦赐“哀孝忠勇”匾额,但被奸臣以“犒师”为名,赐“御酒”毒害。韦虎臣的故事被人们世代传颂。
  • 莫泊桑(走近世界文豪)

    莫泊桑(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热门推荐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通过序曲至尾声,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 和孩子分清界限

    和孩子分清界限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为父母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怎样和孩子分清界限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意见。一旦您掌握了书中提供的原则和方法,并且灵活地运用于亲子关系,您就会感受到原来爱孩子是这样轻松。
  • 秋祭会疑案

    秋祭会疑案

    南袴市蓑石村两年前成了无人村。村子里的人慢慢老去,最后寿终正寝,于是共同体终于瓦解,以致消亡。我站在一个高坡上,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块块正被疯长着的、生命力强劲的野草覆盖着的荒地,以及夹杂其间的旧铁皮屋顶和裂痕处处的沥青路。这个村子并没有死去。“醒来吧,蓑石!”这一呼唤人们走进无人村的运动已持续了一年多,虽然陆续有十四个家庭迁入,但仍然满眼荒凉,只偶尔能看见新车的白色和路上玩耍着的孩子衣着的粉色。“这里变得越来越有人气了!”同事观山游香的声音里含着笑意。
  • 纨绔傻后

    纨绔傻后

    轩辕国的一国之后竟然是个傻子,这让轩辕国成了全天下人的笑柄。可想而知这样一位傻后,在后宫的待遇会如何。浑身的伤痕累累足以说明她的悲催。结果竟还遭来太后婆婆和皇上夫君的一起下毒,你说,你不死来,谁死啊!而当傻后再次睁开眼睛,已不是她。她,是叱咤黑道的公主,一场黑白两道最瞩目的豪华婚礼,却成了这位黑道公主的葬礼。一朝穿越,附身傻后身上。曾经任人欺负的傻后,如今已经改头换面。打贵妃,毒嫔妃,挑衅太后,恐吓宫女太监。恶整大臣,更是一脚把皇上踹的下不了龙床,上不了朝堂,轩辕皇帝自登基以来,第一次罢朝。她的到来,让轩辕国前朝动荡,后宫都不得安宁,她更是坚决的戴稳了祸国妖后的头衔,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精彩一】一位蓬头垢面,衣服邋遢,让天下人最鄙视的女子,却抱着轩辕国最尊贵的东西站在御花园中,傻傻的笑看着面前一群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人,用孩童般的语气道:“各位姐姐,今天婵儿和你们玩一个游戏,我们玩打人好不好?谁若是打赢了,我就把这块石头给谁。”咧嘴一笑,白牙在这张如黑夜般脏兮兮的脸上特别的显眼。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石头?那可是轩辕国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凤印啊!片刻的怔愣,一群女人被利欲熏心蒙蔽了双眼,居然相信了一个傻女的话。轩辕后宫起火,这一天,成了轩辕国史册上最可笑的一天。【精彩二】:“轩辕俊,不要以为你是皇上就很了不起,你若是再敢对我动手动脚的,你信不信我一掌把你拍到南墙里,扣都扣不出来。”这一晚,注定要成为轩辕史上,第十五代皇帝最丢人的一刻。虽然她是众人眼中的妖女,而他却依旧对她宠爱有加:太监:“皇上,不好了,皇后娘娘要烧凤仪宫。”皇上:“只要她喜欢,多找些人帮她一起烧,到时朕再给她盖个更大的。”太监:“皇上,皇后娘娘打了后宫的嫔妃。”皇上:“她是皇后,有这个权利,让她不要给朕留面子,下手重些。”太监:“皇上,皇后娘娘说要让你后宫起火。”皇上:“让皇后搬到前朝来,别烧伤了她。”太监:“皇上,皇后娘娘要杀太后。”皇上:“陪朕走完一生的是老婆,让母后自求多福吧!”“婵儿,这天下,你若喜欢,朕为你守住,你若不爱,朕愿为你抛弃,弱水三千,朕也只取你这一瓢饮,朕会宠你一生,爱你一世,只愿与你牵手一生一世一双人。”如此震撼人心的誓言,是真心,还是阴谋,帝王家会有真情吗?而他又是否真如传闻那般无能呢?
  • 神棍江湖

    神棍江湖

    “在下沈三水”“是一个神棍”剑招刀法,金迷色诱,皆抵不住天命一言。是言出法随还是坑蒙拐骗?还是,命中注定?大临王朝的秘辛,天地宝印的传说。“在下沈三水”“是一个神棍”
  • 聪明投资者的第一本金融学常识书

    聪明投资者的第一本金融学常识书

    金融学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我们每天都在跟金融打交道,从银行储蓄到刷卡消费,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股票投资到贷款买房、买车……我们的生活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可以说,金融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聪明投资者的第一本金融学常识书》讲述了最常用的金融学知识,从必知的金融理论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从通货膨胀到利率、汇率;从金融危机到金融融资;从金融投资到负债理财,将这些金融知识有机地串联到一起,系统讲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这些常识性的金融知识,能够让我们正确处理自己的金融事务,规划自己的生活,解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金融现象。
  • The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

    The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本书收有“大浪淘沙”、“马站着睡觉”、“茗余琐记”、“四合院的话题”、“初冬的春意”等散文。
  • 饥荒元年记

    饥荒元年记

    这一天,他建立了新的秩序;他将教导世人,敬畏自然,恐惧黑暗;他的王座之下皆为刍狗,违逆者死!这一天,威尔森醒来了。
  • 独宠蜜爱:惹上小甜妻

    独宠蜜爱:惹上小甜妻

    那个雨夜,她撞见了牧凌轩和别的女人缠绵,本是受害者,却如同丧家之犬被赶出了家门,一场蓄谋已久的车祸,她被某男抱进了医院。“签了这张合约我帮你报仇。”傻乎乎的她提笔签了后才发现,这是一纸婚约。从此,他宠着她,深爱着她,眼中只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