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900000006

第6章 沙滩人语(5)

胡为斯言?因为这些大个头的家伙以及煤、钢、石油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国家在价格上控制得较严。这样,改革以来因价格体制不合理,东北人自己吃了大亏,实际上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大贡献,却落了个经济发展水平位次后移,真是有苦难言。与此同时,大中型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对它们挖得很苦,搞得这些昔日的天之骄子老态龙钟,效益不佳,影响了东北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如此,东北的许多大中型企业是中央直属企业,计划程度高,如何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东北人说了不算,这就影响了东北经济改革步伐以及经济的发展,现在东北人提出“第二次创业”,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东北人吃饭用的盘子大,饭菜数量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的一桌菜,起码实际数量要超过其他地方一倍。有时饭桌上盘子叠成了蔚为壮观的“金字塔”。就这种现象,我请教了一位东北籍的学者,他的解释是: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的内在气质密不可分。东北人生活在宏大广远的环境里,内在精神气质必然与外在环境融合,也是宏大广远的。这种内在精神气质的外在化,便体现为他们所创造出的东西都带有一个“大”字:大盘子、大房子、大火炕等。这解释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信服。

对东北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我取欣赏态度,而对大盘子这种外在形式,恕我不能欣赏。看到硕大的盘子垒成“金字塔”,十成菜吃得剩下六成,躬逢其盛,我有一种负罪感。我固执地认为,慷慨大方应该体现为乐善好施,扶危济贫,而不是体现为浪费东西。有人说:东北物产丰富,浪费点算不了什么。那么我要说,你还能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富?看看人家的宴会上的菜谱,只能说我们的做法是不文明的,是穷摆阔。如果是花国家的钱或大家的钱摆阔,那简直是败家子行为,决不能对此津津乐道,更没有理由自我欣赏。

东北酒风

东北人的能饮善饮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宴会开始,先是“三中全会”(白酒、葡萄酒、啤酒各一杯),继而是花样百出的劝酒辞,令你无法推辞。“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一喝就必须是一杯;一杯酒过后,主人说:“一条腿怎么走路;必须喝个双喜临门。”两杯酒喝完,主人发了话:“这第三杯更得喝。党的三中全会政策好不好?好。不反对三中全会,这杯酒就得喝。”事关政治问题,立场问题,你能不喝吗?酒过三巡,面酣耳热,主人大呼“换碗上来”,于是大家一齐醉倒。

酒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好饮善饮是东北人的天性,是东北人的可爱之处,适可而止,则无可厚非。但如要弄到“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则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宴会上死乞白赖变着法儿强迫人喝酒,更是不文明的表现,不仅不能加深感情,还会伤害感情,有时还会误事。现在人们到东北来,首先发怵的是如何对付喝酒问题。这还不该引起东北各级领导的重视吗?在东南沿海,现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劝酒,主随客便。我看东北的党政领导应该把不劝酒作为一项规定,专门发个文下来。不知道这算不算小题大做?

在民间场合,以赌赛喝酒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我以为也是可笑复可怜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这话是当不得真的。大丈夫万世流芳,关键是或立德,或立功,或立言,不在于酒量大小。古来饮者留名的,是因为都是有真本事的。“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以诗传名的,他的好饮便成了美谈。如果没有任何特长,只是能饮,别人除了说你是酒桶,还能说什么?当然,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只要敬业诚实,恪守诺言,做好自己那份事情,同样可以让人尊重,而不在乎能饮与否。

(原载于《党风月报》1994年第1期,发表时用了笔名)

我有一个梦

人必须有一个肉体,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欧洲一位哲人曾无限屈辱地说:“我是它的老仆人,它强迫我为它洗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为肉体所累。因为在高度分工、高度专业化的文明社会里,为了满足肉体的各种需求,我们一刻也离不开他人提供各种产品与服务,因而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与欺骗,给我们带来屈辱与烦恼。

比如,在城市的大街上乘坐公共汽车,有的售票员小姐一开口,就可以噎人一个跟头,其言辞之锋利令人生畏。久居城市,尝到过几次厉害,自知我辈不是对手,懂得了小心翼翼,三缄其口。外地人,尤其是乡下人不晓得这一点,明明小姐满脸黑云,或因这个月奖金太少,或因刚买的化妆品又是假货而一肚子不高兴,偏偏这时候去买票,还要多嘴多舌:“买票。”“买到哪儿,说话!”“俺第一次来北京,哪儿热闹买到哪儿吧。”“哪儿热闹买到哪儿!火葬场热闹,你去吗?”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花上百元钱买一双皮鞋或旅游鞋,穿不到两天,鞋底与鞋帮就分了家;七八块钱买双线袜,洗一次就走了样,一只袜子可以装进去两只脚;如果你碰巧买了假药、假酒,那就更糟了。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伤害,很容易产生一种可怕的“涟漪效应”。比如,公共汽车售票员在百货商店遭了白眼,就可能拿某位乘客出气;如果这位乘客是位小学教师,她就可能拿学生及其家长出气;如果这位家长是个警察,一肚子不高兴上了班,就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找司机的茬儿,扣车、训人;再比如,如果农民买的化肥、农药是假的,误了农时,收入减少,他们就可能往棉花里掺土、往猪肉里注水,进行报复;纺织厂、副食店吃了亏,就可能以次充好、缺斤短两,从消费者身上找补回来。结果,不多的几个“癌细胞”迅速扩散,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与不信任,生活中我们就得时刻提防受伤害与蒙骗。人这样活着,该有多累!

为了逃避,我经常这样幻想:人如果没有肉体,只有灵魂该有多好!那样我们就可以免除以上烦恼,自由轻松地活着。然而,这终归是幻想,肚子的咕咕叫,注定要把我们从幻想的天空拉回到尘世,我们仍然必须为了满足肉体的各种需求去奔波。

既然灵与肉不可分,既然为了满足肉体与灵魂的需求,我们相互依赖,唇亡齿寒,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濡以沫,互相帮助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以感恩的心情对待生活、对待他人,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为他人服务呢?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歌词虽然有点儿不科学,表达的愿望却是美好的。

这就是我的梦,但愿梦想成真。

(原载于《是与非》1994年第10期)

城里人与乡下人

“我给大家讲个笑话。”酒过三巡,菜上五道,衮衮诸公都有点面酣耳热了。座中一位用餐巾擦擦油汪汪的嘴,主动要为大家助兴,把今晚的聚会推向新高潮。

“一个山东乡下人来到北京,好不容易挤上了公共汽车。咣当一声,车门关上,山东人大喊一声,‘同志,你夹住俺的腚了!’‘什么腚呀腚的,那叫屁股,土老帽!’售票员很不屑地说。‘同志,俺买票。’‘买到哪儿?’‘俺,俺买到安屁股门!’”席间一阵哄堂大笑,推杯换盏,气氛更加热烈起来。

这是一个在北京非常流行的笑话,每次有人讲,都能收到良好的娱乐效果。因为我来自农村,对笑话背后表达的对农民的歧视十分愤怒。每次听别人津津有味地讲述这个笑话,在座的人享受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都会不合时宜地站出来:“查查诸位的祖宗三代,大家进城才几天,不要数典忘祖”,一下子败了大家的兴。

现在,城里人对农民的歧视司空见惯,而且成了一种时髦。比如,经常听到城里人酸溜溜地说,“现在老乡富了”,“现在有的老乡也当上董事长、总经理了”,“新鲜事,现在农民也开上汽车了”,等等。弦外之音,农民压根就不应该富,就不应该当董事长、总经理,不配坐小汽车。再比如,公共汽车上,如果一位女士旁边站着一个农民工模样的男人,她就会眉头皱得紧紧的,做委屈状、厌恶状、不安状,好像那乡下小伙就要对她非礼了。再看那年轻的农民,努力保持着与别人的距离,紧紧抓住扶手,生怕接触了别人身体,招人讨厌。

与城里人相比,乡下人确实文化水平低,少见识,不文明。比如,有的农民虽然有了几十万、上百万身家,当了董事长、总经理,但是身着西装却脚蹬布鞋,领带系在毛衣外边晃来荡去,土洋土洋,反而透着更土;有的农民在公共场合被抓住随地吐痰,死活不肯掏那5毛钱罚款,有的实在赖不过了,掏出1块钱,很气派地再吐一口痰,“不用找零钱了!”但是,如果城里人往深里想一想,为什么农民没有城里人文明、有教养,就不会那样理直气壮地鄙视他们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强调要消除“三大差别”,而实际上公共资源多数投到了城市,教育和文化设施条件好得多,使城里人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和接触现代文明,变得相对的文明和有教养。在农村,许多人还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不少学校还是“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没有机会见识现代文明。而谁能够成为城里人,是生下来就注定的。生在了城里,就可以进机关、工厂当干部、当工人,做一辈子城里人;生在了农村,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修理一辈子地球。城乡隔离的政策,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实现鱼龙蜕变,可以逃离农村,更多的人是跳不过“农”门的。电影《人生》中的高加林,不是不爱巧珍,从乡下人变成“公家人”,对他的诱惑太大了。他的痛苦与矛盾,局外人是无法理解的。司汤达写作《红与黑》,对于连有道德谴责,但也抱有深深的同情。看《人生》,如果只是鄙薄高加林,那是相当浅薄的。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后期,毛主席一声令下,成千上万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农村。农民们不懂反帝反修的大道理,不知道自己大字不识一个,怎样去教育来自城市的文化人。在他们看来,本来乡下就地少人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里娃是和乡下人争饭吃来了。尽管满肚子不乐意,念及孩子们远离父母不容易,他们还是张开怀抱给予关心,帮助城里孩子盖了房子、安了家,一碗饭分给城里娃一半。

后来,城里娃回到城市,伸开手让人看他们手上的老茧,诉说着他们在农村吃的苦、受的累、遇到的委屈。有本事的,还把他们在农村的苦难以及在农村看到、听到的龌龊事写成书、拍成电影,赚了钱,出了名。

再后来,一些不安分的乡下人也跑到城里来了。城里人开始抱怨了,乡下人来到城里,城市变得拥挤了,不安全了。一些理论家就如何对付城市流动人口献计献策,格外起劲。一般城里人更干脆,把乡下人赶回乡下去!这其中,有不少当年的知青,受过人家的恩惠。

且不说城里人这样做是否薄情,作为一个现在的城里人,我不禁为城里人捏一把汗:果真把乡下人都赶回去,城里人还能活得这样滋润吗?

几十年来,我国实行“铁饭碗”、“大锅饭”,以及从摇篮到墓地的福利制度,已经使一些城里人贵族化了。他们根本不满足什么按劳分配,而是希望少劳多得,甚至不劳多得。这些年,一方面城里不少人待业失业;一方面,有些脏点累点的工种,在城里根本招不到人干,像翻砂、环卫、锻造、纺织、建筑等工种和行业,只能从农村招工。在有的企业里,真正卖力干活的,是从农村招来的临时工、合同工。上海人就说:“上班白相相,干活靠阿乡。”城里人只看乡下人长着一张口,要吃饭,要穿衣,看不到乡下人也长着一双手,能劳动,能创造。改革开放以来,眼瞅着高楼万丈平地起,混凝土里搅拌着乡下人的汗水;乡下人到城里开饭馆、开发廊,城里人不再为吃饭难、理发难犯愁;成千上万乡下姑娘进城当保姆,为年轻父母解除了后顾之忧。

心理学家指出:在乘公共汽车时,车上的人和车下的人想不到一块去。车上的人说,够挤了,快开车!车下面的人说,等等我,别开车!现在城里人已经“上了车”,就讨厌乡下人再往上挤。然而,农村城市化,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不听城里人吆喝。所以,城里人最好还是欢迎农民到城里来,大家一起乘上城市列车,共同奔向文明与富裕。

(1995年3月)

《中外吃人史话》序

泰始之初,鸿蒙开辟,一群猿猴从大树上溜下来,从地上站起来,折木为耒,敲石为刀,开始从事原始耕种和狩猎活动。从此人猿揖别,掀开了人类历史的篇章。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是劳动创造了人。经过劳动这种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人类的智力不断改进,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要生存,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外族斗,必须齐心协力,形成一定的社会秩序,需要有法律规范、道德规范、文化规范。历史上各民族的圣者、贤者为他们的人民树立了榜样,对人民实行教化。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随着人类毛发变得越来越少,也逐步变得文明、高雅、理性,与自己的祖先渐去渐远,与动物的区别越来越大。

同类推荐
  • 破狱

    破狱

    1936年,日本青森刑务所,单人牢房,昼夜严密监视——成功越狱。因抢劫致死罪被判无期徒刑的佐久间清太郎(原型为日本“越狱王”白鸟由荣),因不满监狱的非人待遇,凭借自己天才的头脑、周密的计划、无畏的行动力、超常的体力,以及掌控人心的能力,先后四次成功越狱,创下日本犯罪史上前所未有的记录,被日本媒体称作“昭和越狱王”,还被日本人民看作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英雄”。但是,佐久间却先后两次在越狱后选择了自首。佐久间究竟是如何越狱的,又为何选择在成功越狱后放弃已经到手的“自由”?
  • 旌水流连

    旌水流连

    亭江畔,亭江畔,十载风依旧,草声花语随人变。白沙旧为景,鹅石今成患,愁坏了白鹭点点,急懵了杂鹜片片。暮色笼江岸,嶙峋参差,却是旧时芳甸。道模问我:美景何见?有夜渔归舟,笛声唱晚:官道清清,桃红李白,莺燕自现。
  • 乔忠延客体散文

    乔忠延客体散文

    客体散文,是乔忠延多年写作实践的感悟和升华。就是将自己的文字贴近表达的对象去写,在质地上形成统一。作者乔忠延不会停留于一个表达对象,这样,随着表达对象的变化,就可以减少和避免自我重复。《乔忠延客体散文》即精选了一些这类的作品,让读者从不同的文章中具体感受作家怎样跳出重复的窠臼,以提升散文写作的品位。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由涂世英、顾梦舟、李佳俊等编著。《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为援藏文学工作者集体创作,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广大援藏干部、藏族同胞为改变西藏面貌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感人画面,体现出援藏干部对第二故乡——西藏的热爱以及对藏族同胞的真挚情感,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西藏人民的关怀。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热门推荐
  • 药师经疏

    药师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化书

    化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爆高校:我的校草开花了

    萌爆高校:我的校草开花了

    (已完结)还没表白,就被暗恋已久的校草殿下拒绝!还没来得及伤心,又招上了别校传闻中的霸道恶少!因为一双丢掉的鞋子而在某高校论坛一夜爆红,帖子以每小时转发一千次的频率得名高校界的“臭脚小萝莉”!靠!这帖子谁发的?臭脚这件事绝对是诽谤!被校草殿下虐心,被霸道恶少虐身,左右为男,我该何去何从,何去何从啊~
  • 夏日妍笑

    夏日妍笑

    我们是即将奔四的八零后,跨过三十五岁的坎,青春便和我们渐行渐远。一九九八年的夏天,十六岁的我们,懵懵懂懂,情窦初开,我们的青春便从这里开始。花样年华,似水流连,每一段小故事,每一个小插曲,都是我们人生的小美好。光阴飞逝,时光荏再,二十年过去,青春渐逝,容颜渐老,忆我们走过的岁月,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 艾在,爱在

    艾在,爱在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山居新话

    山居新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伪装的哲学

    伪装的哲学

    本书运用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现代商务、人事案例,通过活泼诙谐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人与人交往间的微妙和处理技巧。其中蕴含许多伪装的哲理,发人深思。
  • 履二集

    履二集

    本书是谢居高的个人诗集。居高的诗词感与哀乐,缘事而发,言之有物,郎朗上口,情景交融,颇扣心弦。
  • The Vital Message

    The Vital Mess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小世界

    都市小世界

    天降小世界,幸运的李青云不但得到了小世界,还得到了神尊传承,从此李青云走上了如果发展小世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