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3100000004

第4章 早期记忆

个性形成的关键

为追求优越感而付出的努力是决定其个性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它贯穿了心理发育的整个过程。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能通过它来理解个体的人生态度。这里有两个要点需要指出来。第一,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从任何一种表现入手研究,因为一切表现都朝向一个目标,而人的个性形成恰恰就是以这个目标为中心的。第二,我们有着丰富的资料储备,一切语言、思想、感情和姿态都有助于对个性的理解。我们有时会过于草率地对个性的某个方面加以评判,但是通过参考其他特点,最终也能够纠正错误的看法。只有看到了一个方面在整个个性中发挥的作用,才能最终明白这一表现的真正意义。但是,无论我们看到的是哪个方面,它们都是个性的体现,有助于我们对个性的了解。

考古学家的工作是要找到一些陶器或工具的碎片,一些建筑的残垣断壁,支离破碎的纪念碑以及一页页的古文稿,通过它们来推断已经消亡的整个城市的生活。我们也是通过搜集的信息片段进行研究,只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不是消亡的东西,而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身上彼此相关的各种表现。通过这些表现,个体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多样化地表达出来,一个鲜活的个性由此呈现在我们面前。

要了解一个人绝非易事。个体心理学恐怕要算心理学中最难的一个分支了,学习和实践起来难度都很大。我们万不可断章取义,始终要保持怀疑的治学态度,直到关键问题得以解决。我们要足够细心,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比如要观察一个人怎样进入房间,如何跟我们打招呼、握手,脸上浮现的是怎样的笑容,走路的姿态如何等等。我们可能会在某一点上出现偏差,但是其他的表现会让我们及时纠正错误的印象,或者打消我们心中的顾虑。治疗本身就是对合作能力的锻炼和检验,只有真正地关心患者才能获得成功。我们必须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聆听他们的心声,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的理解。我们必须把他们的人生态度和遇到的问题放在一起研究。即使我们自认为已经了解了他们,但是如果他们都不理解自己,我们就不能说这种理解百分百正确。生搬硬套得来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它的不成熟恰恰表明了我们对个性的理解还不够。

由于对这一点的无知,其他心理学流派提出了“负移情和正移情”的概念,这些在个体心理学的治疗中是见不到的。要拉近跟一个娇生惯养的病人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迁就他们。但是如果这样,他们要求支配他人的想法将被隐藏起来。如果我们表现出了对他们的怠慢或忽视,他们很快就会对我们产生敌意。他们会中断治疗,或者,即使接受治疗,也是希望借此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正当的理由,好让我们心存歉意。无论对他们采取迁就或是怠慢的态度,都无益于治疗。我们必须让他们看到人们彼此之间的关心。这种关心是最真实,也是最客观的存在。为了他们自己,也为了他人的利益,我们必须跟他们一道找出错在哪里。基于此目的,我们不能冒险运用“移情”大法,假装自己就是权威,而让他们继续扮演缺乏独立、不负责任的角色。

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最具有直观意义的就是个体的记忆。记忆会暗地里提醒他们自身具有的缺陷以及事件发生的意义。“偶然发生的记忆”根本不存在。个体从不计其数的感知中,只选择那些跟自己的问题有关的过往储存在记忆中,不论它模糊与否。这些记忆讲述了他们的人生故事,他们反复地从这些经历中寻找温情或安慰,激励他们勇往直前,实现目标;或是借助于这些经历,用一种成熟的态度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记忆对情绪有平复作用,这一点从一切行为中都得到了清楚的体现。在个体遭遇挫折,感到沮丧的时候,他们就会回想起以往的挫折经历。如果当事人愁眉不展,回忆里就充满忧郁悲伤。如果当事人开心勇敢,就会想起那些高兴的事,从而使自己变得更乐观。同样,在困难面前,他们会搜集那些有用的记忆来更帮助他更好地解决问题。

记忆跟梦的作用一样。当一些人在需要做决定的当口,常会梦见一次成功的考试经历。他们把做决定看成了一次测验,通过梦境,试图再次唤起以前成功的感受。一般说来,那些围绕人生态度千变万化的情绪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所有情绪结构和情绪平衡。忧郁之人在诉说个人的好日子和成功时,是不会感到忧愁的,但是如果他们这样想:“我这辈子都不走运。”那留在他们回忆中的就只能是一些不幸的过往。

早期记忆与人生态度的关系

记忆始终跟人生态度保持一致。如果一个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总是在想“别人总是在羞辱我”,那么他们就会记住一些被羞辱的经历。如果他们的人生态度发生改变,记忆也会随之改变。他们会想起与之不同的经历,或者对已有的记忆进行不同的解释。

早期记忆尤为重要。首先,早期记忆显示了最初的人生态度及其最朴素的表达方式。从这些早期记忆中,我们可以判断出一个孩子是受到溺爱还是经常被忽视,他们跟别人合作的能力开发到什么程度,他们愿意跟什么样的人合作,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难题,又是如何加以解决的。那些先天弱视的孩子总是会更仔细地观察事物,所以他们的早期记忆都是通过视觉感知得到的印象。他们最初的记忆可能是,“我环顾四周……”或者将颜色和形状描述一番。那些具有身体缺陷的孩子,如果想走路,跑步或者跳高,那么从他的记忆里一定能找到这些兴趣的影子。孩提时代的记忆跟人的主要兴趣关系密切。如果我们了解了一个人的主要兴趣是什么,就能了解他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正是这一事实,才使得早期记忆在就业指导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早期记忆还反映出了这些孩子跟父母及其他家人的关系如何。相对而言,记忆是否准确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些记忆就是一种个人评判:“我从小就是这样的性格。”或者:“我从小就知道世界是这样的。”

人的早期记忆对我们最具启发意义。早期记忆表明了个体最基本的人生观,也首次恰当地表现了他们的人生态度。我们从中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把什么作为自身发展的出发点。我所有关于个性的调查研究都离不开早期记忆。

有时候,人们对此不做回答,或者声称他们不知道哪件事最先发生,但是这样做本身就泄露了天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想谈论自己的基本人生观,也不准备合作。但是,一般来说,人们都万分乐意谈论自己早期的记忆。在他们眼里,这些记忆仅仅就是些事实而已,还没有意识到其中暗含的意义。几乎没人能够意识到早期记忆的意义,所以大多数的人才能够通过他们最早记忆,将人生的目的,跟他人的关系以及对环境中立而本真的看法和盘托出。关于早期记忆的另一个要点是,这些记忆经过概括和提炼后,可以被用作群体研究资料。我们可以要求一个班级的孩子写下他们最早的一些记忆,如果我们可以对这些记忆进行解读,那么就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对早期记忆的剖析

我想利用一些早期记忆做例子,试图对它们进行解读。除了当事人陈述的记忆以外,我对他们一无所知,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孩子还是成年人。虽然我们应该找出他们早期记忆中的一些意义,并把它们和其个性的其他表现方式作对比,看看二者之间是否一致,但是我们在此是为了实践一下我们的技术,对记忆含义的其他方面做出推测,就能知道哪些事情是真实的,并把不同的记忆加以对比。重要的是,我们也可以由此判断出个体的合作能力是否得以发展,他们是勇敢还是胆怯,希望获得支持关注还是想自力更生,善于奉献还是急于获取。

1.“因为我的妹妹……”在关于最早记忆的陈述中,这句话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当妹妹出现时,我们就相信她一定给陈述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妹妹的出现给他的发育带来了阴影。我们通常会发现两个人会构成对手关系,就像参加比赛的竞争对手,会给对方的发展带来阻碍。如果孩子能够友好合作,他就会对对方更感兴趣,但是,如果心中充满敌意,就不可能去关心别人。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盖棺定论,说不定两个人关系还很融洽呢。

“因为我和妹妹是家里年龄最小的,直到她到了上学的年龄,家人才让我去上学。”我们从中清楚地感受到了存在的敌意:“我的妹妹耽误了我!因为她小一点,害得我等着她。是她限制了我的机会。”如果这段记忆的意义果真如此,我们觉得这个女孩,也许是男孩,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某人限制了我,妨碍了我的自由发展。”写下这段话的人应该是个女孩,因为男孩子不太可能因为小妹没到入学年龄而不能上学。

“所以,我们同一天迈进校门。”对女孩子而言,这可算不上最好的养育方式。这会让她觉得,就是因为她岁数大一点,她就得事事在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她都会有这种想法。她觉得她的妹妹受宠,而她却受到冷落。她要把自己受到的冷落归罪于某人——这个人可能就是她的母亲。这样,如果她情感上偏向父亲,竭力想取悦于他,也在情理之中了。

“我很清楚地记得,上学第一天,妈妈对大家说她觉得很孤单。她说,‘那天下午,我好几次跑出了大门,看看女儿们回来没有。我觉得她们好像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是女孩对她母亲的描述,她觉得这并不是什么聪明之举。女孩这样描述母亲:“她觉得我们可能永远回不了家了。”——很显然,妈妈是慈爱的,孩子们也都感觉到了这一点,但是与此同时,母亲表露出了焦虑不安,神经紧张。如果我们再跟女孩谈下去,她一定会告诉我更多母亲对妹妹的偏爱。这种偏爱不值得大惊小怪,谁家最小的孩子不是最受宠的?我认为,这段记忆表明,姐姐感到被妹妹争宠,因此对妹妹充满敌意。等她长大以后,一定嫉妒心强,害怕竞争。她不喜欢比自己年轻的女性也在情理之中。有些人一辈子都觉得自己太老,很多嫉妒心强的女性在比她们年轻的女性面前感到自卑。

2.“我最早的记忆是祖父的葬礼,那时我才三岁。”一个女孩这样写道。死亡令她印象深刻。这意味着什么?她把死亡看作人生最不安全、最危险的事。童年时期祖父的去世使她产生了一种念头:“祖父也会死掉。”我们能够从中推测,她是祖父的掌上明珠,备受宠爱。几乎所有的祖父母都会溺爱孩子,不像这些孩子的父母,他们对孙子辈不需要负太多的责任,他们通常哄着孩子跟他们亲近,感受亲情。我们的社会并不认为上了年纪的人有什么价值,因此他们想通过简单可行的手段寻找安慰,比如发发牢骚。我们觉得这个女孩自小就受到了祖父的溺爱,正是这种溺爱才让这个女孩对他念念不忘。他的离去对她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她失去了一个俯首听命的仆人和百依百顺的伙伴。

“至今我对他躺在棺材里的样子还记忆犹新,他一动不动躺在那里,面色煞白。”我不知道是不是不应该让一个三岁的孩子看到死者,何况她之前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很多孩子告诉过我,他们对看到过的死人印象深刻,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幕。这个女孩也没忘记。这些孩子会努力试图减小或摆脱死亡的威胁。如果一位医生被问起最早的记忆,那些记忆常常就会跟死亡有关。“一动不动地躺在棺材里,脸色煞白。”——这是对见到的某种情景的回忆,这说明这个女孩子善于通过观察来认识世界。

“当我们来到墓地时,棺材被慢慢放下,我看到绳子被人们从棺材下面抽了出来。”她向我们继续描述她所见的情景,由此我们更加肯定地认为她属于视觉型。“从此以后,每每有人提到那些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的亲戚,朋友或者熟人,我都情不自禁地感到害怕。”

我们再次看到了死亡给她留下的心理阴影。如果我有机会跟她谈一谈,我会问她:“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或许她会说:“当一名医生。”如果她默不作声或拒绝回答,我就会暗示说:“你不想成为一名医生或者护士吗?”当她提到“另一个世界”,我们就能从中看出一种对死亡恐惧心理的补偿。整体说来,她的最早记忆令我们认识到,她的祖父对她很慈爱,她属视觉型,死亡对她的心理影响很大。她从中认识到“我们都得死”这一点千真万确,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沉陷于此,无法自拔。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事需要关注。

3.“在我三岁的时候,父亲……”她一张口就提到了父亲。我们可以由此猜测,这个女孩子对爸爸的关注更多些。对父亲的兴趣往往是出现在发育的第二阶段。起初,孩子们只对母亲感兴趣,因为在一两岁之前,婴儿和母亲的合作关系最为密切。在此阶段,孩子需要母亲,因此完全附属于母亲,孩子一切的精神活动都跟母亲紧紧相连。一旦孩子将兴趣转向父亲,就证明他的母亲当得不合格,而他也不满意自己的处境。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弟弟妹妹的出生。如果这段回忆还提到了一个年纪更小的人,我们对自己的猜测就会更有信心。

“父亲给我们买了一对矮种马。”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个家里的孩子不止一个,我们很有兴趣想知道另一个孩子的情况。“他拽着缰绳回到家。大我三岁的姐姐……”看到这里,我们必须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我们本来觉得这个女孩才是姐姐,然而她却出人意料地是那个年龄更小的人。或许姐姐最讨妈妈欢心,这也正是女孩为什么一开始就提到了父亲和两只小马的原因。

“姐姐拽着一根缰绳,骄傲地赶着小马在街上走。”这是在描述姐姐的胜利姿态。“我自己的小马急急追赶另一只小马,我觉得它跑得太快了”——这就是姐姐占上风导致的结果!——“我被它拽倒了,摔了个嘴啃泥。”本来想着出出风头,最终却落得个丢人现眼。姐姐胜利了,为自己赢得一分。我们相信,这个女孩的意思是“我要是疏忽大意,就会输给姐姐。我总是那个失败者,我总是灰溜溜,因此要想觉得安全就必须事事争第一。”我们也能理解姐姐比她更受母亲宠爱,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女孩将关注转向了父亲。

“后来,我的骑术比姐姐好,但是却没有带给我一丁点的改变。”我们所有的假设现在都得到了确认。我们能够看出两姐妹之间的竞争。妹妹觉得:“我总是落后,我必须赶上去,我得超过别人。”这种情况就是我曾经提到的次子(次女)或最小的孩子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他们都有个哥哥或姐姐做榜样,总是想要超过他们。这个女孩的回忆就强化了她的这种人生态度。她会想:“要是有人在我前面,我就危险了,我必须争当第一。”

4.“我最早的记忆是被比我大十八岁的姐姐带去参加派对和其他社交活动。”这个女孩把自己看作社会的一分子,从这份回忆材料中,我们还能肯定地认为她比其他人更善于合作。姐姐比她大十八岁,会像母亲一样地照顾她,也是家里最宠她的人,不过这种宠爱却是充满了智慧,很好地拓宽了妹妹的兴趣。

“在我出生之前,家里有五个孩子,可是只有姐姐这一个女孩,自然愿意带着我向朋友显摆。”这话头听起来不妙。如果一个孩子被拿来“显摆”,他就只想着得到社会的欣赏,而不是为社会做贡献。“于是,我还很小的时候,她就带着我到处去。我之所以忘不了这些派对,是因为总是被迫在这些派对上讲话。‘给这位女士说你叫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话。”由于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了这个女孩说话口吃,言语表达困难。如果孩子出现口吃,那一定是他们的语言表达受到了过分关注。他们学会的不是自然轻松地跟人交流,总是感到拘束腼腆,非常在意别人看法。

“我还记得,如果我什么也没说出来,回到家后照例会挨一顿斥责,我都不愿意出去见人了。”我们不得不完全改变原先对这段记忆的诠释。现在我们看清了她最初记忆的意义:“我总是被带出去跟人们打交道,我一点都不开心。这些经历让我厌恶合作和社交。”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她现在为什么不喜欢见人,因为跟人见面会让她感到尴尬紧张,她心里老想着应该让自己出尽风头,所以心理包袱过重。跟别人在一起,她感到越来越不自在,越来越难以与人相处。

5.“我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那时,我大概四岁,我的曾祖母来我家。”我们注意到,祖母通常是宠爱孙子们的,但是却不知道曾祖母会怎样对他们。“她来后,我们照了一张四世同堂的照片。”这个女孩对自己的家很感兴趣。她对曾祖母的来访和拍的照片记忆犹新,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她很恋家。如果这个判断对的话,她一定只能跟家里人合作。

“我记得很清楚,我坐着车去了另一个镇子,到了摄影师那里,我换上了一件白色绣花裙。”这个女孩应该是属于视觉型。“在拍四世同堂的照片之前,我和弟弟先拍了张合照。”我们又一次对这个家庭产生了兴趣。他的弟弟是家庭成员之一,因此我们接下来会更多了解她跟弟弟之间的关系。“他坐在我旁边的椅子的扶手上,手里举着一个亮红色的球。”现在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女孩的意思了,她觉得家人偏爱弟弟。我们猜想她觉得有个弟弟并不开心,要不是他,她就是家里最小最受宠的孩子。“他们要我们微笑。”她的意思是,“他们哄着我们笑,但是我有什么可笑的?他们把弟弟当成国王,把红球给了他,可是他们给了我什么?”

“接着就拍了四世同堂的照片。除了我,大家都是努力地表现出最好的状态。我就不笑。”她这么咄咄逼人都是因为家人对她不够好。在这段最早记忆的描述中,她没有忘记告诉我们她当时在家里受到的待遇。“我的弟弟笑得好开心。他太可爱了。直到今天,我还讨厌照相。”这些记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多数人的人生态度。我们总是运用已有的一种印象去解释一系列的行为。我们由此得出结论,还把这些结论看作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很显然,拍这张照片时,她感觉并不好。她后来都很讨厌拍照。通常当人们不喜欢某种东西时,他会竭力地为自己寻找正当理由,并找出一些经历来自圆其说。这个关于早期记忆的描述为我们了解当事人的性格特点提供了两个线索。首先,她是视觉型的人。其次,也是更重要的线索,她非常恋家。她早期记忆只跟家里人有关,这就表明她可能不太适应社会生活。

6.“我最早的记忆是在我三岁半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个女孩曾是我父母的帮手。她把我和表姐带到地下室,让我们尝了尝苹果酒,我们都很喜欢。”有人在地下室放了苹果酒是件有意思的事。这是一个探索的旅程,如果我们在现阶段就得出结论,就只能推测出一点:说不定这个女孩喜欢这个新体验,也一定会勇敢面对生活。又或者,她的意思可能是说有很多比自己更强势的人,能够哄骗她们,把她们带坏。我们只能靠接下来的记忆来决定上述两种假设哪个是真实的。“过了一会儿,我们决定再尝尝,于是我们就自己动手了。”她的确是个有勇气的姑娘,想变得独立。“我喝醉了,腿不听使唤,碰洒了苹果酒,酒流到了地上,地下室变得湿乎乎的。”我们在此看到了一个禁酒主义者的诞生。

“我不喜欢苹果酒,也讨厌其他的酒精饮料,我不知道是不是跟这次经历有关。”我们再次看到了有人将整个人生态度的形成归因于一件小事。实事求是地说,这件小事没这么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个女孩暗自把这件事当作自己厌恶喝酒的原因。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个具有独立性的女孩,知道从错误中学习,并且愿意改正错误,这一特点将会伴随她终生。她好像在说:“虽然我错了,但是一经发现,就会立刻改正。”如果事情真的如此,她一定有着良好的性格、做事积极主动、勇于奋斗、渴望进步、向往美好的有意义的人生。

在上述所有的例子中,我们都在训练自己的推测能力。在我们确信结论完全正确之前,还要研究人的其他性格特点。下面的研究案例可以说明,虽然性格的表达形式各异,但相互之间却具有相关性。

一个三十五岁的男性焦虑症患者找到我。只要他一离开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他需要工作,但只要在办公室里,他一整天都在唉声叹气,直到晚上回到家跟妈妈待在一起,才感觉好受些。当我们问到他的早期记忆时,他说:“我记得在我四岁的时候,我在家里紧挨着窗户坐着,饶有兴趣地看着外面忙忙碌碌的人。”他对别人的工作感兴趣,他只想坐在窗边做一个旁观者,他觉得自己无法跟别人合作。因此,如果想要消除他的焦虑症状,必须让他摆脱这种想法。迄今为止,他都认为他只能靠别人养着,自己无法自食其力。我们必须扭转他整个错误的观点。我们既不能对他横加指责,也不能用药物或激素来安抚他。通过分析他早期的记忆,我们建议他找个与自己兴趣——爱观察——相符合的事情去做。他是个近视眼,所以更加关注能看到的东西。可是到了该找份工作自食其力时,他还是愿意继续看别人做事,自己却不愿意去做。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他被治愈后,找到了一个完全符合他兴趣的工作。他开了一家艺术品商店,用自己的方式,承担起一份责任,并为整个社会做出了贡献。

一个三十二岁的情绪失语症患者前来就诊。他说起话来声音低得像耳语,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事情要从两年前的一天说起。那一天他踩到一个香蕉皮上,恰巧撞到出租车的车窗上。他呕吐了两天,从此患上了偏头痛。毫无疑问,他得了脑震荡,但是他的喉咙并没有任何器质性变化,脑震荡不足以造成失语的后果,但是他在八周的时间内完全不能说出话来,于是他将此事诉诸法律。这个案子很棘手。他将事故的责任完全推到了出租车司机身上,控告出租车公司要求索赔。如果他能拿出伤残证明来,可能胜诉的机会更大些。我们没必要指责他的不诚实,他没有任何必须实话实说的动机。或许在这次事故后,他真的发现自己说话困难,所以他坚持自己原先的态度。

这个病人曾经看过喉科专家,但是专家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当被问到早期记忆时,他这样说:“我躺在一个吊着的摇篮里。我看到了挂摇篮的钩子脱落,摇篮掉了下来,我受了重伤。”没人享受坠落的感觉,但是这位先生夸大了坠落的后果,一心想着它招致的危险。这才是他主要关注的事。“就在我掉下来的时候,妈妈进来了,她吓坏了。”他的坠落引起了妈妈的关注。但是这段记忆也是对母亲的一种责备——“她并未好好照顾我。”按照这种逻辑,在香蕉皮事件中,出租车司机也有错,出租车公司也难辞其咎。他们都没有很好地照顾他。这就是被宠坏的孩子的人生态度:想尽办法推卸责任。

他的另一段记忆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五岁时,我从二十英尺高的地方摔下来,被一块板子重重压在下面,五六分钟都讲不出话来。”可见他很善于失语。他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失语的能力,把摔倒当成不能讲话的理由。这个理由并不令人信服,但这确实是他看问题的方式。他对此已经相当有经验。要是现在再碰到类似的状况,他会马上自动失语。所以,只有当他明白了这是个错误的想法,明白摔倒和失语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他的疾病才能被治愈,特别是他得明白,事故发生后,真的没有必要让自己两年都低声细语地讲话。

从这段记忆描述中,我们也看到他为什么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妈妈跑了出来,”他继续回忆道,“她看上去很激动。”这两次摔倒事件都让他的母亲感到惊恐,对他格外关注。他希望被宠爱,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我们理解他为什么要求别人为自己的不幸买单。其他受到溺爱的孩子遇到类似的事情可能也会像他这样做,但是不一定都表现为失语症。失语症是这位患者的标志,是他人生态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他的人生态度又是由他自己的人生经历造成的。

一位二十六岁的年轻人找到我,抱怨说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八年前,他的父亲为他找了一份经纪人的工作,可他不喜欢,前不久才辞了职。他想找个别的工作,就是不能如愿。他还告诉我他睡不着觉,还常常有自杀的念头。当他放弃了经纪人的工作后,从家里逃了出来,在另外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别的工作。后来,他收到一封信,说他妈妈病了,于是他只得又返回家去,跟家人待在一起。

凭着这段记忆,我们可以推测他的母亲对他一定是娇生惯养,而父亲却对他很严厉。我们应该不难发现,他一直在对抗父亲。当被问到他在家里排行老几时,他说是家里年纪最小的,也是唯一的男孩,另外还有两个姐姐。大姐总是想管着他,而二姐也跟她差不多,父亲又总是唠叨他,他觉得家里除了母亲其他的人都想限制他。

他十四岁时才踏进校门。后来,父亲把他送到一个农业学校。父亲那时打算买个农场,想让他以后做帮手。男孩在学校表现很好,可就是不想成为农场主。无奈之下,他的父亲又把他送去经纪人公司。他竟然能在那里熬上八年,我们对此感到震惊,但是他却解释说,他想尽可能地为了母亲做点事。

他小的时候邋里邋遢、胆小腼腆、怕黑、怕孤单。我们一听到哪个孩子邋遢,就应该马上想到那个替他们收拾卫生的人。当我们听说哪个孩子怕黑,怕孤单,就得去找找关注他,安抚他的人。对这个男孩来说,那个人就是他的母亲。他觉得交朋友是件难事,但是在陌生人中间他也觉得很合群。他从没有恋爱过,他对恋爱毫无兴趣,根本不想结婚。他觉得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这就是他排斥婚姻的原因。

在经纪人公司上班时,他又继续受到来自父亲的压力。他自己很想去广告行业工作,但是他认为家里不会给他提供接受广告职业培训的学费。我们无时无刻不能感到他在跟父亲作对。当他做经纪人时,他已经自食其力了,但是从没想过花自己的钱学习广告。他如今才想到这件事,其实是在给父亲找个新别扭。

他的早期记忆显然是一个受到溺爱的孩子对严厉的父亲发出的抗议。他记得在父亲经营的饭店打工的情景。他喜欢洗盘子,常常会把盘子从一张桌子换到另一张桌子上去。父亲认为他在捣乱,因此大为光火,当着顾客的面,扇了他一记耳光。这一经历让他憎恨父亲,而且一辈子都在跟他作对,根本没心思工作,只有父亲受到伤害才能让他满意。

他想要自杀的原因其实很容易理解。每一次自杀的念头都是一种责备,他其实都是借此在说:“都怪我父亲。”只要是父亲提出来的计划,都会遭到他的反对。但他又是个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缺乏独立性。他真的一点也不想工作。虽然他只想游戏人生,但还是能跟母亲有一定的合作。可是,失眠和父子之间的不和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前天晚上睡不着,第二天他就无法工作。他的父亲想要他工作,但是这个男孩却身体疲惫,觉得自己不能上班。当然,他会这么说:“我不想去上班,没人能逼我上班。”可是,他很关心母亲的感受,以及家里的经济状况,所以只是说说而已。如果他坚持不上班,家里人会认为他无可救药,不会再供养他了。他必须为自己找个理由,因此他就患上了失眠症。

起初他说自己从来不做梦,但是后来,他想起来一个经常做的梦。他梦见有人拿着球往墙上扔去,球撞到墙壁上反弹回来。这个梦看似寻常,和他的人生态度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问他:“然后发生了什么?”他说:“球一弹回来,我就醒了。”这下他失眠的全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了。他把梦当成了叫他起床的闹铃。他觉得每个人都向前推他,强迫他做一些事。他梦见有人往墙上扔球时就会惊醒,于是他第二天感到疲惫,因为疲惫所以不能去上班。他的父亲对此很着急,这样他采取了迂回战术,打败了父亲。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跟父亲作对,我们就会觉得他很聪明,竟然会想到这招儿。但是,无论对于他本人,还是他人而言,他的生活态度都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变他。

在我跟他解释了他做梦的原因后,他就不再做这个梦了,但是有时还会半夜醒来。他认识到了自己做这个梦的动机,所以不想再继续做下去,但是第二天醒来时还是感到很疲惫。我们怎么才能帮帮他呢?说服他跟父亲和解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要他还是一心想激怒并打败父亲,那就无药可救。于是,按照行业惯常做法,我一开始先是承认了他的这种状况还是情有可原的。

“你父亲做得不对,”我说,“他一直试图用父亲的权威来压制你绝对不是明智之举。或许他自己也有病,需要治疗,但是你能做什么呢?不要期望他能有什么改变。比如天下雨了,你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带把伞,或者叫辆出租车,跟雨较劲没什么用,你要它停,它也不会停。现在你的做法就像是在跟雨较劲。你觉得这可以表现你的强大,你能从中占到便宜,但是事实上,你对自己的伤害才是最大的。”

我给他解释他遇到的所有问题的内在关联性——职业上的犹豫、自杀的念头、出走的行为以及失眠的症状,这都说明他想通过这些折磨自己的方式来折磨他的父亲。我向他建议说:“今晚睡觉时,想象自己会不时地醒过来,这样明天醒来你就会感到疲劳。想象明天因为太累不能上班,会把父亲气得发一顿脾气。”我想要他勇于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他在力图惹毛父亲,让他受到伤害。只要这场父子战争没有结束,一切治疗都将是徒劳。他是被宠坏的孩子,我们能看出来,所幸现在他也明白了这一点。

这种情况类似于所谓的恋母情结:年轻人和母亲关系亲密,但是却一心想伤害父亲。但是,这跟性无关。他的母亲对他百依百顺,而父亲却很冷酷。他的家教是错误的,他的人生态度也是扭曲的。这不是遗传因素造成的。这不同于那些想要杀死并吃掉部落首领的野蛮本能,这是一种源于他亲身经历的创造。只要一个孩子有像他那样溺爱他的母亲和严厉过度的父亲,这种情结就会产生。如果孩子与父亲为敌,同时又不能自己独立解决难题,自然就会形成这样的人生态度。

同类推荐
  •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闯社会先定位,你的青春不迷茫——18岁后认清自我必知的心理学常识,战胜世界的你,先从内心强大起来——18岁后要审视你的心理问题等。
  •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真实的自己》通过对梦境的探究,揭示心理的秘密,从而帮助我们认知内心真实的自己。本书使用生活中丰富而鲜活的例子、启发性的引导来梳理出梦境中潜藏的象征与逻辑。作者是知名心理学家大卫?方特那,他在荣格、弗洛伊德等心理学界先驱人物的成就的基础上向我们揭示梦境世界的心理规律。他向我们解释梦境的原型,揭露梦境如何用丰富的象征词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映我们日常的欲望、紧张甚至焦虑。同时,他训练我们掌握记住梦境的技巧,以便叙述出梦境的故事、细节乃至情绪,从而联系起我们的个人环境进行解释。
  • 哈佛男孩心理成长枕边书

    哈佛男孩心理成长枕边书

    本书从男孩的品格、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勇敢精神、气度、抗挫能力、自控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最神奇的心理学智慧(全集)

    最神奇的心理学智慧(全集)

    本书通过对各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发现、解决,揭示心理学中的各种定律和法则,使读者对心理学有一种大纲式的认识,也给处于现代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些心理自愈的方法和技巧。本书与市场同类书籍相比,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分别是。第一,角度非常全面,几乎囊括心理学的所有方面,包括成功、情绪、幸福、职场、管理、竞争、教育、情感,等等;第二,内容清晰凝练,同时还分有板块,思路观点一目了然;第三,语言风格清新有趣,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非常具有阅读性。
  • 误解心理学:不被误解和不误解别人的高度和方法

    误解心理学:不被误解和不误解别人的高度和方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或社会交往中,经常遇到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情况。误解确实是痛苦的,但又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即使双方都很努力地想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正意图,却经常事与愿违,不经意间误解就这么发生了。本书全面列举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误解情况,详细分析了我们误解他人或被人误解的原因,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多种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误解的方法,相信读了本书,你在人际关系上会有自己的进退之法与取舍之道。
热门推荐
  • 蔡屋围

    蔡屋围

    有人认为,蔡屋围是深圳的二奶,虽然出身不好,却真实地存在着,谁也抹不掉。陈思年便是蔡屋围当年的村民,农村城市化后的特区居民。我们这件事情发生在陈思年做了安然后妈的第七年。这一天的黄昏,安然的录取通知书,从半空中飘进陈思年的眼帘,陈思年激动得说不出话,她感觉再等上一小会儿,自己就会爆炸或倒在地上。她想让自己眼泪畅快地流,因为安然在她这个后妈的培养之下,修成正果,上了大学,可以免除安大山的后顾之忧,再也不用担心安然将来没有饭吃,没有好生活了。尽管医生在前几分钟还劝过她不要激动,因为眼下她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可陈思年能不兴奋吗?
  • 爱波超能力

    爱波超能力

    左晓瑶正躺在沙发上,对着电视屏幕上的美食节目垂涎欲滴,哥哥左潘增突然切换了频道。晓瑶刚要发飙,却被切换的电视情节吸引了,只见这情节里男女主人公刚刚决定步入婚姻殿堂,女主却因为车祸离开了,男主哭的死去活来。“真可怜,虽然剧情俗套,但是如果摊上这样的事情还真是令人伤心不已”哥哥不禁慨叹。“如果有人能操控这一切就好了,我是说,假如我是爱神的话,绝对不会让这些情节发生”晓瑶肯定的说道,语气充满骄傲。“呦,那你撞一下试试?”哥哥指着电视背景墙。结果,这么一撞她回到了18岁,而且拥有了“爱波超能力”……
  • 三法度论

    三法度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狼人的月夜迷踪

    狼人的月夜迷踪

    古世纪欧洲盛传的传说:“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这是一个关于月圆之夜变狼的秘密。本书将带我们一起追寻狼人的传奇和秘密。
  • 愿你与自己温暖相依

    愿你与自己温暖相依

    这是一本暖心之作,这是一个悄然而至的礼物,它直抵你的心口,写给每一个站在青春路口的你。30岁的余儒海娓娓道来自己的过往经历,如同年轻的你我,承受孤独、迷茫与彷徨。他曾在路上挣扎,苦乐相随,倾心记下青春的思考与体悟: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我们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学会独立,告别依赖,对软弱的自己说再见。生活不是只有温暖,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但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世界的一切不完美,你都可以坦然面对。
  • 沉迷之朝酒晚舞

    沉迷之朝酒晚舞

    本书通过讲述“我”、朱赫、李小曼三人在大学校园内所共同经历的“日记事件”、“学费风波”、“勒索教授”、“宣布‘我’的假死来炒作‘我’”等种种曲折离奇的故事,展现出一个真实、鲜活精彩的当代大学校园,并以此折射出整个当代社会的影象。
  • 洪荒二郎传

    洪荒二郎传

    垂死梦中惊坐起,身处已是不知年。无痣青年杨戬过马路抱着手机翻起点找小说,倒霉的被一辆闯红灯的货车撞飞,醒来后发现自己正重伤蔫在土炕上,身旁还多了个泪眼汪汪的可爱小萝莉……既然魂穿为大名鼎鼎的二郎神杨戬,那有件事就是必须去做的!拜师玉鼎?劈山救母?肉身成圣?遛狗追嫦娥?错!且等他,左手开天斧、右手三尖刀,金弓腰上别、天狗食日月,玄法战乾坤、八九力通天!先把那个刘彦昌捏死,看谁敢算计杨小婵!
  • 腹黑王爷:七小姐来了

    腹黑王爷:七小姐来了

    柳七月,冀州首富千金大小姐,任性妄为,仗着有哥哥爹爹撑腰,四处横行。叶羽,运筹帷幄出身高贵,颜容俊美、气度山河的男子,眸子深沉不见底,仿佛看不见底的莫测当中。十年之前,他救了她,当她的夫子,处处与她作对,她却忘记了所有关于他的记忆。一场政治的漩涡,揭起了所有的秘密。难怪有人感叹:这世道的无常,注定敢爱的人一生伤。
  • 故事会(2015年4月下)

    故事会(2015年4月下)

    最近,有个朋友失业了,整天萎靡不振,我苦劝良久,都不见起色。这时,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故事,便和她讲了起来:有一位教授开车去学校。半路上,她忽然发现车子有些不对劲,方向盘无法掌控。于是,她赶紧把车停到路边,并打电话给修理厂。很快,修理厂派人过来拖走了车子,教授只好步行赶往学校。当她急匆匆地冲进办公室时,刚好与一个同事撞了个满怀,同事手中一杯滚烫的咖啡一下子泼到了她的脚上。
  • 有一种爱谁敢言说

    有一种爱谁敢言说

    青春言情界“治愈系天后”无处可逃暖心之作,埋藏在青春年华里的青涩爱情!年轻的时候,她不知该怎样去崇拜他,于是选择背叛。得到名利、梦想以及她所憧憬的一切,可是心底隐痛从不曾终止,直到再相见……隔了一段被背叛的旧爱,所有遗忘、阴谋、报复、伤害都发生得理所当然。只是,在那一刹,已是情动。我们总在分手时心动,在岁月中铭记。我们总是宁可拥抱伤痕,也要拒绝遗忘。我的旧爱,你将永远不会知道,你便是我终生缄默,不敢言说,唯一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