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3300000004

第4章 草木部(2)

吾乡虽没有成片的梅林,但许多人家也有春梅。吾小学语文老师的宿舍窗前就有一株,那梅花总是开在童年的春风里,难以忘怀。其宿舍东侧是一个池塘,池塘的边上就是春梅。春梅绽放的时候,水中的倒影似乎比梅花本身还要好看。虽是早春,中午温度提升,已有阳春布德泽之感,居然有性急的蜜蜂赶来采蜜。

梅花是古代诗人最喜欢的花之一。宋人林逋终身不娶,但种梅花,其《山园小梅》堪为咏梅绝唱,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写尽了梅花的韵味。

而陆放翁的《咏梅》,更让人一唱三叹。“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有一种魔力,令人读之成瘾,每读一遍,都似有新意,余味无穷。

吾幼年最早背诵的是毛主席的《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词的头两句,过年时,许多人家是写作春联贴在门上的。当时背诵,只觉朗朗上口,并不理解。及长,方知其好。其用语之白,而意象之美、境界之高,独步古今耳。

蔺草

幼时,春秋两季睡的都是蔺草席。新席子,绿茵茵的,带着草香。枕套也是蔺草的。睡在其上,很容易进入黑甜乡。

蔺草席是外地生产的,供销社专卖。每年春天,就会进货。买新席子是一件大事,一家人左挑右拣,力求完美。草色是否匀称,密实是否一致,收边是否妥帖,都很有讲究。蔺草席不可水洗,不可曝晒,只能用湿布擦拭,晾干即可。条件好的人家,夏天换竹篾子做的凉席。条件差的,干脆春夏秋都用它了。冬天换棉花垫子,就将蔺草席卷起来,明年再用。一张草席,可用好几年。

吾乡也有蔺草,多长在河边狭地。春夏疯长,风吹草不低,玩童藏于其间,大人无法发现。秋天割了,晾干,整齐地码在家中。蔺草是用来编制家用器皿的。

祖母手巧,一个冬天,可以编制大大小小,各式不一的草匾、草筐、草罐、草坛。草坛、草罐,都是有盖儿的,做得严丝合缝。左邻右舍看了,赞不绝口。祖母听不得表扬,立马就将她编好的宝贝送了人家。

祖母的床头总有一只蔺草坛子,有时有米花,有时有糖果,有时有脆饼,有时有月饼,有时什么都没有。吾幼时从这草坛子里得到了不少祖母的恩惠。

后来,蔺草及其制品几乎匿迹,对于蔺草的记忆也已淡忘了。某年到日本,吃日料,进客房,访人家,到处可见蔺草席子,茶几上的围棋盒子也是蔺草编的,大为好奇,又倍感亲切,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去年,朋友来南京开日料店,征求装潢意见,吾建议要用蔺草席子铺地,方为正宗,但不知哪里有卖。他说好办好办,现在有专门配套的日式产品卖。买来一看,居然是化纤的,虽可乱真,但没有蔺草的香味,徒有其表耳。

繁缕

吾乡最常见的野草。春夏秋冬都有,有土就长。麦田、棉花田、湖桑田、菜田、玉米田,不管什么田,没有它不长的。

繁缕,是学名,也很形象,准确地传达了这种野草的状态。长成一片,千丝万缕。有的又写作蘩蒌。蘩蒌藤是吾乡土语。其实它不是藤,是草。因为其茎很长,铺于地上,一抓一把,乡人习惯称其为蘩蒌藤。

凡野草,必有极强的生命力,繁缕即如此,其繁殖力惊人。一年到头开满了白色星形的花朵,四处散播无数的种子。一般的草只有老了才结籽,蘩蒌藤却是很小的时候就开花结籽。即使连根拔起扔在一边,其籽也会再生新芽。一般的草都需要阳光,蘩蒌藤没有阳光也灿烂。即使再茂密的庄稼下边也能生长无碍。

蘩蒌藤的种子是小鸟的粮食,茎叶则是上好的猪草。吾幼时放学以后,常挑猪草。一只竹篮,装满了,有十来斤。从地里背回家,小臂上都会被竹把手勒出印子来。竹篮中一大半都是蘩蒌藤。

蘩蒌藤似乎没有老的时候,用它喂猪,最受欢迎。生草扔到猪槽里,猪吃起来呱呱直响,很愉快。

挑蘩蒌藤却一点也不愉快。冬天大多在湖桑田里挑,太冷,手伸不出去,也要伸。夏天,棉花地里闷热难当,钻在棉花行里挑猪草,汗如雨下。如在雷雨之前,气压低,几乎让人窒息。

母亲说蘩蒌藤救过她的命。过粮关的时候,饿死了很多人。那几年地里不长庄稼,却长草。到处都是蘩蒌藤。像疯了似的,不知从哪里来的这么多蘩蒌藤!母亲每天挑回家,用水烫熟,一家人吃下去,吃下去,总算熬过了春荒。说起蘩蒌藤,母亲经常感慨,也是命不该绝啊,那是老天派来帮人度命的吧。

所幸的是,吾没有吃过蘩蒌藤。现在有人说蘩蒌藤好吃,味似豌豆尖,甚至比豌豆尖更柔嫩更鲜美。母亲是不信的。她说一想到蘩蒌藤,她的胃里还会泛酸水。

西方也有繁缕,英文名叫chickweed,意为鸡草。还有繁缕花语,意为雄辩或者恩惠。西人居然将繁缕视作大地的恩惠,不知他们有无以之充饥的历史。

笆斗柳

即杞柳。幼时只知其叫笆斗柳,盖此物可以编成笆斗也。笆斗是农家不可或缺的工具,收粮要用它,分粮要用它,运粮有时也要用它。为何叫杞柳?是不是原产杞国?或者与枸杞有关?吾至今仍不得而知。

吾乡渠边长满此物。似杨柳,却是灌木,虽柔软但比杨柳强硬。似夹竹桃,又没有夹竹桃高大。红皮绿叶,蓊蓊郁郁,蓬蓬勃勃。渠有多长,笆斗柳就栽多长。幼时上学放学,总要从渠边走过,笆斗柳成了我们的青纱帐,拐个弯,就可以躲猫猫,找不到人影了。

不过,笆斗柳上多生一种叫洋辣子的毛毛虫,一旦碰到,要疼好几天。

盛夏或者初秋,队里就要割下笆斗柳去卖。笆斗柳一割下来就要抽剥其皮,干了就不好剥了。剥皮非剥,一手用弧形钳子夹住枝条的一头,由粗到细,一手抽出。如此重复两次,即可去其皮也。不要小看此活,其实是有手艺的,钳子要拿捏得不紧不松,太紧,易伤木质;太松,难净其皮。去皮的柳条雪白雪白的。晾干以后,按粗细长短分类,卖到街上柳器厂。

笆斗柳其实不仅可以做笆斗,还可编成柳条筐、簸箕、畚箕等。这些古老的农具,廉价而实用,在中国可能使用了二千年以上。《诗经》有云“将仲子兮,无折我树杞”。树杞,即杞柳也。

有时还可编成排子,充当床板,只是翻身就听到吱吱作响。吾幼年就睡过这样的床板,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

吾已多年不见笆斗柳矣。现在吾乡还有笆斗柳吗?

皂荚

乡人称为皂角树。幼时老屋的后边有一棵,也不知长了多少年了。每年春天开花,白色的,有点发黄,然后结成豆荚一样的果子。那果子就是皂荚。渐渐长大,长至半尺。起初是绿的,后渐渐变深,等到秋风起,已枯黄干燥,等人摘取了。

树长在河边。临河的枝头,够不着,那些皂荚就一直挂着。冬天,叶子掉光了,皂荚还在。直到春天新叶吐绿时,才发现皂荚没了,不知什么时候落在水里,喂了鱼儿了。

皂角树的刺长且硬,约二三寸,可以用来挑螺蛳肉。摘皂荚的时候,千万要当心,伤了皮肉不要紧,还能再长好。弄破了衣裳,就糟了。

皂荚是洗头发的上选之物。用斧子将其捶碎,以开水泡之,稍凉,再以纱布滤之,一盆纯天然的洗发液就成了。用皂荚水洗发,柔顺爽滑,比石碱强多了。

庄上皂荚树似乎不多,左邻右舍时有来讨皂荚洗头的,祖母总是大方地让她们自取。皂荚就放在草屋的檐下。她们总是一边挠着头发一边说,痒死了,痒死了,不洗不行了,然后拿了皂荚,千恩万谢而去。

现在想想,真是奇妙。天生万物,皆为人备,连洗发的皂荚都为人备好了。如果不是欲望的疯长,人类本来是可以在自然状态下休养生息的,何需搞出那些化学的劳什子来?

香橼

似桔非桔,似橙非橙,似柚非柚,香橼也。

橼香如柏。一室之中,一枚可香半月,由绿转黄,香味不减,沁人心脾。

盛夏之间,摘得香橼一二,置于房中,顿觉清凉,是以消夏也。

幼时家中种有两棵香橼树,春放白花,夏挂青果。大者如拳,小者盈握。

吾常携之上学,以为玩具。课间抛接,一如皮球。谁若无能使之坠地,即开除其球籍也。

一周之后,香橼渐黄渐软。有同学以铅笔刀剖之,尝其一片,酸涩异常,吐舌不已。

草屋改成瓦房,香橼被伐,吾伤心不已。母亲劝慰说香橼无用,不长也罢。

噫,谁说香橼无用?其香益人,其果好玩,其树四季常绿,可添冬日生机;其实尚能入药,功在理气舒郁。

天生一物,必有一用。非物无用,是人不知其用也。且有用无用,岂可以人为私?物之用,人之用,岂可一概而论耶?

香蒲

吾乡河边渠边水边往往长有此物。没有人种它,天生就长在那里,年年春天从地下窜出来,根部发白,越长越绿,直至半人高,叶如翡翠,光滑玉润。靠近它,有一股清香,因而得名。

入夏,香蒲花发,形似短棒,长约半尺,褐色,乡人谓之蒲棒。蒲棒,可入药,有止血之功,但吾乡却以之为蚊香。夏夜纳凉,点上几根蒲棒,可以驱蚊。

蒲棒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字,贵州人称其为水蜡烛,亦很形象。现在城里的孩子可能会叫它水热狗,因为太像热狗了。

嫩蒲茎可食,且是一道名菜。相传,梁红玉守淮安,与金兵长期对峙,城中缺粮。正焦虑时,发现马食蒲茎,于是让士卒采食,军民以此度过了危机,打败了金兵。从此,蒲菜成了抗金菜,淮安人无蒲不成席。到淮安不食蒲菜,等于没到淮安。

其实,蒲菜入馔已有二千多年。《周礼》中有“蒲菹”的记载,应当是蒲菜的腌制品。

蒲菹也好,蒲菜也罢,可惜吾乡均不食之,因为有更重要的用途。

香蒲长成以后,割下来,就成了蒲草。蒲草可以加工成许多日用品:蒲团、蒲包、蒲垫、蒲枕……在漫长的农业社会,蒲草是能够让人类过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生活的重要原料。吾乡不食蒲菜,相信是一种更经济的理性行为。

现在我住的小区也长了不少香蒲,每次经过它的时候,都会驻足留意,发一点思古幽情。

杨柳

吾乡水乡,多杨柳。小学边上有个池塘,池塘边上有几棵杨柳。上学的路上有一条河,河的两边也有许多杨柳。串场河、通榆河、通扬河的边上,最多的也是杨柳。杨柳是吾乡的风景之一。

早春二月是从杨柳开始的,深秋入冬,则是从杨柳结束的。杨柳是落叶林中绿色时间最长的。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吾以为,其松柏应该改成杨柳。松柏是不凋的,真正后凋的是杨柳。

春夏秋三季,杨柳风姿绰约,竭尽所能地奉献它的美。风止时,如玉人临镜;风过处,如美人起舞。风来婆娑,风情万千;风去婆娑,万千风情。杨柳的美,美在一个柔字,妙在一个韵字。

杨柳也添烦恼。春天,杨花似雪,满天飘絮,有人过敏。夏天,多生毛毛虫。毛毛虫,俗称“杨辣子”,人一碰到,又疼又痒,十天半月也好不了。吾幼时曾经吃过不少苦头。

幼时民兵训练,必折柳作圈,套于头上,以为伪装也。吾等效之,亦折柳枝于头上,手持红缨枪,嬉戏打闹,以为英武也。

杨柳是吾乡的风景,《杨柳青》是吾乡人爱唱的民歌。吾幼时对它的歌词不甚理解,只觉得曲子好听。

古人写杨柳,则意蕴丰富。有思乡的,有念友的,有怀春的。佳句叠出,美不胜收。

杨柳,杨柳,只是杨柳,并不是杨和柳。有人说隋炀帝开运河,栽柳树,赐杨姓于柳,故曰杨柳。其实是古人附会之言,想当然耳。君不见《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南朝诗中亦有“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这说明杨柳一词,古已有之。

《尔雅》释杨为蒲柳。古代杨柳同义,可以互文。《战国策》中楚人养由基善射,可百步穿杨,射的却是柳叶。《唐诗纪事》中杨国忠向玄宗告状,说李泌赋柳骂他,玄宗曰:“赋柳为讥卿,则赋李为讥朕,可乎?”

同类推荐
  • 星期一没有什么故事可说

    星期一没有什么故事可说

    《星期一没有什么故事可说》是苏先生“星期”系列文学第一部,此系列集中展示苏先生的文学地理版图,从苏庄到集镇到洛城。主旨展示人们和生活之间,总存在着一种古老的仪式性的敌意。
  •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是青年诗人杨子婴的诗集,收录了90余首中文诗歌和4首英文诗歌,这些诗歌有的曾发表于《星星诗刊》,有的在美国文学刊物上发表过。这本诗集带给人不小的惊喜,作者的语言干净剔透,既有少女情怀的书写,在诗歌和语言技巧上也有有意识的训练和实验。作者的优点非常明显,语感轻松如鹿,意象选择有少女的清浅,如发表于《星星》诗刊的《白鹤语录》一诗,“雨后的棚屋杏花泥土浅浪”“蚕豆粒只等七分饱才摘来吃/黄瓜南瓜刚摘来尝时新”,用词和语感清新仿佛带有清香。字条系列的几首诗散落在诗集中而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也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和匠意。《海岛数日》充满童话色彩,颇富想象力。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仓央嘉措,是西藏一个极具有传奇色彩,也极具有争议的一位活佛。他是藏传佛教地位崇高的一位上师,也是一个感情真挚热烈的诗人。他是高门宫苑里供奉的佛爷,却向往宫门外的自由。他是念经打坐苦海孤筏的僧,却渴求无法企及的爱情。一位拥有世间一切爱的活佛,一段倾倒后世追随者的传奇。
  • 那些闪闪发光的事和让人心疼的爱

    那些闪闪发光的事和让人心疼的爱

    这是我们共同的青春纪念手册,35个闪闪发光和令人心疼的小故事里,记录着我们独享的心情与秘密:有词不达意的暗涌情愫;有你开口我才知道的后知后觉;有因为你而想变得更美好的愿望;有从接受身边的好意开始的成长;有可做一辈子情人的闺蜜情;有在暗夜里祈求天亮的独自坚守;有难熬时光里的努力坚持;……这些是你我青春与未来成长路上的精神可乐,不耀眼却闪烁着独特的光,告诉我们人总会长大,天总会亮!
  • 那人那情那词

    那人那情那词

    我国古代诗词一如灿烂的珠贝,点缀着历史的海滩:又如明媚的星光,照耀人们的心灵。虽然那些诗词已是过去的辉煌,但是却依然值得我们一读再品。有这样的符号激荡在我们的心口,有这样的文字充盈在我们的脑海。每一次的品鉴都像一次远游,使我们的灵魂挣脱枷锁,在那片或美丽或凄婉的世界里徜徉,放眼望去,美不胜收。温健所著的《那人那情那词》把影响了整个宋词走向的词人一一罗列,并把他们的代表作一一解析,不是用那种冰冷的专家式的口吻,而是用一种热情洋溢的笔法,以词为主轴,人为主角,铺陈出一篇篇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狼王黑点

    狼王黑点

    我的新作《成吉思汗的动物军团》和《盎然诗意》,正在连载,敬请关注。
  • 独爱冷夫君

    独爱冷夫君

    卷一虞素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学生而已,虽然她上课睡觉,下课乱跳。但是也不用这么玩她吧?穿越?而且还是这么恐怖的直接空中飞人?天!不会摔死吧?冷无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杀手,只是杀的都是些无人敢惹的强人,呃外加喜欢玩灭门,其他的没什么的。不过这天却杀着杀着,杀出了一个从天而降的牛皮糖。“喂?你在做什么?”虞素冰睁着天真的眼睛,无视那满地的鲜血,抓着冷无幽的衣袖。“杀人。”冷冷的回答,冷冷的眼神,却没有挣开那白净的小手。“杀人?哇!好厉害!”崇拜的眼神,天真的话语,冲淡了那血腥的气息。一场穿越,两个被世人恐惧的人相遇,相识相知。卷二“哼!以为我失忆了就可以随意欺负我?还想骗我?也不看看你是什么德行!”看着面前的幽晟遥,虞素冰的脸上带着冷冷的讽刺。脚下踩着不知道是哪个姬妾的身体。就算没有了记忆又如何,我依然是我,敢伤害我,我要你们好看!管你是皇帝还是王爷。ps:本文男主坏,女主更坏哈。想看单纯女主,或者圣母女主的,呃还是不要进来了。ps:接受中肯意见,不喜欢请绕道,上方有红叉,不接受单纯砖评,谢谢合作!(*^__^*)————————————————————————————————————推荐自己的完结V文:《倾城修罗》链接:推荐自己的玄幻新文:《驭天》链接:香气凝人,似雪晶莹,她是花精世家的唯一继承人,却种不出孕育灵气的花卉,凡经她手的花草从未活过七日。好个香雪海,好个名不符其的废物!雪纷飞,香魂逝,世间变,佳人回。新生的她,一身雪纱飘舞,一双回春妙手,种百花,配百药,若她愿意,一切尽皆随心所欲。奈何乱世现,纷争起,血雨腥风漫天下!唯有平乱世,止纷争,素手纱衣睥睨天下!凤承炫:“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永远支持你,只要你让我永远站在你的身后!”白冷焱:“为何每次见到你,你总也不让我安心?”天若:“那,那,说好了是我姐姐,要疼我的,不可以反悔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姐姐的穿越强文:《夫君太多谁的错》/西子情推荐好友滴文文:《未婚妈妈好抢手》/木轻轻《凤邪》/月光下的精灵《首席丫环》/梦边缘《凰傲九天》/下辈子爱你
  • 木之泣

    木之泣

    一段又一段关于这世间爱欲,贪念,疑惑,痴意的故事拼凑出他迷离破碎的人生。
  • 锦绣良医

    锦绣良医

    中西医双科博士萧茗意外重生成为小女孩,上无片瓦、家徒四壁。一个帅到天边的胞弟,外加上小包子侄儿,这就是她的新家人。邻里邻外,家长里短事非多,好在萧茗有一技在手,外加空间神器,修房置地,誓要把新家过得红红火火。“喂!隔壁的大人,可否一起回家种田”。
  • 异部宗轮论

    异部宗轮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历代八景文化故事

    中国历代八景文化故事

    所谓“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是一种人文文化的历史体现。它是指一种风物景观,后来各地也称自己的风景名胜为八景,例如青岛八景、燕京八景等。对于八景之说,滥竽充数者也不在少数,有人便视这种现象为社会危机实存下的附庸风雅和粉饰升平,但始终可以称得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 爱的金牌魔术团

    爱的金牌魔术团

    有谁会比米蓝更倒霉?大清早被好友诅咒,而后,又邂逅了毒舌的神秘少年言唯熙,不仅一分钱打工费没拿到,还成为了一场幼稚阴谋中的棋子,而那场奇幻的魔术盛宴,仿佛一个魔咒,将她与那些形形色色的魔术师们紧紧纠缠在一起。蹦极塔的意外事件,让米蓝看到言唯熙勇敢的一面,与此同时,她也凭着满腔热血,打入Zero内部,以助理的身份,开始接触神秘的魔术世界。那么,在那些形形色色的魔术师中,谁又将成为她最终的恋人?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 道证元始

    道证元始

    大争之世,不争则死,看一名昆仑弟子,如何在这大争之世,超脱而出
  • 千金剩女不愁嫁

    千金剩女不愁嫁

    轰动S市的林、莫联姻,准新娘失踪了!原因很简单,莫大小姐活了28年连一次恋爱都没谈过,怎么可能乖乖接受商业联姻?逃婚路上,在瑰丽的薰衣草园中,她捧着一束薰衣草向他求婚:“你娶我吧!”“好!”没有山盟海誓,没有华丽婚礼,彼此倾心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虽然还是林、莫联姻,但新郎已经从公认的林家太子爷林大少,变成了被家族放逐到国外的林家二少。其实,这是一段纯情女汉子遇到腹黑花美男,并一点一点收服他的心的欢脱罗曼史,也是一段腹黑美男扮猪吃老虎的深情宠妻史。到底,是谁入了谁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