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6800000001

第1章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1)

西班牙的暴戾压迫让尼德兰人忍无可忍,该民族终于鼓起反抗压迫的勇气。德意志的首领腓力二世首先带领整个民族反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残暴,由此产生的宗教改革不但引发了教会的分裂,也改变了以往的政治格局。

——摘自 第一章 宗教改革浪潮下的欧洲大陆

于利希的继承权争执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动荡,牵涉其中的不但有福音新教联盟,还有荷兰、英国、法国等强权势力,最先卷入其中的当属法国的亨利四世了。

——摘自 第二章 德意志内战的全面爆发

马尔蒂尼茨和斯拉瓦塔的命运从此彻底改变了。愤怒的人们在1618年5月23日冲进王宫,把正在大厅里聚会的马尔蒂尼茨、斯拉瓦塔、罗伯柯维茨和施特恩贝格总督抓了个正着。人们将他们几个围在那里,严厉地拷问他们是否参与了撰写皇帝的回信,是否反对新教徒的行为。施特恩贝格和罗伯柯维茨说话的态度较好,得到了人们的宽恕,随后被架出了大厅。态度蛮横的马尔蒂尼茨和斯拉瓦塔却没有这样的好命运,人们将他们从八十英尺高的窗户中扔了出去,重重地落在王宫的壕沟里。

——摘自 第三章 波希米亚地区的权力争夺

皇帝的军队把整个德意志当成了给养仓库。军队的暴行虽然得到了皇帝的允许,但是瓦伦斯泰将这种权力扩大化了,滥用皇帝的权威,随着实力的增强,他就不愿再听命于皇帝了。

——摘自 第五章 德意志国土上的争端

古斯塔夫·阿道夫不愧是那个世纪最好的军事专家,他对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战术非常熟悉,而且也找到了破解的办法,他信心百倍,认为绝对会取胜。他减少骑兵中队的数量,拉开步兵营的间距,把军队队形变成双线。这样骑兵和步兵活动起来更加敏捷,如遇骑兵不足,就把步兵穿插到骑兵中间。实践证明,这个战术常常会取得成功。这种战术后来也被其他统帅运用到战争中去。

——摘自 第六章 斐迪南的反宗教改革

越过伊萨尔河后,瑞典人突然进到了美因河。这条河流本来不怎么深,现在由于连日来持续不断的大雨导致河水暴涨,瑞典人多次试图架起浮桥都没有取得成功。敌人已经进入到巴伐利亚的中心,可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这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这令天主教徒感到前所未有的惊恐。

——摘自 第十六章 和平条约的签订结束战争

【前言】

在中国,提起德国文学家席勒,可谓是耳熟能详,他的《阴谋与爱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被翻译成中文。实际上,席勒本人也是一名出色的历史学家,本书即是席勒对欧洲三十年战争史的系统阐述,借此机会我们对席勒在历史上的活动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弗里德里希·席勒生活在18世纪后期的德国。他不但是一位学者,而且还是一位诗人和剧作家。他与歌德在文坛上并驾齐驱,两人都是德意志古典文学高峰的代表作家,在合作的十年中,他们把德国文学推向辉煌,推向世界。因此,德国民众把席勒当作民族统一和自由的代表进行纪念。

18世纪后期,德国还被称为德意志兰。在1618年到1648年这段时间,持续三十年的战争几乎摧毁了德意志的一切,经济和政治已经走在崩溃的边缘。在此后一百年的时间里,这种状况非但没有一丝好转,反而更加恶化。革命导师恩格斯是这样分析的:德意志兰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正走向覆灭,正常的教育、社会舆论、经济贸易都脱离了正常的轨道。不论是底层的贫苦劳动者,还是上流社会的贵族成员,没有人满足于现状。拜金主义笼罩着德意志整个民族,人民毫无希望,没有一丝力量去清除将要灭亡的腐朽制度。这个时代,只有文学熠熠生辉,只有在文学中才可以看到未来。在毫无希望的政治和社会中,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歌德、席勒、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每一个伟人的作品都反映了他们想要冲出时代枷锁的愿望和决心。

1759年11月10日,席勒出生在德国南部符腾堡公国的内卡河畔的马尔巴赫城。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个没有什么权力的部队小军官,母亲则是一个小面包店老板的女儿。由于母亲信奉新教,所以在席勒幼年,他的母亲把他送到一位新教牧师那里去学习。这位启蒙者在语言、歌剧、表演、传教等方面对他进行了系统的教育。正当席勒打算对这些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卡尔·欧根公爵强制征兵,席勒因此到了卡尔军官学校学法律,在费尽种种周折后,他才改为学医。卡尔·欧根公爵是个残暴的统治者,他的学校被人称为“奴隶制造场”,他把学生像物品一样倒卖给英法殖民国。在学校,这种地狱般的折磨激发了席勒的反抗精神。带着这种逆反心理,24岁的席勒投入到1770年至1785年间轰轰烈烈的“狂飙突进”运动中,并且成了领导者。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是热血青年发动的对鄙陋文学的抗议,比启蒙运动更为激进,他们渴望自由,希望反抗现实社会,这种向往自由的精神激发了席勒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在卡尔军官学校,狂飙突进运动是严禁学生参加的,但即使是铜墙铁壁,也挡不住向往自由的热血青年。卢梭、莎士比亚、歌德等一大批作家的文章悄悄地流入学校,学校一位年轻的心理学教授阿贝尔不但给席勒介绍这方面的作品,还传授了不少文学知识。在军校待了八年取得医师资格成为助理军医后,他开始准备反抗。歌德和席勒仅相差十岁,但两人的脾气秉性截然不同。作为狂飙运动的领航人,歌德感情丰富、富于激情;席勒则冷静内敛、心思缜密,有自己的理想并愿意为之奋斗,他把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贯穿于名作《欢乐颂》之中。1776年,他开始发表抒情诗,1777年至1782年,他完成了剧本《强盗》,并于1783年创作《热内亚菲埃斯科的谋叛》,次年用一年的时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阴谋与爱情》,并且还发表了一部革命性的诗集:《1782年诗选》。接着,他在1787年发表了韵文剧《唐·卡洛斯》。这几年的辛勤劳作让青年席勒声名大噪,席勒和歌德一样成了狂飙突进运动的领导者。1782年,普法尔茨选侯领的曼海姆民族剧院上演了席勒的作品《强盗》。观看完这部剧的人们几乎疯狂,剧中向腐朽社会进行斗争的爱国青年震撼了人心,说出了人们迫切呼唤自由的心声。该剧的上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公爵害怕起来,让人囚禁了席勒,并禁止他写作。在这个地方,席勒没办法再待下去,于是他逃到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强盗》让狂飙突进运动达到顶峰,而两年后上演的《阴谋与爱情》引起的反响则更为巨大,《唐·卡洛斯》的上演再度表现了广大市民急切盼望社会改革、推翻小邦专制统治的愿望。他的这些作品充满了叛逆精神,给了人们坚决推翻旧制度的信心,因此在1792年,他被法兰西共和国选为法国荣誉公民。

1780年以后,德意志的经济逐渐复苏,许多邦国的君主开始进行改革,德国青年对狂飙突进运动的热情开始逐渐消退。除了以歌德和席勒为主的少数人还在坚持激进文学之外,大部分人都向“温和”或浪漫主义转变。1785年春,席勒应友人之邀,来到莱比锡居住,当他和友人在一起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知识贫乏,需要充电。在魏玛他见到了歌德、维兰德、赫尔德尔等文豪。在这里,他全神贯注地研究历史哲学和康德等人的哲学著作,期望从中能够找到解决德意志社会问题的答案。这一时期,席勒进行了广泛阅读并且翻译剧作,完成了《尼德兰独立史》等作品。1789年,歌德推荐席勒担任耶拿大学的历史教授,大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席勒的研究。从1790年以后的十年时间里,席勒一直在研究德国三十年的战争史,他希望从历史中找到灵感,去完成能够让读者得到力量的著作。从1787年至1795年间,席勒一直在研究历史和历史哲学,撰写了《尼德兰独立史》《通史概要》《三十年战争史》《论悲剧艺术》《论秀美与庄严》《论人的审美教育书简》等历史和美学著作,很明确地主张历史学家应该具有哲学、美学艺术、人本主义价值观的修养。从人的灵魂角度去钻研历史让他收获颇丰,这是他“学者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1794年夏天,席勒邀请歌德参加文艺刊物《季节女神》,歌德欣然接受,自此两人结为至交。歌德从席勒那里接受了新力量,容光焕发。两个人有了默契和互补,探索出文艺创作的两种不同方法。席勒在论文中曾经表达过:歌德属于现实主义自然诗人,而他属于理想主义伤感诗人。席勒的双重性格和歌德一样都在创作中有所体现,一方面反映德国的腐朽现实,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祖国的统一和自由问题。相似的性格特征促使他们产生共鸣,也正是因为两个人的协力创作奠定了德意志古典文学的基础。

从1794年到1805年,席勒和歌德深交的十年,也是他们各自创作的高峰期。他们二人在《文艺年鉴》上发表了许多精美的诗歌,他们互通往来的信件多是对文学创作的讨论,席勒也写了很多的哲理诗和叙事谣曲。1797年,席勒创作了大量为群众所喜欢的叙事谣曲,如《潜水者》《手套》《波吕克拉特的指环》《伊毕库斯的鹤》《人质》《斗龙记》等,因此这一年被称为“叙事谣曲年”。二人的鼎力合作,开启了德国文学史上的古典期。

这个时期,席勒的戏剧创作是他最大的文艺成就。以三十年战争史为题材的历史剧《瓦伦斯泰》创作耗时七年,直到1799年才完成,这部戏剧控诉了邦国专制制度、控诉诸侯的残暴,表达德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心声。这一部戏剧的成功演出,促使席勒做出一生的决定——把终生献给舞台。此后,席勒翻译并改写了众多有历史意义的剧本,比如:1801年的《玛丽亚·斯图亚特》和《奥尔良的姑娘》、名诗《一个新世纪的开始》,1803年的《墨西拿的新娘》《威廉·退尔》等。这些剧本唤起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意识,成为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的前奏曲。其中,《威廉·退尔》在中国、德国的魏玛和莱比锡都有演出过,得到了热烈的反响。

因为这些不菲的成就,席勒甚至被封为贵族,但是他的生活依然贫困。他晚年还得了肺病,1804年创作的新剧本因为肺病只完成了两幕。1805年5月9日,这位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战士病逝于自己的工作室,他的文学创作对德意志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人们后来把他的遗体迁葬在魏玛陵园。

席勒的一生以研究历史为主,他所做的研究是想以史为鉴,把历史、现实、未来联系起来,通过理性思维阐述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从对席勒的研究来看,他的历史观是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来研究历史的发展。他认为人不仅具有外在的形态,还有内在的人性变化,更重要的是如果国家能够以人为本,社会将会变成和谐的整体。在当时的社会潮流下,他的人本主义思想是超越于那些外在人本主义的,他希望以道德治理国家,实现和谐社会。我们由此称他的理念为新人文主义,这种理念超出了当时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水平,具有深远意义。他的历史作品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有在宏观层面即通过通史或者世界史进行研究的,也有研究古希腊及罗马体制改革的,但成就最为显著的,则是通过德意志宗教改革和民族独立来研究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堪称席勒的代表作。

席勒是个爱国主义者,从本书来看,他所讲的“德意志”,从政治意义上讲并不是“德国意志王国”,也不是“神圣罗马帝国”,而是德意志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怀着浓浓的爱国情,他迫切希望德意志能够实现民族的统一,以强国之姿屹立于欧洲大陆。但现实往往十分残酷,眼前的德意志,由于政治上的分裂,给这个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内部战争连绵不断、外国势力猖狂横行、前进道路举步维艰。他所期待的德意志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踏上了未知的旅途,这给他带来了深深的苦恼,也使他更加赞成促进德意志统一的进步行为。三十年的战争,实质上是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势的政治斗争,而平民百姓却毫无疑问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无可选择地忍受着战争的残酷,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在本书中,席勒还试图探讨德意志为什么会“招致外国军队进入王国腹地,并使它成为遭受最悲惨破坏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场”。

对于皇权和统治势力的专横,席勒毫不吝惜自己的批判,而对于国外势力对德意志内政的横加干涉,他更是深恶痛绝。他十分同情广大平民的遭遇,支持他们反抗皇权、反抗外国势力,用武装起义的方式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席勒是一位比较激进的新人文主义者。对于德意志的前途和出路,席勒相信人民才是影响历史的决定性力量,他认为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和呼声终将熄灭战争的烈火和硝烟。但受历史的局限,他的这种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初步的浅显的地步,远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甚至幻想统治者能够放下争执,远离战争,做人民“正义的朋友”。

同类推荐
  • 小将很嚣张

    小将很嚣张

    哎呀,通宵猝死,醒来却在三国,身为系统宿主,杀兵有经验,升级学技能,做任务领奖励,一统天下还是手到擒来?后来……猪脚:“哇!驱虎过涧典韦?系统大大!我打不过啊!”“哇!吕布!系统大大,我要没命啦!”系统:“跑啊!”“他有赤兔马我跑不过啊!”系统:“唉……让我找找,给你换个幽灵疾步吧……”“三姓家奴,你来追我呀,略略略略……”……“哎呀,又没打过,好烦……”系统:“但是你很嚣张啊……”
  • 世界名城背后的故事

    世界名城背后的故事

    城市是一段沉淀的历史,是经济繁荣的见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一座城市的特色犹如一个人的个性。特色鲜啊的城市就如个性鲜明的人一样.充满独特的魅力。
  •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作为中国史学主干的二十五史是中国唯一一部完整的官修史总集,它用统一的纪传体裁,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我国从远古至清末的历史发展,全面展示了历代王朝的兴衰轨迹,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科技、军事、艺术、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百科全书。本书在认真研读二十五史原文的基础上,萃取二十五史的精髓,将其中最精彩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尊重史实,叙述准确,尽量保留了原书中的史家评论,是一本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历史读本。
  • 围观历史之摄政

    围观历史之摄政

    政局动荡,君主昏庸,往往是历史上权臣谋位的最佳时机。奸臣当道,控制君主以令天下,是最为常见的游戏模式。功成而不知身退,威风一时,却又黯然落幕,几乎是摄政权臣必然的结局。本书以风趣的语言讲述中国历史上有关摄政的传奇事例,引领读者回到那些权谋纷争、勾心斗角的历史现场,静静围观傀儡皇帝的凄凉与无奈、摄政权臣的风光与落寞,让读者在权臣摄政的是是非非中,看清权谋博弈的正面和侧面,读懂人性的光明与阴暗。
热门推荐
  • 蓝色危机

    蓝色危机

    狂魔出,烽火燃,圣邪斗!千万年,刀光剑影,谁主沉浮?未来,究竟是梦魇还是光明?少年登山惊坠深渊,在这里,他的命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训练营,K级任务,卧底险境,皇陵探险,星球大劫……漫漫征途,坎坷艰辛,真情缱绻……当正邪双方的命运交付到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手中时,他将如何执掌天下?生为圣盟人,死为圣盟魂!江山一统,谁与我并肩驰骋?这是他的宣言!尽管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但,这个世界的命运,他做主!
  •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不只是泛泛地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还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美国民主的成因和发展,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涵盖面极广,相当于一部关于美国的“小百科全书”,论述内容包括美国地理环境、种族状况、移民对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缺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制度的比较等,还分析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哲学观念、宗教思想、文学艺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社会学著作。
  • 武神榜

    武神榜

    能以武通神者皆为武神,能登武神榜者更是个中枭楚。十年勤修苦练,只为一朝登榜。双生武灵算什么,我还有万能武灵呢,想换什么属性就换什么属性。师姐?公主?富家小姐?魔女?嗯……都会有的。
  • 死玉邪匠

    死玉邪匠

    不能拨打的电话号码、不能独自进入的山洞、不能接受的礼物、不能打开的盒子、不能观看的视频……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告诉了你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人还是不听话,非要作死不可。可是他们犯错了,并不代表他们应该受到惩罚。没有办法我只能给他们收拾烂摊子,谁叫我是花样作死的冠军呢?
  • 一枪致命

    一枪致命

    身为国际雇佣兵的风落,在一次任务中,穿越到了一个科技发达的世界。在新世界中生活了几年后,一款名为《战纪》的科幻网游风靡了整个星际联邦。沙漠之鹰、巴雷特、AK47、阿帕奇、RPG……一件件熟悉的装备,唤起了他曾经记忆!终结者、虫族、生化危机、原力……一次系统更新后出现的任务,更让他心中疑惑与惊讶并生!于是,风落进入《战纪》,成为了一名狙击枪手。
  • 舍檐低语

    舍檐低语

    由著名作家衣向东作序并题写书名,由丛书主编著名作家纪广洋作序。全书收录发表过的作品约70来篇。内容清新隽永,值得一读。
  • 定公

    定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功的本质

    成功的本质

    1850年,贫穷的苏格兰移民小男孩安德鲁找到了一份周薪2.5美元的工作——当小信差,他感觉自己进了天堂:脚下就是梯子,要不断向上爬!此后,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当上铁路公司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创建钢铁公司,直到建立起垄断美国钢铁业的钢铁王国,卡内基的前半生拼命赚钱,成为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50年后,已经成为钢铁大王、世界首富的安德鲁·卡内基突然顿悟:他已经不需要更多财富,“在巨富中去世是可耻的”。他以5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200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产业卖给了金融大王摩根,并在此后的余生将个人财富全数捐赠,成为第一个倡议裸捐的财富榜样。
  • 读人与读史:中国历史名人的另类解读

    读人与读史:中国历史名人的另类解读

    本书呈现的,是一个个在历史生态中遨游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收藏在博物馆中的孤立的、冰冷的脱离了时代的名人标本。将一个人物放回他所在的历史生态之中,就会看到以往我们所忽视的一些内容:忠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不是一定是好的?在固定的政治秩序下,如何打破僵局,谋求个人的发展?义正严辞的反对派,是不是真的愿意为他所认为的真理献身?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真的适合在政坛中生存吗?
  • 我用灾厄拯救世界

    我用灾厄拯救世界

    这个世界,人类的体内虽然流淌着魔力,但是这魔力只能操控魔具,他们被称为魔具师。而林逸却是这些魔具师中的“死宅妹控吊车尾”。虽然林逸的确有着两个妹妹,但是两人都是被世人惧怕并且厌恶的灾厄魔具。两个妹妹一个傲娇,一个病娇。当有一天,这个世界面临覆灭的时候。于是,林逸领着两个妹妹走上了拯救这世界的道路。PS: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