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6900000009

第9章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9)

【贝都因人为何喜欢住帐篷】

贝都因人是在沙漠旷野游牧的阿拉伯人,他们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大多居住在西亚、北非沙漠和荒原一带。“贝都因”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意思是“荒原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贝都因人使用阿拉伯语方言及阿拉伯文。

贝都因人的居住之地通常在沙漠、荒原、丘陵和农区边缘地带,由于他们以饲养骆驼为生,因此按照季节和固定路线,他们每年要进行有规律的迁移。比如在炎热干旱的季节,他们居住在农区边缘地带,参加集市、出售产品以及购买生活必需品等。当雨季来临,他们则向沙漠深处迁移。这种生活习俗让贝都因人无法建造地点固定的房屋,因此他们大多居住在帐篷里,对于迁移生活十分方便。

贝都因人的起居饮食都在帐篷里进行,他们主要的食品是鲜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而枣椰与粮食制品则是副食,每当节日或待客时,他们在帐篷里举行宴会,用肉食和咖啡等招待客人。由于贝都因人信奉部落制度和嫡亲婚姻,因此他们的帐篷都是以亲族关系建在同一个区域里,婚礼和葬礼等也都在帐篷里举行。沙特阿拉伯的政治经济得到发展,政府允许贝都因人在沙特建房定居,但很多贝都因人并不喜欢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仍保留着游牧和放牧的传统以及族长制,每年在沙漠和荒原中来回迁移。

【悠久奇异的非洲茅草屋】

在非洲,茅草屋因为廉价、舒适、防晒和保暖等优点成为当地传统大众的居所。比如在津巴布韦,人们用大象草铺成的房顶,即使过了三十年也不会腐烂,用樱茅草铺成的房子因为更高大更粗壮,甚至可以塞下一只大象。

非洲的一些偏远乡村中,随处可以看到由部落或者村镇堆成的成片的茅草屋,它们便是非洲最传统、典型的建筑,它们的顶部通常会砌上圆圆的墙身,像一个个的粮仓。它们都不太高大,就算是中等的个子也要弯腰才能进去,而一个屋子最多也只不过能容纳下十个人。

这些茅草屋大多由木棍、泥巴和茅草构成,因为非洲树木多,并且有丰富的泥巴,所以,通常居民们会就地取材,这些茅草屋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有圆有方,有长有短,有高有矮,有的屋顶被砌成尖顶,有的也是平顶。要盖这样的茅草屋,一般都会先在一个方形或圆形内打上木桩,然后将藤条编成围棋状的双层篱笆,居民一般会采用手指粗细的藤条来编篱笆,篱笆编成后在其上面留上小小的门窗,将篱笆间的其他空隙用泥巴充实,这样墙体就算是做好了。墙体做好后用麻绳将长长的木棍搭成四边出水的起脊型或者是从一面房檐流水的平顶式,房梁做好后,用草原上生长的衰草一层层铺平在上边,然后拿绳子紧紧绑在房梁上就可以了。

在乡村,人们盖房子也一样有讲究,一般的家庭通常有三个屋子,分别用来做饭、会客、睡觉,这种细致分类甚至超过了城市居民。而在城市的豪宅中又有许多精致的茅草屋,这些富翁在修建豪宅时,都会在院子的中间搭上一个茅草屋。

如今,茅草屋作为非洲文化一部分被很完整的推广,这中间既有当地黑人的作用,也有白人的努力,在白人殖民统治非洲时,他们将自己的宗教文化,语言带到了当地,并且也将当地的文化特色保留下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多尔兹人的象鼻房】

象鼻房实质上是模仿象鼻建造出来的茅草房。在埃塞俄比亚,人们通常喜欢居住在自己盖的圆草房中,这种圆草房冬暖夏凉,通风效果好,并且,搭建起来也不太难。首先,人们需要把相同长度的木头围成圆圈插在地里,在圆圈的中央,用一根相对粗壮的木头当作柱子,然后,在房子的顶部,用同样长度的木头围着中心搭成一个伞状的顶,最后铺上茅草树叶就可以了。

居住在山里的多尔兹人因为潮湿多雨,会用竹子代替树木,用竹叶和香蕉页代替茅草,他们盖的茅草屋通常会高12米左右,在伞形的屋顶上会拱出来一块儿,就像是大象的鼻子。而在“象鼻”的下面是一个矮矮的门,进来门后是一个小小的通道,通道两边都被摆上板凳,这就是他们的客厅。在屋子里,没有灯也没有大的窗户,房间里一片漆黑,只有在接近门的地方才会有一些光亮,所以选在这里当客厅会客。这种房子设计巧妙,即使相对比较简陋,也可以居住40年左右。

【世界上第一辆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是客车类中大、中型客车的典型车型,是为了解决市区与郊区的运输问题而专门设计并装备的商用车,

最早的公共交通可追溯到1826年。在当时法国西北部的南特市郊,有一位退休军官开办磨面坊,他很有头脑,将蒸汽机排出的热水供人洗澡,并因此兴建公众洗浴中心,与此同时提供市中心四轮马车停放的服务。当他发现沿途的人都能够用他的公共马车时,就开设了穿行于旅馆间的行车路线,这样可以让邮差和乘客在路上自由地上下。这便是公车最早的雏形。

1831年,英国人沃尔特·汉考克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装有发动机的公共汽车。这辆公共汽车以蒸汽机为动力装置,可载客10人,被命名为“婴儿号”。

不久,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公共汽车代替了蒸汽机公共汽车。最早制造出汽油发动机公共汽车的是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长途公共汽车则源于美国。1910-1925年,美国开辟了许多长途公共汽车路线,连接没有铁路的地区。早期的公共汽车一般可载客二十余人。

公共汽车的出现,拉近了市民彼此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城市和城郊间的距离,使得人与人之间往来频繁。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火车的发明】

火车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机械交通工具,有独立的轨道行驶。铁路列车按载荷物,分为运货的货车和载客的客车;也有两者一起的客货车。

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驶的蒸汽火车是由英国人查理·维西克设计的。这辆蒸汽火车于1840年试运行,有四个动力轮,一台单一气缸和一个大飞轮的蒸汽机车,共牵引5节车厢,以时速8千米的速度行驶,这也是第一辆在轨道上行驶的机车。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作燃料,就把它叫作“火车”了。有意思的是,当时这台机车,没有设计驾驶座,驾驶员只好跟在车子旁,边走边驾驶。当时,由于轨道不能承受火车重量,机车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行驶时不很安全,在一次运行途中,机车出了轨,就停止使用了。

蒸汽火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必须在铁路沿线设置加煤、水的设施,同时在运行中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便要为火车添加煤和水。这样很耗时耗力,也不经济。在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转向研究电力机车。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重约954公斤,不过只在一次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其时速达到200千米。

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轮机车,以柴油为燃料。且结构简单、振动小、运行性能好,因而,在工业国家被普遍采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各国都开始大力发展高速列车,例如1964年开通的日本东京至大阪的高速列车时速高达200千米以上。1981年开通的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车,时速高达260千米。但人们对这样的高速仍不满足。21世纪初,法国、日本等国率先开发了磁悬浮列车,我国也在上海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线,这种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时速可达400-500千米。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

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包含了各种地上、地下的路权专有、高密度和高运量的交通系统。

1863年,英国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系统,当时主要是为了缓解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它的干线长度大约为6.5千米。由于当时电力还没有普及,所以地下铁路只能利用蒸汽机车。而因为蒸汽机车所释放出的废气不利于健康,所以每隔一段距离隧道就有一个通风槽和地面连接,以利于排气。

现存最早的砖瓦式地下铁路也位于伦敦,它和市中心及南部地区相连接,在1890年开通。最初,铁路的建造者计划使用和缆车的推动相类似的方法,但最终使用了电力机车,从而建造了世界上首条电动地铁。在伦敦市内早期开通的地铁也在1906年全部电气化。

1896年,奥匈帝国的城市布达佩斯开通了欧洲大陆的首条地铁,它共有5千米,包括11站,至今仍在使用。

北京地铁是中国最早的一条地铁,在1965年开始创建。北京在1965年7月1日开始动工第一条地铁,1969年10月1日建成并通车,从而使北京成为中国首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什么时候有了taxi】

Taxi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计程车,它是根据行程打表计费的交通工具,一般情况下,其收费比其他交通工具高。大陆称为出租车,台湾称为计程车,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称为的士,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称为德士。

关于“taxi”的来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1907年初春,一天夜晚,美国富二代亚伦和他的女朋友一起去纽约百老汇看歌剧。散场时,亚伦拦住一辆马车,询问车夫价钱。虽然距剧场只有半里的路程,但车夫却口出天价,喊出比平时10倍还要多的车钱。亚伦深感离谱,于是就与车夫争执起来,结果车夫将亚伦打倒在地。在亚伦伤好以后,为了报复车夫,他想到这样一个办法,用汽车来挤垮马车。之后亚伦请来一位修理钟表的朋友,让他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计程仪表,并给出租车命名为“Taxi-car”,这就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通用的“Taxi”的来历。

1907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辆真正的“的士”在纽约街头亮相。

【黑匣子是什么】

“黑匣子”是飞机上专用的一种记录设备,分为飞行数据记录器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两个。与飞机的电子仪器仪表和飞机各机械部位都有传感器相连接,在飞机失事坠毁或停止工作时,黑匣子能将飞机两个小时前的飞行高度和半个小时前的语音对话、飞机系统工作状况、发动机工作参数、格林尼治时间、起落架放收、耗油量、加速情况、下降率、爬升率、航向、速度和飞行高度等记录下来,在需要时进行内容解码,来分析事故原因或供飞行试验参考。

黑匣子构造精密,材质优良,安装在飞机尾部,安全性高,记录介质从早期的磁带式改进成为能承受更大冲击的静态存储记录仪,进一步降低了损坏率。

黑匣子于1958年由一位墨尔本工程师发明。自1908年第一起飞机事故的发生,相继不断发生飞行事故,在二战期间,一种追忆事故发生原因的仪器在军用飞机上得到应用,后来应用到民航飞机上,之所以称为黑匣子,是因为当时飞机上的电子仪器都放置在统一大小和形状的黑色方盒里。

现代黑匣子的外表是醒目的橙色,还贴有反光标识,以方便在夜晚搜寻,又因为对记录的数据要进行专业的解读和分析,其数据也十分神秘和关键,加之在事故中记录器会被烧成黑色,所以,“黑匣子”这一称呼也算名副其实。

【磁悬浮列车的发明】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来运动的列车。根据列车的轨道磁力,使之悬浮在它上方,运动时只受到空气对它的阻力。这种磁悬浮列车运行时可达到每小时400千米以上,比之前轮轨高速列车的速度还要快好多。

德国是磁悬浮技术研究的发源地,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在1922年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在之后的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德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陆续开始计划对磁悬浮运输系统进行开发和利用。

2003年1月,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正式在上海运行。这种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原理是利用电磁体的运作原理,即“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使磁铁能够不受地心引力的限制,车体完全脱离其轨道,悬浮在轨道的上方约1厘米处,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同类推荐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这是一个医生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更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绝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本书是教育部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项目,主要内容是从学校生活主体的儿童的视角关注学校管理应该如何改进与创新,并结合项目实施的经验,给与学校管理如何改进与创新以实际的指导,可与已出版的《爱生学校与学校管理》成为姊妹篇。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热门推荐
  • IQ265恋人搜查官

    IQ265恋人搜查官

    被一个长年住在监狱里的腹黑男人缠上是什么体验?被24小时GPS定位、实时监控一举一动是什么体验?可怕的不是身为警察却爱上了犯罪基因99%的天生恶魔,而是沦为IQ高达265的天才黑客的独家玩偶。
  • 重生超级高手在都市

    重生超级高手在都市

    一滴水重于山岳,一根草划破无尽虚空,挥手间天旋地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千世界万族林立,一位位天之至尊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追寻着那超脱之路。有古神族屹立云端威压众生;有魔族大尊战天斗地威震星空;有北方圣殿万妖之王战威无可敌;有极西之地满天神佛教化众生镇天地。少年洛天觉醒记忆,从慌域而出,闯入了那精彩绝伦的纷争世界,走出了一条血海白骨路,登临绝顶,主宰星空,称霸万域。
  • 佛说宝带陀罗尼经

    佛说宝带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类清除系统

    人类清除系统

    丧尸之城,机械世界,永生国度,末日废土!为了在清除系统之中活下去,杨鸣被迫穿梭在不同的时空之中,不停变的更加强大。而现实世界中,杨鸣却依旧是一个落魄的退伍军人,他依然要为了他的人生而崛起。这是一个时空进化与现实世界共同崛起的故事!也是一个时空与现实相互纠缠的世界!
  • 重生之莽夫英雄

    重生之莽夫英雄

    我捡到了一件破碎的复活甲,我败了,如果有来世我要做个莽夫,那一颗子弹,我替你挡了! 梦醒重生回到少年时代,竟发现这世界的另外一面,英雄降临,再和兄弟们玩一次不一样的英雄联盟!
  • 超越团队

    超越团队

    合作型工作制度指为获得预期商业成果而在组织的不同部门除制度化价值观、行为和实践以促进合作之外,就取得合作而制定战略、政策和结构所作的有意识的努力。许多组织呼吁支持团队工作和合作,与此同时,合作型工作制度着力于为组织提供工作程序和文化机制以确保和强化合作脱颖而出。将合作型工作制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的新型组织仍在出现。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和自我管理的组织代表着合作制度的类型。计算机革命使得网络、细胞以及全球化组织形式成为可能,这代表着合作有更多的组织形式。
  • 南明:流亡的悲歌

    南明:流亡的悲歌

    崇祯帝继位后,一步一步带着他的大明朝走向灭亡。南明,那个崩溃的时代,那个病态人格比比皆是的混乱社会,任何挣扎都无法阻止它衰亡的进程。大明建国二百多年后,一代雄杰朱元璋的皇裔圣种朱由榔,像丧家犬一样,流落到缅甸境内,度过了他人生最艰苦的岁月。在“亡天下”的浅层忧虑和“失身家”的深层恐惧双重夹击下,病态的“清醒者”们,成为晚明士人的“表率”和借口。文人士大夫内在的号称“坚韧”的精神品格,最终匍匐于刀锋利刃之下。但中华忠烈,不绝如缕。一批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史可法、高杰、夏完淳、陈子龙、张名振、瞿式耜、张同敞、张煌言,或为封疆大吏,或为布衣文士,国难之时,他们皆临危不惧,挺身赴难,以“姑留螳臂强当轮”的悲壮之举和带血的头颅,为南明半明半灭的历史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朝代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凤子龙孙被抛入了历史的深渊,但鲜活沸腾的灵魂,却从帝国死亡的躯体上腾然而起,引导我们进入更加光明的涅槃的另一端!
  • 万元修身

    万元修身

    一次意外的穿越,让地球上天道门的修炼天才柳天赐,莫名其妙地来到了天衍大陆。一部无人问津的武学经典,为何会在来到异世后大放异彩?而那一颗造成主角时空穿行的师门重宝,无名的宝珠,又会在陌生的世界中,为刘天赐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变故。神奇的魔兽,奥妙的武学,绚丽的魔法,精彩绝伦的神奇际遇,即将会在天衍大陆上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疏星入河汉·兽瞳

    疏星入河汉·兽瞳

    他流徙异星,陷身奴隶角场,为活着沥血厮杀。他率部叛逃,啸聚为盗,零落星涯。彷徨的少女,独在茕茕无依的星球,默默成长坚强;为爱人守候,为未来相望生与死的搏杀,血色迷离的远方,重回星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