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0600000006

第6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3)

圆圆其实不是那种看上去让人觉得容易亲近的人,她会礼貌地打招呼,但不会寒暄,更不会为了拉近关系说些言不由衷的话,交流中没有任何讨巧行为。这甚至让一些初次和她交往的人有一点压力或不自在,感觉她对人太平淡,不热情。但只要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就会发现那正是她单纯善良一以贯之的表现。她在自己的圈子里人际关系一直都不错,上高中时,学校将评选市级三好生候选人名单公布出来,进行全年级投票公选。圆圆是候选人之一,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有同学去给她拉选票。

圆圆和人相处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一切行为只是出于天然,她内心对别人友好,长久了自然能让别人感觉到,也让别人舒服。

她上高中时所在的班级,是该校的第一实验班,集中了全校的尖子生。事实上班里每个同学都是高考考场上潜在的竞争对手。在高考前两个月,圆圆自己复习时,整理出几张需要背的英语词组。她觉得这个东西有用,推荐给同学们很好,就让我帮忙打印出来,并拿到外面复印了。我们一份份地配好,又用订书机订好,她用一个袋子拎了,拿到班里给每个同学一份。虽然是小事,也可看出她心地的单纯和无私。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利己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语,而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只有和他的同胞休戚相关、团结一致,才能求得满足与幸福。爱邻人并不是一种超越于人之上的现象,而是某些内在于人之中,并且从人心中迸发出来的东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使世界真正成为他的世界。[2]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王选先生说:“考虑自己和考虑别人一样多,就是好人。”我们也坚信,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当前致力于青少年思想健康教育的李开复博士特别强调“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这与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的“同情心”是一个概念。杜威认为同情心作为一种良好的品质,不单纯是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有素养的想象力,使我们能想到人类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无谓地分裂人们的东西[4]——当“同情心”或“同理心”这些东西成为一个人天性的一部分时,他就没有了自以为是,没有了居高临下,没有了敌视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有了豁达。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疼”与其说是一个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稳定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如果平时孩子不小心磕碰了,家长能很友好地采用“给小板凳揉疼”的做法处理;可是哪天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你心爱的花瓶,你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平时总对孩子讲我们要理解别人,可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就责怪孩子“不听话”,强行要求孩子听话,而不去细致地体会孩子的感觉——那么你的教育行为就不统一了,你其实就变成了一个不体谅、不豁达、爱物胜过爱孩子、价值观不统一的家长了。这一瞬间你的情绪表现得那样真实,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的价值观也被你搞乱了,“风格”也不会完整统一。

我见过一些眼睛里充满敌意的幼儿,他们很容易就会发脾气,做出攻击别人的举动。有一位妈妈,她一边嘴上抱怨她的儿子爱打人,告诉孩子“不许打人”,一边狠狠地“教训”一张磕了她儿子脑门的桌子;遇到她儿子抓打别的小朋友,她也只是假模假样地管一管,态度中隐藏着纵容,可能是怕儿子吃亏;平时还逗孩子打爸爸,以此为乐。她的儿子上幼儿园后总和小朋友合不来,常打人,弄得老师和家长们都有意见。这个孩子内心可能很想和小朋友玩,但他在玩的过程中处处充满保护自己的意识,唯恐有什么被别人侵犯,大多数情况下以和小朋友闹意见而结束,所以他总是很孤独。每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又寂寞又敌视的目光,总是对他的未来充满担忧。

我也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事情和心情却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不仅给别人带来不快,更是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快。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地流失了。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4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圣诞节在我家是个重要日子,在这里它和宗教无关,只是圆圆的另一个“儿童节”。

圆圆从两岁多开始,就年年在圣诞节早上收到一份礼物。每样东西用漂亮的包装纸包着,里面全是她喜欢的,有吃的有玩的有读的。而这些东西居然是一个从未谋面的老爷爷在半夜悄悄送来的,这真是让圆圆感到万分神奇,惊喜不已。

圆圆第一次收到礼物时,我们从画册和贺卡上找到圣诞老人的图片,告诉圆圆,就是这个老爷爷给你送礼物的,他特别喜欢你,说以后年年圣诞节要给你送礼物。圆圆既激动,又有些担心,问我们圣诞老爷爷下一个圣诞节会不会忘记过来。我们说不会,圣诞老人每年都会惦记着给小朋友送礼物,他肯定会来。

一年因为盼望而变得有些漫长,当圣诞节终于又要到来时,圆圆激动得小嘴呱嗒呱嗒地说个不停。她一次次地猜测圣诞老人今年会给她送来什么礼物。她特别想要一个穿公主裙的芭比娃娃,不知道圣诞老人的礼物里有没有这个。

她这个愿望已说了好多次了,我们就告诉她说,圣诞老人很会猜小朋友的心思,小朋友想要什么就给他送什么,看看他能不能猜中你的想法。

圆圆还担心外面没下雪,圣诞老人的雪橇怎么走呢?我们告诉她,如果没有雪,圣诞老人的雪橇就在白云和空气上飞行,让她不用为此担心。

到了睡觉的时间,圆圆说她不想睡,要等圣诞老人到来。我们对她说圣诞老人看哪个小朋友睡着了,才去给他送礼物。于是圆圆乖乖地躺下了,却有些睡不着,这么小的孩子头一次为一件事有些失眠了。

我们尽量不再刺激她,少和她说话,让她安静下来。到她终于睡着后,赶快拿出几张漂亮的包装纸,把东西一样样地包好,有的还要扎上绸带,然后把它们摆到她醒来后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可以想象圆圆早上起来看到礼物有多么兴奋,圣诞老人真的又来了!

小姑娘是那样急于知道老爷爷今年送给她些什么东西,拿起每样礼物,又不舍得马上撕开包装纸,先摇一摇听一听,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让我们也猜,然后再小心地打开包装。她似乎用这种方法延长着这种神奇的感觉。

礼物一样样打开,都是她喜欢的东西。当穿公主裙的芭比娃娃出现时,小女孩的快乐真是难以言表。她小小的心里一定在暗叹圣诞老人的神奇,没见过她,却知道她最想要什么。

每年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总有五六种,都合她的心意,欢喜之余,圆圆总是惊奇不已地问我们:“圣诞老人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我们就一再解释说:“可能是你对爸爸妈妈说的时候,被他听到了。”

圆圆对圣诞节早晨的喜爱,超过了我和先生小时候对春节早晨的钟爱。我们小时候最盼望的是春节早上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但妈妈给做了什么新衣、吃什么、玩什么都早已知道。我们只是很享受这些东西。可圆圆的圣诞节早上却是个充满悬念、谜底终于揭开、惊喜连连的时刻。所以,在上幼儿园的几年里,圆圆真是掰着手指头从年头盼到年尾,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圣诞节的到来。这一天远比儿童节和春节让她兴奋和期待。

让圆圆好长时间都觉得蹊跷的一件事是:为什么幼儿园别的小朋友都没收到礼物?圣诞老人为什么不给他们送礼物呢?我们就告诉她,爸爸妈妈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小圆圆是这么可爱的一个孩子,请你每年不要忘了来给她送礼物。”然后告诉她,你去告诉别的小朋友,让他们回去告诉家长,也这样经常在心里和圣诞老人说话,圣诞老人听到了,他们就也会收到礼物了。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是天使,只有在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每次圣诞老人来过后,我和先生就会紧接着考虑“他”下次来该带什么礼物了。我们留心孩子的每一个愿望,关注她想要什么;平时到商场或什么地方也注意有没有可用来做圣诞礼物的东西,合适的东西看到了就随时买下来。但拿回家不让圆圆看到,先把东西藏起来。有时圆圆想买什么东西,我们就借口没时间逛商店,是不是可以等到元旦放假时再出去买;或是借口某个东西有些贵,要不要再到别处看看,比较了价格再买。结果没等我们去买,圣诞老人就给送来了。

在圆圆的眼里,这个老爷爷一定好极了,他的能耐也大极了。

有一年圆圆在玩耍时说到芭比娃娃没有男朋友,想给她找个男朋友。我领着圆圆几次到卖玩具的地方看,一直没能找到一个男芭比。

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买了一个面相看起来英俊的女芭比,回家后把娃娃的头发剪短,做了一顶帽子和一身男装,配一双长筒靴,这个“她”就变成了“他”。当然,这些改造工作都是在圆圆睡觉以后做的,她一点儿不知道。

到圣诞节早上,芭比公主的“男朋友”出现时,圆圆真是高兴坏了。她没想到自己想买而买不到的东西,圣诞老人居然给送来了。

不过,她很快发现“男朋友”帽子的布料和她的一条旧裙子的布料一样,他的衣服和裤子的面料也和妈妈刚在缝纫店做的一条棕色裙子的面料一样。我也假装惊讶地说:“是啊,怎么这么巧呢!”

我知道总会有越来越多的线索向她提示圣诞老人是谁,但无所谓,让她该知道的时候再去知道吧。

事实上,圆圆稍大一些时,对圣诞老人的真实性就有了怀疑。

她在幼儿园大班那年,收到礼物后又高兴地去问别的小朋友收到没有。她很奇怪自己都教过别的小朋友回家告诉父母,让他们的父母也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话,怎么圣诞老人还是没给他们送东西呢。结果幼儿园老师告诉她:“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那是你妈骗你呢。”圆圆说:“不是,我妈妈从来不骗我!”她回家后还气愤不已,问我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我说有啊,他不是年年都来给你送东西吗,妈妈和爸爸怎么可能半夜去买东西呢?

一个人的童年是多么短暂啊,我多么想延长她的快乐,不愿意她早早失去一个童话世界。

圆圆虽然从我这里得到证实,有些放心了,但事实上从那时起,她可能就对这事起了疑心。后来又问过几次,我们一直想办法不说透。到她上小学后,可能已经意识到圣诞老人是虚构的,就再也不问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了。

那以后,我们也慢慢放松了警觉,说话随意起来。记得她上小学二年级时,圣诞节收到一个很漂亮的穿着宫廷华服的洋娃娃,我看她很喜欢,也一时得意,就对她说:这个娃娃这么漂亮才八十块钱,百货大楼那个还没这个好,卖一百二十块钱,小店的东西看来还是便宜。

我突然发觉说漏了嘴,有点不好意思。圆圆不揭穿,只是笑笑说:“圣诞老人还到各个商店转悠,比较价格呢。”

圣诞节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即使后来圆圆已心知肚明,我们也一直没有正面说过这个事。“圣诞老人”是我们共同的享受,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所以它是我们要共同守护的秘密。

她九岁时,我假期带她回姥姥家。有天上午我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听到圆圆拿着什么东西对姥姥说:“这是圣诞老人送我的。”姥姥逗她说:“这圣诞老人年年给你送东西,他到底在哪里呢?”圆圆顿了一下说:“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呢。”全家人都笑了。

孩子总要长大,童话总要消失。圣诞老人虽然和童年一起慢慢远去了,但我们仍然愿意延续这份快乐。

中学几年,圆圆越来越成熟了,我们依旧会在每年的圣诞节送给她一些礼物。当然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送“小儿科”的东西了,而是开始送一些“含金量”高的东西,比如CD机、衣服等。仍然习惯于把这些东西称作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如果圣诞节不在周末,我们就把“圣诞节的早晨”改在离节日最近的一个周末早上,只提前不推后,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每年有个惊喜的时刻。

同类推荐
  • 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的素质教育,一刻不能放松!著名教育大家陶行知语:“要理解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自由飞翔!
  •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从妊娠、分娩到育儿,是一个科学、系统、复杂而又长期地孕育生命的过程,这当然会倾注即将为人父母者的大量心血。然而,如果不懂这一过程中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巧,很可能就会事倍功半。本书帮助年轻的父母知道怎样去主动、选择性地受孕,避免影响受孕的不利因素;了解孕期要注意的饮食与营养,做好安胎养胎;了解孕期胎儿生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胎教;了解分娩的过程,使孕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学习宝宝的喂养特点和护理技巧,让宝宝的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熟悉宝宝日常易发生的意外,当出现异常时不会忙中出错;了解宝宝易发生的疾病,当出现疾病征兆时不会“病急乱投医”。
  •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3岁的小男孩就像一粒神奇的种子有一句众人皆知的俗语:“3岁看大,7岁看老。”说明了幼儿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3岁左右的男孩。这个年龄段养成的一些习惯,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决定了他们将来能做成一番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什么样的人。
  • 育儿指南

    育儿指南

    本书是儿童家庭教育的必备书,指导父母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了解孩子身体及心理素质状况,促进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针对性地对孩子实施各类教育训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本书集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于一身,角度新颖,通俗易懂,易于操作。本书按宝宝的不同成长阶段,分别讲解了0~1个月、1~3个月、4~6个月、7~9个月、10~12个月宝宝的发育状况、生活护理、日常喂养、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等知识。
  • 富爸爸家训

    富爸爸家训

    心理学家曾对100名3—8岁的儿童进行过调查,询问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钱是从爸爸的兜里掏出来的”;其次是“钱是银行给的”;再次是“钱是售货员给的”;只有20%的孩子说,钱是工作挣来的;其中最有意思的答案是“钱是长在树上的”。 怎样让孩子正确看待金钱、怎样花钱、怎样培养孩子未来的理财能力,是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由于受传统“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处于滞后状态,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热门推荐
  • 电竞之冠军之路

    电竞之冠军之路

    电子竞技的世界里,第二名,永远是最大的失败者。因为只有冠军,才能收获鲜花与荣誉,才能被人记住。第二名,一无所有。而不幸身怀万年老二光环的富二代男主,到底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拿到那个属于他的冠军?冠军之路,布满荆棘,最后究竟能不能够抵达梦想的终点,请看《电竞之冠军之路》
  • 百年废土

    百年废土

    病毒扩散丧尸遍布,我该如何去寻找你,带着防护服手持猎枪,带着忠实的黑狗,爬山涉水去找你,一路上丧尸疯狂追逐,枪中子弹越来越少,黑狗被感染了,渐渐变异,我狠心捂住它的脖子,渐渐的没了呼吸,内心没有任何的波澜天空渐暗,四处传来嚎叫,在黑暗的坑道里看着你的照片,不知道你现在如何,只有希望和爱,明天太阳又会升起,经过千辛万苦我来到你的面前,可你已经被感染,曾经温柔的面容变得抽象,那一刻我闭上眼睛,感受到你牙齿的病毒传入我的体内,我终于拯救了你……
  • 重生三国之偏史

    重生三国之偏史

    同样是重生三国,别人喜欢打斗,周汤却喜欢逛景,看厕所,闯妓院。儿子周洋,大学毕业,还没谋生立业,却被迫展示军事才华。荒诞不经的经历,歪打正着的际遇,走啊,我们一起去三国!!收藏,推荐,月票,走一拨!!
  • 北山小学逸事

    北山小学逸事

    刘志铁,男,辽宁凌源人,1987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二师范学校,曾当过多年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凌源市史志办公室。从1999年尝试文学创作至今,已在《辽宁日报》《辽宁法制报》《教师报》《经典美文》《华夏散文》《辽西文学》等省市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小小说百余篇。一五月节快到了,总校从外地弄了几车粉条,打电话给各村小学,让每个学校派一个人来领粉条。北山小学校长老陈把这事交给了保管老魏,并嘱咐说:“每人十斤,咱们十七个人,总共一百七十斤,你找个小车吧,快点整回来,趁今天是星期六午后没学生分利索得了,省得下周一耽误课。”
  • 我是女王

    我是女王

    《我是女王》是伊能静首次作为导演出品的同名电影原著小说。这部场景感极强的爱情小说与大多数“电影书”不同,绝非一部影视作品的剧本翻版,而是通过更多的心理描写和如果只是影像就无法清晰表达的感觉。仿佛中国版的《欲望都市》,讲述了四位美丽独立、重情重义的女人敢爱敢恨、在情中曾迷失自我、最终又找到自我的故事。
  • 机密巡航

    机密巡航

    《机密巡航》,在那些浪漫精彩的海上假日里,布赖恩·大卫·布伦斯将泥土—在这本书里,是将泥水—洒了出来。他根据为嘉年华邮轮工作的这一年,写成了幽默风趣的年度纪事,故事带领读者们深入体验船员们的工作和生活,荒诞离奇的事件接二连三地戳中读者的笑点,令他们捧腹。乘务员们为食物争斗;限用刀叉和其他荒谬的规定;船员们对船上的人的称呼(不,不叫“乘客”);当然,还有男欢女爱。充斥着邮轮的角落和缝隙,引领着蠢蠢欲动的人群,在这个有些怪异和不可思议的地方相爱。对计划邮轮出游或者只是需要好好乐一下的人们来说,轻松、幽默、见闻广博的《机密巡航》是必读之选。
  •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本书的主人公叶藏是一个谨小慎微、害怕世间所有情感的人,他对人类复杂的思想一无所知,进而通过搞笑的方式,讨好别人,让别人开心,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躲避这个世界,他开始走向自我放逐的道路,整日饮酒作乐,通过酒精、女人和药物来让自己终日生活在浑浑噩噩中,并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爱,躲避爱,并希望自己得到爱,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而最终他只能走向自我毁灭的终点。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养老护理预防摔伤技巧

    养老护理预防摔伤技巧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神级帝主

    神级帝主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叶玄重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死自家老祖宗,吸收其力量和精华,强大自身。第二件事:造反,自己当老大!第三件事:以至尊神典为基础,杀遍全世界!(主角冷血无情,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