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08200000003

第3章 始计篇

摘要: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筭胜者,得筭多也;未战而庙筭,不胜者,得筭少也。多筭胜,少筭不胜,而况于无筭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释意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人民生死安危的所在,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能不认真深入研究的。

因此,必须分析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来取得对军事情况的认识。(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所谓政治,本身是指战争在政治活动中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就是要让民众认同、拥护君主的意愿,使得他们能够做到生为君而生,死为君而死,而不害怕危险。所谓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时节候等天气变化。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利弊。所谓将领,就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抚部属,勇敢坚毅,治军严格。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的建制,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必须充分了解。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难以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具体情况的比较,来求得对战争形势的认识:哪一方君主代表正义?哪一方将帅更有谋略?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坚定执行?哪一方武器坚利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这些条件,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

若能采用我的谋略,用兵打仗就一定胜利,就能生存。假如不采用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必败无疑,就会被战争淘汰。

筹划有利的方略被采纳,就会造成一种态势,辅助对外的军事行动。所谓态势,即是依托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变,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能战,却假装不能战;要作战,却假装不战;本来要攻打近处,却装作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作进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秉机攻取他;敌人力量雄厚,就要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势强盛,就暂避兵锋;敌人易怒暴躁,就要折损他的锐气;敌人卑怯,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得好,就拉拢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设法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奥秘,是不可预先说明的。

开战之前就能预计胜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条件缺乏。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准备不足就不能取胜,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准备呢?我们依据这些来观察,那么胜负的结果也就很明显了。

第一节 作战察兵 国之大事

“兵者,国之大事”指出战争是关系到人民生死和国家存亡的大事,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军事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体现了“一代兵圣”对战争问题的慎重态度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不察兵而轻易发动战争,不察兵而轻易与敌国作战都是危险的,轻者丧师杀将,重者失地灭国。因此,孙子在篇首就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这里不仅提到了察兵之于战争的重要性,同时也包含了慎战的思想。

【用兵不察,师败身死】

春秋时期,宋国是弱国,可是却一心想称霸,不断攻击比自己更弱小的国家。国君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慌忙向楚国求救。楚国国君派能征善战的大将率兵向宋国本土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兵,双方的军队在泓水相遇。

宋国大司马公孙固非常清楚宋国绝非楚国的对手,劝宋襄公道:“楚国是大国,兵多将广,土地辽阔,我们宋国弱小,哪里能与它相匹敌呢?还是跟楚国议和吧!”

宋襄公生气地说:“楚军虽说兵力有余,但仁义不足;我们宋国兵力不足,但仁义有余,仁义之师是战无不胜的。你为什么要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公孙固还想争辩,但宋襄公怒冲冲地说:“我意已决,不必说了!”宋襄公命人做了一面大旗,高高地竖了起来,旗上绣着“仁义”两个醒目的大字。

战斗开始,楚军强渡泓水。宋将司马子鱼看到楚军一半渡过河来,一半还在河中,就劝宋襄公下令进攻,乘楚军无立足之处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宋襄公却说:“寡人一向主张‘仁义’,敌人尚在渡河,我军趁此进攻,那还有什么‘仁义’可言?”

楚军渡过河,开始布阵。司马子鱼又劝宋襄公:“大王,楚军现在队列未成,较为混乱,我们赶快进攻,还有希望获胜,赶快下令吧!”宋襄公指着迎风飘扬的“仁义”大旗,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敌人布阵未稳就发起进攻呢!”于是宋军坐失战机。

楚军布好阵,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宋军冲杀过来。宋军一战即溃。楚军乘势掩杀,宋军丢盔弃甲,宋襄公本人也被一箭射中大腿,“仁义”大旗则成了楚军的战利品。

宋襄公惨败后,还不服气,他对司马子鱼说:“仁人君子作战,重在以德服人,敌人受了重伤,不应再去伤害他;看见头发花白的敌人,也不应抓他作俘虏。敌人还没有摆好阵,我们就击鼓进军,这不能算是堂堂正正的胜利。”

司马予鱼长叹一口气,说:“我们宋国兵微将寡,本不是楚国对手,不应该跟楚国交战。可是大王您却非要交战不可。一旦交战,就应抓住战机,痛击敌人,可是你却讲什么仁义。不伤害重伤的敌人,就等敌人来伤害我们吧。不抓头发花白的人做俘虏,就让敌人抓我们做俘虏好了。

宋襄公无言以对。第二年五月,宋襄公因伤势过重,久治不愈,死了。

宋襄公不了解敌人和自己的情况,就勉强用兵,用兵之后又不断丧失战机,完全无视战争规律。孙子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即是讲察兵、用兵的重要性。宋襄公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先伐楚之盟国郑国,引来楚国重击,又不听劝谏,滥讲仁义,导致兵败身死,实在是不察之罪也。

【失于察兵 丧师覆国】

察兵,孙子在其书篇首就提到这个问题,可知察兵之对于用兵,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因失于察兵而导致惨败失利,灭国丧身的是前秦皇帝苻坚。用兵之前,其弟苻融曾痛哭流涕谏其不可对东晋用兵,苻坚不听。苻融以良相王猛弥留之机不可伐晋遗言再次相谏,苻坚依旧一意孤行。当时整个前秦王朝的主要敌人并非偏安于长江以南的东晋,而是崛起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苻坚灭掉前燕、前凉后,国内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他属下的慕容氏。在这场战争的初期,灭晋计划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只有心怀异心的慕容氏及其他几个素怀异志的人支持他,因此战争动员存在着极大的不彻底性。

前秦皇帝苻坚在良相王猛辅佐下,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可是天不假年,王猛英年早逝,临死之机,王猛嘱托苻坚千万不可伐晋,苻坚也点头应诺。当时东晋立于江南一隅,后在谢安等名相治理下已趋于稳定,有了相对稳固的基础。时人赞誉说: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王猛在苻坚的重用下,打击豪强,稳定民心,使前秦的国力空前上升。可是王猛死后,苻坚便把其遗言抛到九霄云外,好大喜功,无视前秦政权内其他少数民族对他的反对,拼凑近百万大师,忽略军队的后勤补给,行军战线过长,军事情报不准确,致使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局面出现。尤其是对降将朱序的失察,更是重大的失策,对军队的其他军事首领,如慕容垂的失察,也是失败的原因。最致命的弱点是对东晋的力量估计不足,导致重大失败,结果丧师覆国,北方再度陷于分裂。

370年,前秦灭掉了前燕、前凉,攻占了东晋的襄阳等地。前秦皇帝苻坚认为一统天下的时机已经到来,调征各地人马九十万,向偏安南方的东晋杀来。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任命丞相谢安为征讨大都督,率兵迎击前秦军队。谢安胸有成竹,临危不惧,他委任谢玄为前锋都督,选派谢石代理征讨大都督,指挥全军作战。

苻坚依靠占绝对优势的兵力一举攻克寿阳,随后派降将朱序到晋营劝降。朱序是在四年前与前秦作战兵败后的降将,当时实为迫不得已,如今回到晋营,不但不劝降,反而将前秦的兵力部署全部告诉了晋军。谢石根据朱序提供的情报,派猛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人强渡洛水,偷袭洛涧的前秦军队,歼敌一万余人,晋军士气大振,前秦士气则遭受挫折。谢石、谢玄指挥晋军推进到淝水东岸,与前秦军夹岸对峙。

苻坚人马众多,后勤补给困难,一心想速战速决;东晋军担心前秦的后续部队与前军会合,不能制胜,也想乘胜击败前秦军,于是,双方约定:秦军稍稍后退,让出一块地方,让晋军渡过淝水,进行决战。

苻坚认为:只要乘晋军上岸立足未稳之机,以骑兵冲杀,就能把晋军全歼。

决战开始前,苻坚命令淝水前沿的前秦军队稍稍后撤,让晋军过河。开始的时候,前秦军还有秩序地后退,但由于缺乏统一部署,片刻之后,阵势大乱。

早已潜伏在后军中的朱序乘机指挥自己的部队齐声呐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不知虚实,以为真的败了,顿时溃散,成千上万的士兵,潮水般地向后涌去。苻坚的弟弟车骑大将军苻融连杀数名后退的士兵,企图阻止秦军后退,不但没有遏制住秦军的后退,反而连人带马被后退的人马撞倒,死于乱军之中。

谢石、谢玄哪肯错失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立刻指挥八千骑兵率先杀入秦军,后面的晋军也奋力杀敌,掩袭过来。前秦军兵败如山倒,一发而不可收拾。

苻坚仓皇北逃,一路上,风声鹤唳,九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前秦从此一蹶不振,没过多久就灭亡了。当初支持苻坚的慕容氏则最先叛变了他,战争失败后最先逃回北方,慕容垂再建燕国,分裂了前秦,苻坚之败实则败于察兵也。

第二节 制胜之五法

孙子提出了夺取战争胜利所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条件,即“道”、“天”、“地”、“将”、“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统帅才能和法令制度。通过对敌我双方在这五种客观条件方面的对比,判断战争的胜负。

【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将领的优秀很大程度上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孙子在兵法里特地提出了“道、天、地、将、法”,“将”为其中的重要元素。韦睿是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韦睿对继母十分孝敬,因此受到乡里人的称赞。伯父韦祖征是当时的郡守,常常带韦睿去办理公事,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韦睿的内兄王登、姨弟杜恽在当地的名声都很大,韦祖征有一次问韦睿:“你认为自己和王登,杜恽相比如何?”韦睿谦虚不敢回答,韦祖征评价他说:“你在文章上的才学也许稍微不及,但是见识和能力却超过他们,处理国家大事,建功立业,非你莫属”。

永元元年至二年(499~450),齐国太尉陈显达和护军将军崔慧景相继背叛齐朝,军队多次逼近京城,导致人心惶惶。当时有人向韦睿请教天下大势,韦睿说:“陈显达虽然长久于军旅之中,但却不是命世之才;崔慧景虽然有些志向,可惜过于懦弱,缺乏进取精神。真正将要掌握天下的是我的同乡,将要从那里兴起了”。因此派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大将军萧衍结交。

萧衍起兵后,韦睿率领同郡人砍竹子编成筏,率领2000人和200匹马日夜兼程投奔萧衍,萧衍见韦睿到来非常高兴,说:“从前结识了你这个人,今天明了了你的心,我的大事离成功不远了”。

萧衍用兵多采纳韦睿的意见,顺利攻取了郢城。501年,萧衍准备率大军继续向前,但苦于没有可靠的将领留守郢城,考虑很久,对韦睿说:“放弃骏马而不使用,岂不是没有目标的搜索吗”?于是任命韦睿为江夏太守,作为郢州最高长官。

天监元年(502),萧衍称帝,建立梁朝,任命韦睿为廷尉,封都梁子,赏赐三百户。萧衍立太子后,任命韦睿为太子右卫率(近卫部队的高级将领),同时任命为辅国将军、豫州刺史、历阳太守。504年,魏军进攻梁朝,韦睿率领自己属下军队把魏军打退。

天监四年(505)十月,梁武帝萧衍发兵进攻北魏,任命昏聩的萧宏作为最高统帅,率军进驻洛口。次年二月,梁军和魏军在梁城发生战斗,梁军将领昌义之战败逃走。四月,北魏任命中山王元英为征南将军、统率扬州、徐州的军事力量,率军十万抵挡梁军。五月,南梁太守右卫率张惠绍进攻徐州,军队前进到宿预。梁军将领昌义之再次进攻梁城,打败魏军,夺取梁城。

同时韦睿命令部将进攻北魏小岘城(今安徽含山北),没有攻破。韦睿亲自到前方察看地形,魏军数百人突然出城列队似乎要作战的样子。韦睿主张马上进行袭击,部将都不赞成,认为:“我们本来是观察地形的,没有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回去准备好,再进攻。”韦睿说:“你们不知这其中的道理。敌人城中有两千余人,闭门坚守,完全可以自保,没有缘故来到城外,一定是他们的精锐部队,如果能够挫败,城池自然就攻破了”。但部将都犹豫不决,韦睿出示朝廷颁发的印信说:“朝廷把符节颁发给我,不是做装饰的,统帅的命令,可以不听从吗?”。于是命令军队猛进,梁军殊死作战,魏军猝不及防,被杀伤无数,很快占领小岘,梁军乘胜进攻,包围了合肥城。

韦睿率领军队到达合肥城下,发现合肥城池地势低洼,于是决定利用淝水进攻合肥。在淝水上筑堰,修筑成堰后,可以沿着堤坝在水上驾船。这个时候,魏军大将杨灵胤率领五万魏军来救援。梁军见魏军实力强大,也要求增兵,韦睿说:“敌人已经到了城下了,现在要求援兵,等于是远水救近火,用兵之道在于全体将士团结一心,并不是靠兵多。”韦睿身先士卒,率梁军将士反击敌人援军,魏军援军被打退。

梁军军心稍微稳定后,韦睿命令士兵在堰堤旁筑小城驻守。魏军奋力攻破小城,歼灭守堰梁军千余人,并乘胜攻打到了堤下。梁军又恐慌起来。梁军监军潘灵祐等将领劝韦睿撤军到巢湖。韦睿声色俱厉地说:“只有战死疆场的将军,没有后退的道理!”他令属下把朝廷授予他的伞、扇、麾等最高统帅的象征插于堤上,以示誓死决战的决心。魏军最终也没有攻破。韦睿在堤上筑垒,加强防卫。淝水被堵塞,堰中水涨满,韦睿起动战船,从四面攻城,战船高于合肥城。北魏军束手无策,守将杜元伦登城指挥,被梁军弓箭射死。之后,合肥被韦睿攻破,梁朝把豫州的治所迁到了合肥。

合肥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城邑攻坚战的著名战例,梁军在韦睿果断指挥下,奋勇攻击,一举攻占合肥,取得了此次北伐的最大胜利。同时萧宏统大军北伐,由于畏惧魏军而不敢向前,齐将吕僧珍也同样畏惧不前。魏军知道他们的怯懦,派使者送女人的头巾羞辱他们,并编了一首歌谣:“不怕像女人一样胆小的萧宏,也不怕像老太太一样胆小的吕僧珍,就怕合肥有韦虎”。魏军真正是畏韦睿如虎,所以称其为韦虎。

攻克合肥后,武帝下诏班师,此时韦睿正带军进入东陵准备和魏军作战,离甓城只有20里。韦睿担心魏军得到齐军撤退的消息后,会来追击,于是下令辎重先行,自己乘坐小车殿后。当时魏军被韦睿的威名所慑服,虽然知道齐军撤退也不敢出兵,韦睿便全身而退。

天监六年(507)九月,北魏宣武帝元恪准备攻打南梁。命令中山王元英率军南攻,攻破马头(今安徽怀远南),把城中储存的粮食全部运到北方。梁武帝萧衍为了抵御魏军,命令徐州刺史昌义之领兵在钟离城拦截。十月,北魏中山王元英与萧宝寅率魏军围攻钟离,号称百万,破城四十多座。十一月,梁武帝命令将军曹景宗统辖各地二十万梁军救钟离,在人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中)屯兵,准备军队集结后进发。

天监七年(508)正月,昌义之率领梁军将士奋力抗击,多次击退魏军进攻。二月,曹景宗率领二十万梁军到达邵阳洲,命令士兵修筑营垒,不敢前行。梁武帝大怒,派韦睿带兵和曹景宗会合,并让他统辖各部将领。赐给他龙环御刀,说:“各部将领有不听号令的格杀勿论”。韦睿从合肥取近路,无论是经过大河还是深沟,都不减慢行军速度。当时梁军恐惧魏军兵多,都劝韦睿走慢一些,韦睿说:“现在我军在钟离苦苦作战,等待援军,战车奔驰,士兵急行,我还觉得太慢,何况是减慢速度了!我已经有了大败魏军的策略了,各位不要担心”。10天时间便到达了邵阳。

当初,曹景宗出兵的时候,梁武帝曾经对曹景宗说:“韦睿,是你的同郡望族,希望你能够敬重他”。曹景宗见到韦睿后,果然很是谦让。武帝听说这种情况后很满意地说:“两位将军同心协力,我军就不必担心了”。

韦睿到达前军后,命令士卒夜间在营地前20里处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距魏军城堡仅百余步。天亮后,营已建成,元英看到后非常吃惊,用手杖敲击地面说:“究竟是什么高人”!梁军器甲精新,魏军看到后,士气渐消。梁军又派人潜水入城送信,昌义之知道自己的援军到了,勇气倍增,坚定了守城的决心。

魏将杨大眼勇冠浑,率骑兵进攻,所向皆靡,梁军最害怕他。韦睿思索后,结车为阵克服骑兵的冲击,杨大眼再次进攻,韦睿命令用强弩两千具一起发射,射穿敌人的盔甲,射死魏军数千人,杨大眼被射伤逃走。第二天清晨,元英又率军出战,韦睿乘坐白色木车,手持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天之内战斗多次,元英忌惮韦睿,只好退却。到了晚上,魏军两次来攻城,箭像雨一样密集。韦睿的儿子韦黯请求到城下去躲避一下,韦睿不允许。当时军中惊乱,韦睿在城头上厉声呵斥,军心顿时稳定。

梁军选出敢死队数千人,在魏军将领杨大眼营南数里修筑营垒,并打退来进攻的魏军。梁军制造战船,高度和魏军在水上的浮桥一样,准备火攻,曹景宗和韦睿分别进攻邵阳洲的南北两座桥。韦睿让士兵准备好大战船,命令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邵太守李文钊等进行战斗准备。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韦睿命令水军乘战船袭击洲上魏军。另外用小船装干草灌油,趁风纵火,烧毁魏军浮桥。同时,派兵破坏魏军的水上设施。当时水特别湍急,刹那之间,魏军的水上浮桥、栅栏、小船都被毁坏。梁军奋勇冲杀,无不以一当百,呼声惊天动地。魏军溃散,统帅元英看到浮桥被毁坏,弃城逃跑,将军杨大眼只好烧掉营垒退却。其他魏军营垒依次溃乱,争先恐后地逃窜。魏军投水,溺死、被斩杀的多达十万余人,整个淮水都被尸体堵住。梁军追杀杨大眼的败兵四十多里,杨大眼的部属死伤无数,沿途倒下的尸体如同谷垛,血流如浆。

这次战争,梁军密切配合,上下同心,并根据魏军不习水战的弱点,坚守疲敌,适时反击,取得了自宋初以来对北魏作战的第一次大捷,歼敌二十余万,对稳定淮南形势起了重要作用。

这次战争,韦睿因功增封七百户,晋爵为侯,征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同年,韦睿迁左卫将军,不久又为安西长史、南郡太守,秩中二千石。此后,韦睿战功累累,不断受到梁武帝的赏赐,晋爵。天监九年(510),任命韦睿为信武将军、江州刺史。次年,又任命为员外散骑常侍、右卫将军,一直升迁到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寻加通直散骑常侍。天监十四年(515),任命为平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普通元年(520)夏,韦睿迁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因为生病没有接受。八月二十三日,韦睿在家中去世,遗言进行薄葬。梁武帝听说后,哭得十分伤心,赐钱十万,布二百匹,宫廷秘器,朝服各一具,农一袭,由国家来负责他的丧葬,委派中书舍人进行操办。追赠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严”。梁武帝之所以哭,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韦睿在南北朝时期,尤其在萧梁王朝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作为将领他深深懂得智、信、仁、勇、严的用兵之道。在梁朝开疆拓土功劳非常大,但却从不居功自傲。与梁朝皇族出身的萧氏将领相比如鹤立鸡群,卓尔洒脱,很有儒雅之风。

第三节 为将之道

孙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认识到智、信、仁、勇、严是为将者的基本素质,这一观点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中外军事学家和统帅。在战场上,作为整个战争的指挥者,为将在谋而不在勇,因此善于作战的将领并不亲自上阵冲杀,而是坐镇筹划,使用奇谋。三国时的诸葛亮,南北朝的书睿、陈庆之都是手不持利刃的名将,但他们往往都能克敌制胜,料尽先机,因此为将智排第一。赏罚有信、爱护士卒是团结军队的奥秘,为将者更不可少。勇,并非指冲锋陷阵,而是指不畏生死,大敌于前敢于趋向,其士卒必能人人用命,北齐的斛律光、唐朝的郭子仪都勇于士卒,因此深受部下爱戴。令下禁止,令出军行。汉朝名将程不识,三国名将吕蒙都是善于从严治军的将领,因而其军所过,秋毫无犯。懂得为将之道,则率军作战无往不胜。

【商鞅取信 移木赏金】

商鞅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本是卫国没落贵族,适逢秦孝公下令求贤,于是投奔到秦国。秦孝公听商鞅谈论富国强兵之道,很赞同他的变法主张。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法令包括:打破土地上的纵横田界,承认土地私有、买卖自由,奖励耕战,建立郡县制。但商鞅担心老百姓不相信新法。为取信于民,就在国都咸阳的南门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不柱子,命官吏看守,并且下令:谁将此木搬到北门,赏黄金十镒。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但百姓既不明白此举的意图,也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所以没人敢动。

商鞅闻报,心想:百姓没有肯搬立木的,可能是嫌赏钱太少吧!于是他又下令,把赏钱增加到五十镒。老百姓仍然疑虑重重。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没出三天,就有一个壮汉,把木柱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刻召见了搬木柱的人,赏他五十镒黄金。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举国轰动,大家都说商鞅有令必行,有赏必信。

第二天,商鞅即公布新法令,虽然新法遭到一些贵族特权阶层的反对,但新法在秦国终于得到顺利实行,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治军严格 勇于士卒】

斛律光是北齐著名将领,少工骑射,以武艺闻名,17岁被高欢提为都督,后被北齐主高澄提拔为都督,不久为征虏将军,累升卫将军。其为人刚直,治军严格,打仗时,总在前方指挥,因此他的部队战斗力很强。在北齐和北周的频繁战争中,他带兵几十年,多次立功,从没有打过败仗,北周将士对他畏之如虎。

河清三年(564),北周攻打齐城平阳(山西临汾西南),北齐派斛律光率步骑三万抵抗。北周军队听说是斛律光迎战,不战而退,齐军乘胜追入周境,俘虏了周军两千多人。是年冬,北周宇文宪亲自挂帅,以柱国大司马尉迟迥为先锋,率兵十万攻打洛阳,并派雍州牧齐国公宇文宪、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屯兵邙山(河南洛阳西)策应。北齐则派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前往救援,齐主自己也带领卫兵从晋阳出发,作为后应。齐周两军在邙山相遇,斛律光首战告捷,与高长恭带五百骑兵突破周军包围进入洛阳城,与城内守军会合。周将尉迟迥退守邙山,会合宇文宪、王雄等兵拒战。猛将王雄驰马挺槊冲入斛律光营中,斛律光见其来势凶猛,出阵疾走,只剩一箭,随行也仅有一卒。王雄紧追,相距数丈,大喊:“当擒你献给天子!”语音未落,只见斛律光取弓搭箭,返身一射,正中王雄前额。王雄伏抱马鞍奔回营中,当晚因伤势过重死去。斛律光乘势击杀,大败周军,“斩捕首虏三千余级,迥、宪仅而获免,尽收其甲兵辎重”。齐主高湛赶到洛阳策勋颁赏,晋升斛律光为太尉,又封冠军县公。

天统三年(567)十二月,北周又围攻洛阳,阻断齐军粮道。第二年正月,斛律光奉高湛命率步骑三万讨之。军至定陇,与在鹿卢交屯兵的周将张掖公、宇文桀、中州刺史梁士彦、开府司水大夫梁景兴等相遇。斛律光“擐甲执锐,身先士卒”,大败宇文桀军,斩首两千余级。齐军长驱直下,直到宜阳,与在这里防守的北周齐国公宇文宪、申国公拓跋显敬相持百日。为了沟通宜阳道路,斛律光营筑了统关、丰化二城,在齐军返回时,宇文宪等率军五万追击,斛律光策纵骑兵反攻,大败周军,俘虏开府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韩延等。宇文宪又令宇文桀、大将军中部公梁洛都、梁士彦、梁景兴率步骑三万,于鹿卢交断路拦击,斛律光与韩贵孙、呼延族、王显等合击,大破之,斩杀梁景兴,俘获战马千匹,因军功被加封为右丞相、并州刺史。这年冬天,斛律光率步骑五万在玉壁营筑了华谷、龙门二城,与宇文宪、拓跋显敬相持,宇文宪再也不敢妄动。斛律光又进围定阳,营筑南汾城,置州逼周军,胡、汉民众万余户前来归附。

武平二年(571),斛律光率众筑平陇、卫壁、统戎等镇;戍十三所。北周柱国抱罕公普屯威、柱国韦孝宽率步骑万余进攻平陇,与斛律光战于汾水之北,周军再次战败,被俘杀千余人。接着北周又派其柱国纥干广略图攻宜阳,斛律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击败周军,夺取了北周的建安等四戍,俘获周军千余人,凯旋而归。

终其一生,斛律光作战从未胆怯,指挥在前,以勇严著称,甚至于他的敌手也钦佩他,斛律光因此位列南北朝四大名将之中。

【智勇超群 直取洛阳】

作为统帅智、信、仁、勇、严缺一不可,南朝名将陈庆之作战中以勇为名。他本来只是梁武帝萧衍的围棋陪侍,第一次随军出征因主帅叛变而未能崭露头角。但在战争中显示了陈庆之的能力,次年,陈庆之又有机会出征,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让陈庆之负责全部军事行动。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派遣其子李长钧,筑要塞以抵御梁军的进攻。

李长钧所筑堡垒非常牢固,作为防守方的据点而言具有抵御敌方的重要作用,陈庆之率军到达后便展开进攻,在陈庆之的猛攻之下,这个坚固的要塞显得毫无作用,作为守备方的豫州刺史李宪对陈庆之的勇武极为恐惧,在陈庆之所部未破城之前,举旗投降,陈庆之随即占领了寿阳城。这一战,梁朝总共得到了寿春地区大约五十二个城镇,豫州大部分归入南朝的统治区,陈庆之因此被赐封为关中侯。

527年,陈庆之与梁将曹仲宗领兵数万攻打淮阳。北魏派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其先锋部队到达驼涧,离开涡阳大约有四十里。陈庆之意欲攻击,逆旅而战,当时军队大多数人都反对他的计划,作为曹仲宗副手的参军韦放认为北魏军队强悍,前锋部队皆是精锐的骑兵,即便是战胜了,也不足以作为功劳,万一失利的话,则会影响整个军心。陈庆之道:“北魏军队远道而来,已经非常疲惫了,离我们的距离又比较远,肯定不会想到我们会主动去攻击他们,他们尚未和大队人马会师,我们趁机挫挫他们的锐气,出其不意,他们没有防备肯定会被我们击败。而且我听说北魏军队驻扎的营寨,林木丰盛,夜里必定不敢出来巡视。如果你们再有疑惑的话,那么我一个人率军去攻击他们。”当时的领军曹仲宗和韦放都不同意,不愿率兵作战。

陈庆之见主帅不同意自己的奇袭,便独自率领自己所部的二百多名骑兵长途奔袭,连夜一举击破北魏的先头部队,使得当时北魏援军士气大跌,人人震恐,援军部队停滞不前。乘此良机,陈庆之返回营寨和大部队一起连夜率部队奔至淮阳城下,与北魏的援军相持。

淮阳攻防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春打到秋,期间大大小小打了将近数百仗,梁军的士气逐渐衰竭,而这时北魏的援军又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不断威胁着梁军的补给线。曹仲宗和韦放等唯恐腹背受敌,于是准备撤退。陈庆之得知后拿着梁武帝赐给他的节仗在军门前大声说:“大家当初一同来到这个地方,经历了大约一年时光,耗费了国家大量的粮饷。但是大部分军队都没有斗志,都只是在谋划退缩以便求全,如何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呢?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畏惧死亡,就有获得生存和胜利的希望,大家同心协力,然后共同讨伐敌人!如今你们商议班师退却,我手上有皇上的密敕,今日如果抗命,我只好依照密敕斩杀违令者。”听了这些话,曹仲宗等人只得听命,依从陈庆之的计划,由他率军作战。

北魏的援军部队在交战期间用皮绳将横木围成营寨,并在营垒前设下鹿角和拦马桩,依此为依托一连筑起十三座堡垒。这十数座城垒成掎角之势,直接威胁梁军大营。为了击破这些营垒,陈庆之率领一部分精锐的部队,衔枚夜出,对北魏的营垒发起夜袭,一晚就攻陷了其中的四座,城中守将王纬恐慌之极,同时对陈庆之的勇毅佩服得五体投地,率部归降。但剩下九座堡垒仍然兵力雄厚,防卫森严。陈庆之就将斩获的敌方将领首级列在阵前,擂起战鼓奋力进攻,攻击非常猛烈,剩下九座堡垒中的魏军随即崩溃,一败涂地。

这场战役,北魏大败,车甲狼藉,尸横遍野,根据史书的记载“淮水咽流”,也就是尸体堆积的让淮河支流都为之阻塞。梁武帝萧衍对陈庆之大加赞赏,亲自写了诏书称他是:‘‘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硃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正在此时北魏的本土发生了大乱,萧宝寅(原南齐贵族)占据长安妄图恢复南齐的霸业,东部河北北镇流民葛荣拥师号称百万起义。北魏为了对付内乱,招来少数民族将领尔朱荣镇压流民起义和萧宝寅叛乱,尔朱荣回朝专擅北魏朝政,杀掉皇室成员将近两千人,另立新帝,导致北魏元氏宗族人人自危,纷纷起兵造反投向南梁。

528年,北魏的北海王元颢以本朝大乱为由,率领本部向萧衍投诚,并请求萧衍,让自己做北魏的皇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梁武帝认为这是一个向魏土拓境的大好时机,于是便欣然同意了。于是再一次地,陈庆之受任飚勇将军率领七千骑兵,送元颢北上洛阳。

陈庆之护送元颢到涣水边,元颢即位称帝,授予陈庆之使节、任命他为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陈庆之带领部队从铚县出发,随即就攻克了北魏的荥城,进逼睢阳城下。守城的魏将丘大千原是陈庆之手下败将,有将近七万人马,他仗着十倍于陈庆之的兵力,筑起九座连环相扣的营垒阻挡梁军前进的步伐。陈庆之再次挥师猛攻,从早上打到下午,连克三座营垒。史书记载“大千乃降”北魏的七万军队面对陈庆之的勇武一日之间灰飞烟灭。

不久,北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领其精锐的御林军近两万人阻击陈庆之。元晖业没有进行主动进攻,而是命令自己的部队统统进入考城驻扎。该城四面环水,城内守备严固,易守难攻。陈庆之见敌军坚守不出,企图以此阻止自己前进,因此命令属下在水面修造浮垒,随后借助浮垒,乘筏顺流而下,一举攻陷了这个水上城堡,生擒敌方主将元晖业,缴获战车物资七千余辆。此后陈庆之继续挥师北上,直指洛阳,沿路不少城池望风归降。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元颢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

陈庆之的胜利使北魏朝廷非常惊慌,北魏将领尔朱荣准备向陈庆之发起攻势,尔朱荣出身于骑兵将领,非常熟悉骑兵战术,在他的指挥下,北魏的军队先后击败了长安的萧宝寅和各地的叛乱将领,他曾经以七千骑兵大败六镇起义军葛荣。在解决了北魏内部的叛乱和起义后,他的目光集中到这支仅有数千军力却所向披靡的军队身上。要攻占洛阳,必须占领洛阳东边门户荥阳。尔朱荣和陈庆之都意识到荥阳的重要性,陈庆之集中本部所有部队攻打荥阳,尔朱荣在荥阳集结了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所率领的御林军和驻扎军队的混合编队将近七万人。尔朱荣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荥阳城更是异常险固,陈庆之屡次进攻都未能攻陷。

与此同时,尔朱荣命令元天穆率领北魏大军截断了陈庆之的退路,元天穆派遣自己的部属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率领战斗力很强的胡骑五千余人、骑兵将领鲁安率领夏州步骑混合军九千余人,前去支援杨昱;又命令右仆射尔硃世隆(尔朱荣的弟弟)、西荆州刺史王罴率领一万骑兵,占据虎牢关,以截击陈庆之的退军。元天穆、尔硃吐没儿一前一后对陈庆之形成夹击之势,旗鼓相望,声震百里。

此时荥阳城还没有攻陷,四面全是十数倍与己的北魏精卒。陈庆之却泰然自若,他解下鞍绳,把马栓起,召集全体部队,对他们大声说:“我们从出发至今,攻城略地,杀敌斩将;你们一路上所杀的敌人,有的是现在包围我们敌人的父亲,有的是他们的兄长弟弟,这些多得无法计算。他们都把我们当成仇敌,恨不得食之而后快。我们仅有七千人,敌人却有将近众三十余万,今日事已至此,就不要再考虑如何求生了。我认为敌人的骑兵强大,我们决不可与之在平原上一决高下,必须等他们还没到来之际,攻克眼前这座城垒,大家如果再犹豫惶恐,只能是自取灭亡!”于是他亲自擂鼓攻城,一鼓之后,士卒奋勇登城,东阳勇士宋景休、义兴勇士鱼天愍首先登上城楼,一口气攻陷了荥阳城。由此可见陈庆之深知一鼓作气的兵家之道,多次关键时刻打败敌人都是一鼓作气。

陈庆之率领军队进入荥阳城后不久,外围的北魏援军就集结包围了荥阳城,梁军部分将士认为应该马上固守荥阳等候援军到来,而魏军尽管受挫,但是外围主力尚存,多数认为陈庆之应固守,因为北魏的骑兵擅长野战,战场突袭可谓天下无敌,但陈庆之出人意料地率领三千骑兵背城迎战魏军。北魏骑兵认为自己一定稳占上风,所以非常轻敌。

面对北魏的骄兵悍将陈庆之从容对决,以三千骑兵大破元天穆麾下十数万大军,骑兵将领鲁安在战阵上投降,元天穆、尔硃吐没儿仅以单骑逃生。战役结束,收缴荥阳的储备,牛马谷帛都不可胜计。此后陈庆之继续西进赴虎牢,北魏大将尔硃世隆匆匆弃关逃走。

北魏皇帝元子攸看到陈庆之步步逼近,弃洛阳奔并州。留下临淮王元彧、安豊王元延明守城,元延明封存府库,率领文武百官,迎接元颢入洛阳宫,改元大赦。元颢由原来的流亡贵族变成了北魏皇帝,因此封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

北魏的其他贵族并不承认元颢的北魏政权,大将军元天穆命王老生、李叔仁等将领近四万人,攻陷了大梁城。王老生和元天穆各领兵二万,采取分进合击的战略夺取了虎牢关。命令刁宣、刁双两人率领部队入梁、宋一带作战。陈庆之再次受命作战,从洛阳出击,元天穆的部将听到陈庆之的威名全部投降,元天穆仅带领十余骑向北渡河逃走。陈庆之从铚县出发到达洛阳,十四个月攻陷三十二座城池,凡四十七战,几乎全部获得胜利,并且在三日内陷落要塞虎牢关,进入洛阳,仅仅七千人的骑兵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成为整个南北朝的四大名将之一,以勇闻名。《梁史》评其勇“所向无前”。善于用兵的毛泽东批二十四史时,读到这一段,在《陈庆之兰钦传》旁批下“读来令人神而往之”可见评价之高。兵书《尉缭子》说:“提十万兵天下莫敢当者谁,桓公也;提七万兵天下莫敢当者谁,吴子也;提三万兵天下莫敢当者谁,孙子也,”而陈庆之堪称“提七千兵天下莫敢当者也”。

【大智大勇 策反回纥】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吐蕃纠集回纥等其他民族共二十多万人杀入大震关,攻破京都长安。唐代宗命长子李适为元帅驻守关内,命老将郭子仪为副元帅,率兵赴咸阳抵御。

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借助了回纥的力量。他勇敢善战,身先士卒,回纥人十分钦佩,都称他为“郭令公”。郭子仪决定利用外交手段拆散回纥与吐蕃的联盟,策反回纥变为自己的盟友,共同对付吐蕃。为此,郭子仪派部将李光瓒去“拜访”回纥首领药葛罗。药葛罗得知郭子仪来了,大为惊异,因为他在出兵前就听说郭子仪和唐代宗已经死了,于是提出要面见郭子仪。

李光瓒回到军营,将药葛罗的话转告给郭子仪,郭子仪立即决定到回纥军营去亲自跟药葛罗“叙叙旧”。郭子仪的儿子和众将领纷纷劝说郭子仪不能去冒险,又说:“即使去,最少也要带五百精兵作护卫,以防万一。”郭子仪笑道:“以我们现在的兵力,绝不是吐蕃和回纥的对手;如果能策动回纥退兵,或者,说服回纥与我们结盟,那就能打败吐蕃。”说罢,只带领几名骑兵向回纥军营进发,同时派人先去回纥军营报信。

药葛罗及回纥将领听说郭子仪来了,都大惊失色。药葛罗唯恐有诈,命令摆开阵势,他本人弯弓搭箭立于阵前,时刻准备开战。郭子仪远远望见,索性脱下盔甲,将枪、剑放在地上,独自打马走上前。药葛罗见来者果然是郭子仪,立即召唤众将跪迎郭子仪入营。郭子仪见状,慌忙下马,将药葛罗及众将搀起,携手进入军营。

郭子仪对药葛罗说:“回纥曾为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立过大功,唐王也待回纥不薄,这一次为什么反要来攻打大唐呢?”药葛罗羞愧地说:“郭公在上,我们回纥人不说假话,这一次出兵是被大唐叛将仆固怀恩骗来的。仆固怀恩说郭令公和代宗都已不在人世,如今郭令公就在眼前,我们马上退兵!”

郭子仪说:“我们大唐兵多将广,像安禄山、史思明这样的叛乱都能被平定,吐蕃与安、史相比尚且不如,哪里会是大唐的对手!如果回纥能与大唐联手,共同打败吐蕃,代宗皇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药葛罗激动地说:“我们回纥但听郭令公差遣!”说罢,命令士兵取酒来,即与郭子仪盟誓。

回纥人十分讲信义,盟誓之后,立即调兵遣将,向吐蕃发起攻击;郭子仪也倾全军精锐同时向吐蕃发起进攻。吐蕃大败,损兵折将数万,仓皇逃去。

郭子仪大智大勇,未动一刀一枪,将“劲敌”回纥“转化”为盟友,又借助回纥人的力量打败了吐蕃,捍卫了大唐的疆域。

【先嘉后惩 严明军纪】

三国时期,吴将吕蒙袭占江陵(今属湖北)后,晓谕全军:‘‘入城后,对关羽旧部将士、眷属和百姓财物不得求取,违令者斩首。”吴军将士严守军令,城内秩序井然。

一天深夜,大雨如注,露宿街头的吴军上自将军吕蒙,下自伙伕,个个淋得如落汤鸡。一个士兵见官铠被雨淋湿,内心十分痛惜,遂入民舍索取一只旧斗笠盖在官铠上。

天明,吕蒙巡视部队,发现此事。便对这位士兵说:“你爱护官铠,保护手中兵器是对的,我要向全军嘉谕。然而你取民斗笠,虽盖官铠,却违犯军纪,军令不容。我们夺取天下,光靠武力不行,还要得民心。我军入江陵时就三令五申,不动关羽将士眷属和平民百姓的财物,我不能因你爱惜兵器而废军法。”说着,这位驰骋沙场的将军,挥泪下令:“将违纪者斩首。”此令一下,全军震惊。

江陵百姓闻知此事,敬服于吕蒙所部严明军纪,纷纷背蜀降吴。严明军纪有利于行军作战,吕蒙懂得军纪的重要性,遂将违纪者斩,因而深受众人所服,为他作战构筑了强大的后盾。

第四节 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

孙子提出了“兵者,诡道也”的论断,后世称之为“兵不厌诈”。在用兵作战中,若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便很难制胜,只有善于用奇谋才能制胜。孙子以“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等总结了迷惑敌人进而攻击敌人的方法,其中“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成为出奇兵的指导思想。

【吕蒙装病 袭取荆州】

刘备从孙权手中获得荆州以后,据为自用,派关羽镇守,打算永远占据。关羽蔑视东吴,与孙权交恶,于是孙权决定夺回荆州。他派大将吕蒙承担重任。吕蒙挺军荆州,他表面上拉拢关羽,暗中却在筹划如何攻克荆州。

关羽也考虑到吕蒙可能发动袭击,因此在自己北上攻打魏国樊城的时候,留下一部分兵力防守在公安、南郡一带,又在长江沿线部署监控岗哨。吕蒙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关羽意在防备,一时难以下手。因自己经常有病,便以治病为借口,建议孙权把他调回建业,并且分散一些他的士兵,借以消除关羽在荆州的戒备,然后再寻求攻取荆州的机会。

吕蒙假装生病回到建业的时候,陆逊去拜望他,直率地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吕蒙。他说,关羽智谋超群,威震华夏,因此骄傲自大、目空四海。目前,他在军事上节节胜利,更加趾高气扬。他听到你因病离职,一定会产生轻敌思想。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出其不意,袭取荆州。

吕蒙同他的意见暗合。吕蒙向吴王孙权推荐陆逊代替自己的职位。他向孙权说,陆逊才干出众,可担当重任。他年纪轻,名望不高,正好以此来麻痹关羽。

于是孙权就任命陆逊为副将,代替吕蒙驻守。陆逊一到吴军驻守的陆口,就写信给关羽,措辞十分恭敬,把关羽围樊城取得的一连串胜利比作历史上有名的晋楚“城濮之战”和韩信“破赵之战”。信里,陆逊又谦虚地自称书生,没有经验,恭请关羽照拂。

关羽果真落进陆逊的圈套,自以为荆州安若泰山了。他放心大胆地抽调一部分守军,加紧对樊城的攻打。

正当关羽在樊城同魏军发生激烈战斗的时候,吕蒙率领大军从长江逆流而上。为了蒙蔽关羽的守军,吕蒙的战船冒充商船,兵士都躲在船舱里,摇船摆橹的兵士都穿上白色的服装,假扮商人。战船悄悄地沿江前进。关羽在长江沿岸布置的岗哨未及提防,都被吴军挨个拔掉。

吕蒙的战船不分白天黑夜前进,一直开到南郡、公安。突然袭击,蜀军将领来不及应战,破城投降。就这样,没有经过战斗,吕蒙就袭取了荆州的首府江陵。

【偷渡阴平 轻取江岫】

三国后期,司马昭分兵多路南征蜀国。蜀将姜维在剑阁凭借天险,与魏国镇西大将军钟会对峙,魏军久攻不下。

魏国的另一镇西大将军邓艾对钟会说:“将军何不派遣一支队伍,偷渡阴平小路,奇袭成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料想姜维必回兵救援,将军可乘机夺取剑阁。”

钟会大笑,连称:“妙计!妙计!”并称邓艾是最佳人选,请邓艾早日起兵。待邓艾走后,钟会却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邓艾不过是个庸才罢了!”

原来阴平小路都是高山峻岭,地形极其险峻。如果从阴平偷袭,西蜀只要用百余人扼住险要,再派兵阻断进犯者的归路,进犯者就非冻死、饿死在山里不可。难怪钟会对邓艾做出如此评价。

邓艾深信从阴平小路奇袭西蜀定能成功。他派自己的儿子邓忠带精兵五千充当先锋,在前面凿山开路,搭梯架桥;又选出精兵三万,带足干粮绳索,跟在先锋后面向前进发,每走一百多里,就留下三千人安营扎寨,以防万一。

邓艾率军在悬崖深谷中,披荆斩棘,行军二十多天,行程七百余里,未见人烟。当他们来到摩天岭时,被摩天岭天险挡住。邓忠对父亲说;“摩天岭西侧是陡壁悬崖,无法开凿,我们前功尽弃了。”邓艾观看了摩天岭地形,对众人说:“过了摩天岭,就是西蜀的江岫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罢,用毯子裹住自己的身体,滚下摩天岭。

副将们见主将率先滚下山岭,一个个跟着用毯子裹住身体滚了下去,那没有毯子的人,用绳子束住腰,攀着树枝,通过了摩天岭。就这样,开山壮士及两千兵士都过了天险。

邓艾率领魏军突然出现在江岫城下,守将马邈毫无防备,不战而降。邓艾将阴平小路沿途军队接到江岫,然后挥兵直奔绵竹、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怯懦,尽管城中还有数万兵马,却开城投降。

邓艾偷渡阴平小道,袭取江岫。事先即已料定蜀军不会在此设防,虽然阴平险阻,很容易全军覆没,但他正是料定了蜀军的大意,才攻其不备,预料到走阴平必定能克敌,战术上不仅包含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思想,而且深谙孙子《计篇》中“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地”的奥秘,因此一战功成。

【轻骑出击 擒获叛徒】

辛弃疾21岁时投奔了农民领袖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为了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耿京派辛弃疾带一支队伍南下去建康朝见宋高宗。宋高宗召见了辛弃疾,下诏命耿京把队伍带到南方,可是,当辛弃疾回到海州时,忽然得知一个噩耗: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死,张安国率义军投降了金军!

辛弃疾悲愤地说:“我们与耿大哥生死与共抗击金国屠戮,如今耿大哥被叛贼杀害,不为耿大哥报仇,还有何面目活在人世间!”

随辛弃疾同行的统制王世隆和义军领袖马全福说:“我们是奉皇上诏令见耿元帅,请耿元帅把队伍带到南方的,如今队伍已散,只有擒住张安国,方可向皇上复命。”

此时,张安国已随金国大军北撤。辛弃疾所带不过千余人马,要想从金国的千军万马中擒获张安国,再带出金营,谈何容易!

辛弃疾道:“兵贵勇,不贵多。我们挑选一支精兵,出其不意千里奔袭。张安国在金军大营中肯定不会有任何戒备,金军也绝对不会料到竟会有人深入他们的腹地发起奇袭。这样,定可一举成功!”

王世隆、马全福及义军将领都表示赞同。

辛弃疾立刻挑选轻骑五百,备足干粮,日夜兼程,终于在济州(今山东巨野县)赶上了金军大队。时值夜幕降临,金军营中并无戒备,张安国与金军主将正在大帐中饮酒作乐。辛弃疾带领五百轻骑疾风般地冲入金军大营,杀入大帐中,金军主将不辨虚实,慌忙逃窜,张安国则吓得浑身发抖,不知所措,被辛弃疾擒获。辛弃疾一马当先,杀开一条血路,率领五百轻骑,追云逐电般地冲出金军大营,消失在茫茫原野中。待金军发现来犯之敌很少,集合军马抵御时,辛弃疾等人的影子也看不到了。

辛弃疾与五百轻骑押着张安国,回到建康,将张安国交给朝廷,并向宋高宗禀报了耿京遇害经过。宋高宗下诏将叛徒张安国处斩,又授予辛弃疾等义军将领为军队将校,抵抗金兵。

同类推荐
  • 抗战之烽火兄弟

    抗战之烽火兄弟

    穿越到抗战时期的新时代军人,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机智勇敢的冲破小鬼子的包围,救出十二名战士,为保守一个秘密,结为生死兄弟,在抗击日寇的不同阵营里,血染青春,演绎出惊心动魄、出生入死的精彩篇章。
  • 地空导弹科技知识(上)(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地空导弹科技知识(上)(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相传为春秋末吴国将军孙武所撰。它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共13篇。
  • 最强特种兵之龙魂

    最强特种兵之龙魂

    龙隐部队,强者汇聚!人们只知龙隐部队中的最强者,被称为“龙刺”;却不知,龙隐部队还有道“影子”,被称为“龙魂”,“龙魂”万中无一!如果说“狂龙”罗昊是龙隐部队的光,那么“蛰龙”叶萧就是龙隐部队的影!谁都不是天生强者,强者只是不愿轻易后退,更多的时候是无法后退!
  • 海洋战国策:邵永灵论海洋大国崛起

    海洋战国策:邵永灵论海洋大国崛起

    海洋在中国一直是一个高烧不退的热门话题。对国人来说,这当中既有欣喜和期待,同时也混杂了忧虑和危机。这种喜忧参半的形势迫使我们开始思考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问题;海洋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国家的崛起和强盛是否一定需要强大的海权?我们怎么才能抓住海洋带来的机遇并从容应对挑战?在21世纪,中国能成为海军强国吗?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动笔并完成的。书中既有历史又有现实,涉及海洋的属性、海权的历史、强国的兴衰、海军发展战略、海战武器装备、岛屿海域争端等等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海洋问题的全方位视角。
热门推荐
  • The Lady of the Shroud

    The Lady of the Shrou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月年又年

    风月年又年

    好将军又如何?好人难为,还不是被逼跳崖、不过好人有好报,他没有死,却回到了四十年前、奈何掩藏在史书之下的,却是一群名不副实的家伙、传说中嗜战的十三王是个和他一副模样的小白脸?自己的老爹四十年前只是个五岁琴童就要被连累处死?!且看常胜将军忽悠王爷去救人,拐着天师去打仗。迟钝攻VS美人受,腼腆攻VS直白受,强攻VS强受……
  • 怪物

    怪物

    过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又开始刮风。灰尘扑头盖脑地朝脸上扑过来,风镜上很快糊了厚厚一层,视线几乎完全被阻挡。风刚起来的时候,检测器便发出了呜呜的哀鸣,李诺和唐勇飞快地将铁锨扛在肩上,转身就往院子里冲。即便如此,还是很快就被灰尘遮挡了视线,眼前一片模糊,只能依靠检测器的鸣叫辨别方向。灰尘如雨般落在身上,随着呼吸进入肺部。李诺抓起氧气罩罩在脸上,一边咳嗽,一边拽着唐勇。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复方穿心莲

    复方穿心莲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末世杀圣

    末世杀圣

    叶痕---世界上最强的杀手之一。游走在死亡边缘,巅峰杀戮寂静无声。孤独寂寥,心若寒冰,出手狠辣,古武惊天末世,是所与人的地狱深渊。末世,是他绽放杀戮的天堂。一切尽在《末世杀圣》普通群:512162428VIP全订群:554871073PS:作者已有300万字末世文《GT病毒进化者》坑品绝对没问题,请放心入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微信搜索:吃小孩啦加入我的公众微信号。不好看你打我!
  • 法句经

    法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落墨成殇:盲眼绘佳人

    落墨成殇:盲眼绘佳人

    “子墨,我会等你回来,哪怕是一辈子。”“子墨,怎么办!我不想进宫!”“子墨,我爱的人,只有你...”“尹子墨,为了你,我会好好活着,那么,你也要活下去。”他是名扬天下的画师,却画不出心爱女子的面容;他年纪轻轻,便是一头银丝;他耳聋眼盲,却奉旨入宫作画;他遍寻天下,只为记忆中那个明媚的笑容。“凝绾,我不过是一介小小画师,我能做的,便是尽我所能去爱你,护你!”“凝绾,我此生所负,唯有你了!”“凝绾,我该怎么办!”
  • 看不见爱情的房间

    看不见爱情的房间

    初相遇,我睡得正香,蒙眬中鼻端痒痒的,像有个人在对着我的面颊呵气。我心里一慌,条件反射地睁开眼睛,自椅子上跳起来,不想脚下一滑,摔了一个惨不忍睹。可是,眼前却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那时,我并不知道,始作俑者的某男正憋笑憋到内伤。再相遇,家里正半夜上演“鬼影喧嚣”,各种奇幻场景连番上演。我愣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尖叫着夺门而逃。殊不知,家里某男正又无奈又好笑地看着我被吓得屁滚尿流。终于,某男为我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奇幻世界。我们不是一见倾心,却感觉像是认识了好几个世纪。他嘲笑我胆小不禁吓,我奴役他做我的“专属男仆”。
  • 当代异闻录

    当代异闻录

    当代异闻录(1949-至今):从40年代末的“朱秀华借尸还魂”,到60年代的“罗布泊双鱼玉佩”,直到最近的“重庆红衣男孩”,中华大地上,总有光怪陆离的异闻在民间流传,而我,因为身处一个特殊部门,所以有幸窥得秘闻真相的冰山一角。经历了无数次三观颠覆,我始终记得带我入行的文雀,经常说的一句话:脱离厄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己人救自己人,最好是自己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