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7600000006

第6章 来自旧金山的43封留学家书(3)

还没来美国之前同学就提醒我说,留学准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头发留起来。如果留短发简直就是祸害,每个月剪头发的钱都扛不住,随便剪一回最次的就几十刀,更别妄想着再花什么钱去弄发型了。所以把头发留长,后面的任其疯长,前面的刘海自己捋齐了拿剪刀咔嚓一下,一刀搞定。但经常由于我下手太狠,要么把刘海剪得太短,要么直接剪成狗咬状,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刘海变中分也很可能成为我等手拙人士最后的选择。

经过在美国三个月的实践锻炼,除了上面说到的三大技能有所提升,我的脸盲症却愈加恶化了——比如我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完全记住了班上34个同学的名字和脸。前几天我挺惭愧地和一个美国同学讲起我这窘迫的“记人”能力,她喜出望外地说:啊!是吗?你已经记住班上的所有人了?!快和我讲讲,我大概还有五六个人没记住。于是她手脚比划着给我描述班里同学的样貌,我就像做测试题一样,很认真地在脑海里搜索着每个同学的长相特征,然后再告诉她答案。

美国研究生的课堂可能就是这样,同学们定时在课堂上露露脸,各自聊聊近况,课后偶尔会一块儿去酒吧增进下感情,晚了就各回各家。除非租房住在一起,哪怕是同班同学,平时也很难经常见到。虽然班里的热心人士也会定期组织大家出去疯一趟,但是很难有齐刷刷的集体出行。哪怕是做小组项目被分配到一组的几个同学,做作业也都基本是靠打电话会议一起解决——这种高端洋气的交流方式又给我带了新的挑战——好不容易才觉得在课上练听力的节奏稍微缓和一点儿了,课下的讨论却让我更加精神紧张。

我们现在这门课的老师是南非人,我喜欢听他讲课并不仅仅是因为讲授的内容,而是因为他的口音。他四平八稳的南非腔终于让我感觉课堂的时光变得温柔了一些,不像第一位教授那样飞檐走壁还带转弯儿的美式英语那样刺激。但是,只要轮到六七个人一起开电话会议讨论小组作业,尤其经常还要在电话里争论,对我而言那就是一个更噩梦更醒脑的场面——我常常握着电话懵在那里,高度紧张地捕捉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关键词,那状态真的比考托福还紧张。由于我常常被镇住了不发一言,导致我们同学经常误以为我掉线了。等后来我有了经验,为了能正常加入到大家的争论中,我在电话会议之前都会先在笔记本上写好我要讲的内容,以防电话中争论太过激烈而我又根本插不上话。

当然,这三个月里,我还是有许多东西没能学好,所以随时都能把自己突显得十分没见过世面。

首先是旧金山的垃圾分类。在这里倒垃圾都要分做Recycle、Compost和Landfill三类回收处理,除了矿泉水瓶和纸板儿我能不过脑子就知道是可回收(Recycle)的之外,其他垃圾应该扔到哪儿都会让我很困惑,所以我每次扔垃圾都要忍不住要往垃圾桶里使劲儿瞄几眼确认自己分类正确,才敢进行下一步动作。

其次就是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来美国之前,家人还担心说美国这儿太阳大不大,晒衣服容易晒干么,结果来了才知道,在这里根本不用晾衣服,因为所有的衣服全部扔到公共洗衣机里面洗,洗完烘干直接抱走,完全免去了在阳台晾衣服这个环节。据说烘干机的高温消毒效果很好,但是我至今没办法接受美帝国主义这样内衣内裤也跟着一块儿洗一块烘干的豪迈方式,甚至听说还有人直接把帆布鞋也搭着进去一块儿洗的。哪怕有很精致的布袋子可以让你把内衣和外套在洗衣机里面隔开,但这似乎还是已经突破了我可接受的底线。据说在美国还发生过华人在阳台外面晾晒内衣裤结果被举报说影响市容市貌的案例,所以我只好自己买了一个可折叠的晾衣架藏在屋里,“偷偷摸摸”晾那些自己手洗的小件衣物。

第三,至今没办法接受的就是洗碗机。关于洗碗机如何工作的原理,我研究了很久也没有头绪。洗碗机看似很方便,但每次使用之前都需要先把餐具里的残羹废食用水冲掉,然后再根据洗碗机的内部构造把餐具小心翼翼地慢慢放进去。我一直坚信把所有碗筷放进洗碗机这个冗长的过程已经完全足够我自己把碗洗完了,所以现在厨房里的洗碗机也被我打入冷宫,对它一直都是冷眼相待。

此外,还有不习惯的就是过马路。在美国总是车让人,我不走,车也不走,所以我每次在路口和车辆相互谦让时,都会遭到旁人的“嘲笑”。当然,这种默认的准则并不是随时奏效,有一次我自鸣得意仗着“车让人”的道理,目不斜视大摇大摆过马路,正好遇上一位大哥到了路口还一边回头跟人吵架一边踩着油门飙车,眼看那车直接冲着我的肉体开了过来,幸好我们同学反应灵敏且身强力壮,果断伸手猛拽一把给我提回路边,算是帮我捡回了一条小命。

有时候我会“嫌弃”国外的东西,当然,国外的人也不一定“看得惯”我的生活方式。比如我现在已经多了一个雅号,就叫做Chinese fried everything(是应该翻译成“中国人炒一切”么?)

有一些国外的同学对我的饮食习惯持高度怀疑的态度,因为我每天吃的东西就是炒菜、炒肉、炒饭、炒面,尤其是他们认为只能生吃的番茄、紫甘蓝、生菜等一系列小清新美味,都被我暴殄天物一般哐哐哐全扔油锅里了,简直天理难容。但是,他们同时也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在他们眼里,我整天就过着喝油一样的生活还如此的“瘦弱”,而他们每天干嚼蔬菜却依然“壮实”。我以前很傻很天真地以为美国人都是天天猛吃炸鸡和大汉堡,现在才发现其实许多美国人都吃得十分清淡而且克制,吃个袋装食品都要先确认包装袋上的卡路里含量什么的;有的人为了控制饮食但又要保证营养,每天只喝搅和成一杯一杯的蔬菜水果汁,而且纯正的素食主义者也是一抓一大把。

除了这些彼此看不惯的“个别案例”,也有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场面,比如一起去参加社区活动。

一年当中会有那么几天,住在某一片社区的居民会集体出来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这应该算作是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方式。

我参加的社区活动中最有趣的一部分就是动物饲养员会把自己养的小动物带出来,有小鸡、小兔、小羊、小猪、小马驹,然后用简单的围栏围成一个动物园,给小孩子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我在社区活动中属于志愿工作人员的角色,实际就是跟着爷爷奶奶辈儿的“居委会成员”给人看动物园,简而言之就是守门的,负责盯住在动物园里面玩耍的“熊孩子”,谨防他们造次,比如只允许他们抚摸小动物,但不能把小动物从地上抱起来。可是经实践发现,这里的小孩儿都很守规矩,老老实实排队,温温顺顺地对待小动物,家长也格外配合我们“看门人”的工作。

其实守动物园也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因为随时都要回答孩子们关于小动物生活习惯的提问,但我基本一问三不知。还有一个最刺激的场面,就是动物园里的鸡和小羊趁我们不备时窜逃出去了,我只能一马当先满草坪疯跑给人捉鸡和捉羊。当我握着小鸡还勒着小羊的脖子送它们回“动物园”时,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掌声。

偶尔参加这一类社区活动的志愿者纯粹属于休闲放松,但是一旦要上正道了,去做和我们的专业挂钩的体育赛事志愿者,那就只能是逼疯的节奏。早上四点半抹黑起床出门干活,晚上八点累得扶墙回家,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这都是常态,两场比赛折腾下来顿时就觉得自己苍老了几岁。

一旦赶上这样起得比鸡还早的赛事活动,我都是大清早起床自己炒一碗蛋炒饭,分秒必争站着吃完就出门。街道上是闪烁的霓虹灯,路边停满了密密麻麻的车辆,整个城市都还在睡觉。街角偶尔会有一两个黑影闪过,因为我过于谨慎所以总会惊住几秒。有时候警戒心作祟猛一回头,果然会看见尾在自己身后的人突然扭头改变前进方向,还是有些不寒而栗。但我又想,那么黑的天儿,也不用害怕别人,因为说不准别人也在怀疑我是不是坏人。所以现在只要是一个人大清早抹黑出门,为了安全起见,我都会穿一身夜行衣,戴一顶大帽子遮脸,走路姿势再痞子一些,最好让旁人都以为我是不正经的人,就达到了最理想的效果。

其实到了周末谁不想捂在被窝里一觉睡到中午呢,只不过想着自己得赶快接接地气,尽快混入美帝的大大小小赛事当中长长见识,不然眼看着同班同学都在职业联赛里逐渐风生水起了,我还搁这儿跟人扯英语扯不清呢。

所以有什么就做什么吧,生活就是没有对错的各种尝试,下一步走去哪儿谁又知道呢。

2013年10月6日23:00

写了N天终于在LM Reading Room写完了

第7封信 一枚笨拙的国际生

前段时间美国政府关门被大家狠狠嘲笑了一把。政府都能关门?人们一歪嘴,邪恶地一笑,啧啧!虽然我很努力地试图去搞明白政府关门究竟和我有什么关系,但看完了一堆关于什么党派分歧、什么议案、什么众议院参议院的深度分析之后,我似乎只明白了一个道理:联邦政府一关门,他们负责管理的动物园也就不能正常营业了。

美帝政府从关门到重新开张,好像对我们这种外来人口的生活没有什么直接影响,反而是旧金山湾区的捷运BART(Bay Area Rapid Transition,地铁小轻轨)工人罢工,给我们出行带来了不便。不过换一个角度看,人家的工会就是有这个底气,机械师、文职员、列车运营商就敢和捷运高层果断闹掰,“什么,每年工资才涨3%?老子不干了!”

作为一名眼界有限的国际生,上次在逛街途中偶遇声援叙利亚的反战游行,就已经让我血脉喷张,如今又赶上捷运大罢工,我就借机各种东张西望,完全就是一种“看戏”的心态。当然,也正是因为自己是局外人,有许多东西都是新鲜而陌生,所以才有“好”戏看——又比如橄榄球(American football)比赛。

橄榄球在美国的地位应该怎么形容呢?体育完全是美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想要融入美国人的社交圈,体育就是一个最顺口的话题,但如果关于体育的知识层面仅限于NBA巨星或者球队的话,那么聊天的热度也只能呵呵而已。比起篮球,在这里大部分人似乎更愿意聊棒球和橄榄球。

掐指一算,我来美国快四个月,也算现场看了四场比较正经的橄榄球比赛,从一场最顶级的NFL(National Football League,全美橄榄球大联盟)的比赛,到两场NCAA大学生联盟的橄榄球顶级对抗,再到一场私立高中的校队橄榄球比赛,虽然我都是抱着深入观察美国人民真实生活的目的去的比赛现场,但只要我坐到看台上,立即就变成了从另一个时空降临到现场的隐形人,因为自己的气场和周围的比赛气氛始终格格不入。

我们最先去现场看的几场橄榄球比赛,不仅仅是我,包括其他国际生,大家就像集体看破红尘一样,冷若冰霜地坐在看台上,不明所以地注视着球场内的小人一会儿摆出某个阵型,一会儿突然分散,一会儿突然聚合,一会儿一拨人上场再换一拨人下场,一会儿这方得1分,一会儿对方又得6分,完全摸不着头脑。后来我们发现,仅仅聆听他人欢呼是不对的,我们也需要积极参与其中,但最坑爹的是,偶尔附和尖叫几声也没踩准点儿,都是别人紧张观战我们不合时宜地惊呼,等出现好球了别人从座位上跳起来击掌欢呼时,我正好低头看手机。

就这样一直熬到我人生中第四场伯克利(UC Berkeley)主场的橄榄球比赛,我立誓不能再这样麻木下去,于是赛前搜索整理了一系列中英文对照的橄榄球规则并进行强制记忆,终于在现场看球时不那么呆若木鸡,也不会看着人群乱跑但完全不知道那个杏仁般的小球究竟在何方。在自己逐渐能稍微看懂一点儿比赛之后,似乎对橄榄球产生了那么一点小喜欢,但谁知道这种兴趣是真心的,还是被周围咆哮的环境给逼出来的。

所谓“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其实许多东西就和橄榄球一样,对我而言就是强扭的瓜,勉强能吃,但不算甜——又比如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定期泡吧环节。每一门课程结束或者某个项目完成,或者随便找一个什么理由,我的美国同学都喜欢相约涌入酒吧,聊近况、谈人生,然后举着酒杯跟着音乐摇头晃脑。最令人敬佩的,是我们一位刚做完膝盖手术的同学,都坚韧地拄着拐杖前往酒吧狂欢。

说句掏心话,我这样比较保守的传统中国女性实在不太习惯酒吧里那些迷离的灯光和妖娆的点缀,更何况在酒吧里大家都是吼着说话,对英语听力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为了不错过本来就少有的班级集体活动,我尽量装作驾轻就熟地与大家一道奔着酒吧去,但有一次由于我忘带身份证,虽然双脚都已经迈进酒吧,但无法用法律文件证明自己已经年满21岁,任何解释都是徒劳,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查证的大叔直接撵了出去。

以前我还窃喜,以为自己长得太年轻像个未成年的孩子,才被这样严格地查证,后来才知道,哪怕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按照规定都得查证。

同类推荐
  •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情诗(词、曲)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从中国古代的名家情诗中,精选五百余首,对于各位作者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于诗歌也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对历代名家情诗进行鉴赏。
  • 关于我父母的一切

    关于我父母的一切

    这是一代人隔着数十年历史,对另一代人的怀念和回想,这是作者对“家族”一词的重新感知,更是对当下生活的深切理解。这是一个儿子对于父母的思念以及想象:回忆,叹息,感慨,愧疚,迷惑和内心的疼痛。载着超重的记忆,这一本书如同一叶扁舟,飘流江湖。该作首次出版后获得广泛赞誉,并获得华语传媒文学大奖。
  • 往事与怀念

    往事与怀念

    这本回忆文集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写到青年求学,从作者一生的学术追求写到命运的多次坎坷。书中的那些往事,特别是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体现了共和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历史年代里的命运沉浮。回溯的视角更增添了理性的视野。作者那种历经坎坷,却对理想矢志追求的情怀令人感慨而感动。
  • 曾阅散文集

    曾阅散文集

    《曾阅散文集》共分为六卷,主要内容包括:遥远的认识、走山、岁末水仙录、我是蔡其矫、罗兰印象、闲游记微、我与诗人同种花等。
  •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卷三)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卷三)

    我们一提到上海,想到最多的就是灯红酒绿,红男绿女,高楼林立,钢筋铁泥下的一座时髦的现代化都市。但是在这本文集中,许多生活在上海多年或正在上海打拼的人们,用他们的文字为读者讲诉一个普通人对上海的记忆。本书包括《永久牌自行车》、《上海地铁实录》、《我的文艺小时代》、《悬崖上的樱花树》等篇章,为您展示一场来自上海的生活秀!
热门推荐
  • 杨力讲低碳养生

    杨力讲低碳养生

    我们在环境中生活,在生活中追求健康,追求养生之道,没有“低碳”的环境,我们就无法健康地生活。而低碳的环境又取决于我们能否“低碳”地生活,“低碳”地开展养生活动。但有了低碳的环境,不代表我们就能健康了。我们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养生方式才能实现健康。
  • 蝴蝶风暴

    蝴蝶风暴

    这是一个讲述未来世界征战与权谋,血与火的史诗般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59年,东西方两大阵营处在世界天平的两端,他们同时掌握着足以毁灭地球的质子武器,并把矛头对准了对方,末日随时可能降临。男主角所在的组织“L.M.A”以平衡为目标,消除所有不稳定的因素,但要摆平所有的小漩涡,必须把所有的危险都在萌芽之前扼杀。
  • 言行法则

    言行法则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明月传

    明月传

    她只是一小小的女子,却肩负拯救天下苍生的己任,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谁才能陪她一起走过荆棘岁月,去探寻未知的真相……
  • 六十种曲金雀记

    六十种曲金雀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 成为主神前的试炼

    成为主神前的试炼

    “啥?你说何离把小米弄丢了?”听到这个消息,东方月初召出了灭妖神火,王权富贵拔出了鞘中的王权剑,一方通行展开了背后的六芒光翼,镜心默默地掏出了光势,阿尔泰尔开始查看森罗万象的新技能,逆回十六夜则是取下了耳机,涂山雅雅也放下了怀中的酒葫芦……何离看着这群磨刀霍霍向自己的队友,嘴角忍不住一阵抽搐,心中发慌得鸭匹:“那个,其实我可以解释的……”
  • 雪中悍刀行(全集)

    雪中悍刀行(全集)

    电视剧2017年开拍!烽火戏诸侯开创奇幻武侠新世界,持续热销,再创高峰!魔窟北凉的草包世子徐凤年兀自觉醒,逐渐成熟,踏上了逆袭之路。他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妖刀烽火颠覆传统用鬼斧般的文字创造了一个奇特而神秘的世界。这里有牵瘦马缺门牙见着歹人跑得比主子还快却是传说中的高手的老黄,有整日摇摇晃晃不求道却能一剑开天门,倒骑青牛的年轻道士,有刚出世便跌入武评第八,一声剑响成了陆地神仙敢叫天下第二劈海相送的断臂抠脚的老剑神,还有骑熊猫扛向日葵不太冷的少女杀手……
  • 超天大帝

    超天大帝

    重生到一介药奴身上!不料,其体内竟有九大封印,镇住他九大盖世星魂,随着修为提升,星魂步步解封,重明鸟,火麒麟,穷奇……少年是谁?身上为何有如此秘辛?
  • 智联谐趣(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智联谐趣(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对联里不乏这样的例子:它们蕴含了人们的智慧和机敏,又于机敏中见诙谐,蕴意丰富,用词巧妙,语言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本书讲的就是产生这些妙对的著名的背景故事,有:乾隆留步金山寺、妙对六榕寺、小文玉巧联解姓等,除了介绍这些经典故事,书中还汇集了许多诗句中的妙联佳对,让读者饱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