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6500000001

第1章 序一 向善本自细微出

谢大光

有几年不见了。印象中,蒋殊喜爱文学,有些天分,写作算不得勤奋,她在一家大企业做新闻工作,很敬业。一次在唐山海滨度假,单位临时有事,火车返程来不及,她执意一个人从天津换乘夜班大巴赶回去。我和朋友放心不下,手机一路盯着,次日一早短信发来,她已经安坐在办公室。刚认识时,蒋殊写小说,有了些名堂又中断了,这次一下子拿出十多万字散文,着实出乎我的意料。文学也许就应该是这样,水涨水落,断断续续,平日里淡淡的并非那么壮观夺人,一旦遇到转折或碰撞,触到了兴奋点,就可能平地喷涌,落崖成瀑。这是文学的自然景观。

蒋殊的兴奋点是她的乡村情结。她出生在晋东南一个山村,17岁才进入城市。17年,地里的庄稼一茬茬春种秋收,院里的猪羊鸡犬也轮回了几遭;17年桃红杏白,山泉催长,乡情入心,足以给一个姑娘留下终生难忘的感动和秘密,即使城市脱去了她身上的乡野气息,她的内心依然保留着那一片纯净的天地。她说:“我的本身,就是一个农民。我的根,本该在农村。”如今,她的乡村和父辈一起老去,渐渐地荒芜、废圮。许多美好的事物,我们身在其中习以为常,直到将要失去时才突然发现她的美好。蒋殊不甘心就这样失去她赖以安放心灵的乡村,她一次次地还乡,希图重温那些珍藏的温暖,却一次比一次深地感到疏离、失落,徒留伤感。她明白了,她的对手太强大,她没有一丝取胜的希望,无论怎样努力,乡村,她的乡村,终将逝去,只剩下记忆。无奈中,她随手写下关于乡村的记忆,开始可能只是作为排遣,只是为了尝试留住,无意中却打开了一个宝库。记忆是很奇特的。流水一样的人生似乎不着痕迹地过去了,不经意间还是有几片浪花、几点漩涡落在了时光深处,并非刻意记下的细节,满带着情感的印痕,一经文字打捞,便不可遏制地生动起来,汹涌而出。常常在依照一个题目下笔时,忆念的浪潮率性地冲破堤岸,左突右拐,挟带出了下一个或是下一批题目。沉浮在这样的写作状态中,蒋殊感到从未体验到的快意。她把生命中最为珍惜的人和事捧到阳光下,散发的光彩回照着作者自己的心灵,这使得她的第一部散文集充满了暖意。

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情写作,很容易将个人记忆融熔成共通的集体情绪,叠加出的无非是又一个公共话题。如果蒋殊的写作仅止于对过往乡村生活的怀念,文字难得存有自己的烙印,或许还会带点矫情。然而毕竟离开乡村二十多年了,她对于乡村的怀念中,必然掺入了一些陌生人的打量,这打量的目光透过时间的冷峻,穿越命运的叵测,也就添上了几分冷静,几分沉重。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真实。蒋殊没有回避这真实,她以热切交织着冷峻的目光打量着家乡的老屋、老院、老井台,打量着她至爱的亲人,笔下的乡风亲情也就有了别样的分量。坐在阳光里的父亲,那样一个英俊硬朗、风度翩翩的男人,在女儿出嫁的雪夜,扒着车窗追出老远的父亲,被岁月和病痛磋磨得只是憨憨笑着,以致让人不忍面对,“眼前这像孩子一样的老人,还是我伟岸的父亲吗?还是那个说一不二的坚强汉子吗?我的面前,分明坐着一个孩子,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我必须用十二分的耐心,去给他讲一些连小孩子都很容易懂的道理”。还有那双静如止水的眼睛,经过丧夫、失子,没有一滴眼泪的姥姥,命运在炙烤她的耐心吗,还是上天派她来散播爱的真谛?“有一种爱,不是说出来的,不是赤裸裸做出来的,是用一种看似坚硬的方式,慢慢穿透你的内心,帮你成长。也许多年以后才能读懂;也许,永远无法读懂。但爱,就在那里。”蒋殊用同样的目光打量着自己,《多年前那个小婴儿》就是她和小学三年级时自己的对话:“喂,你还好吗,小姑娘,经历过如此纷繁的世事,你的内心可还保有原来的柔软和任性?”当她把这热切而冷峻的目光投向她的乡邻好友,投向她的猪羊鸡犬,投向素不相识的芸芸众生,那些被漠视的弱小生命时,悲悯的博爱之情自然从心中生出。有一种温暖是痛惜。《尘世一回》也许只是听来的故事,小山的命运却击中了作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不由自已地为之歌哭。命运不该如此捉弄善良的人。平静的叙述中埋伏着不平的呐喊。蒋殊的散文不论所为何题,总是在细微处洇出向善的力量。

善良是需要传递的。在写母亲和婆婆的两篇文字中,作者真实地表现了母女两代人的内心世界,面对各自不同却同样最难处理的婆媳关系,她们以心换心,患难见真情,融化了传统习见的坚冰,传递着人性的温暖。女儿的身上,怎能没有母亲的影子。两代人,也是世代人,这股积极向善的力量,世世代代传承于最底层的乡村,“礼失求助于野”,正是我们民族历经苦难而不倒的内在动因。从这一视角来看,蒋殊散文聚焦于真诚向善的力量,恰恰抓住了乡村的灵魂。

蒋殊说,这是她第一本献给故乡的书。她还会继续书写故乡,书写村庄,书写土地。她会翻开土地,看看风平浪静、风轻云淡的故乡背后,还深藏了什么。阅读本书,我们会发现,排在后面的一些篇章,如《再回故乡》《婚宴》等,已经在发生变化,确定的单向的情感判断,开始出现游移、困惑、发散的取向,被书写的事物,正向它的背后延伸,呈现着鲜明的当下精神特征。这标志作者在忆念中不断思考、开掘,酝酿着突破。我们有理由期待,蒋殊接下来的乡村书写,将不止带给读者新的故事,新的人物,还将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我们殷切地期待着。

同类推荐
  •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 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 的著作主要有三 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 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 青根据先生《自 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 《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 是一本以一个藏 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 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 共同点是,完 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
  • 巴黎的鳞爪:徐志摩游记(再读徐志摩)

    巴黎的鳞爪:徐志摩游记(再读徐志摩)

    徐志摩去过许多地方。从南方到北方,从中国到欧洲,在他留下足迹的地方,他也留下了不少韵味无穷的记游华章。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欧游漫录,包括西伯利亚旅行见闻,意大利的情思,巴黎、伦敦的感怀,等等。美丽的风光,拨动着他的心弦;风土人情,让他感悟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遇见的不同的人,则更触动着他思想深处的种种观念。而去国怀乡的感念,思亲念友的牵挂,也融会在那行踪记录的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了一幕幕过目难忘的精美景色。《巴黎的鳞爪:徐志摩游记(再读徐志摩)》收录了他的欧游漫录游记作品。包括《雨后虹》、《印度洋上的秋思》、《杭州记游》、《我所知道的康桥》等。徐志摩是个情感丰富的人,喜欢借自然风光以述怀。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各极一代文学之盛,是我国韵文发展史上光芒万丈的两座高峰。《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流传深远,最具宋词神韵。
  • 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

    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

    十位复旦大学名家,以中国文化史十大经典主题为脉络,解读3000人文经典,讲述3000文化传承:邵毅平讲《诗经》,傅杰讲《论语》和《孟子》,陈引驰讲《老子》和《庄子》,陈正宏讲《史记》,仇鹿鸣讲《世说新语》,汪涌豪讲“唐诗”,侯体健讲“宋词”,姜鹏讲《资治通鉴》,吴震讲《传习录》,郜元宝讲《红楼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你打开经典之门,带你领略3000年人文经典之美。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儒家到道家,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千年不断。自先秦开始,这些经典滋养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这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值得每一个人认真了解和感受。
  •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搜集了上百篇拥有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生、事业起到正面积极影响的故事。分为几个大类,有生活中的好习惯、职场上的好习惯、社交中的好习惯等等。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给予读者以指引,特别是对青少年读者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热门推荐
  • 项目经理成长手册

    项目经理成长手册

    无论一个企业有多么卓越,一旦离开决策、执行、实行操作三大链条中的任意一环,那么她将会土崩瓦解。诚然,一个好的项目,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则是整个项目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决策与执行最终体现。当然,没有人天生就是伟大的项目操作者——优秀的项目经理也都是通过不断地培养与学习,经年累月的经验累积才发挥出了项目管理的永恒特质。您无需具备项目经理的性格或机会,但您可以从我们这本书中悟出新的契机,从我们这本书中得到实现项目经理的谋略与勇气。
  • 最后恋爱的声音

    最后恋爱的声音

    西琴海是一处著名旅游胜地,传说情侣乘船出海,如果互相倾诉恋爱蜜语,就会引来海豚群,而海豚会发出一种声音,最为动人美妙。苏音为此来到这里,遇到了海洋救生队成员欧源。仅仅两次见面,他们就意外“接吻”两次,这样的相遇,让欧源开始留意这个女生。之后的接触中,欧源发现这个女生总是流露出一种悲伤,甚至似乎一直处在一种自我幻想中……
  • 玄变

    玄变

    玄天大陆,无数生灵,人类是这片大陆的主宰。而我们的主角绝对是这大陆的异类。小小外玄便叫嚣与天罚抗争、远古神兽任其随意驾行、成就一代强者、他的一生注定不会平凡、他注定是这片大路上主宰的主宰!玄变!记录他成为主宰的一生!
  • 白雪皑皑

    白雪皑皑

    如果没有奶奶的存在,我是必定要怀疑父亲是不是我的生身父亲、母亲是不是我的生身母亲。好在,奶奶不会是假的,自然她唯一的儿子、我的父亲也不会是假的了。但是,即便这样,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路边捡来的孩子依然占据了我不多的童年记忆。带着这个困惑了许久的问题,我从很早就开始了“偷窥”父亲的行径。父亲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大约从他读高中开始,他喜欢记日账的习惯则是他成家后开始的。我第一次偷看到父亲的日记那年六岁,那时候家里订有《小说月报》《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对了,还有《知音》《海外文摘》和《故事会》,当然,还有报纸,从上到下的各种日报。
  • 踏入星途璀璨

    踏入星途璀璨

    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女孩梦想着进入演艺圈,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完成了这个梦想。因此,她的生活越来越好。
  • 懂社交心理学的女人有人缘

    懂社交心理学的女人有人缘

    女人掌握好了心理学知识,就能助自己读懂自己,看透别人,驾驭人心;运用好了社交心理学,就能处处有人缘,处处有人帮。本书为你揭秘:“百搭女人”的社交智慧与“人气女王”的独门绝学,用7堂课,帮你弥补你与人气女王的距离。教你用好社交心理学,读懂自己和别人,做社交圈里左右逢源的“交际高手”,职场圈里如鱼得水的“明星员工”,亲友圈里人见人爱的“人气女王”。
  • 空明雪系列丛书助读

    空明雪系列丛书助读

    如果只有经历痛苦才能成长,那我宁永远不长大。对不起,我想哭。——幽夜童年你陪我走过,但我之后的人生没有了你,失去你是我最大的悲痛,哥哥再见。———阳州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同伴一起拼搏,最重要的事就是保卫这里的和平,你们在身旁再大的风浪也一起闯因为我们是战友。———关从我没有亲人,但友谊足以弥补了欠缺。——林澈有时候,牺牲是一种成全,也是一种责任。为了那些灿烂的笑容就什么都值得了。——雪儿
  • 陈思和文集:告别橙色梦

    陈思和文集:告别橙色梦

    全书分五辑,主要收录了对伤痕文学始作俑者卢新华的评论,还有对一批上海作家的评论,如王安忆、沈善增等人;还有对莫言、王朔等一批当代作家的评论;主张“重写文学史”,在五四传统的基础上看待中国的作家和作品。作者主张独立的文艺批评和“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可谓观点独到、有新见新识,对当代文学评论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

    本书共选了陈麒凌18篇短篇小说。每篇所描写的感情类型都有不同,有大学生纯纯的爱,有刚步入社会青年青涩的爱,有对信仰的尊敬,有对父母深切地关怀,有对故乡真切的怀念,也有对社会不公平待遇的反应。每一个故事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没有千人一面,每人都展示了独特的个性。语言简洁质朴,贴近生活,是一本写满作者真诚的小说集。
  • 大明东北军

    大明东北军

    落日寒鸦泣,血满英雄泪。谁言汉家儿郎无血性,特种兵陈金穿越到鸟不拉屎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