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5300000018

第18章 语录二(7)

近岁来山中讲学者,往往多说“勿忘勿助”工夫甚难,问之,则云:“才著意便是助,才不著意便是忘,所以甚难。”区区因问之云:“忘是忘个甚么?助是助个甚么?”其人默然无对。始请问。区区因与说我此间讲学,却只说个“必有事焉”,不说“勿忘勿助”。必有事焉者只是时时去集义。若时时去用必有事的工夫,而或有时间断,此便是忘了,即须勿忘。时时去用必有事的工夫,而或有时欲速求效,此便是助了,即须勿助。其工夫全在必有事焉上用,勿忘勿助,只就其间提撕警觉而已。若是工夫原不间断,即不须更说勿忘;原不欲速求效,即不须更说勿助。此其工夫何等明白简易,何等洒脱自在!今却不去必有事上用工,而乃悬空守着一个勿忘勿助,此正如烧锅煮饭,锅内不曾渍水下米,而乃专去添柴放火,不知毕竟煮出个甚么物来。吾恐火候未及调停,而锅已先破裂矣。近日,专在勿忘勿助上用工者,其病正是如此。终日悬空去做个勿忘,又悬空去做个勿助,渀渀荡荡,全无实落下手处,究竟工夫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呆汉,才遇些子事来,即便牵滞纷扰,不复能经纶宰制。此皆有志之士,而乃使之劳苦缠缚,担阁一生,皆由学术误人之故,甚可悯矣!

夫必有事焉只是集义,集义只是致良知。说集义则一时末见头脑,说致良知即当下便有实地步可用工。故区区专说致良知。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著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著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著实致良知则自无忘之病;无一毫意必固我则自无助之病:故说格致诚正则不必更说个忘助。孟子说忘助,亦就告子得病处立方。告子强制其心,是助的病痛,故孟子专说助长之害。告子助长,亦是他以义为外,不知就自心上集义,在必有事焉上用功,是以如此。若时时刻刻就自心上集义,则良知之体洞然明白,自然是是非非纤毫莫遁,又焉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之弊乎?孟子集义养气之说,固大有功于后学,然亦是因病立方,说得大段,不若《大学》格致诚正之功,尤极精一简易,为彻上彻下,万世无弊者也。

圣贤论学,多是随时就事,虽言若人殊,而要其工夫头脑,若合符节。缘天地之间,原只有此性,只有此理,只有此良知,只有此一件事耳。故凡就古人论学处说工夫,更不必搀和兼搭而说,自然无不吻合贯通者。才须搀和兼搭而说,即是自己工夫未明彻也。近时有谓集义之功必须兼搭个致良知而后备者,则是集义之功尚未了彻也;集义之功尚未了彻,适足以为致良知之累而已矣。谓致良知之功必须兼搭一个勿忘勿助而后明者,则是致良知之功尚未了彻也;致良知之功尚未了彻,适足以为勿忘勿助之累而已矣。若此者,皆是就文义上解释牵附,以求混融凑泊,而不曾就自己实工夫上体验,是以论之愈精,而去之愈远。

文蔚之论,其于大本达道既已沛然无疑,至于致知穷理及忘助等说,时亦有搀和兼搭处,却是区区所谓康庄大道之中,或时横斜迂曲者。到得工夫熟后,自将释然矣。文蔚谓“致知之说,求之事亲从兄之间,便觉有所持循”者,此段最见近来真切笃实之功。但以此自为,不妨自有得力处;以此遂为定说教人,却未免又有因药发病之患,亦不可不一讲也。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现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从兄,便是弟;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良知,一个真诚恻怛。若是从兄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即是事亲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矣;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即是从兄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矣。故致得事君的良知,便是致却从兄的良知;致得从兄的良知,便是致却事亲的良知。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却须又从事亲的良知上去扩充将来,如此又是脱却本原,着在支节上求了。良知只是一个,随他发见流行处,当下具足,更无去来,不须假借。然其发现流行处却自有轻重厚薄,毫发不容增减者,所谓天然自有之中也。虽则轻重厚薄毫发不容增减,而原又只是一个;虽则只是一个,而其间轻重厚薄又毫发不容增减,若可得增减,若须假借,即已非其真诚恻怛之本体矣。此良知之妙用,所以无方体,无穷尽,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者也。

孟氏“尧、舜之道,孝弟而已”者,使就人之良知发见得最真切笃厚、不容蔽昧处提省人,使人于事君处友,仁民爱物,与凡动静语默间,皆只是致他那一念事亲从兄真诚恻怛的良知,即自然无不是道。盖天下之事虽千变万化,至于不可穷诘,而但惟致此事亲从兄、一念真诚恻怛之良知以应之,则更无有遗缺渗漏者,正谓其只有此一个良知故也。事亲从兄一念良知之外,更无有良知可致得者,故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此所以为惟精惟一之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施谐后世而无朝夕者也。

文蔚云:“欲于事亲从兄之间,而求所谓良知之学。”就自己用功得力处如此说,亦无不可;若曰“致其良知之真诚恻怛,以求尽夫事亲从兄之道焉”,亦无不可也。明道云:“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其说是矣。

亿逆先觉之说,文蔚谓“诚则旁行曲防,皆良知之用”,甚善甚善!闲有搀搭处,则前已言之矣。惟濬之言亦未为不是,在文蔚须有取于惟濬之言而后尽,在惟濬又须有取于文蔚之言而后明,不然,则亦未免各有倚着之病也。“舜察迩言,而询荛”,非是以迩言当察,荛当询,而后如此,乃良知之发见流行,光明圆莹,更无挂碍遮隔处,此所以谓之大知。才有执着意必,其知便小矣。讲学中自有去取分辨,然就心地上着实用工夫,却须如此方是。

尽心三节,区区曾有生知、学知、困知之说,颇已明白,无可疑者。盖尽心、知性、知天者,不必说存心、养性、事天,不必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而存心养性与修身以俟之功已在其中矣。存心养性事天者,虽未到得尽心知天的地位,然已是在那里做个求到尽心知天的工夫,更不必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而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功已在其中矣。譬之行路,尽心知天者,如年力壮健之人,既能奔走往来于数千百里之间者也;存心事天者,如童稚之年,使之学习步趋于庭除之间者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者,如襁抱之孩,方使之扶墙傍壁而惭学起立移步者也。既已能奔走往来于数千里之间者,则不必更使之于庭除之间而学步趋,而步趋于庭除之间自无弗能矣;既已能步趋于庭除之间,则不必更使之扶墙傍壁而学起立移步,而起立栘步自无弗能矣。然学起立移步,便是学步趋庭除之始;学步趋庭除,便是学奔走往来于数千里之基,固非有二事。但其工夫之难易,则相去悬绝矣。心也,性也,天也,一也,故及其知之成功则一,然而三者人品力量自有阶级,不可躐等而能也。

细观文蔚之论,其意以恐尽心知天者废却存心修身之功,而反为尽心知天之病。是盖为圣人忧工夫之或间断,而不知为自己忧工夫之未真切也。吾侪用工,却须专心致志在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上做,只此便是做尽心知天功夫之始。正如学起立移步,便是学奔走千里之始。吾方自虑其不能起立移步,而岂遽虑其不能奔走千里,又况为奔走千里者而虑其或遗忘于起立移步之习哉?文蔚识见,本自超绝迈往,而所论云然者,亦是未能脱去旧时解说文义之习。是为此三段书分疏比合,以求融会贯通,而自添许多意见缠绕,反使用工不专一也。近时悬空去做勿忘勿助者,其意见正有此病,最能担误人,不可不涤除耳。

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一节,至当归一,更无可疑。此便是文蔚曾著实用工,然后能为此言。此本不是险僻难见的道理,人或意见不同者,还是良知尚有纤翳潜伏。若除去此纤翳,即自无不洞然矣。

已作书后,移卧檐间,偶遇无事,遂复答此。文蔚之学既已得其大者,此等处久当释然自解,本不必屑屑如此分疏。但承相爱之厚,千里差人远及,谆谆下问,而竟虚来意,又自不能已于言也。然直戆烦缕已甚,恃在信爱,当不为罪。惟濬及谦之、崇一处,各得转录一通,寄视之,尤承一体之好也。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教约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勿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馀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须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馀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馀,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绎反覆,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瑕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同类推荐
  • 江山争雄

    江山争雄

    江山如画,支零破碎,金戈铁马,烽烟枭雄!这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大隋盛世,这又是一个遍地烽烟的峥嵘时代。才子佳人,红袖游侠,诗词歌赋,剑胆琴心。杨素、高颖、裴矩、虞世基、宇文述、李穆,朝堂暗斗,门阀漩涡……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萧铣,豪雄林立。隋失天下,大争乱世,谁能定鼎乾坤,执掌社稷?白马银枪罗昭云,带你走入那波澜壮阔的隋末时代!——————{江山书友群:469787524,欢迎大家来聊历史文!}【vip全订群:226239260】
  •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上88位关键人物的真心话及其背后的故事而串起来的中国史。每一句“真心话”,就是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反映的是历史中权力游戏的规则、名利生活中的利害算计,以及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乃至阴暗面。这些“真心话”,读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故事轻松简单,文字活泼,是一本别开新意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历史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盛唐纨绔

    盛唐纨绔

    贞观四年,突厥刚败,大唐江山美伦如画。皇家有女(李丽质)萝莉初长成,杜家有妹(杜小妹)小鸟依人心,李靖家的纨绔子弟李三郎,拐着整个时代私奔,朝着盛唐大世前行……
  • 北京往事

    北京往事

    本书作者用北京人特有的方位感,以时间为横轴,从远古的青铜时代到近现代的革命运动;以空间为纵轴,从中心的紫禁城到郊区的明十三陵,层层铺开,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民族魂:鲁迅传

    民族魂:鲁迅传

    本书是我国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集数十年研究积累,在考察以往鲁迅研究作品优劣得失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不孤立地看待鲁迅其人其事,而是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身边的亲友入手认识鲁迅,力求做到全面;不夸张、不神化鲁迅其人其事,将其作为一个普通人去观照,力求做到真实;不盲从现有的关于鲁迅的评论,也不轻易下任何判语,对有争议之处不偏袒、不妄议,力求做到客观。本书从多角度、多层面再现鲁迅的经历、生活、思想、作品,值得关注鲁迅、研究鲁迅的人阅读参考。
  • 浪漫100分:甜妻,宠宠宠!

    浪漫100分:甜妻,宠宠宠!

    重生新婚之夜一年契约,让他的世界变了样。离婚3年后,他却频频上门。“洛洛,借住一晚。”.一周后,洛芊芊一脚踢他下床:“滚,说好一晚呢?”这一晚,他成功买通了软萌萌的包子。“你妈咪的各种信息,变形金刚换。”“你妈咪的自由,直升机换。”“你妈你的人生大事,爹地换。”~遇见你,浪费掉了我三生三世的运气。
  • 这样激励,人们就会追随你

    这样激励,人们就会追随你

    本书将着眼于解决这一难题。全书把“团队激励”这一主题打破,重新定义了“激励”的本质,提出了很多“团队激励”的崭新观点,如激励要以尊重为前提,激励要顺应人性,可以辅以一些创新的激励手段等。全书理论自成一体,辅以丰富的贴近现实的生动案例,极富指导性和操作性。
  •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蔡澜·致青春)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蔡澜·致青春)

    此书着力点在对“真爱”的讨论。从“小女孩 纯纯的爱”,到“爱要怎么说出口”,到“如何得到他的爱”以及“你好 初恋”等七个篇章,蔡澜以豁达的“过来人”的身份,帮年轻人解决在初恋之路上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大麻烦”。他在第一篇文章里说道:“在公交车上见到不敢开口表白的情人,这种感觉多么珍贵。”只一句话,就能轻易激发你的共鸣。
  • 山房随笔

    山房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侦案卷宗回忆录

    侦案卷宗回忆录

    这是一个侦探的侦查离奇案件的回忆录,他是一个即将送上刑场的凶手,当无案可查,他自己在梦中杀人,原来自己就是一个凶手。离奇的案件背后到底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敏锐的观察力,迅速思考的能力,他是中国的神探夏洛克。黑夜中的那双眼睛,你会意想不到,原来杀手就在你的身边。
  • 契约成婚,首席的入骨蛮妻

    契约成婚,首席的入骨蛮妻

    【全文完,放心入坑!——他宠她如命,她却恨他入骨!】他,是拥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势G市四大家族继承人之一。她,是某集团食品产品设计师兼言情小说作家。她从来没想过自己写的狗血言情契约故事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更没有想到,契约老公竟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初见,他凉薄唇微微一勾,“签吧,顾子琴,我给你提供你需要的巨额金钱,婚后,你我形同陌路。“*“喻总,夫人现在在外面。”秘书低着头汇报道。某男淡淡的“嗯”了一声,依然是专心工作的样子,但下面的一句话就让他坐不住了。“喻总,夫人刚跟个男人……”秘书的话还没说完,某男就已经如同一阵风掠过他的身旁......*我不是忠心的狼,却是中了你的毒无药可救的豹——喻宸贤爱你纵然是飞蛾扑火,我也甘之如饴无怨无悔的——顾子琴
  • 白话聊斋

    白话聊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先生,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71岁才考得贡生。蒲松龄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创作出许多文学作品。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经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400余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 外省娃娃

    外省娃娃

    在轰轰烈烈的高考中,有一些孩子落寞得与众不同,他们从一个城市“ 返回”到另一个城市,他们在陌生的家乡开始陌生的生活,为了炎热时节终 须放手一搏的高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借读生。 《外省娃娃》作者(苏笑嫣)以本人亲身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借读生 从北京返回家乡参加高考前后的心路历程。
  • 盛宠之嫡女医妃

    盛宠之嫡女医妃

    【爽文,双处,一生一世一双人,男主身心干净,互宠+腹黑,欢迎入坑。】前世,南宫玥是被自己坑死的。她出生名门,身份尊贵,得当世神医倾囊相授,一身医术冠绝天下。她倾尽一切,助他从一介皇子登上帝位,换来的却是一旨满门抄斩!她被囚冷宫,隐忍筹谋,最终亲手覆灭了他的天下。一朝大仇得报,她含笑而终,却未想,再睁眼,却回到了九岁那一年。嫡女重生,这一世,她绝不容任何人欺她、辱她、轻她、践她!年少溺亡的哥哥,疯癫早逝的母亲,这一世,她必要保他们一生幸福安泰。前世的继母,你不是喜欢勾引有妇之夫吗?那就给你找个断袖分桃的男人,让你勾引个够!前世的夫君,你不是为了皇位可以不择手段吗?这辈子你再怎么算计也只会与皇位无缘!亲爱的表妹,前世的夺夫灭族之痛,一刀一刀让你慢慢还回来!偏心的祖母,极品的亲戚,既然你们想斗,那就干脆斗个天翻地覆!原以为这一世,她会孤独终老,没想到,前世那个弑父杀弟,阴狠毒辣的“杀神”镇南王却悄然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只是……怎么画风好像不太对,说好的冷血阴郁、心机深沉去哪儿了?—◆—小剧场:一道圣旨下,她成了他的世子妃。“以后本姑娘出门要跟从。”“是!”“本姑娘的命令要服从。”“是!”“本姑娘讲错要盲从。”“是!”“本姑娘花钱要舍得。”“是!”“还有,以后本姑娘生气要忍得。”“是!以后世子妃您让往上,吾绝不敢往下!”他羞答答地抛了一个媚眼,比女人还要娇媚,“那我们就说好了,以后,……?”她洗目,这真的是前世那个弑父杀弟的“杀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