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7600000034

第34章 凤兮凤兮

且不管死到底是什么,它反正非常简单。一片刀锋,一匹白绫,或是一杯鸩酒,就能结束这错综复杂的人生。

由此看来,生的意义,其实也不过如此。

虎儿幼时因为乐广的缘故,熟读过贾谊所有的注疏。虽然每篇他都能默记,但真正进到了心里的,唯有一篇《鵩鸟赋》。贾长沙弱冠而为汉文帝博士,留下了《过秦论》、《治安策》等洋洋洒洒的预政文字,彰显他足以为帝王师的才华。然而,在他病重的时候,却望着潮湿的窗前那象征凶兆的鵩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天地为熔炉,造化为工匠,阴阳为炭火,世间的万物,都是炉子的熔铜。人生在世,不过是一场漫无目的的煎熬罢了。三十岁不到的贾谊惊才绝艳,为汉儒之首。可是他眼中的人生,原来竟是这样的。

庄子说:“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面对着一方墓碑,刀锋贴着脖颈,死真是非常非常地近。更因为墓穴里躺着的,是曾经那么生动的一个人,使得死亡看起来不但近,而且亲切,真仿佛一个安宁的归宿,一场永恒的休息。

现在,刀锋只要深入数寸,斜斜一抹,这场大梦就结束了。他会不会像庄子说的那样,“成然寐,蘧然觉”——安然睡去,又幡然醒来呢?

他忽然想起了楚兴。楚兴生前不是个爱说话的人,却乐于给他们兄弟讲些天南海北的故事,讲到高兴处,拍案击节,把他们当成可以推心置腹的小友。有一次他喝醉了,随口说道,江湖中人自尽时都用左手,知道为什么么?——因为左手比右手笨拙,不会护疼,所以那一下往往干脆利落。

虎儿右手拿着刀,犹豫地望着墓碑。他想起了朝夕相处的哥哥、日渐衰老的母亲。尤其一想到母亲,想到她曾经独自面对过家破人亡的惨祸,就觉得自己现在这样,真是天大的罪过。

然后,他忽地想到了青凤。

未来和过去,如同元宵花灯上的谜语,深更罗幕里的chun梦。虽然什么都未曾发生过,也许什么也都不会发生。他一瞬间心烦意乱,愁肠百结。那柄金刀不知何时已跌落在地上;而那只草绿的蟋蟀,又从墓碑后面蹦了出来。

天已经全黑了。秋天的旷野上,长风吹过星斗,摇落木叶,飒飒之声在黑暗中听来,显得分外凄凉。虎儿这才发觉,自己竟已在这里跪坐了数个时辰。他回过头去,看见半里的蓬松的白尾巴在暗夜里甩来甩去,于是站起来走到半里身边,解下了她的缰绳。他欲待翻身上马,却头痛欲裂,两腿发软,怎么也上不去,索性牵着马缓缓地走下山来。

秋夜里的风一阵凉似一阵,刀子似地割在身上,让虎儿记起了那次服食五石散后的感觉,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武子。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群山,那雄伟的山脊,已被默默埋葬在了黑夜里。

此时的天地,就仿佛一个巨大的墓穴一般。

他忽然又想到,现在还在宵禁,从汜水进洛阳城的城门已经关了。要回家,势必惊动城门的守卒——已经因此让楚兴丧命了,还不够么?若是整夜不回家,母亲一定会担心得发疯,况且在这深更半夜的城郊,如何过夜?

虎儿骑在马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他忽然觉得很想笑:上天仿佛特意要告诉他,生命委实不值得留恋。离开了武子的那方墓碑走下山来,便找不到一个可以容身之处。他选择了求生,可是这人世,却好像并不欢迎他似的。

他信马由缰地晃荡了一会儿,开始认真考虑今晚怎么办——现在回城是肯定不行的了。若是一路往南走,不出半个时辰就是荥阳,在那里也许能找到可以投宿的地方。

这是虎儿生平头一遭独自走夜路。北邙山地处偏僻,人烟稀少,起初路边还有星星点点的灯火,越往前走越是荒凉。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官道已变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借着星光,他看见前面影影绰绰的树木生在层层石壁上。黑黢黢的山谷像一张大张的巨口,那又细又长的小路,便是它伸出的舌头。

他的手不由自主更攥紧了马缰。山里静得出奇,只有半里的马蹄偶尔踏在碎石上的声响,在耳边自问自答似地回荡。虎儿开始不断四下张望——他总觉得有什么东西跟在自己身后似的,又渐渐觉得自己走错路了——从荥阳到北邙山,这条路他从前陪同舅舅围猎时也曾走过,但在白天看来,跟晚上却这么不一样。他仿佛不记得这条路上要经过山谷了,还是自己从前并没有留意?

有了这些念头,时间变得越来越难熬了。他勒住缰绳,抬头仰望星斗:夜空上阴云密布,初生的月亮周围蒙着层晕红的纱衣,仿佛广寒宫里渗出的鲜血一般。北极星晦暗难辨,七星也看不见影踪,只有天际的一团星群,三颗明星横亘于中央——那是西官白虎宿的参星?还是东官苍龙宿的商星呢?

参商一东一西同浴于银河,却此生彼落,此落彼生,永远不得相见,一如这世上曾经那么相知的两个人。

在这不知深浅的山路上,虎儿分不出东西,也找不到南北,痴望着夜空半晌,颓然垂下头来,松开了手中的缰绳。一团毛茸茸的东西忽然从荒草间窜了出来,忽闪着两只发绿的眼睛,他还没来得及看清是什么,那东西便已从他面前横穿而过,消失在山谷深处。

又走了不到一盏茶功夫,黑暗之中,半里忽然一矮,溅起大片冰凉的水花。虎儿起初吃了一惊,转瞬明白,原来他们正在淌过谷底的一条山涧。涧水时深时浅,深的地方,有时忽然就没到了半里的肚子下面,把他的鞋子、袍裾都浸得透湿;俄而又浅了,浅处水流湍急,半里的蹄子几次打滑,最终虎儿不得不从马背上下来,牵着缰绳,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溪涧中摸索。

当一人一马最终翻过幽谷,来到山顶时,已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夜色深不见底,虎儿知道,自己这下是彻底地迷路了。山风凛冽,夹带着鹧鸪凄切的叫声,悉悉索索地拂在他湿透了的衣衫上。他慢慢将半里系在一株松树上,自己靠着块大石坐了下来。

头痛一阵阵地袭来,越来越不可忍受。虎儿伏在一片冰凉的山石上,把前额抵在石头上反复摩梭。忽然,他听到了什么响动,惊得回头望去:身后的峡谷中,一轮斜月挂在林梢。

他出了会儿神,缓缓地转过身来——几丈外的云松下,半里的身边,不知何时已立着一匹雪白的骏马。月华如水,静静地流泻马上的人那一袭挺拔的青衫上。半里却依旧安安静静地靠在树边,仿佛丝毫也没有受惊。

眼看着面前的人翻身下马,朝自己走来,青色的袍裾在长草间拖过,发出低沉的悉索声。然而虎儿却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悠游散人在他面前立住,脸上带着个浅淡的微笑,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笑道:“头疼得厉害的时候,往石头上蹭是不管用的。”说着伸出手来,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脑勺。

虎儿忽然在这里见到悠游散人,只觉得如做梦一般。及至散人的大手捋上他的头发,忽然一阵悲从中来,忍耐了许久的痛苦和绝望顷刻间奔涌而出。他勉强想说点什么,却觉得伤心到了极点,一个字也说不下去,放声痛哭了起来。

悠游散人伸臂将拉过他的脑袋,让他靠在自己怀里,抬头仰望一轮斜月,轻轻地叹了口气。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等到虎儿稍稍平静下来,他缓缓地开口,似笑非笑地道,“我从前问你,可愿留在山中做我的小童子。当初你若答应了,又岂会有今日呢?”

“我现下愿意了。”虎儿颤声道,眼中忽然闪过一丝绝望之极的神色,停了半晌,静静地道,“我愿意跟随先生入山,绝圣弃智,从此再不踏入尘寰半步。”

悠游散人低下头来,仔细地端详着他,良久,微微一笑道:“跟我来。”他说完一转身,踏着荒草,大步向远处的悬崖走去。

他们面对着深谷,在凄凄秋草深处坐了下来。头顶一轮明月,脚下是万壑松声。

“老子说‘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可不是为一己之修身得道。”悠游散人的手随意放在膝上,微笑道,“‘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你为了做到这三条,就‘从此不再踏入尘寰半步’;殊不知这三绝三弃,正是老子的入世之道呢!”

他侧头看了看虎儿,见他垂着眼睛没有说话,笑了笑接着道:“这个悬崖不够高,这山谷也不够深,不过,还是让我想起了先父的一个好朋友的故事来。”

虎儿听到“先父”二字一凛,心知他要说的故事,必是昔日竹林七贤的往事,不由自主抬起了头来。

“先父从前有一个挚友,他很爱爬山,尤喜欢在夜间散步。”悠游散人微微眯起了眼睛,缓缓地道,“有一次他在山顶上,遇到了一位已经得道的真人。先父的这位朋友,才学深不可测。他与真人箕踞对座,探讨三皇五帝,治世经史的话题,然而,那真人却正眼也不看他。

他转而谈起栖神导气、参道修真的玄学,其中不乏精深入微的见解,可那真人的反应还跟先前一样,对他不理不睬。最后他长啸一声,起身就要离去。那真人却笑着开口了,说道:‘何不再啸一声?’

两啸之后,先父的那位好友不再多言,径自走下山去。行到半山腰时,忽听得身后众音齐鸣。琴箫鼓吹之声,激荡深谷,响彻云林。他回头望去——原来是山顶上的那位真人,作了一声长啸。”

悠游散人眼望着脚下的深谷,悠然道:“阿虎,那儿就是你方才涉过的山涧;那儿有条岔路,往左通向荥阳,你之前却往右走了,才会迷路来到这里。”

他一边随意指点,一边淡淡地道:“你看,自上观之,眼中所见跟你方才在山谷中的多么不同!一个人若能遗世独立,冷睨人间,那么在他的眼中,上下古今,一如白驹过隙;经营谋略,一如蟋蟀斗狠;修道参真,一如缘木求鱼——探讨经史也罢,玄学也罢,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席话有如一阵凉风,从脚下深谷中的松枝间吹来,飘举人的衣带。虎儿默然半晌,缓缓地道:“那么,人世如此,是真的循无可循了?”

“循无可循……”悠游散人望着他,忽然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声叹气是如此忧伤,他还没有开口说话,就已听得人莫名伤感。只听他随之续道:“先父的那位好友,便是阮步兵。你想必已经知道了。”他说着瞟了一眼虎儿,“在竹林七贤中,先父最钦佩的人就是阮郎。阮郎口不臧否人物,与先父相交十数年,从不评价先父一句;反之先父对阮郎,却从不吝溢美之辞。”

虎儿不由得微微惊诧:嵇康的俊烈高傲,是举世皆知的。真没有想到他这样一个人,竟对阮籍如此推崇;而阮籍对他,却一直“口不臧否人物”。这个阮郎,究竟有着怎样的倾世之处?

“先父罹难,是在景元四年的初秋。那一年的秋末,阮郎在袁仲尼家里喝得酩酊大醉,驾着一辆牛车任意游走。他走到每条路的尽头,无路可走的时候,便驱车回返,再换一条路。最终,他走遍了所有的歧路,发现自己再也无路可走了,便痛哭失声。”

悠游散人说到这里,停顿了很久。

山谷中静得出奇。他这一停顿,整个世界都变得空了。

“文帝自封为晋公,自备九锡,其心可谓路人皆知矣。就是那一年冬天,阮郎写出了著名的《劝进笺》。先父死后,阮嗣宗已隐然为天下名士之首。这篇《劝进笺》,为文帝的禅让做了最有力的声援。这件事,你以前不知道罢?”悠游散人侧头望着他,静静地道。

虎儿心情激荡,一时间思绪百转,只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先父生前最好的朋友,就是阮郎。可他却在先父尸骨未寒之时,亲笔为杀害好友的刽子手写《劝进笺》,助他以禅让为名,篡位窃国。世人于是都觉得,阮郎背叛了竹林七贤的声誉,背叛了自己的挚友,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可是我知道,先父的在天之灵绝不会这么看的。”悠游散人顿了顿,缓缓地道,“七贤中人,也从不这样看待他。我自己,对阮郎其人,自始至终,也只有敬佩——知道为什么么?”

“正因为人世间循无可循,阮郎才有穷途之哭。”虎儿轻声答道。

“好孩子,你的悟性,从小我就喜欢。”悠游散人朗声一笑,忽低头地盯着虎儿的眼睛,肃然道,“你既然明白了这一层,为什么不懂得乐先生的无奈呢?”

虎儿默默地站起身来,缓缓跪倒在悠游散人面前。

“好了,好了。”悠游散人俯身将他扶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身边,温言道:“我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他说着摸了摸虎儿的脑袋,默默半晌,忽仰望星空,长叹道:“阿虎,你看,从前的智者,喜欢观星象以卜凶吉。可是现在的世间,凶吉迫在眉睫,已然不用观星了。眼下诸王相争,一年之内,必成大乱。”

“赵王与孙秀权倾朝野,不得长久么?”虎儿静静地道。

“这世上有什么是长久的?”悠游散人回头一笑道,“天地尚不能长久,大道尚不能长久,人心尚不能长久,何况弄权之辈?‘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赵王与孙秀二人,一点儿也不足虑。”他往后一倒,靠着身后的一株松柏悠然道。

“先生觉得,所足虑者是什么呢?”

“西方的匈奴,北方的鲜卑。”

“江统曾上《徙戎论》,不被朝廷采纳。如今犬戎各部其势已成,狼行虎视,窥伺中原。匈奴质子刘渊、部将石勒,绝非池中之物。”面对着一壑松月,悠游散人缓缓地道,“所足虑者,还有拥兵在外的诸王——齐王与赵王不和;成都王重用江南陆逊二子,必有所作为;东海王素与武子和淮南王交厚,一时隐而不发,但日后终将起事。

所足虑者,更有诸王与犬戎的交情。匈奴质子刘渊常年受成都王扶植,成都王若发兵,势必倚仗匈奴;东海王起事,恐怕也离不了善战的鲜卑军队。如此一来,山河洞开,社稷倾颓,灭顶之灾,还会远么?”悠游散人说到这里,声音依旧和缓,态度仍旧从容,自己仿佛完完全全置身事外一般。

虎儿抬头望了他一眼,眼神里有一丝奇怪的神色。

“怎么了?”悠游散人笑道。

“没什么,先生。”虎儿垂头道。

“你是不是在想,这老儿自称隐者,怎么朝中的事情他却知道得这么清楚?”

虎儿侧头望着悠游散人,忽然展颜一笑。月光照在他的侧脸上,愈显得他的眉目湛然若水,莹然如玉。他笑笑没说什么,仿佛默认了。

“你听说过山巨源先生么?”悠游散人笑望着他道。

虎儿点了点头。巨源先生的事情,还是孙子荆当初告诉他的。他想起那亡命天涯的孙子荆,心里又忍不住泛上一阵酸楚和凄惶。

“先父逝时,我才八岁。是巨源先生一手将我抚育成人的。”悠游散人眼望着远处,缓缓地道,“二十八岁那年,巨源先生将我举荐为散骑侍郎、秘书丞。这两个官位,现在还虚设着,只是我耽于山水,从来不去点卯罢了。”

“他当初举荐我前,曾同我来到山上,彻夜长谈过。”悠游散人望着虎儿惊诧的神色,淡淡地道,“他苦思冥想了好久,最后对我说:‘我终于为你想通了——天地四时,犹有消息;水云星月,犹有长损,而况人乎?你父亲有他的节操,你,有你自己的。’那夜长谈之后,我便被巨源先生力荐,拜为秘书丞。可是他的那一番话,直到多年后我才真正听到了心里去。

“天地四时,有他自己的消息。人各有时,同这草木山川一样。”悠游散人笑了笑道。

虎儿睁大了眼睛,一声不响地望着悠游散人。

“大厦将倾,我这跟木头,在山林中闲置了十几年,该是派上用场的时候了。”悠游散人说着站了起来,掸了掸衣冠,负手笑道。

虎儿仍旧坐着,还是没有说话。

“你在想什么呢?”悠游散人举目望月,良久,低下头来,饶有兴致地看着他道。

“先生,我在想我的祖父。”虎儿缓缓地站了起来,低声道,“祖父曾经给我讲过《庄子》里庙堂与泥巴的故事,当时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兰陵郡公遇难,是在庙堂。”悠游散人凝望着他道,“先父遇难,却是在泥沼之中。孩子,循世不分朝野,避祸无论远近,这一点,你将来会明白的。”

“天子暗弱,妄杀贤良。这样的大厦,也值得独支么?这样的朝廷,也值得辅佐么?”虎儿垂手而立,忽然冷冷地道。

悠游散人没有回答他的话,却沉吟着笑道:“你可知道,我今晚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只因先母葬在这座山上。我今夜来祭她,不想却遇到了你。”他遥指着山顶最高处的一片松林,“家母的坟茔就在那里,想不想同我一起过去?”

松林深处,生出一条久经晨岚暮雨,已被洗得发白的石阶。这里在最高的峰顶,风声盈耳,月色满怀,人站在阶上,仿佛离星辰非常非常地近。两人拾级而上,走到尽头,便看见了一方墓碑。

悠游散人在墓碑前跪了下来,虎儿一声不出地跪在他身后,飞快地扫了一眼碑石上的刻文。

是了,这就是曹魏皇室的最后一代公主,曹操之孙,沛穆王曹林的女儿长乐亭主的墓碑。却见悠游散人朝碑石默默地磕了三个头。

过了一会儿,他站起身来,躬身道:“母亲,人生在世,各尽其志而已。父亲生前,宁死不受晋室之官。如今事易时迁,华夏将蒙大难。孩儿愿尽人臣之志,事若不成,唯有死国而已。母亲在天之灵,望能容谅!”他的声音激动低沉,再没有往日的平淡和缓。说完这番话,默立了一会儿,便转身大步走下了石阶。

他们回到了系马的树下,悠游散人盘膝而坐,方才的抑郁沉痛之色已不见了,他淡淡地笑道:“你看这山上的树木,就是比别处的可爱。盘枝错节,一派天然之象。我平时最讨厌看人修剪树丛,对着这些参天古木,便舒坦许多。”

“南伯子綦见到的树,不知道可有这么高大呢?”虎儿仰望了一眼头顶的老松,自言自语地道,“这松树生在山上,纵使长到参天,也不必担心被砍下来给人作栋梁之材——真是值得羡慕。”

悠游散人看了他一眼,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却转身从马鞍上取下了行囊,抽出了一张七弦古琴。

他把琴放在膝上,调好了丝弦,将琴递给虎儿道:“长夜无聊,你随便弹只曲子罢。”

虎儿坐在他身边,随手拨弄着琴弦,侧头踌躇了一会儿,忽然抬起头,望着悠游散人道:“先生,我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说罢。”

“‘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虎儿轻轻地放下琴,站起身来看着悠游散人道,“贾长沙说,有德之世,凤凰来仪;无德之世,凤凰远去。此言窃以为甚是,先生应当三思。”

悠游散人仍旧坐着,眼中的笑意更浓了,忽然伸手将地上的琴提了过来放到膝上。他的五指一挥,山谷中顿时万籁齐鸣。那或萧萧簌簌、或回旋激荡的和音,不知是来自云端还是林梢,风前还是谷底。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他清亮辽远的声音如卧龙腾起,悠游于群山之中。一曲方罢,悠游散人垂下手,笑望着虎儿道:“贾谊的意思,起源于庄子。你既取此意劝我,那么你就告诉我,庄子把这首歌放在哪一章里?”

松涛此起彼伏,月光清澈万里。

“《人间世》。”虎儿怔怔地答道,立在那里,若有所思。

同类推荐
  • 两个人的孤岛

    两个人的孤岛

    人与人之间不过是匆匆过客罢了。在时间面前,一切世间事终将都会变得苍白与模糊。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小小的孤岛,孤岛上住着另一个小小的我……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爱情的发生也只不过是一瞬间……这是一个涉世未深却自以为聪明的女孩在撇脚的复仇中所发生的故事。关如在报复令小姨自杀的曾经的‘姨父’段裕,却没想到被一个叫盛泽天的男人给破坏掉了……新增读者群1.1.7.6.6.0.4.8.1希望能与喜欢我的朋友一起分享快乐!请加上于珊字样
  • 花花的笔记本

    花花的笔记本

    以前,我把随笔写在纸上,然后找不到了。现在,我把随笔写在这里,可能会有人看。随笔诗词转帖杂文……文笔拙略,还请多多包含。感谢我的责编,给了我这本短篇签约的资格。如果有相同爱好之士,不妨做个交流。青花致意,感承诸君。……
  • 打碗碗花

    打碗碗花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一对农村青年男女,因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同的身份地位和世俗的偏见,未能结成百年之好。故事用词朴实生动,凄美感人。
  • 泣吟闽越

    泣吟闽越

    三十年功与名,半世生情与爱,只道成就功名富贵,不知已是幸福人间。香消一骑绝尘去,英雄倚剑平四方。到头来,满头悲白发,落得个兔死狐悲。再看当年,把酒吟欢,感叹蹉跎岁月,今朝可发一笑!
  • 不若深海蓝

    不若深海蓝

    走出校门的80后女孩若木在社会中苦苦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天地。海蓝是她一直仰慕的神秘歌手,在杂志社中做狗仔的生涯让她有机会去寻找和遇见,然而心存善念,却让她不断地得到与失去……黑佑是她曾经最爱的人,却没有在一起,他,永远是她无法触碰的角落……再见亦是天涯。故事发生在碧海蓝天的海南,灯红酒绿的深圳,还有不知名的北方小城………
热门推荐
  • 终身监禁

    终身监禁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为什么有五种本领还输了——学会克服“贪婪”心理、随手将“金子”丢进海里——学会面对习惯心理、爱找借口的狼——改正“找借口”的错误心理、蚂蚁的追星梦——改正盲目崇拜的错误心理等。
  • 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

    本书作者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不断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 白狐

    白狐

    县太爷葛云鹏从猎人手中救下周身雪白的狐狸,白狐似乎想表达满腹感激之情,从喉咙间发出柔和的低鸣声。不久葛云鹏又收留了一位卖身葬父的白吟霜,她能诗善曲、能断是非,更绝的是,她有一对和白狐一模一样的眼神......杨柳青青、画梅记、白狐......总括狐、鬼、侠记、及儿女之情的六篇传奇,是琼瑶有心且唯一,以古老中国为背景的小说集。
  • 普觉宗杲禅师语录

    普觉宗杲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品透视高手

    极品透视高手

    少年偶得透视异能,从此走上了非凡的道路。他是赌石之王,逢赌必赢,每每开出帝王绿翡翠。他是绝代神医,任何病症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也是一代宗师,拳打四方,镇压无数宗门。
  • 闪回

    闪回

    转眼自己已经四十六了,已经过了感伤的年龄,可感伤这种奢侈病为什么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自己?周雨楼为自己的这种心态感到痛苦,甚至有些痛恨。感伤如此骄傲地盘踞在自己的内心,周雨楼对这种情绪清算的本身比沉浸在感伤中更令人难受,就像一位老是失眠的家伙其实他的大部分的烦恼不是来自失眠本身,而是因为埋怨自己竟然会失眠这件事花去了大半心绪。雨楼想尽快摆脱感伤,因为这与自己的身份和职业极不相符。自己本应该是帮助其他人驱逐感伤的人,可如今的自己,还不断沉溺在大大小小的感伤病的漩涡之中。
  • 爱情的开关

    爱情的开关

    如果爱一个人,是愿意让她独自活在天堂,还是愿意她陪伴自己陷在地狱?如果恨一个人,是愿意让她碎成齑粉,还是愿意她生不如死?从小随母亲改嫁到周家的小萌,与周家独子周衍照成为兄妹。这对“兄妹”互生爱慕之心。当两人决心为爱远走的时候,周衍照的父亲意外出了车祸,而这场车祸竟然是小萌的母亲蓄意的……周衍照接手父亲的“生意”,成为黑道老大,人称“十哥”。周衍照开始蓄意折磨小萌,让她眼睁睁看着他与别的女人恋爱、订婚;小萌则选择了一条与母亲相同的路,她暗中联络警方,成为线人。这段压抑而无望的爱情,最终在南阅黑道大洗牌的时刻爆发了……最偏执的爱情,最疯狂的情感,最浪漫的思念,最婉丽的结局。
  • 替残酷的世界给你一记温柔的耳光

    替残酷的世界给你一记温柔的耳光

    豆瓣最励志的麻辣大叔小川叔带着一张犀利小毒嘴,讲职场的故事,实用坚强不做作。来北京十年,从小正太走到大叔,小川叔把自己的过往像一个个人总结报告一样,用故事的形式分享给你看。把自己在职场里的一点点得到,都写成文字来和你分享,教你如何在残酷的世界里骄傲地活着。
  • Camp Pleasant

    Camp Pleasant

    This short novel that is told with almost fable-like simplicity: Matt Harper is a first-time counselor at a boy's summer camp when he witnesses a casual brutality that leads to murder. The bullying, gluttonous headman Ed Nolan (who has "reduced Camp Pleasant to a microcosm of the Third Reich") is portrayed as one stereotype that the reader is not sorry to see killed off. Instead, all of our sympathy is reserved for the possible suspects: Merv Loomis, the homosexual counselor Nolan humiliates into quitting; the troubled ten-year-old Tony Rocca; Nolan's meek wife, Ellen; and several others. The setting and tone have the distinct feel of the early 1950s, but a casual reference to actress Catherine Deneuve places the action in the mid-60s or l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