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的答案当然是“是呀”但回答以后不就表明自己的观点错误了吗。安逸明知道败局以定,但为了表示自己的精神不死,决定继续挣扎:“那需要多么长的时间呀!”
凤姐见安逸依旧迂腐,于是决定对其进行彻底洗礼说道:“古人用了这么长的时间都不怕,你只要用几年的时间就怕了?”
这一问更是将安逸问的目瞪口呆,安逸这才意识到刚才是自掘坟墓,这句当然应该回答“不怕”了,但说了就是直接认输了。安逸为保留自己坚持抗战到底的精神,又将话题转了,这次转到了古人的身上:“古人那么多,当然可以浪费的起了。”
“古人中的这么多人都不怕学,你倒怕了?”
安逸见自己总是往死路上走,甚是无奈,想到再往前推就应该拿神仙来反驳了。但自己一不信佛,二不信神。料定那也是一条死路,此时只恨那古人迂腐,走了几千年只是知道走相同的道路——模仿,前进,模仿前进。谁知凤姐如此强硬,不但将安逸的大脑洗礼一番,同时也将他反驳的斗志一并洗去。见强奸自己的人生方向未遂,安逸只好乖乖的回到那仕途中来。
安逸模仿后主李煜见江山不保,只好俯首称臣说道:“也许你的说的对吧!”
凤姐见安逸终于开了窍,也没有继续洗礼下去,而是一一的指出安逸的错误地方。安逸在凤姐的指导下做出来的东西逐渐的正常化。
开学的两个月后,学校决定举行一次分班考试,因为刚进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没有上六年级,学生之间存在着基础差异。学校想从三个班中分出一个四班,四班的人原则上就是那些没有上六年级的学生,但学校又考虑到一定的公平性,于是决定考一次,将各班的差生调到四班,进行单独的教育,所谓单独就是配学校最差的老师,用学校最差的设施,不用也不能参加县里举行的考试。
消息出来以后初一的三个班中的人都十分的惊讶,语文老师天天讲素质教育,讲学生在学校的地位是平等的。想来这“平等”就是平均的分配等级吧,据学校说分班以后每个班里将都室60个人,的确是够平均的。
安逸是从六年级生上来的,所以对这种考试并不害怕,而凤姐是那学校要排斥的一个。
最近学生都在热火朝天的做各式各样的纸盒,于是不但学生热闹起来,连那些工具也参与其中,一跑出去就不知道回家。有些是转了一个大圈才回到主人的身边,并且满目沧桑,伤痕累累——尤其是橡皮,回来之后委琐的主人都不敢认。有些是在外面不断漂泊,最后可能被某个“好心人”收留了。
凤姐的好几个橡皮不是在外面委琐的毫发不剩就是被某些“好心人”收留起来。第二天就是分班考试,看到安逸正好要出去便对安逸说:“哎,安逸,你出去的话就给我捎个橡皮吧。”
安逸最近被那玩具搞的晕头转向,将那“橡皮”听成了“信皮”,正纳闷凤姐要信皮有什么用呀,但别人要写信自己又不好意思问。于是就匆匆的出去,回来将那信皮递给凤姐,凤姐十分惊讶问:“不是让你买橡皮吗?”
最后两人同时恍然,安逸将自己的橡皮一分为二,连同那误买的信皮一起给了凤姐。
为了办好这次考试,老师在题目上煞费苦心,数学试题全都是六年级的知识,语文试题也和六年级的课本血肉相连,于是结果与学校的预期大致吻合,五年级升上来的学生基本进了四班。分班完成之后,学校老板十分高兴,称这次题目是学校办学十年以来出的最成功的一次,足以显示出学校足智多谋,能够扭曲素质教育的实力。当然后面那两句是学生添上的。不过,老板真的十分的兴奋——带着整个初一的老师去红楼饱餐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