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初啼。
夜的黑纱渐渐收尽,天空缓缓转为浅蓝,东方出现一抹淡淡的白,村民们迷迷糊糊起床,简单洗漱一番,扛着锄头准备出工。离日头出来还有好一阵子,但已能看清整个村落。
秀林村的中心是一个寺庙,据说建于唐朝,谈不上宏伟气派却很有名气,上香叩拜的信众一日不曾间断,铜钟长鸣远近可闻。村子分为7个生产队,以寺庙为中心顺序旋转划分,6队位于村子的南边。夏家、郝家和黄家都属6队。
整个秀林村由一座座小山连接而成,山和山的中间,是低洼地带。虽称为“山”,但以山区人来看,不过只是小土坡,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以从山脚跑上山顶,又从山顶下到山脚。低洼地带多是水田,山坡上是旱田,村民的房屋多建在山坡上。
尚义磊的家,就建在南泉沟南面的山坡上。称为“南泉沟”,可能是因为地处村子的南边,地势低凹容易积水,又有一眼水泉的缘故。南泉沟不止是一条沟,它包括中间的低洼地带和两侧的缓坡。南泉沟以西,是黄桷坳,这个山坳上,原有几棵又高又大的黄桷树,均为夏全福的爷爷在第一个孩子出生那年种下,后来夏全福成亲时全砍掉做了家具,好在他在原处依样补种了树苗,黄桷坳的名号才得以符实。南泉沟以东是月儿坳,从西往东看,这个山坳的形状好像月牙儿。南泉沟南面连着柳家坡,只是坡上的人家早已不再姓柳;往北可以望见寺庙东侧的艾家岭,这里已经是3队的地了。在南泉沟以东的尽头,有一条小河沟,曲曲折折地由北向南贯穿全村。
尚义磊现在的住房,由他父亲传下。他祖上不是本地人,原本住在外省比较富庶的地方,他祖父为躲避兵荒之灾,举家搬迁过来,定居于本乡,虽然舍了房产铺面,但凭着多年的积蓄,也还算宽裕。他祖父是个干劲十足,有想法有奔头的人,凭着手头的余钱力要翻本,恢复以往的光景,却失于算计,自己身处异乡孤单力薄,几桩买卖血本无归,家境渐渐衰败,以至仅能勉强糊口。及至他父辈成年,无家业可承,兄弟几人各寻出路,自择宜居之地。父亲尚志瑞成家后,住在秀林村以北的夏果镇,距秀林村约摸有两三小时的路程。他会读会写,精明能干,攒了些积蓄,想置办一些家业,就在邻乡各处物色合适的田产地业。正值秀林村一户闻姓地主,破了产,要卖地还债,托人打听有没有通情达理的买家,中间人就将两家接上了。尚志瑞来到这里,前前后后细细看了一通,很是满意,加之风水先生告诉他,此处前望虎山,宅居墨盘穴,后人能文能武,就当即议价买下闻地主的房屋和田地,就是现在的南泉沟。
尚志瑞本以为他做了一件上对得起祖宗,下造福子孙的美事,满心欢喜,但他媳妇儿却恼怒不已。她喜欢住在夏果镇,因为沿着家门口的石板路下去,是一条水泥铺成的小公路,这条路一端通往县城,另一端连接相邻的小镇,赶场很方便,尤其是雨天,出门回来,鞋也是干干净净的。在南泉沟,全是土埂子,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走不了几步,满脚都沾上泥,重得要死,甩都甩不掉,一会儿工夫,别说鞋,就连裤管都溅满了泥点子。出一次门,就得洗一次衣服。本地又多雨,经常一下就是淅淅沥沥5、6天,甚至半个月都不放晴,根本出不了门,很不方便,所以她不愿意搬过来。
尚志瑞很喜欢南泉沟,一定要搬过去亲手扩建家业,可是好说歹说,媳妇儿都坚决不让步,就是不愿搬。尚志瑞清楚她的想法,住在夏果镇,在当地就算是城里人,去了南泉沟,就成了农妇,于是说:“我先过去,收拾妥当了,再回来接你。”心想,自己都过去了,她还有不跟着走的?再把田产房屋弄得像模像样的,她看了高兴,肯定也就愿意了。哪知第一年她不去,第二年她不去,第三年她还是不去。尚志瑞劝她,说,你哪怕只是过去看看也行,觉得好,就住下来,觉得哪里不好,你认为应该怎么改,我们就怎么改。结果她连看都不去看一眼。尚志瑞火了,撂下话,你不过来算了,不需要你过来,我一个人也能住在这里。从此以后,夫妻二人就一人住在南泉沟,一人住在夏果镇。每次尚志瑞不死心,回去劝她搬过来,她就劝他搬回去,劝着劝着,二人就吵起来,最后都是他气呼呼地独自跑回南泉沟。直到两人都老了,还是一个南,一个北,谁也不服输,不分胜负。吵得厉害了,一个赌咒说:“我死也不回夏果镇,死了,我就埋在南泉沟!”另一个就发誓说:“我死也要死在夏果镇,就是不去你的南泉沟!”果真,最后一个葬在南泉沟,一个葬在夏果镇。只是葬在夏果镇的,是尚义磊,他要回去陪那个执拗了一辈子、老不相伴的老太婆,但几年后老太婆归回尘土时定要儿子们将她葬在南泉沟尚义磊所建房屋的后山上,要去给那个任意妄为的死老头子守他的宝贝家业。
他们共有4个儿子,没有女儿,早在尚义磊搬至南泉沟时跟着过去了,依次是尚义富、尚义贵、尚义德和尚义磊,本意是希望他们富贵有德,光明磊落。不料兄弟几人个个不争气,父母死后,为了分家产,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弄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家里出了内讧,家业自然溃败,偌大一个南泉沟,东一块卖给赵家,西一块卖给李家,不到一代人的光景,出让得干干净净,即便老太婆在山头时刻守望也毫不见效。兄弟们因为积怨颇深,不愿同住一个屋檐下,就各自另觅住处,只剩下最小的兄弟留下来,守着一个空荡荡的老房子。就连这老房子,哥哥们临走前也拆掉了好几间屋子。就在人们为此事津津乐道,对几个败家子的行径评头论足时,尚义磊却借一贫如洗赚得清白声誉,安然躲过一劫,而从尚家买田买地的那几户人家,在日后竟承受了许多艰辛。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人的际遇不能预料,人生沉浮又岂能轻易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