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喜欢听一些传说。
夏夜的星空,一些老人喜欢拿了蒲扇搬了藤椅坐在一起闲聊。上了年纪的女性喜欢讲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特别是灵异之类的。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迷信不迷信的,只觉得这些故事听起来很神奇。
比如关于坟冢之地晚上总是会有阎王爷手下的两名助手黑白无常前去溜达,寻找夜不能寐误入鬼途入地狱。黑白无常喜欢拿着泛起蓝光的灯照明,一飘一飘的,似有若无,感觉瘆人和恐惧。
由此便知道了原来地狱中有黑白无常这两种鬼。关于黑白无常点的灯,只不过是现在称之为鬼火的磷火。
还有什么生病被鬼缠住了要“叫筷子”,普渡死去的亡魂需要在鬼节的时候折纸船放进河水里祈愿。虽然听起来都骇人听闻,也都是一群丝毫不识字的无知妇女嚼舌根,迷信无比,但却很有趣,至少让那个时候的我世界里多了一种敬畏,对死神的敬畏。
最喜欢的是妈妈给我讲的传说。
以前我不知道除了地球世界上还有宇宙这个名词,当然更不知道地球是一个渺小的天体,故而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浩瀚的世界于我来讲,就是那永远也走不完的路程。因为我一直在考虑天的尽头到底是什么,天外是否还有一个天,路的尽头是否还有路。
于是我常常睁大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等着妈妈告诉我这些问题的答案。
妈妈说,地下是由两只大金鱼撑起来的,所以地才不会塌陷。
我问:那地底下全部是水?
妈妈:是啊,除了一层很薄的土之外,全部都是水。要不然挖井的人怎么能够从地下挖出水来呢?
我:那天的外边又是什么呢?
妈妈:天的那边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神仙们都住在云层里面,我们看不见他们,但是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神仙看在眼里。神仙都是很厉害的,要是你犯了错,就会把你关进天牢里面。
我:天牢又是什么?很厉害吗?
妈妈:是啊,天牢里面住的都是犯了错误的人。神仙不给他们饭吃,不给他们水喝。还要犯错的人天天背石头,天牢都是封闭的,连一个窗口都没有,你永远都逃不出去。就算是逃出去了,神仙还是会把你抓回来,让你住得更久。
我:好可怕,那犯了什么错的人才会被神仙抓进去?
妈妈:像小孩子撒谎啊,逃学啊,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写作业的,就会被抓进去。但是听话的孩子神仙就会一直保佑她,让她一生平安。
我忙捂住了自己的嘴。妈妈似乎什么都知道,而且看样子不像是在撒谎,我便不敢再撒谎了,上课的时候总是会坐得端端正正,心里却在想一定要装作很听话的样子,这样的话神仙看见了说不定会给我好处,比如说告诉老师下学期让我当个班长什么的。
我便又相信了一个真理,不懂事的年龄里我一直在监督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我也做到了。并且自认为我是一个得神仙庇佑的幸运的孩子。
很早以前就听外婆说在零点出生的人运气会很好,做什么事情都顺利。我听说自己出生的时候是下午一点,天上下着鹅毛大雪,窗外遍地雪白,看起来格外美丽纯净。妈妈说这是一个好兆头。我却心里很不平衡,因为我不如外婆所说的那样,是零点出生的幸运的孩子。我甚至为此责怪了妈妈好久,怪她把我生在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
如今这些传说都已经远去。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也在一天天丰富,阅历随着见识成熟,便一点一点破了这些荒诞的,不实际的传说。有时候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很可笑,觉得那些给我讲故事的人很愚昧。而其中还掺杂着一些情绪,便是失落。有时候多希望讲故事的人所说的世界都是真实和神奇的,而我自己是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
九、十岁的时候开始看故事书。好像叫《故事大王》,是西方的故事,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不似东方神话那样神奇和充满传奇色彩。很喜欢那本故事,常常在床上点灯到大半夜死撑着将那些故事看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看书的频率太过频繁,速度太快,所以为了忘却便强忍住一段时间,等脑子中的故事渐渐遗忘之后,再重拾旧书再一次体味故事的新鲜感。
最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关于木房子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自己做了一所木头房子,在房子底下装了两个轮子,带着自己的猫咪行走天下。木房子很安全,打雷下雨,只需要将房门紧闭,年轻人自己躺在房子里面无需管外面的任何动静,任由一双轮子到处滚动,停在哪里便在哪里安家。
有一次好像是天下大雨吧,在一个荒郊野外几个路人和流浪汉都没有可以遮蔽的衣物或者躲雨的地方。年轻人狭小的木屋子便一次又一次地接纳了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原本是给自己一个人制造的空间,却在每一次有人敲门之际,便会自言自语:装得下一个人就装得下两个人,装的下两个人就装的下三个人,结果最后木屋子里面愣是挤进去了七个。
我看第一遍的感受就是年轻人有那个屋子真是幸福,因为不用自己走便能周游世界,结果后来我感慨于那时候编故事的人丰富的想象力。因为木屋子似乎演变到而今成了总所周知的房车。第二遍的时候觉得一个人的屋子太孤单,年轻人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这样他的世界会因此变得热闹起来。第三遍的时候,我开始去体会年轻人的用心,不再看那些表面的东西了。年轻人用自己一颗善于接纳的心做了好事,好人有好报,他不止是会得到那些人的感恩和赞美,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好运发生在他的头上。有这些感悟的时候便是开始懂事和成熟的时候,因为我开始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并且从美好中寻找动人的东西来说服我自己去做对的事情。
看完了《故事大王》,我开始一遍又一便得缠着表姐央求她把她那本烫金的硬皮《365夜》借给我看。为此我还将自己最喜欢的头花送给表姐作为抵押物。
得到了《365夜》就像是得到了一本珍宝,捧着爱不释手,格外爱惜,吃饭、上厕所、睡觉,有时甚至连走路也不放过。沉浸在美妙的故事中不能自拔,视力也因此下降,依旧无动于衷。那本书是大杂烩,东西交融。而上面东方的故事便不似童年时代听过的那些灵异让人害怕的东西。其中很喜欢看《田螺姑娘》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喜欢田螺姑娘的善良,尤感年轻小伙子的幸运,那时便想,若是能够得一田螺该是多么幸运,有人帮你做你想吃的任何饭菜,帮你洗衣服,帮你盖宫殿楼阁,完成任何你想完成的心愿。其中一个很好笑的事情是,刚好在喜欢吃蛋糕的年龄,于是上课的时候,常常幻想自己能够借助田螺姑娘之手,为班上的每个同学订做任何他们想吃的蛋糕,各种口味因有尽有。
后来逐渐明白,原来那些故事不只是在讲故事,更多的时候是想通过一个简单和诱人的故事引发思考,揭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或者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比如《田螺姑娘》,它想要表的主旨其实就是善恶报应和世间真爱。
传说已经不听很久了,到而今只依稀记得些许故事。现在我还是我,不同的是,年龄变了,思想变了,曾经迷恋的世界一去不复返,曾经深深信仰的某些东西,也被逐渐成熟的认知打破消失殆尽。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运。
偶尔将电视台转向《喜羊羊与灰太狼》,看看卡通世界单纯的愚昧,还是给单一的世界润了些色。听说最近《喜洋洋与灰太狼》被某国家禁播,说是有伤智力。很多人表示伤不起,一个国人为之骄傲的国产动漫,遭受如此戏谑的厄运。意在说我国,民众的素质和智普遍低下还是说他国学生都是高智商?
或许没有谁对谁错。但是陌陌认为聪明的人太多了,便会无趣。愚笨有时候反而会让生活多一点笑料。
青春走着走着,一路包袱愈加沉重便会自觉弯下腰身,踏上征途的时候意气风发,等快到了尽头,无力与颓然之感通通袭遍全身,方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成长的滋味。
走过来拾起太多的东西,却也抛弃了太多东西。譬如那些传说本以为可以伴随一生之久,却渐渐发现仔细保留纯属徒劳。童话再美丽,终究敌不过时间。习惯于在上面添加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看到事物的现象,便会想着要去对其本质一探究竟。
我从不相信宿命。但我相信传说流失是人生的必经之旅。就像每一个人都会在心中开辟一片自己的领土,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逐渐偏离这些领土的轨道。不是不得已,而是必须。
传说……是什么时候开始走失的?那么不知不觉,让我徒增伤悲。1991年冬,飘着鹅毛大雪的某天,我的生命从此开始,妈妈的生命得到延续。妈妈将她知道的所有传说告诉我,还有所有习惯给我讲故事的人,他们是否都带着我会将传说延续下去的想法和期许?或许不然吧,就像那纯真的故事一样,本来不会掺杂太多的复杂因素。或许那些讲故事的人都知道,从出生开始,我们便在丢弃着某些东西,一直不停地继续,直至生命终点,两手皆空。
而我是不是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我的信仰,我的纯真,我的热情?
我是不是还会将自己最初的样子铭记?
我是不是依旧相信世界的真理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人物性格除了正义就是邪恶,看问题是否只有正反两面?
不知道,传说与童话里讲的故事始终是假的。人物的性格以及事态的发展往往被定性,因为避免不了一些人为加进去的愿望和情绪。但我能够肯定一点的是,将来我会把这些传说讲给我的孩子听,我不会告诉他(她)其中的任何道理,只让自己去细细探索和寻思,人生,青春,原本如此不是么?有些东西,无法阻止它的发展,但可以选择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一贯的原则。有些东西,原本是要自己去领悟的,尽管痛苦尽管不幸。
当传说正在流失的时候,我依旧坚持在我自己的青春里,微笑对待过往如烟和前程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