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初,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
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太皇太后病危时,曾对康熙皇帝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人有生老病死的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该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半年后康熙皇帝才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皇后或者孝庄太皇太后。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康熙遵嘱,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之东新建的五间宫殿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
太皇太后(孝庄)薨逝后,梓宫(即棺材〕仅在宫中停放十七天,尊谥旋上旋停,在整个康熙朝一直没有启用。梓宫暂安(下葬前安放某处叫“暂安”)清东陵奉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才匆匆动工营建陵寝(昭西陵)。清太宗皇太极葬盛京西北十里隆叶山,名昭陵;孝庄葬关内,在盛京之西,故名昭西陵。而昭西陵陵工仓促,不到一年就草草修就。此是后话不提。
话说直隶的官提拔重用交流的快。直隶巡抚被皇上派作钦差往云贵公干。由胡献征暂摄直隶巡抚印务。这时太皇太后(孝庄)薨逝。胡献征受皇帝之命送太皇太后(孝庄)梓宫归山陵。胡献征集丁夫干齐化门外,以兵法部署之。五人为伍,十人为队,各有长,百夫则以官统之。左右列旗,杠中立大纛,视旗起伏以为进止之节制。天子临视,召对称善。
这时,朝中王公贵族文武官员皆着素服来送殡。送殡队伍有大小车轿几百上千辆。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一路浩浩荡荡,摆出五六里远。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将军文武大员俱有路祭,竟达几十上百家。其中皇太子府设的路祭很是打眼。皇太子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今天太子换了素服,在一帮太子幕僚宾客陪同下,专候出殡队伍经过。出殡队伍压地银山一般从南而来。开路传事的人看见皇太子素服站立路旁,忙报与胡献征。献征急令出殡队伍原地休息,自己上前与皇太子以礼相见。皇太子欠身含笑答礼,对胡以世伯相称呼。皇太子回头率太子府詹事官等一同路祭,很快礼成。
皇太子十分谦逊,因问献征道:“哪一位是‘梦玉’而生的公子?几次要见一面,都为杂冗所阻。想今日他是来参加送殡的,何不请来一会?”献征忙命期恒来拜见太子。期恒素日就曾听得父亲赞太子,礼贤下士、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格国体所缚。今日有此良机当然要拜会一番。
胡期恒见皇太子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急忙抢上来跪拜。太子忙伸手挽住说,胡公子免礼。太子见期恒面若春花目如点漆,因说道:“‘梦玉’而生的公子果然名不虚传。只是那打造的玉可曾带来?”期恒连忙从素衣内取了玉递过去。太子细细的看了玉后,称玉果然奇异。将玉还与期恒后又携手问道,多大年纪了,现读何书,可曾婚配。胡期恒一一的回答。
太子见胡期恒语言清楚谈吐有致,又向胡献征说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伯面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知也。”胡献征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储君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太子又道:“只是一件,想来太夫人、夫人辈对令郎极是痛爱。但钟溺则难免荒废学业。过去我也是这样的。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来。寒第虽小,却颇有学问名人高士雅聚。令郎常去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胡献征连忙躬身答谢。
太子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胡期恒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胡期恒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胡献征。胡献征与期胡恒父子一齐谢过太子。然后队伍开始过殡,前面又是各家路祭不提。
送太皇太后(孝庄)梓宫归山陵事毕,胡献征升任湖广布政使。吏部引见湖广布政使胡献征。上谕曰:“尔到地方,但当实意爱民,尽心任事,不可博取虚名。朕闻州县火耗,止在附近孔道严行禁革,似乎分文无有。而穷乡僻壤,火耗偏重,是徒欲掩饰人耳目也。掩饰之事,断不可行。至地方诸务,皆有成宪。如应行应革之事,可申详该抚奏闻。”其前二月,户部尚书梁清标升任保和殿大学士。这时,梁家和胡家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无比荣耀。
胡期恒自“梦玉”而生开始,就被视作“奇异”,周岁时抓取“脂粉钗环”的举动,更是惹得献征老爷“不喜欢”,十来岁时是“异常淘气”,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混话”。这在当时那种“男尊女卑”的社会里,简直是一种叛逆,一种大逆不道。这种叛逆,也必然引起“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的。象他这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的纨绔子弟,在当时那种“成则王侯,败则寇”的价值取向里,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中,当然是得不到正统思想的认可的。我们知道:胡期恒在胡府是处于继承人的地位。他的“聪俊灵秀”的天赋,使这个贵族家庭对他寄予了特别殷切的希望和要求。然而,他丝毫无意于立身扬名、治国经家。他和他的父亲是那样的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他不爱读的书,偏偏要他读;他不爱做八股文,偏偏要他做;他不爱和那些峨冠博带的家伙应酬,偏偏逼他出去应酬;他认为茫茫尘世,只有女孩子们的世界是一片净土,他的父亲总要把他拉出这片净土,他的母亲总要来摧残这一片净土,还有他的伯父、哥兄、侄辈之流总要来践踏这片净土。年轻的胡期恒确实是背叛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他在其父母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统治阶级眼里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
胡期恒有朴素的平等博爱思想。这表现在他的“爱人”上,即对于有些寒素和微贱人物的爱慕和亲近,尤其是他对于女孩子的特殊的亲爱和尊重。这就积极方面意义看,实即反映了人***、个性自由和平等的要求,实质上也就是人道观念思想,就是进步的民主主义精神。
从这些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看,胡期恒当然不会遵循当时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为他所安排的道路。除了家庭中晨昏定省而外,一切应该参加的交游和礼节,他都不愿参加,尽力逃避。这是明显的事,他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孩子们的纯真自由的世界,与居于统治地位的庸俗腐朽的男子们或利欲薰心的士大夫们的世界是尖锐地矛盾对立着的。对这两相矛盾对立的生活道路加以抉择的问题,很早就提到胡期恒的面前。自幼虽经家长训诫逼迫、汪彩玉等规劝,他却极力抗拒这种压力。他批评“读书上进的人”是“禄蠹”,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把所有士大夫都骂为“国贼禄鬼”。
胡期恒的性格特征是复杂多端的,但民主主义却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们知道,人的性格是生活中的诸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对他影响,发生作用,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胡期恒的这些典型性格也和他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
一是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的影响。他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但这个大家庭的“荣华富贵”也只是暂时的好景。我们看到京城很多的老爷少爷们,很多是腐朽无能的。他们虽然各有不同的面目,但共同的特点是不管事,不负责,没脑筋,没识见,荒淫无耻,作恶多端,精神堕落,道德败坏。胡期恒对他们很厌恶。他的父亲京官胡献征还算是好官员之中的一面旗帜。但是勤慎的胡献征能力平平,没有手腕,少了算计。这从他管教子侄、结交门客和言谈治事等等方面可以看出来。
二是梁夫人对于儿女的庇护和骄纵。胡期恒自幼受母亲和外祖母溺爱。他是娇养惯了的,无人敢管。有一次胡献征来叫,胡期恒吓得死也不敢去。梁夫人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家人谈到胡期恒就说:“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我们家从祖宗直到献征老爷,谁不是学里的教师老爷严严的管着念书?偏他不爱念书,是梁夫人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由于以上原因,贾宝玉虽然生长在京城官宦家庭里,但自幼并没有受到良好的封建正统教育,科举文章很差。
三是受生活中一些因素的影响。在胡期恒的现实环境里,却有一个和统治势力鲜明地对照着的女孩子们的世界。这些女孩子们,除了为数不多的姐妹姑娘们,绝大多数都是丫鬟们。她们所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影响当然各有深浅,思想品格也各有不同,但在客观上都是处于被奴役和被蹂躏的地位,都各有一番辛酸悲苦、混和着血与泪的身世经历,还各有一个惨淡的未来命运等在前面。胡期恒实际就是在这些以丫鬟们为主的女孩子群里长大的。其中许多女孩子服侍他,看护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围绕着他,倾注着他。
贾宝玉自幼不止在生活上跟她们亲密,精神上也是亲爱着她们的。所有这些女孩子一般都有她们真挚纯洁、自由不羁的一面。为胡期恒所亲近,引为知心朋友的,还有外边身居贫贱没落了的旧家少年。胡期恒在和他们的友情关系中自然要受到影响的。这里所说的影响,不只是指她们或他们的思想品格的本身,重要的还应该是她们或他们的社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