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胡献征虽家居无锡县新宅,未尝敢忘国家大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皇上亲征噶尔丹时,胡献征踊跃思从军,破产输造甲银四千两。及调赴永定河工,犹力疾行至德州,疾益剧,抵吴桥乃还。
在籍官员胡献征、秦松龄、顾贞观、王概琴等人还曾在无锡县梁溪研讨过“史可法绝命书”这幅长卷。
公元1645年,在围城中的史可法,怀着“肝肠寸断”的心情,亲笔写下的“绝命书”,如今安然无恙地存于天壤之间?摆在眼前的这幅“史可法绝命书”长卷,却真让人激动和震撼。不论史公的是是非非,只求长卷的缘缘由由,仁智者各见。史公的绝命书,字体沉雄,豪放,全文如下:
恭候
太太
杨太太
夫人万安。北兵于十八日围扬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
太太苦恼,须托四太爷、大爷、三哥大家照管,炤儿好歹随他罢了。书至此,肝肠寸断矣。
四月二十一日法寄
史可法如此慷慨赴义,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4天后,即四月二十五日,史可法殉国。次年清明前一日,他的部将,也是他的义子史德威,在他誓师和血战的梅花岭下,为他立碑立墓。但是,那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因为战争过后史德威找史可法的尸体时,已经无法找到了。
无锡县在籍官员胡献征、姜兆熊、秦松龄、顾贞观、王概琴、顾彩等六人曾在这幅长卷上题赞恭和。
(近百年来,各地出现的“史可法绝命书”不下四五件。可目前真正能拿得出来见面的,就这么一副。国内收藏者手中的“绝命书”究竟是真是伪?这些“绝命书”与流传至美国、日本的“绝命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几多的“绝命书”长卷出现世间?看起来,存世的所谓“史可法绝命书“长卷远远不止一件。而据史载,史可法的五封“遗书”他曾重写过一遍,也即有“复本”存世的可能;但那封“恭候太太、杨太太、夫人万安……”的著名“绝命书”,却只能有这一件。)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再次率大军亲征准噶尔,在外蒙古克鲁伦河打败了准噶尔军队,噶尔丹服毒死,全军覆灭。康熙帝从俘虏的西藏人的口中,得悉黄教五世教主已死多年的消息,乃致书第巴桑结嘉措严厉责问。桑结嘉措接到信后,摄于清政府的威力,非常惶恐。次年(1697年),他向康熙帝写了一封密信,内称黄教五世教主已于水狗年示寂,转世静体今15岁矣,前恐唐古特人民生变,故未发丧。今当于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定坐床求大皇帝勿宣泄!
当时清朝对西藏的统治实际上很薄弱,康熙帝只好同意来信所提出的请求。1696年(藏历火鼠年)五月十日,首先向转世灵童的父母解除了秘密,向他们说明他们的儿子已被认定为黄教五世教主的转世灵童。当年即特遣人进京禀告保密始末根由,还禀明如今灵童已经长大成人,不久即将其迎至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皇帝已经知道,云云。
三十八年闰七月戊戌,敏妃张佳氏薨。诚郡王胤祉其所出也,不及百日剃发,降贝勒。三十九年三月癸卯,改张鹏翮为河道总督。鹏翮请撤协理官及效力员,部臣宽文法,以责成功。从之。丙辰,赐汪绎等三百一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四川巡抚于养志、提督岳升龙互讦,遣官按鞫,俱削职。
夏四月庚辰,上阅永定河。命八旗兵丁协助开河,以直郡王胤禔领之,僖郡王岳希等五人偕往。壬午,上阅子牙河。壬辰,还京。
六月癸亥,张鹏翮报修浚海口工成,河流畅遂,改拦黄坝为大通口,建海神庙。
不久胡献征病重。胡临终前,交侍儿子一定要考取功名,当一名好官。如果儿子能够够做到知府,他就很满足了。他指点儿子可以就近去找大清干吏河道总督张鹏翮帮忙。胡还交侍儿子,有机会一定要去常德府武陵县的祖居看一下。
故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武陵胡公以康熙三十九年五月日卒于无锡县之新宅,享年五十有四,朝廷赠封其为通奉大夫。公子期恒等度地于县治南十里场名乡之梁溪桥,筮之,遇师之坤,佥曰吉。于是,严中允绳孙、秦谕德松龄、周学士弘、顾典籍贞观咸为作新阡记,而乞铭于朱彝尊志其藏。
康熙四十年二月己未,给事中马士芳参奏湖广省巡抚年遐龄徇庇湖北布政使任风厚老病不行。得旨,著王国昌年遐龄各行明白回奏,任风厚可著来京引见。三月丙辰,任风厚到京,圣祖面见其人,知马士芳所奏不实,因其为言官,免予处分。谕曰任风厚尚未衰老,可以办事,着仍赴原任。该年,年遐龄与总督郭琇合词保题湖广二省郡丞升调等事。五月十七日,又合词保题道员升调等事。“
七月,遐龄疏参黄梅县知县李锦亏空地丁银三千余两,请革职究追,从之。寻黄梅县民会集万人,闭城留锦不容去,任命总督郭琇严审速奏,八月琇奏言黄梅县未解银三千余两,实系民欠,随于七月征完,知县李锦并无亏空,百姓因锦平日清廉闻其解任一时围聚生员吴士光等许为纠人赴省保留,久始解散亦无违抗情形,请令锦仍留原任,士光等革去衣顶,应请复还。十月初七,监察御史左必蕃题参湖广总督巡抚二人失察属下知府挟私等情奉旨回奏。得旨,凡官员去留之权岂可令百姓干预,聚众肆行之风亦渐不可长,该督抚庸懦无能,平时不能约束军民,及至事出专务,饰苟且议结,殊属不合。李锦居官虽优,不可仍留黄梅之任,着令来京于直,附近补用。吴士光等着解部,发往奉天,郭琇、年遐龄俱降一级留任。”十月十八日,郭琇再次乞休,因湖广土地未曾清丈完毕,圣上不允。
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十八日,年遐龄与郭琇合词参劾贪庸州牧,湖北按察使李华之等人。闰六月初十,郭琇第三次乞休,再次因湖广土地问题被拒绝,同年湖广红苗造反,督抚二人受命镇压。四十一年十月,清丈土地事基本完成,郭琇去职。自此至康熙四十一年末至四十三年初,一直由巡抚年遐龄署理湖广总督印务。
康熙四十二年六月,年遐龄建陈丹赤专祠于武昌,圣祖赐御书“丹心炳册”四字。该年七月,偏沅都察院赵申乔奏报抚苗事折中提到与“前署督臣年遐龄”会商剿灭“苗匪”事。该年,年遐龄次子年羹尧庶常馆肄业,入翰林院。
康熙四十三年,正月,“年遐龄自陈年逾六十,衰疾日甚,恳请休致”,二月戊子得旨,特“准其原官休致”(按,原官原级休致意为休致后仍享全俸,此为圣祖加恩优渥之举),回京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