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武陵杨家胡举人。一个月之后,举人胡统虞就带着一个书童从家乡武陵县出发了。恰好,当地有几位茶叶商人也正是这天出发往北京做生意。于是胡举人与商人们一道坐船先到了武昌府。他们上岸到武昌城内休整一下。只见城内有许多官兵驻扎,各往来行人神色慌张。大家在一客栈住宿,向店主人一打听才知道情况。原来河南开封府城被黄河洪水淹没。朝廷钦命的总兵官左良玉在开封府城附近的朱仙镇打了败仗,一路退到襄阳、武昌和九江一带。前后败退到这里的明朝官兵已达十多万人。因兵荒马乱,战火连连,物质极度缺乏,物价飞涨,还听说,官兵准备开往南京找吃的。
黄河洪水淹没开封府城是怎么回事呢?其前,被裁驿卒李自成于崇祯二年(1629)参加农民起义军,后被继推为起义军的“闯王”。崇祯十三年(1640)李自成率部进入河南,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广大贫苦农民拥护,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崇祯十四年(1641)一月,李自成率农民军一举攻克洛阳,杀了福王,声威大震。二月初,李自成趁明军惊魂未定之时,长途奔袭,意图一举攻下河南开封。但是,农民军在开封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顽强抵抗。封藩开封的周王接受了洛阳的福王因贪婪吝啬而招致城破人亡这个教训,出重金悬赏守城将士。开封守将高名衡、刘永福、王燮、黄澍等人竭尽全力抵抗,使攻城的农民军受到重创,李自成也被箭射伤左目。农民军奇袭失败,于二月十九日撤兵。这就是李自成一打开封。
李自成撤离开封后,继续在河南各地纵横驰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农民军得到发展壮大。当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农民军第二次围攻开封,但在开封再次遇到了顽强抵抗。巡抚高名衡、推官黄澍等人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召募市民及河南各地逃来开封的士绅子弟,编成队伍,与官军一同守城。这次战斗空前激烈,农民军用大炮轰城,城上守军也用大炮还击,双方死伤惨重。农民军采用挖地道至城墙下埋炸药爆破等方法,炸毁了多段城墙,守军拼死抵抗,农民军仍无法攻入城内。次年正月十五日,李自成被迫再次撤军。
李自成第二次撤离开封后,继续转战豫东,接连攻克陈州、太康、睢州、宁陵、考城、商丘、杞县等地,势如破竹,攻无不克,兵力迅速扩大,号称百万之众。四月底,李自成挥师第三次包围了开封城。此次,农民军攻开封城又不克。只得留一部围而不攻,以坐困之,其余东攻亳州(今属安徽)。时高名衡、陈永福守军万人,粮饷日匮。六月,明廷命兵部侍郎衔督师侯恂与总督孙传庭率军渡黄河,援开封,被农民军击败。朝廷再令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及总兵左良玉各部(共计兵力18万,号称40万)火速往援。官军会师朱仙镇(今开封西南),欲解开封之围。李自成闻讯,留一部继续围攻开封,将主力移至朱仙镇西南有利地形,大败明援兵,得降卒数万,复围开封。此次围困开封,可以说是第三次的继续,也可以说是第四次围困开封。
此时,各路援汴明军畏战不前,开封城被团团包围,成了一座孤城。这次围困一直持续到九月中旬,虽然没发生大的战斗,但城内既无粮草,又无救兵,疫病流行,军民饿病而死者十之一二,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九月十五日黄河决口,十六日洪水入城,开封城内一片汪洋,数十万居民被淹死十之八九,只有周王及少数官员军士驾船逃生,城外农民起义军也淹死甚众,只得撤离。这次重大战事竟以这样的方式宣告结束。
关于这次黄河决口的原因有官军、农民军先后掘河说。官军于六月先掘黄河,农民军随即另掘一口,当时水量不大未成灾,到了九月,黄河发大水,从这两口决出,造成淹城之祸。
洪水淹没开封的经过。李自成农民军于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底第三次攻打开封,采取了长期围困的策略,开封城处于孤立无援、坐以待毙的境地。守城将官认为开封城墙高大坚固,而开封城外地势平坦,李自成军老营驻地阎家寨地势较低,处于旧时黄河决口水流的故道,一旦黄河决口,将淹了农民军而城池无忧,能解开封之围。于是就策划了一场掘河水淹农民军的计划。
首先提议掘河的是谁?说是城内的巡抚高名衡和推官黄澍先做掘河决定,差人潜渡黄河以北,约定驻在北岸的巡按御史严云京去掘黄河。因为当时开封被围,城内大批人马无法出城,所以掘河计划的执行者是严云京无疑。掘河的时间在六月底,掘河的地点有三种说法:一为朱家寨,一为狼城冈,一为黑罡口(今黑岗口)。是时严云京派卜从善率兵乘船渡河至南岸,掘开了黄河堤防。因当时黄河水量不大,河水虽然流出一些,既没有淹了李自成军,也没有淹了开封城,只是把原来干涸的护城壕沟灌满,给官军守城加了一道屏障。
以后,守城明军又苦苦支撑了两个多月,就在快撑不住的时候,黄河涨了大秋汛,到了九月十五日,黄河从六月底所掘之口决出,水势迅速扩大,波涛汹涌、势不可挡。十六日洪水首先冲开曹门,然后四门皆被冲开,开封遭受灭顶之灾。开封城被淹之后,洪水几乎与城墙齐高,城内一片汪洋,水面上只看见钟鼓两楼及延庆观,还有周王府、大相国寺的殿脊。周王及宫眷数百人,在一些官兵护送下,乘早已准备好的船只逃出开封。城内数十万居民,除少数人爬上高地、高房获救外,其余绝大部分淹死水中,其状惨不忍睹。
洪水淹了开封城之后,向东南方向滚滚奔流,注入涡河、淮河,沿途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大片土地被淹,数百万人口受灾。这次决口正值兵荒马乱时期,堵口及救灾工作无法进行,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巨大,无法估量。5年后,清顺治四年(1647)决口才被堵塞。
武昌城内,官军左良玉主帅行辕大厅,左召集众将议事。左说:“现今襄阳、武昌和九江一带,我军兵多粮少,军心不稳,如何是好?”一将说:“闻得大军欲往南京开拔,不知可有此事?”左回说:“本帅从未接到朝廷移兵的诏令。私自移兵往南京便是造反,谁敢如此?只是军中缺粮,众将快想妙计!”军师说:“我们上奏朝廷或向邻近官府借粮都会拖延许多时日,如此拖下去,惟恐士兵们哗变。现今湖广、四川开来的许多船漕粮、官盐正停在武昌城外。不如先取用漕粮、官盐解了燃眉之急,再向朝廷奏明此事。”众将都说好。左帅说:“也只好先这样办了。”于是,左良玉军队得到了大批粮食、官盐,暂时稳住了军心。
在武昌城休整的胡统虞和那几位茶叶商人见情形不妙,一合计:觉得中原兵荒马乱,道路不通,不能走此路;只有继续坐船下长江到扬州,再转运河北上,方可顺利到达北京。于是,胡统虞他们继续乘船往南京和扬州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