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7500000126

第126章 晨训

“咚!咚!咚!咚……”十二声沉混有力地鼓声响起,划破清晨宁静的海边小山村。

今天天色不好,漫天的乌云覆盖住了整个天空,一边山雨欲来的景象。

穿着小褂,李天养睡眼惺忪地从床上挣扎着爬起来,昨天夜里实在是有些激动,害的他一晚上都没有睡好,一直躺在床上胡思乱想。顶着两只布满血丝的眼珠,强打起精神开始洗漱,直到一盆清水从头淋了下来,有些冰凉的井水刺激起全身的血脉,总算让他恢复了活力。

在他的周围,忙忙碌碌、走来走去的,都是听到鼓声,从床头爬起来的少年们。大家彼此打着招呼,开着玩笑,站在屋外的空地上进行着洗漱。这幅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画面,让他仿佛回到了当初年少读书时借宿学校时的经历。

昨天回来时,夜已深沉,所以看不到营地的全貌。到今天早晨,才能看见整个营地的面貌。

现在李天养所在的地方是一群少年的住宿区,因为不缺钱的缘故,大家住的不再是以前的茅屋,而是竹楼瓦房。由于需要住宿的少年人数颇多,所以这片住宿区的范围也颇大,三排贯穿南北方向的竹楼并排着屹立在营地的正东方。每一排竹楼都被均匀地分成了十几间大小相当地宿舍,每间宿舍里则被安置了六名队员,也就是刚好一个伍的队员在其中。

而在宿舍区的南面,则是大家就餐的食堂,人员的增多,所以厨房每天需要蒸煮的食物也越发庞大。像现在,当一群少年还在忙着洗漱的时候,食堂那边的炊烟就已经飘散开了,这是少女们在开始准备大家早上的早餐。食堂大门是在西方,打开大门,就能看到营地的正门了,正门紧贴着食堂的地方,则是李天养昨天登记的岗哨。

宿舍区的西方,是昨天夜里大家聚在一起玩耍的那栋两层高的木楼,木楼的正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三个大字——齐心堂。除了寓意大家众志成城之外,也是因为李天养为了贩卖作坊里的产品,而在官府报备建立的一个商会,商会名字就叫齐心堂。每当有商人来找他们谈买卖的时候,这栋楼也会作为招待客人的场所,而在二楼更是留了几间客房,以防有客人前来需要留宿。要知道,谭门现在虽然也开始有了酒楼和客栈,但是你可别期待这个乡野之地里的客栈能准备什么像样的客房。

这栋营地里最高的建筑就坐落在营地的最中央,再往西过去,就是一大片的作坊工场了。纺织作坊、腌蛋的作坊和制作牙刷的作坊就坐落在这里,每个作坊占用的面积不大,但是也不小。而像造纸作坊和饲养场这样污染较大,味道浓烈的作坊,则被李天养他们安置在了远离食堂和住宿区的北方,两者之间隔了一个很大的操场。有了这个操场的隔离,才既能把两个作坊给围在围墙之内,便于管理;又能不对大家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在操场的东方,是一个高出地面一截的看台,看台的背后,挨着围墙放了一面大鼓,早间的鼓声就是从这里发出的,一个少年正双手拿着两个鼓槌,站在大鼓的面前。操场的西面,则是几间茅房,大家清理五谷废物的地方。

这,就是整个营地的全貌,如果从天空往下俯瞰营地的话,整个营地就像一个不算规整的“园”字。而为了这一个营地,李天养他们整整投入了三年的产业利润,才有了今天的样子。住在营地里面,李天养他们就跟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充满了亲切的感觉。

“咚!咚……”又是九声鼓点响起,这意味着早操的时间到了,一群少年一窝蜂地跑向了操场。等到李天养跟着吴杰他们跑进操场的时候,早已有许多的少年就位,开始做起晨训的热身运动了。

关居雄盯着两只黑眼圈,早就站在了操场的看台上,盯着一群人慌乱地奔跑着。

随着看台背后的少年再一次敲响九声鼓点的时候,早操就真是开始了。

“报数!”关居雄长久以来练就的大嗓门,声音一出就传递到每一个少年的耳边。

“1,2,3,4,5……170!”站在最后的一个人是李天养,当他报数完毕以后,小跑到看台前,向关居雄汇报:“报告教官,少先队应道194,实到170人,二十四人昨夜执勤,报告完毕!”

“归队!”

“是!”

这是每日早操的例行公事,李天养当初设计这个,除了耍帅以外,也是为了显示当初自己跟少年们同甘共苦的行动,到如今,已变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习惯了。

接下来,就是半个时辰的运动:绕操场十圈慢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撑各二十组。随着大家的身体长开了,大家的训练强度也在慢慢加重。虽然强度加重了,可大家完成的时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有减少的趋势,要不然少年们又哪里会有那完美的六块腹肌呢!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则变成了三人一组的对抗训练。

“接着,连长!”长生和得财一人递过来一块木盾,和一把有些大得惊人的木刀。

接过长生递过来的武器,李天养用笨重的木刀轻松挽了一个刀花,然后举起木盾比划了一下,才对一起组队的长生和得财说了声:“谢谢!”

木盾长三尺,宽一尺五,厚一寸;是李天养请木匠师傅用琼州特产的坡磊木边角料辅以普通木材拼制成的木盾。虽然没有铁器重,但是也比一般的木盾沉重结实,拎在手里,足有十多斤的分量。至于这把笨重的木刀,则是为了大家以后能习惯铁刀的重量,木匠师傅按照铁刀的分量给打制的,一把足有七八斤重。

“准备!砍!”

“嘶!”

“举盾!档!”

“嘿!”

作为海盗,在大海里战斗,使用长兵器的概率要比短兵器要低,因为作为战斗场地的海船本身地势就不大,让长兵器根本没有放开施展的余地,真要被人家近身了,反而会因为空间狭窄的关系,会显得碍手碍脚。所以李天养跟家里的父亲取经之后,决定重点练习刀,盾,还有长弓。而且就算是是在陆地上去了,刀盾兵也并不是没有战斗力的。

当然,长矛或者说长枪,这样普遍,而且还廉价实用的武器,李天养也不会真的就放弃了。只是比起前面几样来说,他们训练的强度和时间都要相对要少一些。未来是火器的时代,如果到时候真有机会,大规模配备火器之后,那么到时候的近战拼杀则会更多像现代一样,使用一把组装在火器上的刺刀了,那李天养更是不可能因为当前的因素就放弃以后的发展的。作为跟迟到拼杀相近的长矛来说,现在让大家练习一番,也算是为以后打下基础了。

同类推荐
  •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身为一国的国民,必须对本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可以说是所有国民的共识。然而中国历史,浩浩五千年,煌煌廿四史,一般人难以尽知。有感于此,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特为具有一般知识水平的读者撰写了《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一书,以使读者读过此书,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了解。但是,在书写过程中,吕思勉并非一味罗列史实,而是透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制度变迁,洞悉中国历史的大势。如此,读者不仅能明了本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为适应一般读者的阅读水平,本书用浅显的白话行文,内容选裁得当,不仅有历史本身的厚重与深刻,更兼顾了阅读过程中的故事性与趣味性。
  • 这就是我李白

    这就是我李白

    这不是穿越文,穿越文单纯为了征稿而已。这就是李白的一生,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李白,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有据可考的。想看李白什么剑仙玄幻,出门右转。想了解一下能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能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能写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李白的人欢迎进来
  • 历史的悬案

    历史的悬案

    历史的悬案人类社会总是在纵横捭阖中不断激荡和前进,历史从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被湮没,那些尘封于岁月中的离奇悬案同样不会被后人忘记。无论是名人的离奇死亡,还是战争的不解谜团,所有离奇跌宕的谜案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历史的悬案》将带你回顾那些历史的瞬间,为你拨开重重迷雾,重新探索和追寻历史的真相。
  • 我本初唐

    我本初唐

    程鸿,一个横店的龙套,一个天雷给滚到了初唐贞观四年,什么?我这还有亲戚?还是亲爹?还是真的?怎么回事?(大家还是来起点看吧,现在还不够收藏呢)P;很多人告诉我说,前面几章你改改吧!又不分段,又没标点,影响阅读。简直就是小学生试卷添标点断句的题目……我一直没改,倒不是一意孤行,而是这段承载着一个东西,至于是什么我就不卖惨了。若是有机会说给你们听,海涵一下将就看吧!
  • 我有一座军火库

    我有一座军火库

    文奎带着一座军火库穿越到元末明初,他激情豪迈地吼道:“朱元璋,我来也!”
热门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倔犟的姑娘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倔犟的姑娘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我是偷儿

    我是偷儿

    一个现代的小偷,穿越成为古代的山贼,开启了全新的一生。一场搞砸的抢劫,改变她山贼的命运,带她走上命中注定的道路。盗能为恶,亦能行侠。她用她精湛的盗术,高绝的武功和绝顶的智慧,化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在一次次为人排忧解难中,她让别人如愿,但命运是否会让她如愿?一个出身高贵的深宫太子,一个风流潇洒的复仇公子,一个智比孔明的江湖书生,哪一个才是她最终的归宿?人生难,情路难。大多数人死在布满荆棘的路上,她却要执意闯过荆棘,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 The Innocents Abroad

    The Innocents Abroa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史盲必读的历史小故事: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历史盲必读的历史小故事: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本书将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浓缩为小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趣味性极强,它不仅让大人们在阅读中受到历史的启发,也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出无穷的想象力!
  • IQ265恋人搜查官

    IQ265恋人搜查官

    被一个长年住在监狱里的腹黑男人缠上是什么体验?被24小时GPS定位、实时监控一举一动是什么体验?可怕的不是身为警察却爱上了犯罪基因99%的天生恶魔,而是沦为IQ高达265的天才黑客的独家玩偶。
  • 魔湖(第三部)

    魔湖(第三部)

    水,万物之源,在这个宇宙中生成了无数的精灵。精灵中的精灵在时光中守护着所有的孩子。有一天,它从高高的天空中俯瞰,望见了孤独徜徉在魔湖湖畔的丹奥,那承受着比我们童年时还要多很多苦恼的男孩子。精灵中的精灵说:喏,这是丹奥,没有姓氏的孩子,从湖水上漂浮而来的婴儿,命运注定他有更多的生命承受与担当。
  • 尘埃喧嚣

    尘埃喧嚣

    从在大厅里登记的那一刻起,杨浦就隐约预感到这可能是一次错误的赴约。杨浦看到,登记簿上在他之前,已经有了龙飞凤舞的签名:刘大鸣、史建平、汪一露、柳眉等;在单位和职务栏里,同样是龙飞凤舞地签着:公羊山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伟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国远东斯菲里商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东方艺术文达有限公司总裁……这些公司和头衔,透着财富和实力;而对杨浦来说,仿佛还透着咄咄逼人的“人身攻击”。杨浦在单位栏里写下“马山矿业有限公司”,而在后面职务栏里他什么也没有写。
  • 小小老公,别凶我

    小小老公,别凶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年〗苏锦年要嫁给小自己3岁的高中生了,只因她父亲最尊敬的人是他的司令爷爷,只因他的父亲是同她父亲出生入死过的战友,最主要的是因为他的小叔救了他的父亲。好吧,谁叫小妹未成年,好吧,谁叫她是个孝女,好吧,她穿上婚纱迈上红地毯,认命的嫁给那个素未谋面的,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的人。可是谁能来告诉她一下,那只穿着貌似是新郎服的站在红地毯的另一端的公鸡,是在唱的那一出吗?谁能来告诉她一下,这个不久前一脸嫌弃的看着她,一开口就叫“老女人,欧巴桑,阿姨~”的少年为什么突然将她抓到天台对她说“老女人。不准吃别的嫩草,老女人,你是我的。”的人是不是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他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正军区司令的孙子,国防大学校长之子,司徒集团执权者的唯一外孙,IQ200的天才少年,出众的外表,哪一样不让他如太阳神一般耀眼?[2/3]哪一样不让女人们为之疯狂?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偏偏要他娶这么个比自己大三岁的老女人?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他会对这个老女人感兴趣?会觉得她笑起来甜美,会觉得她嘟嘴可爱,会觉得她性感妩媚?为什么他会对这个老女人有那么多的不准?不准她对别的男生微笑,不准她和别的男生说话,不准她21:00之后回家,不准她低胸短裙——【霸道简介】【一】某天,某厕所门口,少年将某个的老女人压在墙上强吻,时间长达五分钟。事后:“你~”某女气喘吁吁“我?”某男笑意盈盈“我是你的老师”“我知道”“不准”“恩?”少年轻挑眉。“耍流氓”“呵呵”少年轻笑,如琴弦弹奏之音。“阿姨老师,我只对你耍流氓”随即又俯身,含住那诱人红唇!!!【二】“龙少邪,大混蛋,死禽兽!凭什么,骗我,欺负我!拎起来,打你PP——小P孩儿,让你不乖,让你不乖…”“小老师,我混蛋,我禽兽,我让你打好不?[3/3]别生气了,别气坏了”“哼,你不止混蛋,禽兽,还ED,不举…”醉酒后的小女人嘟着嘴不怕死的继续说道。“ED?不举?”少年眯起眼…“女人,你的男人很行,马上证明给你看。”-------------------------------------------------------------------------------------------喜欢的,请跳坑。
  • 消失的翁仲

    消失的翁仲

    “是因为乙未亭,所以叫夷亭。”在大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唯亭镇街上一家豆腐坊的楼上,张泰正仔细地往一张黄裱纸上刷着浆糊,准备补一下被昨天的暴雨打破了的窗纸,突然说着。坐在桌子一头,正往嘴里不停地扔着豆腐果的少女一下睁大了眼,吃惊地道:“咦,你怎么知道?泰哥,你真会算?”张泰仍然刷着浆糊,头也不回地说道:“你一直在咵哧咵哧地吃东西。刚才楼下走过的那两个人在说什么‘明明是唯亭,为什么叫夷亭’,你的嘴就一下不动了,我猜你定然也在想为什么这地方有两个名字。”
  • 生活,是第一位的

    生活,是第一位的

    《生活,是第一位的》是汪曾祺的文学创作谈,篇目不仅包括《自报家门》《关于〈受戒〉》《〈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这样自白式的对自己创作初心与创作历程的阐述,也有《沈从文和他的〈边城〉》《读〈萧萧〉》这样对老师沈从文其人及其作品的剖析,更有《小说创作随谈》《小说技巧常谈》《关于小说的语言》《文学语言杂谈》这样关于小说创作的真知灼见……个中所述,皆是汪曾祺自己多年摸索的“甘苦之言”,绝非“零批转贩”。除小说外,本书中选编的文章还论及散文、戏剧等,汪曾祺对生活、对文学的思考、经验、心得,都在这些文章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