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500000009

第9章 (6)

填写借书卡时,屋门又被推开,进来了一个中等身材的男人。他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穿灰色的中山装,领口的两个扣子已经掉落,因而敞着,露出里面一件紫红色卫生衣。下面的裤口卷着边,沿着卷边有一圈结了壳的泥巴,这大概也是他的裤边卷起来就放不下去的原因。他的鞋子上也是泥迹斑驳,基本上分不出鞋底和鞋面的界限。从他的身上,散发出一股特别的气味,杨云辨别了一下,应该是那种新鲜的泥土和青草,还有粮食,农用肥料,铁制用品混合杂陈的气味。

金老师对他颔首微笑。他们看上去很熟,相互间的气氛随意。

杨云把填妥的卡片交给金老师,又侧身让开借书台,好让新来的人办事。

“啊,你选了这本。”金老师从老花镜的上方瞄一瞄她。“这本书说教性强,不容易读得下去。严格地说,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个文学理论家,不是小说家。”

“真的啊。”杨云犹豫,“要不我换一本?理论书我读不懂。”

刚进门的男人插话:“既然借了,就读一读。这本书在沙皇时代的俄国,地位相当于鲁迅先生当年的《狂人日记》。”

金老师仍旧是微微地笑,神色很欣赏:“乔老师,亏你想到这么比。”

乔老师?乔六月?杨云想,这个人就是在借书卡片上留下名字的乔六月?

怪不得他身上有泥土和青草的味。好闻的田野味。被阳光晒热的麦田的味。

乔六月借的是一本专业书,孟德尔的《遗传学》。金老师事先已经给他找出来,就放在借书台下面。书是很厚的一大本,而且很新,侧边齐齐的,没有太多被翻过的手印。他低头填了借书卡,把卡片交给金老师,说:“这回要借久一点。”

“你慢慢看。”金老师回答他。

他夹了书,转身出门。田野的气味随即消失,阅览室恢复了往常的沉闷。

杨云只愣了几秒钟,忽然小跑几步跟出门。

“乔老师,”她指指他手里的书,“你怎么看这个?听我们老师讲,孟德尔的遗传学说是资产阶级伪科学,它跟米丘林的生物学说是背道而驰的。”

她说得急切,而且明显传达出一种担忧。在农校,米丘林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楷模,所有师生仰望的榜样,每个人都必须把米丘林学说奉为神明,离经叛道是非常危险的事。

乔六月转身,惊讶地看她。图书馆门口的路灯恰好罩住了他的身体,他的眼睛和鼻腔下方有小小的阴影,下巴显得瘦削,瘦而有力,像耕地的犁头。

“你叫什么?哪个班的?”他问得不动声色。

“兽医班,杨云。”她说。

“回去吧,读完《怎么办》,告诉我你有什么看法。”他用下巴点了点杨云手里的书。

“那我该到哪儿找你?”杨云认真了。

“学校试验田。白天我只要不上课,都会在那儿。”乔六月笑了笑,把刚借到的书举起来,对杨云扬一扬,走开。

杨云这才想起,乔六月根本没有回应她的担忧。他避而不答,是觉得关于米丘林的学说之争不值一谈吗?

农校的试验田是这一带乡村中伺弄得最好的庄稼地,一年四季,地里的稻穗沉得打脚,麦芒硬得扎人,玉米棒子比成年人的小臂还长,棉花能收到二百斤出头。据说去年菜地里长出一只南瓜,两个学生抬进食堂过称,五十斤的秤砣愣是没有压住,秤杆啪地翘上去,差点把其中一个学生的眼睛捅瞎。附近的农民没事就喜欢来看农校的试验田,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老鸦般地在田埂上蹲着,呼噜呼噜地抽着水烟,看满眼的绿色,琢磨农校的人如何下种,如何施肥,如何掐花打枝。他们不服气地说:“娘的个头!我们给地里喂大粪,人家喂白面粉!”

其实喂的是日本尿素。乡下人没有见识过,以为土地跟人一样,抽了白粉就长精神,发了疯地高产,把秤杆压得翘上天。

杨云在一个紫红色的傍晚走到试验田。那一刻,夕阳正在沉沉西落,紫色和粉蓝色的暮霭在半个天空流转,金灿灿的斜晖穿过条状的云层漫射到大地,沿田边笔直延伸的那一排杨树成了小孩子创作的蜡笔画,五颜六色绚丽得不成章法。田野上倏忽掠过一只燕子,倏忽又掠过几只蝙蝠,连长着双层翅膀的大眼睛蜻蜓也赶过来凑热闹,一群一群低低地盘旋,好像遥曳在半空里的微型滑翔机。

乔六月仍然穿着那套灰布中山装,裤脚管一直挽到小腿弯,在稻地的田埂上缓慢游走。他真是走得很慢:腰弯下来,脑袋侧勾,不错眼珠地盯着田里正在扬花灌浆的稻穗。他的一只手里,握着一把半尺长短的剪刀,中山装的两只大口袋里还鼓鼓囊囊塞着好些东西。他不断地在田埂上停住,有时候走下田埂挤进稻地,低身细看某一株穗子,将它握在手中,跟前后左右的稻穗比较,决定取舍。在这个过程中,他非常专注,又显得犹豫不决,左右看看,再退后看看,还眯起一只眼睛,木匠吊线一样地看。在稻田里数以万计的长势相同的稻穗中,他想要找出一株超凡脱俗的群体优胜者,不是容易的事情。

杨云迎着夕照扬手召唤:“乔老师!”

乔六月抬头看见她,做个手势,要她稍等一等。他勾着身子在选中的稻穗上忙碌,动用了剪刀,好像是整穗什么的。他动作轻柔,从容不迫,一丝不苟,远远看去,凝神到连呼吸都屏住了一样。用完剪刀后,他随手放进裤兜,然后从上衣口袋里抽出一个小纸袋,吹开,小心翼翼地套在修剪过的那株稻穗上,再掏一枚回形针别住袋口,最后掏出拴了细绳的小纸片,用铅笔头匆匆写几个字,挂上稻株。

做完这一切,他直腰,把身子用劲往后仰了仰,用劲呼吸,再走回田埂。踏上田埂之后,他最后回望稻田里凭空兀立的纸袋,搓搓手,神情满意。

乔六月沿着田埂轻轻松松往大路边走过来时,杨云却一直心惊胆战地盯住他裤兜里鼓出来的那把剪刀。她担心刀尖会不留神刺伤他的哪儿。如果不小心在田埂上绊上一跤,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结果当然是什么也没有发生。杨云自己笑起来,觉得这种担心实在莫名其妙。

“我读完那本书了。”她把两手插进土布缝制的裤袋,脚尖原地转两个半圈,神情是从未有过的活泼。

“哪本书?哦,《怎么办》。你还真当是老师布置作业啊?”乔六月笑。

“我啃了三个夜自修!”她夸张。

“有收获?”

“世界上有没有洛普霍夫那样的人?如果大家真能分享面包,分享爱情,是不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她仰望乔六月,目光闪亮。

乔六月轻笑一声:“我打赌你没有谈过恋爱。”

杨云大胆回击:“我也打赌你。”

“我不会中招,幻想世界上有爱情乌托邦。我让你读这本书,不过是希望你了解俄国革命党人的初期理想。说实在话,如果革命从狂热开始,我们很难想像它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就比如一个人总在发烧,体能会迅速消耗,本来可以活八十岁的寿命,四十岁或者三十岁就完了。”

“可我还是觉得洛普霍夫令人崇敬。他能够假装自杀去成全韦拉的爱情,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乔六月谈的是“革命”,而杨云的思路始终是在“爱情”这两个字上打转。她已经二十一岁,爱情已经在身体中关得太久,只等着有一天喷薄释放。奇怪的是,在那个革命热情如山洪爆发的年代里,她爱上的乔六月,却出语惊人地把革命比喻成发烧。

午饭后,罗江和玉儿关在房间里吵了一架。他们讲话的声音很大,罗江一改平日的斯文,变得蛮不讲理,气势逼人,一句跟着一句,让玉儿几乎没有回应余地。玉儿只好哭,先是小声,后来就不管不顾了,有点女孩子耍赖的意思了。

罗卫星没有出面干涉,也不知道他在东头房间听见了没有。罗想农觉得弟弟这一家人的关系有点怪,他们像是搭伙生活的陌生人,彼此之间互不勾连,不过问对方的事,也不关心对方的情感状态。如此松散的结果,就是各自的生活能力超强,从老大罗江到小儿子罗泊,习惯了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做父亲的只需要操心他本人的爱情,不必为儿子们担忧。

罗想农却生怕在这个院子里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局面,搅扰了合家团聚的气氛。他很想走拢去听一耳朵,判断恋人间争吵的严重程度。转而想想,作为伯父的身份,他这样走过去,有点自作多情的意思,只好跟着罗卫星装聋作哑。

片刻,门打开,两个年轻人都气冲冲地走出来。玉儿走在前面,背着一个红黑两色的双肩背的包,墨镜遮盖住有可能哭红的眼睛,脚步急促,几乎是夺门而出的样子。

“你走了,就再不要来见我了!”罗江在她身后咬牙切齿。

“不见就不见,稀罕啊?”玉儿头也不回。

罗想农赶上前:“玉儿!”

玉儿忿忿:“我已经跟罗江恩断情绝了。”说完小跑着奔出院门,上了大路。

罗想农惊愕地问罗江:“她去哪儿?”

“她说要回南京,她那个经纪人找她接一单活儿。哼,我还不明白怎么回事?那小子,有机会就要勾一勾她。”

“那么,你就这样把她放走了?”

罗江耸耸肩,伸出三根手指:“最多三天,她就要回来。她跟那个人混不长。”

罗想农目瞪口呆。他想,不是罗江疯了,就是这个世界疯了。这世上的事情真是疯狂,关于爱情关于责任关于婚姻,能够如此混乱。

罗江很快把玉儿扔到脑后,嘴里哼起一段旋律轻快的舞曲,收拾出一个摄影包,出门寻找风景。

坐在门槛上专心看小人书的罗泊忽然抬头,一本正经劝他的伯父:“你不能跟他们急,他们平常就这样!”

“是怎样?”

“就这样呗,今天好明天吵。不吵不闹不成夫妻,书上都这么说过。”

罗想农差点儿喷笑,他想这小东西处变不惊,将来倒是个做大事的材料。

下午袁小华又过来了,信守诺言,来给他们做大肉圆。她并且带来了一个半新不旧的绞肉机,用蓝白两色的塑料编织袋拎着。

“你别动手!”她吩咐罗想农,“坐一边看着吧,省得碍手碍脚。”

她把绞肉机安置在案板上,返身去厨房,从冰箱里取了大块的肉,放在水池里冲洗。肉冰凉,她的手指头冰得受不了,举起来在嘴边哈气。然后她要求罗想农拎两瓶开水过来,兑进水盆里,把猪肉泡进去。泡到表层化了冻,她开始清洗猪肉的肥瘦两个部位,重点对付猪皮,拿刀子嗤嗤地刮去油垢,还觑着眼睛看有没有遗留的猪毛。水盆里换过两回热水之后,猪肉里的残血漂尽,颜色开始发白,看上去新鲜洁净。

“你这孩子做事利索。”罗想农夸赞她。

“我是跟杨云奶奶学的。她做事,我喜欢在旁边看着。你知道吗,看一个利索的人做事,就跟看电影看戏一样,让人着迷,因为动作中有韵律,韵律就是美。”

“你常过来看她?”

袁小华笑起来:“我考师范的那半年,就住在你们家里复习。我自己家太乱,我爸的那帮狐群狗党成天聚在我家里打麻将,吵死了。”她朝罗想农住的那间厢房努努嘴:“我住你那间屋。那屋里有只老鼠,成精了,天天蹲在屋梁上看我写作业,我赶它走,它不怕人,赖着。它现在还出来吗?”

“不知道。我没有见过。”罗想农坦白。

袁小华叹口气:“奶奶不在了,一切都跟从前不一样了。”

她在案板上分解猪肉:先把猪皮割开,放在一边,再剔去猪骨,然后把肥肉和瘦肉分离,瘦肉切成小块,上绞肉机绞成肉糜,肥肉一刀一刀切成肉丁。

“肥肉不能绞,一绞就会变成死肉,做出来的肉圆口感不嫩,跟街上卖的盒饭肉圆没有区别。”她的神情中充满对自己厨艺的自信。

“你觉得……”罗想农试探着问她,“你杨云奶奶在这里生活得快乐吗?”

袁小华停止摇动绞肉机,警惕地抬了眼睛:“什么意思啊?”

“我是说……”罗想农考虑着措词,“你跟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候,她有没有抱怨过什么,比如对我,或者罗卫星?再或者,她对我父亲……”

袁小华“嗤”地一声笑出来,透出一种不屑:“你们自己家的事,还找我探听。”

“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罗想农辩解。

“你们这代人就是这样,虚伪,有问题憋在心里,在旁边绕着圈儿使劲。累不累啊?”她不高兴再说了,重新摇动那个墨绿色的把手。淡红色的肉糜成一个圆柱状地挤出来,一截一截地跌落到瓷盆中,依旧保持着破碎的圆柱形。

罗想农暗自苦笑。他本想从袁小华口中打听出母亲遗愿里的秘密,看来是不可能了。小姑娘不会清楚母亲为什么要求跟父亲分葬,母亲不可能告诉她这些。

杨云从来就是一个守口如瓶的人。

同类推荐
  • 明朝:谢幕之门

    明朝:谢幕之门

    如果重回明朝,该怎么来寻找这个王朝的危机路线图呢?或者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明的谢幕之门悄然掩上了呢?也许可以从万历年说起,万历年间的事真是一言难尽。当晚明国情观察者利玛窦沿着大运河从南京来到北京之时,他由衷地惊叹一个王朝外表上的华美与尊贵。但是利玛窦绝对想不到,紫禁城内,一个叫张居正的男人正在气喘吁吁地进行着挽狂澜于既倒的改革,这场改革是如此地惊心动魄,最后竟成了张居正和万历皇帝两个男人之间恩怨交集的牺牲品。改革失败了,改革者遭到了秋后算账,轰轰烈烈的宫廷争斗持续了几十年,直到万历皇帝以长期罢工相威胁——他不再上朝了。
  • 崇祯大传奇(全三册)

    崇祯大传奇(全三册)

    揭开传奇皇帝崇祯掌权、用权、失权的全部细节!导演尤小刚亲笔作序隆重推荐!政商必读!创业必读!历史爱好者必读!本书作者耗费10年心血,将史料化为精彩纷呈的历史小说,首次完整还原崇祯的传奇一生,让您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深入了解崇祯掌权后遭遇的所有危局、陷阱和诡计,失败的细节、教训和规律。本书作者查阅大量典籍史料,遵循史实,挖掘细节,历时十年,在迄今为止的文学作品中首次还原了一个最真实的崇祯,为您全面揭开历史上最勤奋的传奇皇帝崇祯掌权、用权、失权的全部细节。
  • 巴音阿门的春天(萨朗短篇小说集)

    巴音阿门的春天(萨朗短篇小说集)

    冰川雪岭与戈壁翰海共生,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映衬着一望无垠的林海,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新疆。该书收录了新疆先锋作家萨朗的短篇小说九篇,其中既有现实的关照,又有历史的荒诞。作者用细腻而不失大气的笔触,写草原,写雪山,写情感,写人性,勾勒出新疆浓墨重彩的美景与人生百态。
  • 80后小夫妻的房事

    80后小夫妻的房事

    毕业两年就买房,80后小夫妻购房记。人生两件大事,一是工作,二是房子,热恋中的季明和乔罂大学刚毕业。他们想拥有一套房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然而职场无情,房价高昂,季明和乔罂同时遭遇了人生两大难题。听说做业务能迅速完成财富积累,季明选择了做保险,但业务没来,情感困惑骚扰却来了;乔罂为买房向老板借钱,钱没借来,却来了桃花……居无定所,心无所依。房子是家?家是房子?现实而辛酸的买房那点事儿。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我还注意到集子中的多篇作品都有一个叫“另维”或“另小维”的人物。作者也许是有意以此突出故事的真实感?许多前辈作家都说过,小说是作家的自叙传。作者显然很会讲故事,善于在营造情节的跌宕起伏上下功夫。但那些明显过于突兀的结尾、那些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过于完美的人生结局的憧憬又难免给人以落入俗套的感觉。毕竟,作者还太年轻了吧。因此,如何经营结尾(其实关系到如何写出人生的复杂与难以逆料)就成为作者下一步面对的挑战。
热门推荐
  • 做我皇后可好

    做我皇后可好

    逻梦,异能力W组织的小菜鸟,突然穿越至虚拟空间。并且得知,W大神七煞和她同处同一空间内。不同的是,她是暗杀者,而他是却是被组织下达了追杀令的人。是的,你没有听错。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送人头任务。拜托,boss大人,逻梦VS七煞单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森森恶意好嘛...可偏偏...屌丝逆袭。七煞大神竟然眼瞎,看上了逻梦现世界的寄存体,苏姬!後...逻梦想...这般境遇,还真是...走了狗屎运啦。
  • 重生帝尊:圈回一只妖

    重生帝尊:圈回一只妖

    “看你艳压群芳,冠绝九界,做本轩主的男宠,也未尝不可!”“只要你回来,孩子本君来养!”“什么!她还是无法记起他?那就夜夜专宠直到她想起为止……”她是落入揽玉湖里的一片月光,经过无数万年月华的浸润,才化身成世间唯一的一片水月妖。而他,来自太古时期的万统之帝尊,第一次见面就想杀她,第二次见面就绑了她……没想到被他圈住宠宠宠,宠到人神共愤、满世界找,特么还想整个二胎……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字字珠玑,启悟世人的大德讲演录——他是个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更是一代名僧。在人们心目中,他就像一个“谜”,一个难以琢磨的谜。
  • 行走人间的夏木果

    行走人间的夏木果

    大学毕业,夏木果按照父母的遗愿考进了本事一家景观设计院担任设计师的工作。她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而且做事认真负责,很快得到了上司的信任。但是,新上任的上司腹黑至极,对夏木果百般刁难,本已经在工作上风生水起的她,工作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加上谈了五年的男朋友突然提出分手,夏木果的精神压力非常大,几近崩溃。偶然的一次旅行,她遇到了酷爱旅行的著名青年导演尤夏,两个人开始了一段离奇的人生旅行。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山狼

    山狼

    山河破碎,烽烟四起。望神州,大好男儿,振臂高呼!誓死不当亡国奴,杀尽倭寇方罢休!出生在白山黑水间,自幼丧父。进过讲武堂,留学过东洋。赵世勋一路从东北到长城,从太原再到这血染的中条山之中。他背负着国恨家仇,从尸山血海中一次次的幸存,确血热血犹在!他和当时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共赴国难的热血男儿一样,只有一个信念!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书友群637665248
  • 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自20世纪60年代滥觞于北京广播学院,得益于一代代播音教学岗位巨擘、大师、前辈、同侪的矻矻致力,薪火相传,而今已迈入枝繁叶茂、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盛年。现如今,播音主持学术理论大架已然形成,同业人在科学承继中前瞻、出新与发展,一批又一批播音主持人才走出象牙塔,在广播电视一线挥洒着智慧和才情。这是广播电视事业兴旺发达之兆迹,也是播音主持后备人才培养之方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正未有穷期;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亦跨越常往,继续抒写着一代风流。瞻前顾后,于今天在播音主持岗位上奋争了35个春秋的我辈,欣然中自是慨当以慷。
  • 凤傲九天之夫君难追

    凤傲九天之夫君难追

    秋风瑟瑟,被刮掉的枯叶落了满院,在地上被风吹的沙沙作响。一座府邸中的下人们忙着烧水端水,一名从屋内出来的丫鬟被门口等待焦急的男人拦住:“夫人如何了?”“老爷,夫人还没……”浓墨一样黑的天空忽的划过一颗星。丫鬟还没回答只听见屋内传来婴儿的一阵哭声……“恭喜老爷,夫人产下一名女婴。”门被打开产婆抱着刚刚产下包裹严实的一名女婴抱到男人跟前。……
  • 情非得已:江少的白发前妻

    情非得已:江少的白发前妻

    新婚之夜,乔初颜抛下她和满堂宾客不顾。形婚两年,虞清清本分地扮演乔家少夫人的角色,却换来他一句冰冷的离婚。江子曦如裂缝里的阳光闯进她的世界,爱她、宠她,极尽所能。他说:“只要清清要的,我江子曦都会双手奉上。”后来,父亲被举报为亚洲头号毒枭,锒铛入狱;母亲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哥哥车祸昏迷不醒;一夕之间,虞清清的世界天崩地裂。虞清清永远都想不到,这一切都是拜他所赐,那个宠她到心尖的男人,真相如一把尖刀剜着她的心。她红着眼睛问:“江子曦,你就是这么爱我的吗?”媒体闻风而至,舆论的浪尖之上,逼问、讽刺,如尖锐的钢针插进她的身体,一瞬间,她满头白发……
  • 临城国际大劫案

    临城国际大劫案

    1923年5月6日凌晨一时许,山东南部的枣庄市临城附近的津浦铁路线,两名巡道工沿着闪着青色光茫的铁路线向南迤逦而行。晴朗无云,月光如银,这样的好天气,不用马灯便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很远的地方。初夏的夜风轻轻地吹拂着,两边无边无垠的麦田如海,麦浪起伏。巡道工走回到路边一间扳道房,叫醒在里边睡觉的同伴,开始交班。屋里还睡着一个带枪的铁路警察,也醒来和几个人说着话。就在这个时候,十几个黑影从麦田中钻出来,几个人守在外边,几个人冲进扳道房。“都不许动,谁动打死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