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500000003

第3章 前言 (3)

不是名著、不是经典,可以接受,然而不去探索新知是不可能的。不去探索新知,不去尝试用新的表达方式写华为,并进而思考社会、人生、事业,就等于一无所获、等于连华为的皮毛都没触及。对于我们这些在华为工作过的人,我们说华为好,不是一般地说它好,不是说它发展速度快、销售额年年翻番,不是说它的效益好,不是说它在海外连连取得突破—这些仅仅是华为发展的结果,甚至也不是说它的老板如何好。我们说华为好,是因为它带给我们全新的关于工作、服务、客户、组织、人力资源、合作与竞争、人生奋斗等经验和感受。它靠内在吸引我们、激励我们,使我们在人生的历练中增添了一笔罕见、难遇的教益。我相信,这种教益很可能是我们其中大部分人在一生中所能获得的最为重要和宝贵的一笔。即使我们因各种原由离开了华为,我们也会由衷地说一声:任正非的华为公司是一个真正的异类,我们从未在别处见过其同类项,它是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成功本身便是一种新观念运作、新的企业实践方式的结果,它很可能预示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会大大地改变中国经济的面貌。

遭遇华为,不可能不激发出新的认识,不可能不去琢磨、掂量新的企业方式—这种方式,任正非在华为实践超过了20年,他自己并没有刻意捂住,当然也没有把它整理、总结出来。

华为20年,一直处于一种高亢、高速的发展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甚至蜕变,不仅有质的变化,数量上的变化如员工人数、销售额、产品领域、海外代表处所进驻的国家等也是惊人的。在种种变化中不变的是任正非对华为无形而权威的牵引。这种牵引,当你在华为的时候,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但是离开华为后,又会觉得抓不住要领。这不是华为的一个缺陷。事实上这是华为的一种成熟,是一种有复杂性的成熟,这是一种企业所少见的丰富性,其真正的缘由在于任正非。他是华为的变化之源,是华为变革的动力。你不能凭你离开华为时所认识的他来认识他,在你离开华为后,他还在领导着华为进行变革。你还是你,而他已不是你所记得的他。

要写出这其中的复杂性、成熟、丰富性,相信对于任何一个想写华为的写作者,都是非常棘手的。因为它让你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它让你觉得你总结的任何关于华为的若干条经验,都显得过时、简单、表面、没有洞察力、没有发展的眼光,它让你回顾早期的华为岁月显得特别的陈旧、特别的刻舟求剑,因为华为早已自我更新到另一个境界。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成为了我写作的障碍,然而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挑战。可以说,放弃写经典,一点儿也没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只是,其中的乐趣,足以抚慰内心。

我们敢不敢于认识任正非

但凡写书,多少会希望写出点深度、提出点创见或理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改变一个时代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应该是理论。”以这个尺度衡量,任正非的实践本应是那种我们期待中应该出现的伟大的企业理论—这个理论实际上已经存在,存在于任正非打造华为的实践中。我的“机会”在于,这个理论没有完全成为文本,因此既不为外界所传播,同时也没有被华为内部所掌握,它只是存在于任正非的意识里,由任正非所驾驭,一旦他离开华为,这一“理论”恐怕也会随之消失。

我写这本书,不敢说就此建立一种理论,目前我还没有这样的打算,我只是想表达自己如何去理解任正非这位企业家,借华为之便以坐井观天,去管窥一下所谓的世界级企业的成长机制。

理解任正非,谈何容易,即使一个人在他手下工作一二十年,也很难说能触及他的深刻内涵。除此之外,敢于理解任正非也是一个问题:我们敢不敢冒险去认知他的伟大和与众不同之处,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启发。或许因为“不敢”去认识,所以钦佩任正非和华为的人虽然很多,能很好表述的却微乎其微,大家都在等待一种独特的表述方式。我们很少能够听到人们正儿八经说华为,说到痛处的更罕见,顶多感慨华为是一家不错的公司、华为是中国最好的公司而已。在这个时代,我们其实并不擅长去评说真正的新生事物、美好事物、有分量的事物。作为曾经的华为人,我是不是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尝试改变这种状况呢?因此,与其说当人人都在谈论华为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不如说我们如何谈论。

严格说来,本书并不是关于华为的书,而是关于我是如何认识任正非的“涂鸦”—涂涂抹抹:刚写下一段想法,发现不够完全,删掉重写,还不能充分表达,再加上几句,刚才删掉的,也要保留……这本来是写作难度大而出现的不得已的实际状况,现在我却要以这种涂抹本身作为跨过自己写作障碍的策略:尝试用新的思路、新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这样一位独特的企业家。或许这就是绘画中素描的方法,准确地说是一种初学素描的人画素描的方式:涂,抹,擦,描,再涂,再抹,再擦,再描,来来回回,改改添添……这种画法最好,允许出错,不怕一时间画得不准确,甚至画错了还更有益于打破学院派的僵硬笔触和造型惯性,在涂涂抹抹之中找到新思路和新风格。近看是鬼画桃符,远看,是一种竭力把握描绘对象的努力。

素描似的涂涂抹抹,是要在总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是学院式地去摹写、去揭秘、挖掘“真相”—写与华为有关的书,很容易写成这样一本书,然而最大的秘密在任正非的自传里,他不写,别人写也不可能真正揭秘。我不去做这样的事,我做的是努力获得新知,敢于去认知、去理解任正非。

只要任正非不写自传,我倾向于华为的故事只有一种完美讲述的可能性,那就是以小说的方式去叙述,即虚构的方式。这是我真正想去做的,是能够不让我在华为的岁月“虚度”、而又比写一本关于华为的书更好的方式。

我一直觉得华为的启发价值大于一切,不仅可以启发办企业的人和创业者,启发在职场、商海打拼的年轻人,对文学、小说的创作也有启发意义。身为华为人,我们都曾注意到任正非在经营华为时,不仅体现出一种能力,也呈现出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对此,华为人的体会是很深的,但是这种体会很难表达出来,唯有借助虚构,或可一试。

关于虚构我倒是花费过很多时间思考。当然想得越久,牵扯进来的疑虑和问题就越多,就会认识到,虚构虽然有虚构的好处,但也有不足;写小说虽好,也有不可能完全解决的一点,那就是“认知”层面的深度。

必须承认,思想和生活的深度不是精彩的故事所能完全涵盖得住的。任正非激励华为人也不是靠讲故事、不是靠画饼充饥—而这似乎是这个时代那些杰出的企业家、超级营销高手和明星管理大师所擅长、所看重甚至是唯一看重的。这也是我们对于一家企业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反而对这家企业了解得越来越少、了解得越来越不关键、离企业的真相越来越远的原因。因为我们很容易按故事的“情节”发展去看企业,而不是按实际情况去认知。

事实上,在华为,任正非做的是和讲故事完全相反的事:让华为不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或不让华为成为一个故事。正如我们所看到的,20年来,华为一直没有成为一个故事的牺牲品,避免了受制于故事的逻辑性和界限。相反,华为始终以自己的实际生存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按内在需要发展,而不是按故事的剧情、媒体的逻辑、政府的厚望、自欺欺人的侥幸、员工的期待发展。因此我们看到,华为的“故事”往往只有开头,没有结尾,开始大家以为这件事将会怎样,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变向,不知所终,又起新头,戛然而止……各种可能都有,总之不是以一个故事的方式发展。最近的例子如孙亚芳的离开传言与接班人风波,较远的如李一男的港湾公司事件,这些事情都没有按照“故事”的逻辑发展下去,而只是以任正非的方式不了了之。

华为不按故事要求发展,因此也避免了成为一个坏故事或悲剧故事:作为一家民间企业,在经历了成百上千倍的增长之后,华为没有演变成一个官僚化组织,没有成为一张被内部不断瓜分、蚕食的饼,多年来仍保持着自己的特性和生猛活力。它从无到有一路发展下来,给中国电信业带来了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给政府交足了税金,也为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挣得了一些创新和高科技的颜面。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不是任何一家新创办的企业都可以奢求这样的境界。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在中国世纪之征途启动之前,对于中国企业界来说,谈论华为的任正非的时机已经到来。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如此这般的谈论了,而所得到的结果也大致差不多:任正非是一位狼性企业家。如今,我要以自己的方式、前所未有的方式,谈谈作为竞争机器的任正非:不管他写不写《我在华为的日子》,企业家任正非的经验本应是一个公开的秘诀,即一家成功的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是高速运转的机器,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着自身的竞争力,日积月累,坚持下来,他所达到的高度就会是世界级的水平,他的企业就会跻身于世界前列。

这世界上还有谁会觉得任正非是一架机器呢?

同类推荐
  • 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本丛书分为五个分册,分别为《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生产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为读者提供了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范例和工作流程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清晰、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规范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细节都作了全面、科学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科学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我们深知企业管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但“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应该是昕有成功企业必须研究的第一课题!
  • 管理有道 领导无形大全集(超值金版)

    管理有道 领导无形大全集(超值金版)

    为什么领导已经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而企业的发展还是缓慢?为什么下属只想被动地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地拿到成果?为什么你的激励措施有很多,可下属就是不买账?如何避免以上问题,让企业快速拿到成果,是每个企业领导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绝对有效的解决之道——研读本书,您将知晓其中的一切!
  •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贸易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市场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营销经济学、人才经济学、民生经济学、生活经济学、情感经济学等多个角度介绍了经济学常识。
  • 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能否管理好团队,是决定一个职场人士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作者全方位讲述如何建立领导力、完善制度、高效沟通、科学考核、提高执行力、做好时间管理等团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他通过简洁有趣的描述,翔实动人的案例,告诉你应该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团队。内容简洁易懂,定位清晰明确,是中高层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的必读之书。
  • 营销36策略:一部为营销人员领航的智慧宝典

    营销36策略:一部为营销人员领航的智慧宝典

    中国7000万营销人每年沟汰率高达25%,面对快速发展,竞争残酷的市场,营销人只有迅速武装自己,才能生存、发展。而销售人员不懂市场,市场人员不懂销售的现状,已经制约了广大营销人的发展。
热门推荐
  • 教你打排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打排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的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广大体育爱好者乐于观赏和参与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精神。
  •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大战

    大战

    央歌儿的《大战》,令读者们激动得想向全世界人介绍,尤其是中学老师和有中学生的家长。央歌儿给我们讲述的不是教科书,是活生生的生活,早晚都不可避免的一场冲突。很有启迪作用。
  • 冤有头债有主0a

    冤有头债有主0a

    一个从小就害怕到大的男人,却为了自己差点丢了命,感动吗?还是心痛?
  • 开会开不好,怎么做公司领导

    开会开不好,怎么做公司领导

    现代社会,会议是每一个职场人必须经历的活动,每个场合都存在着各种目的和各种形式的会议,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有政工会议和业务会议,学校里有学生参加的班会和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企业里的会议更是种类繁多,销售会、动员会、招商会……数不胜数。客观、公平和正确的认知会议,掌握开会的技巧和方法是必须的。
  •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本书适合3至8岁!用谜语对游戏,父母问孩子答,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动脑能力。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小朋友的谜语。看到最后,一切才恍然大悟,掩卷顿思,意犹未尽。独特的视角,零距离的进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独特的编排体例,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阅读习惯。
  • 万妖归来

    万妖归来

    九百年前,妖族只身前去离恨天报仇后魂魄飞散元神沉睡,九百年后,在一个名叫宋云芷的人族少年身上醒来。与人族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他能忍?不能。离恨天上一剑斩下祸妖穷奇的头颅之后,却牵出了九百年前的一段隐情......宋云芷×戚玥(作者的话:很抱歉之前的大纲全改了然后又停更......超级不负责任扑街。然后这里是万妖的新文,打磨角色要死了,除了宋云芷和戚玥还有云乐和初七,其他都改了,随便看看吧。)(弃文状态)
  • 颜氏家谱

    颜氏家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hessmen of Mars

    The Chessmen of M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考古发现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考古发现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本书共分七章,包括神秘远古起源考古大搜集、考古探险之谜、黄金国都的神秘、古地图及宝藏考古的传奇、探索古遗迹之谜、神秘消失的古遗迹、纳粹把“琥珀屋”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