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队四人走过千山万水来到了离敦煌还有三十里的甘凉大漠,在这里他们将会遇到一件既恐怖又奇怪的事情,这一天深夜...
“都准备好了?”
“都准备好了,放心吧,只要她敢来,就一定回不去。”
“嗯,这次一定要抓住方伊萍,从当年的图书馆爆炸案到火山喷发杀人案,还有前年的石油爆炸案,二十年了,不能再错过了。”
“甘队,你是怎么知道方伊萍一直在欺骗我们的呢?”
“是那封信,那封写给朱莉娅的信。”
“甘队,写给茱莉亚的信我看过,感觉没什么特别的啊。”
“小伙子,断案不能靠感觉的,要讲证据的,朱莉娅是方伊萍的亲妹妹,她和林散佚是这起谋杀案的铁三角,当年林散佚因罪自杀,这个三角因此便少了一条棱,现在方伊萍已经暴露,目前只有朱莉娅是安全的,所以现在方伊萍只能联系朱莉娅才能完成最终计划,你明白了?”
“哦,是这样,那么也就是说那封给朱莉娅的信其实是一封求救信,对么?”
“对,好了,不说这个了,你先去忙吧,我要去看我女儿了,她现在从记者变成了主持人,今天第一次主持节目,说让我去录制现场看。”
“允儿好棒啊,如果我将来也有这样的女儿该多好啊。”
“好好干,会有的,去忙吧。”
话分两头,我们来看看科考队四人现在的情况如何了,这四人现在已经走进了大漠,按照沙漠上的标志一步一步走向前方...
“胡歌凯,我们的水喝完了怎么办啊?”
“怎么办,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只能杀驼饮血了。”
“啊,我不要喝骆驼血,好恶心啊。”
“现在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杀驼饮血,第二个办法就是看有没有同路人,有同路人向同路人借点水喝,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只能满足一时之需。”
“天呐,让我喝血还不如让我死呢,有没有哪位同路人来帮我们呀。”
这时,有一个骑着骆驼的大叔路过,于是科考队四人就和大叔聊了起来。
“大叔,您好,我们是丝绸之路科考队的科考员,我们昨天晚上遇到了沙暴,我们的水全都没了,是这样,大叔,如果您的水源够可不可以分我们一点水给这个女生喝呢?”
“小伙子,这个女孩子是你女朋友啊?”
“是的,大叔,这是我女朋友。”
“你们够勇敢的,看你们也就只有二十岁左右吧,就可以走这么远的路来到这里,嗯,这样,看在都是同路人的份上就分一点水给你们吧。”
“好的,谢谢大叔,请问大叔您怎么称呼呢?还有大叔,您是做什么的呢?为什么会到这来呢?”
“我是一名退了休的大学教授,我来这是为了去敦煌看一个朋友,我姓罗,你们就叫我罗大叔就好。”
“好的罗大叔,我们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可以啊,什么问题,问吧。”
“大叔,这里和丝绸之路有什么联系或者是有什么典故吗?”
“这里啊,这里是属于敦煌地区范围,这里曾今还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呢。”
“为什么呢?”
“看来你们是个合格的科考员啊,喜欢问为什么,好吧,告诉你们,在一千多年前,西汉王朝在这驱逐匈奴、开拓丝路、建置敦煌郡,设玉门关和阳关、修长城、列亭障、移民实边,这一系列的举措对汉王朝经营河西、稳固边疆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奠定了敦煌在丝绸之路的咽喉地位,知道了吗?”
“原来是这样啊,大叔,那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典故呢?”
“有的,张骞出使西域这个典故你们应该都知道吧?”
“知道的。”
“就是那个典故,汉武帝建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是这样,明白了大叔,谢谢您为我们答疑解惑。”
“没事,我要向东走了,你们路上注意安全,你们沿着这个标识走,前面就是敦煌莫高窟了,在那里你们会有所收获的。”
“好的,谢谢大叔,您也注意安全。”
告别了大叔之后,科考团四人又继续赶路了,走了将近半天,科考四人在沙漠戈壁滩看见了一座古城市,名曰沙漠之城,在这里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呢?四人来到了沙漠之城的一座古堡,迎接他们的是这座古堡的主人达克斯和夫人杜莎莲。
“尊敬的客人,你们好。”
“堡长好,我们是来自南方的大学生丝绸之路科考队的,路过这里,天色已晚,想借宿一晚,不知道方便吗?”
“欢迎,来得即是客,方便。”
“谢谢堡长。”
“四位客人,现在已到饭点,我们用餐吧。”
“好。”
“不知这里的饭菜几位客人吃的还习惯吗?”
“习惯的,堡长,对了,我们想问个路,这里离敦煌莫高窟还有多远呢?”
“这里离敦煌莫高窟...额...不远了。”
“这样,好的,谢谢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