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子。”当赵武吩咐完俢子后,他低着头看着家宰大夫师子。
“主上”
“汝作为赵氏家宰统帅赵氏各位大大小小的官吏大夫,汝要将那些收归在一起的的野人,从新按照乡遂制度来划分,以便吾赵氏对野人的管理。”赵武见乡遂制度遭到破坏,于是决定乘机收回对城外的统治权,以便增加自己的统治范围。
“诺”
师子见赵武已经决定了,要加大对野鄙的统治力度。于是他想也没想的就直接点头答应了。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赵氏要想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实力,让自己能够有实力可以在六卿的侵轧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就要开放自己的眼界。
如果人口数目的提升,还是依靠人口自然生长率来提高的话,赵氏一百年也不能恢复到下宫之难之前的数量,这就要从奴隶和野人的身上来考虑了。
见师子带头表态了,剩下的家臣也都没有反对。见此赵武接着往下讲:“嗯!不过着还需要,摒除原先的国人野人的划分方法,在赵城的统治范围内,所有人不分国人、野人,一概都是吾赵氏的子民,他们皆是赵人。而赵城之外的乡野一概都按照衽遂制,不过要进行一下改变,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乡,五乡为邑。其主官分别为邻长、里正、乡长和邑大夫。”
“家主所言甚好,吾赵氏要想快速恢复实力,必须摒弃乡野观念,国人和野人应该一视同仁。”
听完家主的的建议后,师子并未反对,他知道这些年来的战争以及内耗,早就让赵氏人丁陨落,户口凋零,为了恢复赵氏的元气,就必须重新的审视这些乡野鄙人,将他们重新编入赵氏的统治,这是统治他们的必要手段。
见赵氏百官之长点头了,赵武知道这事算是成了一半,再说在座的几位重臣,他们的利益都在赵城之内,对于乡野,他们并没有重视,所以现在都支持赵武的建议。于是所有家臣们也都点头答应了赵武的想法。
于是赵武就把后世封建社会,很完善的基曾统治组织说了出来。
他从怀里拿出一张,他用了一夜才总结出来的羊皮纸交给了师子,当他开始阅读的时候,赵武便向众人们解读了出来:“吾打算同时在邑里设置邑大夫和邑司马、邑司徒、邑司空、邑司寇等邑四司,邑四司协助邑大夫治理乡邑。”
师子从羊皮卷里知道,赵武早就已经将乡遂的管理和治理制度,都详尽的写了出来。
比如说在羊皮卷里记录了:
“各级长官除了其中的邻长,为五家百姓轮流担任,一年一任外。里正则是由里里居住的百姓中推举出来,由里里德高望重者担任。而乡长和邑大夫和邑四司,则由赵氏直接派遣官吏担任。”
这些由赵城直接任命的官员,他们之所以能够被任命到这些乡邑任大夫,他们的前提条件就是忠诚,对赵氏忠诚。
由于他们直接受赵城的管理,并且只效忠于赵氏。这样一来就能够很方便的,让赵氏对这些边野地方进行更深入的管理。
同时他们的到来也将赵城以前不能伸及的地方,都被家主牢牢的握在手里。
于此同时为了加强对这些边野地区的联系,赵武也打算日后逐渐的在每个乡里都设立亭长和小邮驿,在每个邑里设置大邮驿。
亭长这个职位多为赵氏立有功勋的因伤残而退役的士来担任。而亭长的职则是掌治安警卫,维护所在乡里的治安安全,兼管停留旅客,维护驿站的畅通,以及协助军赋税收收取和征发。
每个乡亭长下辖五个亭丁,除了亭长配有铠甲外,其他皆无甲胄,不过皆配备弓矢戈矛以备贼寇,亭丁多以服兵役已满期的徒羡充任。
而邮驿则是赵城沟通每个乡里联系交往的桥梁,每个乡设小邮驿,邑则设大邮驿。小邮驿有驿丁两人,驿长一人。除此之外每个小邮驿还拥有马三匹,车一乘,以方便于驿丁对公文的运输。
而大邮驿则有驿丁十五人,马匹十匹,车三乘。
同时凡有重要公文情报,则是换马不换人,沿路关卡不得阻拦。
“善,家主所言,若是可以实行的话,可使吾赵氏的军赋税收大幅提高,也解决了伤残武士们的停留问题,让其受伤后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也让赵氏可以将这些地方统治整各在一起。此乃是吾赵氏之利也!”当所有家臣将师子手里的羊皮卷传阅完后,都一齐向赵武拱手称赞,他们对赵武这种制度方式,感到由衷的钦佩。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赵武耍了一个滑头,赵武知道赵城此时虽说还很平静,但暗地里却是已经暗藏汹涌了,何方的势力在赵城里互相侵轧,彼此交融在一起。
哪怕是他所拥有那一千名甲士外,又有多少事韩魏两家的探子,用来探听赵氏的情况的。
而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也不过是程婴、林虎、祁廖、以及还很稚嫩的河和狄,其他家臣基本上都是自己叔父留下的老臣,对于他们自己并不是太放心。而自己父亲赵朔留下的托孤老臣们基本上都战死了,根本没几个让自己可以信任的。
所以在没有自己贴心的家臣的情况下,赵武并不愿意踏入赵城这潭浑水里,毕竟他以前也就是一个厨子,在政治上就是一个小白,很容易被那些官场上的老油条给玩死了。
所以为了保障自己日后的权利不被人谋篡,他决定从城外,从此时还很混乱的野鄙开始着手。打破旧的秩序,重新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新的秩序。
比如说他所设立的亭长、乡长和邮驿就是自己维护统治的手段。因为这些官吏,都是由那些下宫之难伤残的武士担任。
这些武士们他们可不像那些大夫那么油滑,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因为这些武士的根就在赵氏,他们家人都生活在赵氏赐予他们的土地上。他们只会知道是自己的家主给了他们活路,他们享受的是赵武的恩惠,所以这样一来,他们只会效忠赵武,他们算得上是拥护赵武的一派。
于此同时赵武也打算将一批效忠自己的奴隶,填充于这些乡野之中用于,用于填补这些边远地区的人口。
这样一来,赵武就可以从乡野地区为自己拉出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士兵,用于对付日后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