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爷爷请来大伯爷、三叔爷、小叔爷商定分家事宜。爷爷介绍了新置田庄的位置等情况,大伯爷按家规习俗安排,
“按照爷爷想法,小叔爷带老四和、老五祥过去住,小叔爷这边房产田地交老二正志居住耕种,新庄房子按南北对分,老四正和住南,小叔爷住北,田,小叔爷三分之一,老四正和、老五正祥三分之二,以后兄弟自分,给老五正祥另盖新屋五间,耕牛、犁、耙等爷爷配给。”
就这样,次年三月赶在春耕农忙前小叔爷带两个侄子举家迁到八里,在当地顾了十来个伙计,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奶奶哪里舍得儿子们就这样分开啊,整天魂不守舍的生活着,爷爷是一家之主,男人,不能象女人一样,打掉牙往肚里吞,外表装得若无其事,实际精神自此开始错乱,说话往往言不由衷,心挂两头,白天在小河沟,日落去八里,黎明再回来,日复一日从不间歇。
大伯另立门户以后,顾了一个长工、农忙时根据需要请短工。大妈丁氏主要操持家务,纺纱织布,做衣做鞋。他们接连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五岁了,小女儿刚四个月,大妈不幸染疾不起,半年后不幸病逝。下午四时许,爷爷正在喝酒,准备吃点就去八里,突然送来噩耗,晴天霹雳五雷轰顶爷爷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地上,奶奶见状大呼:
“快来人啊,救命啊,他爷爷摔倒啦!”
老二志,大伯爷、大伯爷奶奶、三叔爷和其他伯伯叔叔飞快赶来,大伯爷叫把爷爷轻轻扶起让他平躺在床上,轻轻拍着爷爷胸口,奶奶端来一碗糖水,大伯爷接过用勺子慢慢喂了几口,爷爷醒过来了,大伯爷问,
“你怎么了?为什么晕倒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老大正茂的妻子丁氏没了。”
在场人听了大为震惊,奶奶呼天号地哭得死去活来晕了过去,大伯爷奶奶赶快抱住弟媳长弟媳短的喊着,安慰着,自己眼里也满是泪水。
爷爷稍微平定些,马上叫老二正志媳妇胡氏在家陪伴奶奶,自己和大伯爷、三叔爷、正志、其他伯伯叔叔匆匆赶往瓦屋去料理丁氏后事。爷爷命人前去请来丁氏父母长辈,商定在八里与新庄田相邻的东南另买三石田(后称外三石至90年代),在田北小山葬坟,取南,坤向,若今后正茂生子,立长子为其子并取“立”字名。善后处理完,爷爷叫人把茂的三个女儿带回交由奶奶安排抚养。
小太爷和领导是同学,辞官回家后,与领导书信不断。这天,小太爷正在书房看信,爷爷进来,开门见山,
“小太爷,你看我几个孩子都长大成家立业,只有正青还小,我想盖几间屋,请位先生办个私塾来教他,不知你认为可否?”
爷爷的想法和小太爷不谋而合,这几天小太爷正在考虑发展桑梓教育.
“你和我想到一起了,不是正青一个孩子,家乡的孩子都应读书受教育。教育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也在想,在这个乱世之秋,流氓匪患成灾,人们在茫茫黑夜而上下求索,怎样才能摆脱这局面,谁能解民族于倒悬、救百姓于水火呢?”
“文化,它是历史的载体。文化的档次,就意味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精神的档次,历史的档次。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要想灭掉一个国家,就一定先要去掉它的历史。那么也就是说,让这个国家的人不知道他自己的历史,不认同他的文化。所以文化,它是历史的载体,历史,就通过文化体现出来。我们常常讲,我们是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古国。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从哪体现出来?就是从我们的文化的传统中间体现出来。那么语言文字呢,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载体,语言文字呢就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文化,语言文字,在构建文化传统中间可以说起着一个主导的作用、根本的作用。”
“小太爷的意思是想办学,教孩子们学文化,使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得以传承?”
“是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炎黄子孙的心灵里渗透着华夏文明的血脉。最适合中华儿女成长的精神营养,无疑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色的重要内容,是维系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教育立足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又是通过文化传递才得以实现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离开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习,缺少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染,其发展不可能是健全的,这不但因为没有得到后天的滋养,而且因为缺少了先天的接续。”
“小太爷有没有什么具体打算呢?”
“我正在和我的老同学老领导联系。回国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这次交谈,爷爷深深佩服小太爷对教育和文化的洞彻分析,他透过字句看到小太爷博大胸怀。
想法成熟后,小太爷联系邑内士绅捷三、子绳等人,在杨柳依依的绣溪河畔开始筹款营建桐江中学堂,历时两年,校舍建成,受小太爷等人之邀,书法家陶欣然挥毫,为刚建成的“桐江中学堂”题写了横匾。小太爷是当然的校长。
当年秋高气爽的日子,桐江中学堂正式招生,崭新的学堂敞开怀抱,迎来了第一批30名学子,正青也入学了。从此,绣溪河畔有了朗朗读书声。《礼记读本》的作者,有“孤桐绝唱”之称的古文家其昶先生在此设坛讲学。一时间,桐江中学堂内群贤毕集,人文荟萃。这些学生风华正茂思想活跃,经常邀请小太爷讲一些时政要闻和南方形势。
小太爷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培养,他要通过教育为个人架设起生存的桥梁,满足个人基本的生计需要和生活需求,重视人文、注重素质,注重整个人格的养成,为他们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全新的学习环境,不断改革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在对孩子施以知识教授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