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子罕篇收官之句。本篇首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两者有呼应关系吗?
朱熹将上一句和本句断开解读。之前《论语》版本,包括何晏、邢昺的《论语注疏》都是两句合成一句做解。不论咋分,大家对这句的理解释义不一。为啥呢?因为“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是首已失传的诗中词句,诗的整体立意为何?孔子为何引用借诗反问?都不可知。不论是谁,面对文献不足不可征之的困境,做出让大家都信服的论断,真的很难。
《集解》中朱熹说:唐棣,郁李也。偏,晋书作翩。然则反亦当与翻同,言华(花)之摇动也。而,语助也。此逸诗也,于六义属兴。上两句无意义,但以起下两句之辞耳。其所谓尔,亦不知其何所指也。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夫子借其言而反之,盖前篇“仁远乎哉”之意。程颐曰:“圣人未尝言易以骄人之志,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但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此言极有涵蓄,意思深远。”
《注疏》中,邢昺则和前一句一起做整体释义:此章论权道也。“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者,适,之也。言人虽可与共学,所学或得异端,未必能之正道,故未可与也。“可与适道,未可与立”者,言人虽能之道,未必能有所立,故未可与也。“可与立,未可与权”者,言人虽能有所立,未必能随时变通权量其轻重之极也。“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者,此逸诗也。唐棣,栘也,其华偏然反而后合。赋此诗者,以言权道亦先反常而后至于大顺也。“岂不尔思”者,言诚思尔也。诚思其人而不得见者,其室远也。以喻思权而不得见者,其道远也。“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者,言夫思者,当思其反常。若不思是反,所以为远。能思其反,何远之有!言权可知,唯不知思尔。傥能思之有次序,斯可知矣。记者嫌与诗言相乱,故重言“子曰”也。
邢昺把“棠棣之华,偏其反而”理解解释为:“(棠棣)其华(之花)偏然反(花开不正)而后合(成果实而正)。赋此诗者,以言权道亦先反常而后至于大顺也”。而朱熹断章,认为“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只是诗的“起兴”,并无实际意义。这些有非常好文言功底的大师级人物读此句都有理解分歧,况吾辈无名匹夫乎?只好不求甚解,展望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