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000049

第49章 制度

万事开头难。

以无赖著称的刘邦开始了他的治国之旅,皇帝这份职业的历史并不长,刘邦算是第三个找到这种工作的人。

到底会做成啥样,刘邦自己心里都没底。但他很清楚一个道理,老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无论如何不能得罪。

刘邦是从老百姓走出来的,很了解劳动人民的想法,小小老百姓,只要有块地种,不愁温饱,负担不重,是断然不会造反的。

为了恢复生产,刘邦下诏大赦,曾经做过包括正在做盗贼,土匪的人统统无罪,只要回原住地统统发给田宅。官员对暴力抗法的人要本着说服教育为主,威吓利诱为辅,动口不动手的原则文明执法。对于曾经有爵位的要恢复爵位,没爵位没户籍的要恢复户籍。

刘邦的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背井离乡,聚众为匪的人们在新政府的号召下陆陆续续返回家乡,以百倍热情参加新国家新社会的建设。为了增加劳动力,刘邦下令裁撤一些军队,被裁撤的士卒被遣散回乡。

如果你是一个关注汉朝历史的人,你会碰到一个反复出现的词,汉承秦制。

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它出台过很多暴政,但无可否认秦朝对历史的巨大贡献。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

汉初的文武大臣,大多出自社会底层,在治理国家之上毫无经验,因此只能照搬秦朝的制度,严格来说,秦朝的制度相当的先进,只不过被一群穷奢极欲的人给践踏了。

有鉴于秦朝的暴兴暴亡,在政治制度上,汉朝并未沿用秦朝的全面郡县制,也没采用周代的完全分封制,而是实行王国郡县并行的杂合制度。一国之内,既有王国侯国(彻侯的封地),也有郡县,而王国可以跨郡,地位在郡之上,郡下设县,侯国。大县称令,小县称长,县下有乡,乡下面是里,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每十里设一亭作为维持地方治安,上传下达的机构。

再来说说汉朝的官位制度。

汉朝的官制基本上沿用秦朝秩禄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包括百官之首,管理国家政事的丞相,掌军队的太尉,管监察的御史大夫。九卿有管宗庙祭祀的奉常,管宫殿警卫的郎中令,管宫门守卫的卫尉,管御用车马的太仆,管刑法的廷尉,管民族事务的典客,管皇族事务的宗正,管财政的治粟内史,管山海湖泽的税收及皇室生活采购的少府。

各部门长官配有辅官,称之为各曹,有司。官位以石(dan)来表示品秩。石表示年俸若干石谷粟,每石为一百二十斤(约现在四十一公斤)。

汉朝秩禄可分为四大等级:比二千石以上,比六百石以上,比二百石以上,比二百石以下。除三公外中央要员及郡守属于第一等级。

三公,诸侯王不在秩级之内,三公号称万石,月俸三百五十石。诸侯王,彻侯则直接在封国内收税。

虽说用石数表示品秩,不过发俸禄时不全给粮食,而是钱谷分给,这是一项很人性化的俸禄制度。汉代前期,王国可以私铸铜钱,导致铜钱泛滥,时不时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此时发谷子倒很实在,在最坏的情况下,至少可以保证各级官员能填饱肚子,有力气干活。

按钱发俸的时候,谷钱之间的换算比率是固定的,所以当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官俸实际上在贬值。

西汉时期,一般年景一斗米约十钱。按此折算,三公月俸约七十万钱,县令月俸七万二千钱到十四万钱不等。

而在明清,一品大员年俸不过一百二十四两银合十八万六千钱而已!

由此可见,西汉的官俸十分丰厚,所谓高薪养廉,汉代的吏治比后代要好,不是没有原因的。

再来说说汉朝的爵位制度。

汉朝沿用秦朝的二十等爵位,与秦朝不同的是秦朝的爵位是赏给有功之人,而汉朝得到爵位不一定要什么功劳。打个比方说,就算你天天在家里蜗居,某天突然外面一阵敲锣打鼓:天干雾照,天子赐民一爵。那你得赶紧出去,否则要吃亏的。

民爵这东西老百姓并不稀罕,但得到爵位的时候大家仍然会很高兴,因为赐爵的同时往往能分到些猪肉,布匹之类的生活物资。

汉朝的爵位分为吏爵,民爵。这种爵位叫作赐爵。在家里睡大觉都能得来的爵位是民爵,听者有份,除了好听点实惠不多。

诸侯王,彻侯不属于赐爵,属于封爵,封爵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有封地,能置官署,爵位世袭,衣食租税。王爵起初封给异姓诸侯,后来只能由王室子弟获得。

同时,皇帝们为了不亏待自己的女儿,给她们封地,叫作汤沐邑,除了地方小外,其他一切权利参照诸侯国。

民爵从一级到八级有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获得民爵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大事发生,比如皇家人的婚嫁,太子登基,灾荒,祥瑞等等,当然最终取决于皇帝施舍的冲动。

吏爵包括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获得吏爵主要凭借军功政绩,所以普通老百姓是无法获得吏爵的。

民爵吏爵都是爵位,但待遇却天差地别。四级民爵可以免除部分劳役,五级以上没事可以咋呼几下,好处不多。吏爵好处就大的多了,有减罪,赎罪,免役,甚至有时能抵扣个税等等。

正常情况下,民爵不能升为吏爵,高过第八级时须转让亲属。有人混了一辈子,运气好混到第八级,若刚好再赶上皇帝赐爵,原本加一级变成第九级,升为吏爵。但可惜的是,天下没这么好的馅饼,统治阶级早就想好了对策,他们规定,对不起,衣食父母,多出来一级要么转让给亲属,要么就当没这回事。八级封顶,多退不补。

同时,官府禁止任何私人转卖爵位的业务,所以老百姓也不能通过卖爵来获利。

获得爵位还有另一种途径,买爵。只要有钱,又有给家里增些门面的欲望,那就可以花钱去买,不过到后来,爵位泛滥到没人愿意买。

现在要说起卖爵,很容易联想到卖官鬻爵这个贬义词。实际上,连在一起是贬义的,单独来看鬻爵无所谓好坏。它就像国家发行的国库券,国家为了集资搞建设卖荣誉。只要不卖官,对国家是没有坏处的。现在的人买国库券是为了获利息,而只买爵不买官的古人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其中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汉文帝首开卖爵先河,实行入粟拜爵。而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特设武功爵十一级,明码标价,一手交钱,一手造册。

当然,在和平盛世,卖爵这项业务的开放并不是永久的,它取决于皇帝的腰包鼓不鼓。

汉朝确立了农本困商的政策,也就是重农抑商的政策。那时候的人们认为商人不劳而获,是奸猾之徒。刘邦因此也立下商人不能做官的祖训,这成了以后数千年的第一大经济政策,直到清朝这项政策才被红顶商人给突破。

另外一项值得关注的制度,是汉朝的礼仪制度,话说起来,礼仪制度的创立还颇费周折。

刘邦是个豪爽之人,初登帝位,嫌秦朝礼仪制度繁琐,干脆全面废止了秦朝的礼仪,大家见面跟瞎混的时候一样嘻嘻哈哈,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刘邦在洛阳南宫忙活了几个月,各项政策颁布下去,有了奇效,他总算可以抽空宴请群臣。

功臣宿将们大部分都是粗人,几碗酒下肚,有的卷起袖子,高声吆喝,开口闭口老子当年打哪里的时候,说到高兴处,拔出佩剑,比划起来,有的说到伤心处,竟嚎啕大哭。刘邦见群臣东倒西歪,各顾各的说话。

原本刘邦本人也是个酒鬼,年青时纵酒发疯的的事情没少干过,但此时此刻坐在皇帝宝座上的他心里面开始有很不舒服的感觉,他皱了皱眉头,但没说什么。

虽然刘邦只是皱了皱眉头,但有人却察觉到了他的异样,他敏锐的发觉自己的机会马上就要来了,这位仁兄正是叔孙通博士。

他虽然从刘邦的皱眉中看到了信号,但他没有急于进谏,新王朝千头万绪要忙的事情多了,这些功臣武将包括刘邦经过九死一生才打下这江山,早就憋不住想放纵一下,现在去进谏,说不定扰了他们的兴致,只有当刘邦忍无可忍的时候那才是自己大干一场的时机,只要到那时候自己的价值才能体现,所以,他决定继续等待。在等待中他也不是无事可做,他一直在酝酿着新王朝的各项礼仪制度,就等着刘邦很不爽的时候一声令下了。

果不其然,一年之后,刘邦再也忍无可忍,大臣们每到朝会就吵吵嚷嚷,纵酒争功,他这个皇帝一点威仪都没有,哪怕拍桌子,瞪眼珠子,那般功臣武将们没当回事,喝口酒照样上火,上了火直接找人对骂,骂不赢的直接把衣服撩开露出伤疤,数给别人看。每每众将吵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刘邦的脸色就变得很难看。

叔孙通见机会到了,适时地建议刘邦下令着手制定新朝礼仪制度。逍遥散漫惯了的刘邦这时也迫不及待的批准。

叔孙通得了令,便马不停蹄跑到鲁地征召儒生演练朝仪,其中有两个儒生很鄙视叔孙通的四处投靠的行为,宁死不去。叔孙通只扔下腐儒两个字。注意这两个字,以后死读书的书呆子一般会被这样骂。

为了创造一套既不繁琐又能体现皇帝威仪的礼仪,叔孙通参照古礼包括先秦礼仪,用一个月时间打造出了华夏沿用数千年的一套礼仪制度。

公元前200年,长乐宫落成后,汉朝再新年朝会上首次使用叔孙通创造的礼仪制度,收到了奇效。朝会上,大臣们无不毕恭毕敬,有踏错步的,做错位子的,排错顺序的,大声喧哗的,都会被赶出宫门。

刘邦很满意,他第一次感到了做皇帝的威严。叔孙通因此被任为太常,他的弟子都被任为郎官。

应该说,对于汉文化的发展叔孙通可谓居功至伟,他所创立的很多礼仪制度我们至今还在沿用。

比如现在常说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我们的汉朝老祖宗就给规定了标准,按汉朝的标准去学保证正宗。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的瞬间+西方历史的瞬间(套装共2册)

    中国历史的瞬间+西方历史的瞬间(套装共2册)

    《中国历史的瞬间》篇章以时代排序,从远古时代的“北京人”讲起,涉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外交流等诸多方面。《中国历史的瞬间》全书采用活泼的现代语言进行写作,同时也活泼地运用各种趣味的写作方法,文字简明、亲切,是人人可读的历史读物。 《西方历史的瞬间》篇章以时代排序,在西方历史中选取一百二十个题目,为每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对于文化、社会方面的情况谈得比较详尽,有助于读者认识、了解西方世界。此外,《西方历史的瞬间》特别重视15、16世纪西方世界向外求发展时代的状况,并借此说明“世界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文字明白易懂,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阅读乐趣。
  • 武家栋梁

    武家栋梁

    武家起于微末,栋梁崩于战国,当荒谬的武士道大行其道,谁还记得当初源氏的誓言。当羽柴秀吉还在为找干爹而苦恼,德川家康开始自称河内源氏的时候,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才是武家栋梁。八幡宫前深深荒草中,隐藏着武家数百年的荣耀,吉良家的少年,却被迫踏上追赶时代的步伐,走上一条与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下克上、背叛者的下场只有灭亡,一切幻想将在滚滚铁骑下化为灰烬,源氏栋梁家将在白旗下浴火重生。(主角不是萝莉控)
  • 血宋

    血宋

    一部集历史、军事、推理和悬疑等诸多题材,包含围棋、算数、易理、茶道、琴棋书画和古代科学等多方面的社会百科全书式武侠。本书所展现的将是历史的的厚重与沧桑之感,喜欢爽文流的勿进。一个初入江湖的梁山之后,如何一步步成长,背负家国使命的同时却遭遇坎坷,执着的理念,坚毅的性格和不离不弃的爱情让他坚持,但坚持换来的一定是收获么?本书在回目标题上,致敬金庸先生《天龙八部》,回目成词。
  • 民国那些事儿:禅机卷(1912-1949)

    民国那些事儿:禅机卷(1912-1949)

    民国山川,英雄竞逐。人物品藻,任诞风流。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乱世,政事纷繁复杂,局势动荡不安。在这个非常时期出现了许多显赫一时的人物,在内忧外患的民国,他们扮演着自己特殊的角色,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民国的历史。那些耳熟能详或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我们演绎了历史的另一种的“真实”,使我们对活跃在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有了全新的看法。我们且从这些风云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捕捉当时的历史真相,洞察近代中国的跌宕起伏。
  • 神罪大明

    神罪大明

    木偶临世,宿命难逆!大明的落幕,满清的崛起,各种匪夷所思的历史进程到底蕴含了何等惊天秘闻?木偶活,大明兴;木偶死,大明亡!诡秘的谶语到底是阴谋还是天命?局中局,计中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最终带来的难道只有黑暗王朝的开端吗?一个意外的来客,他无视历史的洪流,他拒绝腐朽的奴役,即使神之降罪,他也只会用手中之刀斩出一个朗朗乾坤!
热门推荐
  • 美女别逃

    美女别逃

    看着林涵雨如此的紧张着秦然,这让应皓的心里在瞬间,那种不舒服的感觉骤然的增加。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难道真的会是爱吗?
  • 九重宫阙(下)

    九重宫阙(下)

    意外入宫,深陷其中,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却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意爱上一个本不该爱的人。为人淡然,不喜争夺,却被逼步入高位,这宫中本就无真正的姐妹与敌人,但即使身处高位,却也高处不胜寒,奈何她却无回头之路……
  •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暖心扉(心灵鸡汤系列书)

    爱暖心扉(心灵鸡汤系列书)

    给心灵一杯鸡汤,给心灵一个安慰,让自己做得更好,活得更快乐。纯净的语言,简练的小故事,打造心灵读物的纯真年代!以浅显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以至深的情感述说着五彩人生,在每一个角落把真情的火炬点燃,让每一缕清香在尘世间流传,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
  • 小蜗牛的好朋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小蜗牛的好朋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池塘边大榕树下的小蜗牛有许多好朋友,像蚂蚁、蜜蜂、青蛙、燕子等。本书中通过描写小蜗牛及其好朋友们的故事,实际上描写了这些动物与气象变化的关系,是一本关于气象知识的科普书籍。
  • 网王之旅

    网王之旅

    既然上天如此厚待我这个异世之魂,我不潇洒玩一回,岂不可惜?阅读指南:作者是新手,如果有不足之处,请多多包涵。拒绝人身攻击,请文明看书,如果不喜欢,可以直接不看。谢谢合作!?????
  • 杀破狼奇侠传

    杀破狼奇侠传

    七杀、贪狼、破军在命宫的三方四正会照时,就是所谓的“杀、破、狼”格局“七煞星”、“破军星”、“贪狼星”,七煞为搅乱世界之贼破军为纵横天下之将贪狼为奸险诡诈之士此三星一旦聚合天下必将易主无可逆转!
  • 贤者监视者

    贤者监视者

    魔法师是高贵的存在,而贤者是魔法师巅峰的存在。主角年纪轻轻就成为了贤者,却被告知赋予了监视其他贤者这一使命。为了不让其他贤者知道他们之中出了一个叛徒而小命不保,主角只能隐藏自己贤者的身份。一边以普通魔法师身份贤者实力装,一边悄悄完成监视者的使命。
  • 最终智能

    最终智能

    一款生产于公元3009年的戒指型智能生物电脑,穿越时空砸在了杜承的头上,强大的智能程序让杜承接触到了未来千年内的高科技知识。——商业、工业、科技,杜承无不遥遥领先,发展未来高科技,更是让杜承立于不败之地。——从一个被赶出家门的私生子,到经济霸主,成就商业帝国,杜承的未来,是一条最终枭雄之路。
  • 民国通俗演义

    民国通俗演义

    《民国演义》是《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中的民国部分,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民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