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43400000121

第121章

老太监一听笑道:“和大人,纪大人,咱家临来的时候啊,万岁爷还说了,让我看看两位大人打起来了没有,那样的话就有乐子看了。回去让我给万岁爷说说,也乐呵乐呵,没想到来了,还真碰上了,咱家也听了个明白,纪大人说,和大人欠纪大人三百两银子,赖着不还,就把刘全抵压给了纪大人,和大人说,纪大人欠和大人三百两银子,是不是这样啊?”

和珅道:“孙公公,这纪晓岚强词夺理,明明是他欠我三百两银子,还倒打一耙,真是市井无赖,无赖的很!”

纪晓岚笑道:“和大人,是你欠我三百两银子,不还银子,把刘全囤给我了,让我把刘全给卖了,就算账清了。”

老太监一听惊讶的道:“呦,还带着卖人呢,那更有乐子看了。”

老太监一会看看和珅,一会又看看纪晓岚,不由得大笑起来,从袖口里掏出手帕擦着笑出来的泪,边笑边说:“还是万岁爷英明,隔着这么远,就知道两位大人正在打架呢,我说两位大人,你说他欠你,他说你欠他,这谁说了也不算啊,空口无凭,要有个凭据不是。”

和珅忙把那欠条递给老太监道:“不是孙公公提醒,我还忘了,这是纪晓岚写的欠据,请孙公公主持个公道。”

老太监接过那欠条笑道:“我还成了断案子的了,好,我看看。”

说完打开那张欠据,拿在手里,翻过来倒过去的看了半天,哭笑道:“两位大人啊,自从咱们大清朝建立以来,就明令宫中太监,不能断文识字,你看纪大人写的这个,它认识我,可咱家不认识它啊,还是请和大人代劳,读上一读吧。”

和珅忙笑道:“孙公公,你看让纪晓岚把我气的,连这茬都给忘了,那我就读上一遍,请公公主持公道。”

和珅接过欠据,清了清嗓音,摇头晃脑的念到:“和珅一画眉,折银三百两,欠款不还者,见天银一两,纪昀写此书,两家共凭章,”

老太监听到,瞪着眼呆楞了半天才说:“两位大人,咱家听了半天,就象掉进了浆糊盆里,到底是和大人欠纪大人啊,还是纪大人欠和大人啊。”

和珅笑着走上前,指着那张欠据道:“孙公公,这上面的意思是这样的,和珅,就是说的我,有一只画眉鸟,让纪晓岚给我放跑了,我呢,自然是要让他赔了,所以呢,这只画眉折银三百两银子,如若今天纪晓岚还不上这三百两银子,见天的利息就是一两银子,孙公公,这下面两句就更明白了,纪晓岚写下此欠据,从此就是他和我之间的凭据了。”

老太监恍然大悟的道:“和大人这么一解释,咱家真是明白了,纪大人,看来是欠和大人三百两银子,还不上见天就是一两银子的利钱,纪大人啊,这利钱可是够高的。”

和珅笑起来,眉飞色舞的道:“孙公公,这利钱不高,是纪大人应允了的,你没看后面说吗,两家共凭章。”

老太监笑道:“是不高,不高!”

纪晓岚悠闲自得的抽着烟,对老太监道:“孙公公,你再让和大人,把欠据的每行开头的前两个字,连起来念念。”

老太监疑惑不解的看着纪晓岚,和珅纳闷的捧起欠据,慢慢的念到:“和珅,欠款,纪昀!。”

和珅气极败坏的几把扯碎那张欠据,恨恨的扔在地上,又双脚踩上去,对着破碎的欠据,蹦跳着跺了几脚。

纪晓岚笑呵呵的道:“和大人,孙公公可都看了,他可是证人,再回去给皇上一说,看你怎么赖账。”

和珅撇着嘴道:“纪晓岚啊,我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你就会耍小心眼,真是没法给你讲理。”

纪晓岚叹了口气:“哎哟,和大人哎,看来我只有把刘全卖给万岁爷去咯,到时候恐怕不只值三百两吧。”

和珅听了一楞。瞪着纪晓岚,又扭头看了看刘全,忽然的笑起来:“纪大人,你和我谁跟谁啊,我怎么会赖你的账呢,区区三百两,我还是拿的出来的。”

同类推荐
  • 夏墟

    夏墟

    每一部史书,都试图合理掩饰那些惊天秘密,可是却是处处欲盖弥彰……那些文字记载空白的地方,正是这些致命的漏洞。夏朝废墟于何方?三星堆那些诡异的遗迹来自何处?九州神鼎流落何地?不死药传说起源何时,水晶人头为何出现于东方…川西高原上的地下溶洞,青藏高原深处的雨林,深海大壑茫茫,大漠深处的神秘神殿……真相藏于何处?那些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的盲点……
  • 灵幻先生

    灵幻先生

    田大龙和鲁四毛是发小,但两人毕业之后便不在交集,田大龙生活坎坷一直做着一份记者的工作。然而有一天命运却又将他们紧紧的连在一起,鲁四毛是一家化工厂的高级工程师,因为一次工伤事故,鲁四毛的眼睛被化学品弄成了失明,而没过多久田大龙因为去一个坟地调查一个灵异事件,不知为何巧合的在这场拍摄任务中失去了性命。机缘巧合之下鲁四毛接受了眼球移植手术,但鲁四毛的人生就此发生了转变,他的记忆里完全是双重记忆……
  • 史前四万年

    史前四万年

    文明,是何物?传说,是否存在?地球,经历过什么?人类,最弱小也最强大。
  • 封门

    封门

    我叫强禹,普通的大学毕业生,热衷推理,很享受这其中的过程。毕业后跟家里要了点钱,在市内开了家照相馆,暗地里帮助有钱人解决下私生活问题。某日,店里来了个奇怪的男子,给我讲述了一段几十年前的封门诡事。出于好奇,我决定动身前去一看。不料此行却令我深陷泥潭,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法律和道德边缘,虽然我对此并不在意。但既然已经身不由己,不如随遇而安。古墓、凶杀、阴谋、野心等种种交织在一起,是迷亦或是谜谁又能说得清……
  • 青云归

    青云归

    架空、探案(慢热了点),无CP,看官可自行脑补。旁人说:你的平步青云可都是踩着众生的鲜血一路爬上来,你怎么这么心安理得?左仪嗤之以鼻:我这个百姓口中的好官,难道遇见命案不闻不问?从新手县令,到京中要员,一场由皇权较量开始的科考案,引出无数变故,最终是否拨云见日,且听下回分解...
热门推荐
  • 宗族变公司

    宗族变公司

    本书通过大量采用口述与档案资料,探讨了长湴村组织结构在20世纪上半叶到21世纪初近百年的时间里,如何历经分配制度的变迁,税费交收结构及权力结构的转型,市场法人产权结构的形成,最终由宗族演变为公司的过程。这个过程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农村城镇化过程,也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一条可以探索并加以引导的路径。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 江西舆地图说

    江西舆地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航空母舰实录

    世界航空母舰实录

    当1910年11月14日,美国人尤金·埃利驾驶着飞机从“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起飞,1911年1月18日埃利驾机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上,人们还没有意识到飞机在战列舰上的起落意味着什么。然而埃利的这两次冒险尝试,催生了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武器的诞生。
  • 千古枭雄朱元璋

    千古枭雄朱元璋

    少年贫寒,徘徊在死亡边缘;中年称王,终创建千秋霸业;千古枭雄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做过和尚,做过乞丐,终君临天下,成为九王至尊;后人评说,他是明君,惩治贪官毫不留情;后人评说,他是暴君,兔死狗烹杀人如麻,他,被人称为千古枭雄——朱元璋。
  • 称其为人

    称其为人

    男人在井下出了事,已经送进了医院,报信的人还没说完,王美英就疯了一样往医院跑。她跑进医院大门,慌慌张张,东瞅西瞅,大声嚷道:“我男人咋啦……我男人呢……我男人在哪儿呢?”有人把王美英领进急诊室。她看见床上躺着一个人,就呼天抢地地喊,你们咋不抢救他,你们咋不抢救他!男人静静地躺在诊断床上,医护人员已经撤离了抢救现场。男人穿着那种蓝色劳动布工作服,但蓝色早就不蓝了,是煤黑破烂的衣裳,整个一个黑棍。平时,下井工人从井下上来,人们只能看见他们脸上的白眼仁儿和白牙齿,其余全是黑的,可是现在,男人闭着眼闭着嘴,黑乎乎的脑袋就像一块煤。
  • 狼祸

    狼祸

    如果说某个人十分健忘,似乎无伤大雅;然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健忘,最终可能引出新的灾难!因此,我总以为,认真地对往事——不论是悲剧性的还是喜剧性的——乐于进行深入的思考,无论如何是必要的、有益的。现在,要在地图上寻找这个地方,可能要费些眼力,如果坐上飞机作鸟瞰的话,就比较容易看得清楚些。这就是:在山东的西南部——从济宁以南到江苏徐州以北,这里有独山湖、南阳湖、微山湖、昭阳湖,南北相连,并称为南四湖。这块跨越陇海路两侧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在抗日战争年代,被称为四湖边区。
  • 寻园记

    寻园记

    一介凡人,异域两世。无意间得窥无上隐秘的李沫,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在西藏想你

    在西藏想你

    刘兆林的情感散文,写人物有光泽,有风趣,也有智慧。收在“笔情”一辑里的篇章,他写文坛的马加老人,于平易的生活琐事间充满了会心的理解和挖掘,有的细节,轻描淡写,滋味隽永。他写君子之风的学者彭定安先生,文字清浅明朗,近距离透视,不枝不蔓。尽管对于常情的描写不容易像亲情、私情、友情那样感人,但他对于社会常情那种无私的关注和真诚并富勇气表达,也很难能。“乘美以游心”,这是刘兆林情感散文追求的为文之道。朴素自然,大方无华。这让他既摆脱了雕虫小技,也完成了精神上的一次超越和洗礼。收入本书中的文章,或深情写意,或娓娓道来,或意趣横生,或情思飞扬,显示了一位成熟作家对情感世界的独特捕捉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