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殿里,王玄一扫了五个师弟一眼,最后目光停在赵玄宰身上,问道:“老三,莫非是你新炼制的培元丹起了作用?”
赵玄宰抚着长须,皱眉沉吟一阵说道:“不大可能,这次炼的培元丹虽然经过改良,但据我估测,也只是药力强了些,最终起到的还是辅助作用,不会直接帮人开窍,更何况一下开窍三百六?”
王玄一点了点头:“这么看来,多半还是因为这小子的根骨资质,或者是刘老神仙的手段。”顿了顿道:“说起来这小子的根骨资质咱们都看过,没什么出奇,难道其中有什么玄机,以咱们修为看不出来?”
齐守本一面思索一面缓缓点头道:“这也说不准。”
王玄一道:“他念海里一直生不出元炁,怎么办?”
五个老道士互相瞅瞅,满脸愁苦,实在想不出办法。
齐守本叹了口气道:“既然大家都束手无策,就只好顺其自然,静观其变。”
其他人沉默不语,目前来看,也只好如此。
王玄一起身道:“那今天就到这,散了吧。”
六个老道士先后朝殿外走去,陶三山凑到赵玄宰身边,搓了搓手嘿嘿笑道:“三师兄,那个,你新炼的培元丹还有没有?”
赵玄宰看了他一眼,皱眉道:“我说老五,你都多大岁数了,还想走这种捷径?”
陶三山一脸正气道:“哪有?我是想要点回去研究研究。”
赵玄宰显然不信,说道:“没了。”
陶三山愣了愣,怀疑道:“你不会想留着自己吃吧?”
赵玄宰道:“我是那种人么?”
陶三山点头道:“这倒是,你比大师兄强多了。”然后又赔上笑脸道:“你就给我几颗呗?”
赵玄宰懒得再搭理他,大步走出殿去。
殿外,何清流见师祖们出来,忙朝旁边站了站,恭敬行礼。
王玄一道:“你在这做什么?”
何清流咧嘴笑道:“有些事找三师叔祖。”
王玄一瞅他一眼,哪里还不明白他那点小心思,正要出言教训,转念一想,老三虽说青石开窍跟丹药关系不大,但毕竟是改良后第一次给人服用,到底有没有关系哪能说得准?正好让这小子再试试,反正也吃不死人。
想到这些就没再说话,只点了点头,仙风道骨地去了。
其他几个老道士跟王玄一转着同样心思,也都没说话,径自散去。
何清流叫住赵玄宰,小心翼翼道:“三师叔祖,那个,我,嘿嘿,有些事求您。”
赵玄宰足下不停,从怀里掏出一个药瓶,抛给何清流道:“还剩十颗,都给你吧。”回头朝跟在后面的陶三山看了一眼,意思是都给何清流了,你别想了。
何清流接住药瓶,有些发愣,这么容易就要到了?
陶三山心情大坏,但在徒子徒孙面前,他们师兄弟几个一向很注意自己的师长形象,自然不能出手去抢,忍不住踹了何清流一脚,训斥道:“成天就想着偷懒耍滑,要是武道根基打不牢靠,我看谁能帮你!”怒哼一声,大袖飘飘走远。
何清流被他踹的一个踉跄,拍掉屁股上的脚印,委屈嘀咕道:“给小石头吃不给我吃?真偏心。”
…………
何清流回到自己小院,毫不犹豫把十颗丹药全部吞下,觉得有点撑得慌,打了几套拳法,肚子没那么胀了,才爬到床上睡觉。
他知道李青石服药之后四五个时辰药效才开始发作,所以准备先睡一觉,到时候好有精神应付药力发作。
然而只过了大约一个时辰,他浑身就开始发热,不由得吓了一跳,怎么药效来得这么快?念头转过没多久,已是燥热难忍,好像整个人都要烧起来。
他不知道的是,他入鸿蒙境已经时间不短,浑身气血比李青石要旺盛不少,血液流得快,药效来得自然也快。
何清流咬牙苦挨,实在忍受不住时,就调动体内元炁抵挡一阵,如此过了大约一个时辰,体内燥热逐渐退去。
等燥热退尽,他深吸口气,抑制住内心激动,开始屏气凝神查看周身尚未洞开的那些小窍。
小半个时辰后,何清流睁开眼,脸色难看。
操他姥姥,怎么一处小窍也没开?
他不死心,等了半个时辰,又默查一遍,结果仍是一窍未开。
他还不甘心,每隔半个时辰就查看一次,折腾了一宿,终于接受了一窍未开的事实。
不仅一窍未开,体内元炁似乎也没什么变化。
这一宿,先是跳井差点冻僵,然后服药犹如自焚,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结果他娘的都白折腾了。
何清流欲哭无泪。
后来王玄一知道此事后,很快就想明白,这培元丹是辅助去除体内杂质的,换句话说,就是让已经开了的窍穴开窍更彻底,进而促进元炁滋养。
何清流根骨资质不凡,那些洞开窍穴残留的杂质微乎其微,所以培元丹对他也就没什么作用。
所以何清流白白遭了一番罪。
这种糗事他当然不会跟李青石说,李青石自然也就不知道。
用了一晚时间平复情绪,第二天李青石又开始他的修行之路。
七十二大窍三百六十小窍都已洞开,更让他看到希望,也让他前所未有的自信。
兔走乌飞,斗转星移。
转眼又是一年。
李青石念海里仍旧没有元炁。
他倒是一点也没觉得沮丧,在他心里,才习武两年半,周身大小窍穴全部开窍已经很知足,要是念海再生出元炁,岂不是比清流还厉害?这种好事偷偷想想就行了,当不得真。
老君观六位师祖以及何清流这些知情人也都习惯了,不习惯也没办法,除了顺其自然,还能怎样?
不过有件事让老君观六个辈分最高的老道士觉得有些棘手,以杨照古为首的那些查访“养妖”一事的人音讯全无。
一年前,王玄一给杨照古去信,吩咐他再查三个月,如果还找不到线索就先回山,结果三个月过去,杨照古一直没有来信,本以为他是在回老君山的路上,结果又等了三个月,杨照古不仅没回山,仍旧一封信也没传回来。
后来王玄一去信询问五岳十二洞天那些掌门山主,这才知道去南疆的所有人都失去联系。
他们推测杨照古一行人很可能是找到了那些妖人的老巢,怕被对方发觉这才不再往外传递信息。若非如此,那就只能是出了意外,并且全军覆没,否则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
对于后一种推测,其实不太可能,因为他们一群人里虽然有些本领不高的年轻弟子,但像杨照古这种乾坤境高手也有几个,如果遇到麻烦,就算打不过,也不至于一个人都逃不出来。
所以王玄一师兄弟六人都觉得,多半是他们查到了些眉目。
然而又是半年过去,仍旧没有任何消息传回山来。
王玄一虽然还是不信杨照古会遭遇不测,但他觉得不能再这么等下去,决定派些人去看看。
商议过后,为稳妥起见,由一位老君观师祖带队。
这六个老道士平日在山上除了修行,各自还要管理一些观中事务,等闲脱不开身,如今有这么个名正言顺下山逍遥的机会,自然人人奋勇争先。
六个老头差点没打起来。
最后陶三山以近百岁高龄,扬言若不让他去的话,就从后山裸奔到前山。
当他脱下身上道袍,只余一块兜裆破布的时候,其他五个老头终于妥协。
所以这两天陶三山心情很不错,碰上徒子徒孙都破天荒露出慈和笑脸。
再过两天他就要下山了。
…………
这天,陶三山带了三名徒弟、五名徒孙,潇洒下山。
他们离开前山山门不久,天降大雪,洋洋洒洒。
游人香客纷纷散去,只余三名观里的第三代年轻道士冒雪看守山门,难得清静。
纷扬大雪中,一个十来岁的小孩牵着一头黄牛缓缓走来。
小孩衣衫单薄破烂,脸蛋通红,脚上一双草鞋,露出脚趾,血肉模糊。
一个年轻道士迎上去,细细看了几眼,确认是个女娃,笑意温和道:“女娃娃,这大雪天是来烧香?”他看这女娃像个乞儿,但牵了头黄牛,就有些不太确定。
女孩看他一眼,眼睛里有警惕,有害怕。
她摇了摇头。
年轻道士愣了愣,问道:“那是来做什么?”虽然这么问,其实心里已大致确定她是来讨饭的。
女孩犹豫一下,有些畏缩道:“我来找人。”
年轻道士又是一愣,莫非是哪个师兄弟的妹妹?温言道:“你叫什么名字,来找谁?”
女孩仍有些害怕,一片雪花落在她细长睫毛上,顾不上拂去,小声道:“我叫李青禾,我来找李青石。”
年轻道士彻底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