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8600000014

第14章 考大学

1957年到1960年,王世华他们的户口和粮油关系全部转到了商县中学的学校里。

当时,学校里专门有一块实验田供他们学习种植。试验田大概有二亩多地,学校要求种上冬小麦。于是学生们开始深翻地,挖了至少有1米5深的壕沟,下面埋上肥料、树叶和青草,在上面再盖上土,就这样一层一层的一直将这1米5深的深沟埋平,然后在最上面再种上小麦。

种植小麦,也不是按正常的播种量进行播种的,而是要密植,厚厚地几乎把小麦撒了整整一层。过了不久,小麦苗出土了。开始的时候,麦苗长势非常旺盛,可是,过了冬季,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当小麦开始分蘖的时候,就都全部倒伏在了地上。

这可怎么办呢?学生们拿小木棍儿和草绳试图把麦苗扶起来,可是倒伏的小麦仍然站不起来,因为麦子实在种得太密密麻麻了,麦秆长得比较细弱。那一年到了最后,小麦颗粒无收,完全是一地的麦草,全部荒在了田里。

除了深翻地,王世华和同学们还积极参与了大炼钢铁的运动。在学校的一个角落里,老师们请人围起了一个炼铁的土炉子。这个大炉子大概有五米多高,王世华和同学们把收来的废铁全部砸成小块儿,然后再用木炭来炼铁。

炼铁的木炭从哪里来呢?学生们要走到周围很远的农村,到山区里面去,一个叫甘露塘去背木炭。

因此,王世华和同学们每周六都要去山里背回木炭,走的路相当远。大家出发之前天还没有亮,每人包里带上两个玉米面馒头,学生们都戏谑地把它称作“手雷”,因为凉的时候,这玉米面馒头硬的要命。

实际上,到了学校指定的地点,深山里那些老乡的家里,木炭有的在楼上,有的储存在地窖里,将他们原来准备出售的多年积攒下来的木炭,实行一平二调,让他们交出来,老乡们的内心其实也不怎么情愿。

就这样,学生们每人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有的人担的多一些木炭,有的人则背的少一些。一路上,他们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般来说,都要经过一天的时间才能走回学校。

当然除了参与担木炭的运动,参与深翻地的运动,学生们还进行捕捉麻雀,消灭老鼠等等。在当时,全国的形势都是这样的,所以大家就跟着一起施行了。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王世华已经升学到了高三,升学高考就在眼前,同学们之间有的是协作,互相帮助,但也有的是互相竞争的。

随着王世华和同学们的年龄逐年增长,对社会和对自己的前途,大家也有了一些模糊朦胧的认识。

王世华在外语老师的怂恿和鼓励下,糊里糊涂地在高三时报考了西安外语学院。可是王世华只身在外,也没有人可以征求意见的,更没有人对王世华未来的道路进行指点,不想,这一决定就确定了王世华一生的命运。

高考时,王世华根本没有觉得有任何的压力,考场就设在他们学校,考完就算了事了。可是这事面临转户口的问题,这确实让王世华大伤脑筋。因为,王世华他们都来自农村,担心自己如果考不上大学,户口就要转回农村老家了,又要回到深山里务农,那么这十年的学习功夫也就算是付诸东流了。

王世华心想,如果考不上,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母亲和哥嫂多年来的辛勤劳动,他们的心血,王世华将如何进行回报呢?所以等待录取通知,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难熬的过程。

为了等待录取通知,王世华和同学们决定先不回家,他和同班的五个男同学租了两辆架子车,来到商洛卫校的一个建筑工地,去给卫校拉架子车垫土方。大家苦干一个多月,挣了几十块钱。

王世华想,这样可以为自己以后上学买点日用品课本和书籍了。他还用平生以来的第一次自己挣的钱,买了一个布被面,还买了几件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余下了一点钱,王世华就留作以后的车费,他十分谨慎地保管了起来。

当时录取通知书要留一个邮寄的通讯地址,王世华担心在学校通讯地址不保险,就把地址留在了自己的老家,把户口和粮油关系暂时都装在自己的口袋里。

因为录取通知的通讯地址,写的是王世华的老家,也就是山阳县板岩乡庙台村,所以王世华将自己那仅有的一点简单行李暂时寄存在学校的一个杂物间里,他们几个人就空人返回了老家。

商县离板岩乡还有二百多里地,因为山阳县离商县120里,山阳县离世华家还有65里,那么加起来,已经快到二百里了。

为了节省路费,王世华在整个上学期间,都从来没有坐过汽车,往返学校他一律步行。王世华就这样步行着走回家里,一方面帮助家里干些农活,另一方面继续等待录取通知书。

这是决定王世华命运的一份通知书。

记得8月中旬,有一天下午时分,王世华正在村子场边的大磨上磨粮食。他远远地看见公社的文教专干和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戴着草帽,从沟那边的山梁上向他家走来。

走到他家的时候,他们问王世华,“你是不是叫王世华?”

世华说,“我就是王世华。”

年纪大一点的工作人员说,“恭喜你,你考上大学啦。是西安外国语学院。”

这是真的吗?听了这话,王世华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工作人员十分肯定地说,“你看,通知书我们都已经给你送来了。”

这时候,世华才反应过来,连忙将他们二位领进了自己的家。

母亲和世华的大哥世经,还有其他的乡亲们,大家得到这个消息都是喜出望外。

专干特意给他们送来录取通知书,可是家里也没有红包,也没有鞭炮,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招待人家的。想来想去,母亲给他们每人煮了两个荷包鸡蛋,这大概在山里,就是最高的招待了。

经过一番攀谈,他们千恩万谢地送走了二位专干。因为这两位同志,他们要步行五六里路,冒着8月的酷暑,专门给他把通知书送到家里,实属不易。

送走客人之后,王世华独自将通知书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西安外国语学院,那大红的印章后面的地址是西安市南郊八里村,上面还有开学的时间,以及自带生活用品等等要求。

王世华心想,这一回,他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尤其是自己的母亲以及大哥大嫂,他们一直以来的辛劳也没有白费,现在他总算考上了大学。

至于大学将来是怎么上,他还一点没有打算。他总觉得,西安市肯定要比商州更大一些,这样他就可以一步一步的从终南山里向外迈出了脚步,就像一片云飘出了山岫。

记得那天晚上王世华几乎没有合眼,他思前想后,觉得考上了是好事儿,可是考上了也可能是坏事情。

上学,尤其是上大学还是外语学院,据人说要求的很高,像他这样深山里来的穷孩子能否适应大学的生活呢?再说家中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上学的费用从何而来呢?即使是往返的车费也无法支付啊!

想到这里,王世华的心中又感到十分的懊恼,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当中,他思前想后,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假期很快就这样过去了,到了快开学的时候,王世华就又步行走到了商县中学,还有几位考上的同学,他们都在那里等着他,然后他们集中一块儿去上大学。

记得当时一起考上大学的,还有马滩的两位姓曹的同学,叫银华的同学,还有一位丹凤姓刘的同学叫刘成功,还有一位姓舒的同学,他们大概有五六个人考上了大学。

同学们来到一块儿,大家都谈论着,你考到哪个学校了,我考到哪个学校了,互相交流着,幻想着未来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学校是将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来自深山,根本没有出过山区,所以对于西安市是什么样子,大家都一无所知。

给大家做示范动作的那位同学王祥波,他也考上了西安体育学院。同学们在学校办好了应有的手续之后,按照通知书的时间一块准备到西安去上大学。

王世华就这样离开了家乡,把自己还是那样一点简单的行李,打了一个包就出发前去西安上学了。

当时从商县到西安,虽然有汽车,但是没有客车,只有卡车,他们几个人就把自己的行李放到卡车的中间,然后人坐在上面,一共坐了两排。

车就这样开动了,同学们也就离开了商州市向西安奔去。因为王世华从来没有坐过汽车,开始的时候还感到十分的新鲜,好奇,可是当地都是山路,汽车在秦岭上盘来盘去,弯道特别多,不久他就开始晕车了。他首先感到心里恶心,头晕,接着就开始呕吐,还有其他几位同学,也都有不同的晕车症状。

卡车开到秦岭山顶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因为出发的时候天气还很晴朗,可是现在却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卡车上面没有篷布,大家只好就这样淋着雨。不到几分钟,车上坐的人全身都已经湿透了。车厢里面装了半车厢的积水,大家的行李也全部被雨水泡湿透了。

就这样冒着大雨,大家一直一路前行,终于走到了西安火车站。录取通知书上说的很清楚,学校在西安火车站设有接待站。因为这些外地来的同学从来没有进过西安,怕迷路了,所以他们就在火车站集合。他们来到接待站以后,那些老同学对新来的同学都十分关心和热情。他们把新生们从车上接下来,可是看到他们浑身湿透了,所带的一点行李,也被雨水泡得湿了。

接站的老学生三五个人一起将新生的行李纷纷地从车上拿下来,把他们送上了西外的班车,然后尽快地送到了学校。

王世华来到西安外语学院,学校位于南郊八里村,距离火车站并不是很远。王世华一看,他们的宿舍门上,已经把名字都分好了,每个人的名字都写在了宿舍的门上,便于大家入住的时候寻找。

一般每个宿舍住六个人,世华的宿舍因为还是平房,所以没有架子床,住的人比较少,只安排了四个人,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可是新生们的行李已经完全湿透了,衣服也都湿透了。老同学们非常热情,立即将他们的衣服给世华和新生们换上。

世华把自己被雨泡湿的被子的水使劲拧干,然后搭在外面晾晒,就这样晾了好几天,被子还是没有完全晾干。

因为是夏天,所以晚上没有铺盖也无所谓。热心的老同学们把他们多余的被褥或者被单借给世华他们一条,暂时铺上。

就这样将就着过了几个夜晚,王世华和新同学们一起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同类推荐
  • 千棘原稿

    千棘原稿

    “窥探他们的故事,玩弄……他们的意识……”
  • 中医人生

    中医人生

    中医,一个中医学院学生,在中西医之间迷茫着。传统中医与世界接轨,全面碰撞,中医的出路在何方?医药,医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有药没有医,还能顶顶,可是有医却没有药,那么便亡了。医学不分国界,不归你我,它出现的目的就是医治,……在谁的手中发扬光大都没问题,都是人类的瑰宝。
  • 老马退休生活奇遇记

    老马退休生活奇遇记

    一个企业退休人员的遭遇。读者为中老年人群。怀旧、幽默,反映现实百态。
  • 我想我已慢慢喜欢你

    我想我已慢慢喜欢你

    【一个小短篇。】“喂,物理作业给我看下。”“啊?有作业?”“……我怎么知道。”——“你又偷偷背着我和别人学习了?!你觉得我没他聪明,还是没他成绩好?”“……”【练笔之作,日常温馨向,不喜请直接点叉】
  • 警官杨前锋的故事

    警官杨前锋的故事

    当过兵,打过仗,从死亡线上幸存下来的杨前锋热爱部队这个大家庭,然而举世瞩目的百万大裁军撤销了他所在的部队。杨前锋依依不舍地脱下了军装,于1986年转业,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同样的工作,有的人只当是一份工作,有的人把她当成自己的一份职业,而有的人把她当着终生追求的事业,不一样的心态,造就不同的人生,请看警官杨前锋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前尘旧梦

    前尘旧梦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

    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柏尊者全集

    紫柏尊者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情,不过如此

    爱情,不过如此

    苏依琳当了他多年“哥们”,陪他一起喝酒笑闹,陪他一起打架斗殴,把自己彻底变成了众人心中不良少女,却不知道他早已把一颗心给了别人。她因他爱的女子被逼远走它乡,而他留给她最后的一句话是——你竟然是这种人。多年后她回归,多年前的秘密逐渐揭开,而他真正的爱人竟然是……
  • 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重生未来之宠儿

    重生未来之宠儿

    他——两世的人生,一世为人,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再世非人,成为野心的反击者。他——两世的人生,一世为人,差点成了末世的陪葬品;再世非人,成为新世界的制衡者。她——两世的人生,两世为人,一世惊情下的坎坷糊涂身不由己,再世失忆下的碌碌无为挣扎生存。当这个世界不再仅有人类,物种各自为政,惊现三足鼎立,当他们苏醒、相遇、相知、协防、共敌,真相那刻,敌友亲情,是纷争?是硝烟?是共处?
  • 大金王朝:卷二·降龙的骑士

    大金王朝:卷二·降龙的骑士

    本书将金降辽伏宋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描绘了雄霸北中国近200年的辽帝国如何步入末途,以及空想利国却无实力支撑的宋朝的悲剧之源。在三足鼎立这一平衡打破之后,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始,崇尚重文轻武、奢靡享乐的宋帝国是崛起于铁血竞争的乱世之中,还是在“娱乐至死”中越陷越深,在“降龙的骑士”中可以窥其一斑。张觉叛变、阿骨打猝死、宋徽宗君臣之言而无信、李师师柔情侠骨、萧莫娜殉情、天祚帝被俘而辽灭,种种情节再现了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哲理。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可以看到阳谋的风骨,奋发惕励的光明,也可以看到醉生梦死,信义缺失,腐化堕落的黑暗,光暗对比,大气磅礴、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 棋盘胜斗

    棋盘胜斗

    言和原本以为,是他穿越了,可是翻查了史书,这个世界似乎不是他所认识的三国。制衡荆州的刘表,统领江东的孙坚,雄踞中原的曹操,还有突然冒出来的西凉秦政……(非完全历史向,架空历史类小说)
  • 喜田乐嫁

    喜田乐嫁

    张曦秀一睁眼,古代?穿越了?重生了!不错,就这么过吧,好歹看着是个官家小姐。不过,恶奴欺幼主?原来父母皆亡!不怕,张曦秀秀眉一立,斗恶奴拉幼弟,咱不过官小姐的日子,那就过地主田园新生活。
  • 祭天圣姬:妖帝哪里跑

    祭天圣姬:妖帝哪里跑

    百里容栖在千古丈做了那里的神明,一场劫难让她带着她的三个小妖精登上渡生之道,与她的霸道男友发生的揪心之恋,她一步步走向祭天之路的艰辛历程,成妖帝,升天姬,搞怪的灵蛇和凤凰,旅途真是充满了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