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清明节,陕南的孩子们都要跟着家里的大人去扫墓。王世华的父亲去世的比较早,后来只有大哥世经带着他一起到祖坟上去扫墓。
世华家的祖坟就在王家住的房子的对面,隔了一条大河,位于河对面的山上,也就是在官家岭的山脚下,有一片非常大的坟地。那里面长满了非常高大的柏树,而且还有一些墓碑非常高大,上面刻了很多字,有一些他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还有一些,上面刻的对联,他还记忆犹新。
在一个最高大的墓碑上,两边刻了两幅字,世华记得是那样写的:“茂草馥香如俎豆,诸峰罗列似儿孙。”茂草馥香如俎豆就是说这里面长着茂盛的草,人们来祭奠的时候,烧的香发出的各种香气,人们放炮就像是炒豆子一样。诸峰罗列似儿孙,意思是面前的这些连绵不断的山峰,一排一排地站着,就像是儿孙们在向祖先进行致敬一样。世华觉得这幅对联写得非常好,当时看了一遍就记下来了。
到了清明节的时候,人们要去给先人扫墓。在扫墓之前,板岩乡还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要制作许多清明吊。所谓清明吊,就是用白纸、红纸,黄纸,还有绿纸,各种彩色的纸,经过他妈妈的巧手,把剪成了一串花一样的穗子,然后把几种颜色套在一起,上面用一根纸绳一穿,绑一个小竹棍,这样挑起来非常方便,这就成了一个清明吊。
因为王世华家的祖先很多,所以每年要做的清平吊也很多,世华最喜欢用一支大竹竿挑着这些清明吊,然后随着他的大哥到坟地上去扫墓。
坟地距离他们家看起来只隔了一条河,实际上,要从他们家下到河边,然后过了河,然后再上到对岸,再爬到半山腰才能到达他们的祖坟,路途非常艰难。
清明节的祭品也很有讲究,经常都是四个碟子,一碟是家里自己做的腊肠,另一碟是腊肉,都切成非常薄的小片。还有一碟是刚发芽的嫩韭菜炒鸡蛋,还有一碟是刚从树上摘下的香椿。就这样四碟,有荤有素,然后拿上一壶酒,有时还带几个酒杯,直接把酒洒在了坟头上进行祭奠。
他们先把这四个碟子摆在祖先的墓前,然后跪在那里向祖先敬酒,敬完酒以后,还要烧些香表之类的东西。世华每次扫完墓之后,总是急不可耐地想吃一点用过的祭品。
世华闪着大眼睛问大哥:”祖先吃完了,我是不是也可以尝一点了?“
大哥笑着说:”当然可以啊!“
王世华就偷偷地每一样都拿手抓几片放在嘴里,这大概就是扫墓后对于一个孩子最大的犒赏,和最好的美味佳肴了。
他们家祖先的墓地一共有两处,王家对面的那个坟山是主要的坟山,世华的父母亲和他的爷爷就埋葬在那里。另外在官家岭,也就是这座山的山顶上还有一片他们家的墓地,那就是他的太爷爷和太奶奶,就埋在那里。世华主要是祭扫他家对面的那座墓地,而在官家岭顶上,因为地势太高,而且山路特别陡峭,他只去过一次,印象已经不太深刻了。
王世华的童年,虽然艰苦一些,但还是很有趣的。王家当地处在的这个地方是山区,不像关中有大片的平地。在陕南山区,不像关中有什么集体的大的村落。所谓村子,也只是这个山头有两户,那个山坳有一户,对面山坡再有几户人家。总之,哪个地方稍微平坦一点,哪个地方离水源近一点,哪个地方背风向阳一点,就在那里盖上房子,就是这样星星点点的,散落在整个的山头和山坡之上。经常是,你要联络某一位人,没有电话,走路去又太远,只好站在房前大声地呼叫,当别人听见之后应声,这就算是进行了相互的交流。板岩乡地处深山,一家住的房子,距离另一家少则几百米,多则一百里路,有些地方几里路外才只有一户人家,这就是他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