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8600000008

第8章 上小学

1952年,王世华开始上小学。这一年他已经十二岁,这才开始上学。

世华上学的地方,也就是他的父亲曾经任过校长的板岩小学,后来的名称一直没有改变,就一直叫做板岩小学。

虽然父亲之前在那里工作,但是世华从来没有去过板岩小学。学校距离他们家不太远,大概有两三公里的样子。但是中间要翻一座山,过两条沟,路上也不好走。

那所学校虽然叫做小学,但是只有四位教师,还有一名工友。工友负责烧水,并且给四位教师做饭,当然校长也是教师,他还要兼任课程。学校里面教算术音乐和美术教体育的老师姓曹,叫做曹文榜,世华印象非常深刻,他的脸上似乎还有几个麻子。另外还有一位老师姓薛叫做薛振东,他是负责教孩子们语文和美术课的。校长姓陈,高大的个头,是山阳县漫川关人。还有一位姓王的老师,因为他没有给王世华所在的年级带过课,所以世华只知道他姓王,具体情况已经记不清楚了。

决定去学校上学的时候,因为王世华在家里,他的母亲一方面要顾及家庭的生活,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辅导他的学习了,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学的课程也越来越深,母亲已经无力辅导和教他了,所以他当时决定去上学。

大哥王世常领着弟弟去学校,因为这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王世华自己去报的名。

老师见了世华,问他:”你上几年级呢?“

世华说:”我直接上五年级吧!“

老师关心的问:”五年级的课程你能跟得上吗?“

世华想,他已经十二岁了,如果再从二三年级慢慢地上下来,那么上到初中,他也许年龄就太大了。

因为世华在家里面,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他还认识不少字,所以他觉得课程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再则他上学比较晚,年龄比较大,如果正常情况上学,那以后他怎么办呢?当然他在家里从来没有学过算术,所以他的数学一直觉得很吃力。

王世华上五年级的时候,特别是学习小数,还有分数的通分和约分,他始终搞不清楚。每次上课他都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学了些什么,当然数学考试也是一塌糊涂。这也难怪,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上过初小,一二三四年级他都没有上过,直接跳着上了五年级,那当然学习上会遇到困难的。但是他想这些困难他还是能够克服的,所以就硬着头皮报了五年级。当时因为是刚解放初期,所以报名上学也不十分严格,愿意上几年级就上几年级,随自己的便。

世华记得第一次大哥领他到学校去的时候,板岩小学处在一个山腰上,山的下面就是两条沟,左边一条沟,右边一条沟,但是从这个山包上面能够看见板岩镇,尤其是能够看见那条川流不息的马滩河,通过这个山脚下向西南方向流去。学校不大,里面有一个比较大的操场,这个操场还是一个圆形的。因为它在一个山包上,所以有时候他们打篮球或者玩排球的时候,一不小心球滚下了山坡,半个下午都拿不上来。因为这个山坡很高,球滚到沟里去的话,学生下去捡球,捡回来没有一个多钟头,那是不能打一个往返的。

学校的房间也很简陋,有一个大门,大门的两旁是教师的住房。只有上房,有几步台阶,上面才是他们上课的小教室。教室里也很简陋,大概一共有四间房,就算是他们的教室了。

农村上小学,每天上两次,早上大概是7到10点钟,中午1点钟放学,然后再上下午课,一直上到四点,大概5点半前后就放学了,然后今天的课程就算完了。

上学的时候,王世华每天早出晚归,中午有时候回来简单吃一顿饭,有时干脆就不回来,因为路太远了,往返第一费时间,第二也费精力,他就带一点干粮在学校里面简单的吃一点,喝一口凉水,就算是解决了午餐。

下午5点以后,王世华就回家帮助大哥干农活。当然,各种各样的农活他都干过,春天播种,夏天管理,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样样他都干。这些农活对他来说,不仅锻炼了他的坚强意志,也使他涨了不少的知识。

王世华觉得现在回想起来,如今的孩子可真是幸福啊!那时候他们在板岩乡上学,作业都在学校里全部做完了,回家就要干活。因为家里只有他大哥一个劳力,家里面的农活,母亲又是缠足的小脚,所以上山十分不便。他每次上完学以后,回来就帮着家里干各种农活。

上学以后,王世华上学要过两条河和一座山,那座山开始叫做杏树坡,大概就是上面长了很多的杏树。再向前走大概二里多路,有一个小山梁叫做石板梁,为什么叫做石板梁呢?因为那里出产许多石板,他们村子里盖房和盖屋顶所用的石板绝大部分都是从这里挖取的,年深月久也不知道挖了多少代、多少年,整个的山头已经被村里人挖下去了一个大坑,那个地方也就因此得名石板梁。过了石板梁再下一个坡,再过了一条小溪就到了他们的学校。

上学的路上,也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时王世华在上学的路上,会采摘一些山间的果实。在他记忆当中,那个杏树坡上面过去有很大的几个刺架,所谓的刺架就是大片大片的刺林,那个刺林他们当地把它叫做莽子。莽子就像现在的桑葚一样,没有成熟的时候是红色的,非常酸,成熟了以后它的果实就变成黑紫色,十分甜美。有时候上学他就边走边采摘一些野果,一方面是为了充饥,一方面也是玩儿。

最让王世华难忘的事,就是他右腿膝盖的那块伤疤,他的右膝盖是怎么受伤的呢?就是在他上学的路上受的伤。有一次上学,中午他回家,因为当时他为了多赢得一些时间学习,再少走一些路,就背上一些苞谷珍子,在学校里老师的灶上面上伙。

那天中午世华回家以后,下午他准备回去上学时,走在路上,突然天下暴雨,他当时手里还掂着一小口袋的苞谷珍。山里的天气变化多端,一时间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世华走在杏树坡,还没有爬到坡顶,地面非常湿滑,他打着一把破雨伞,那把雨伞还是只有纸伞,被大风一吹已经翻了个儿,全身已经彻底淋透了。

就在这个时候,世华一不小心脚底下一滑,摔倒在地上,右膝盖一下子磕在了地上,不巧地上刚好是一片石头渣滓,有一块锋利的石头,一下子扎进了他的右膝盖。钻心的疼痛,但是他也顾不得这些,天上下着大雨,他的肩上还背着一小袋粮食。血顺着他的腿不断地往下流,雨水、血水和他的泪水夹杂在一起,世华已经分不清方向了。

没有办法,世华只好挣扎着一瘸一拐地慢慢又向回走。等他回到家推开门的时候,大哥和母亲都吓呆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赶快把世华扶进家里,腿上的泥和血清洗干净,因为家里没有药品,也没有什么东西,就给他用了一些锅底上烧的锅煤灰,把血先止住。后来又用了一点中草药,给他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因为当地没有药品,所以世华的伤口整整两个多月没有愈合,每次走路他都是一瘸一拐的,所以上体育课、上早操他都不能再坚持下去了。

两个多月以后这个伤疤才好了,直到现在王世华的右膝盖还有一个一寸多长的横的伤疤,每次看到这个伤疤,他就想起了他上学的那一段艰难的历程,往事真的并不寻常。

同类推荐
  • 黄土柔情

    黄土柔情

    黄土地的柔情,像极了高粱酒,浓,烈,却又柔,让你陶醉,让你痴迷,浑浑噩噩,无法自拔。黄天,黄地,到处都充满了土黄色。挣扎,热血,无情,冷眼,激情,恐怖,爱情,善意都在这片土地上演。干涸的土地由此变得灰尘滚滚,空气里弥漫着黄土,黄土遮盖了太阳,遮盖了月亮,让这里的白天黑夜都是混沌一般,无法分明,疯狂的挣扎,如同沙尘暴中的马匹一般,痛苦,嘶叫,红色的双眼早已被这黄土掩盖,只留下了人类本性的喊叫,到处都混乱一片,喊叫声与狂风一起吼叫。。。。。。黄土地孕育的这一切终究又被黄土带走,就像沙尘暴总要离去一般,最后只留下这戈壁滩,荒凉,死寂,你不会想到这里曾会有热血洒过,你只会像一个徒步探险者经过最困难的沙漠一般,想尽早解脱,不会发现脚下那碎了的高粱酒坛子,更不会去抛开那埋在黄土深处的旱烟锅,没有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像另一个世界一样,而这个世界只存在满天飞硕的沙土中,有多少人想冲出这里,又有多少人不愿离开这里,这里太多太多人情世故,太多太多人性显露,真实与狂妄,让这里狂躁,又让这里不舍,狂风过后却又什么都不留,只有解脱!
  • 明天还下雨

    明天还下雨

    该书由一个序,八个章节组成,25万字。小说叙写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发生在龙源省的知识分子和普通劳动者的故事。茅危庐、斯逸民的坎坷命运,苏明华、张亚军的人生遭遇。小说以在华南大学上学的茅危庐住院期间认识护士蒋倩芷开始,到茅危庐考取该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暑假看望他曾经的狱友斯逸民,知道斯逸民去世后在他的坟前的平静独白结束。
  • 谁不曾年轻

    谁不曾年轻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但却不想有个平凡的人生……只要你不放弃终有一天你会不平凡的
  • 不计辛勤一砚寒

    不计辛勤一砚寒

    回想当年填报大学志愿的那一刻,我是多么地义无反顾,提笔填下的都是师范专业。而今,十年面壁图破壁,我很怀疑,还有多少人愿意如我,去守着自己的教育初心,守着芬芳的傲骨,不被周遭利益诱惑,不被功名所伤、所扰。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从不曾料想,教师这一行业,琐碎、杂乱却又敏感,是如此的难以拿捏分寸,难以诉诸笔端。但是,我固执地认为,总该有人去展现一下这个职业的日常百态,哪怕是窥斑知豹,点到为止。尤其是在这后疫情时期,它的平凡,它的心酸,它的伟大,个中滋味,更值得细细品咂。用心倾听,你会被这一职业的欢喜和无奈所打动,你会发现,所有一线的教师们都是小说人物的原型。
  • 夏夜秘踪

    夏夜秘踪

    夏夜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但他凭借自身从小积累的与众不同的生活技能以及从学习中积累的知识,与同窗好友一起始终坚守青春誓言,联袂打造了跌岩起伏又可歌可泣的亮丽人生篇章。
热门推荐
  • 鸿飞集

    鸿飞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第1章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和裴步高同时走进大学校门。在那个高雅圣洁又朴实无华,学风浓郁而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的校园里,共同度过了平常而特殊的五个年头。
  • The Killer

    The Killer

    二月四日,立春。方太家最近在翻新,装修队进驻了一个多月了。麻将房啊、后花园啊都乱糟糟的,还有工程队的工人住在树林木屋里,客厅的规模随之大大缩水,家具上多盖着白布,更夸张地搭起了遮挡灰尘的挡板。放眼整座半山别墅,只有电视机前一片四四方方的空间将将摆得下一张麻将桌。林太问方太怎么不去住酒店,酒店套房也能打麻将呀,住在这里不仅有生人不说,还要平白多吃灰尘。方太撇撇嘴,不太情愿,她认床认枕头,当初和方先生度蜜月的时候就是因这缘故把床分拆了,加上床垫枕头被单被套一并载在私人飞机里运去了土耳其。
  • 过分爱

    过分爱

    在最美好的年华,苏落、叶璇、子夜三人本是特别要好的朋友,直到上了大学遇到顾北辰等人后,三人关系发生巨变
  • 重生之捧杀

    重生之捧杀

    重生前,舒天一路求上,却被人设计捧杀,坐上云端却被摔的个鼻青脸肿、狼狈不堪,落了个一尸两命的下场。 重生后,为子报仇,摒除感性,理性回归,重逢爱人,信任却成了两人亟待找回的部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句话简介:渣男当道,好男人要用心调教。 ********** 【百里出品,坑品保证。祝大家看文愉快!】
  • 相府嫡女

    相府嫡女

    三年前洞房花烛夜前李珞嘉曾对花零许下了海誓山盟答应她一定会平安回来,花零原地等待他三年,而郎君却是人去府空成为他国驸马,他背弃他们的青梅竹马的誓言。三年的痴心等待,三年被说成弃妇的流言蜚语日子,让她认清了现实。三年后她绝世而立,战场相逢,花零说:“你已负了我,那些誓言便不算数了。”一转身,她遇见了他。“零儿,我宁负天下绝不负你”桃花树下,徐仁航执手对她说。她经历腥风血雨踩着尸骨一步步坐上那把凤椅,她凤临天下!金銮殿上,十里锦红,绝世佳人。“你为王,我为妃;你为皇,我为后。
  • 安倍晋三传

    安倍晋三传

    日本的政治家都爱给自己找一个“座右铭”,安倍晋三也有一句:“ 初心不可忘”。什么才算是安倍晋三的“初心”?有人追溯到他当选日本政府首相以前的政治理念,有人追溯到他在给父亲安倍晋太郎外务大臣当秘书时受到的影响,有人追溯到他在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有人追溯到外祖父岸信介对他的影响,甚至有人追溯到在他父亲安倍晋太郎结婚之前就已去世的祖父安倍宽留给他的政治DNA……虽说众说纷纭,实际上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想找到安倍晋三的“初心”,就不能只将眼光盯在安倍晋三今天的言行上,还有必要看看安倍晋三的人生经历,过去的豪言壮语,以及了解安倍晋三的家族历史。
  • 生产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生产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这个系统正常运转,实现高效、优质、高产、低耗,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原理,按照一定的运营框架,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要素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设计,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营机制,即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这套《企业规范化管理实用全书》的编写初衷也在于此。为了让生产主管能够更轻松地处理日常管理事务,我们特编写了此书。这是一本关于生产部门规范化管理的实务性工具书。
  • 卡耐基写给成功男人(全集)

    卡耐基写给成功男人(全集)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可以说,成功是男人的*目标。但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很多男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让他们步入了人生的败局,与成功失之交臂,从而使自己的一辈子居于平庸的境地。有成功就有失败,有快乐就有悲伤,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可以说它残酷,也可以说它不近人情。说什么已经无所谓,重要的是男人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一个又一个困境和坦途。
  • 任正非:“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任正非:“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在华为看来,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
  • 社会契约论(大师思想集萃)

    社会契约论(大师思想集萃)

    《社会契约论》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它刚一问世就遭到了禁止。卢梭本人也被迫流亡到英国。但《社会契约论》所提倡的民主理论却很快在世界上引起震动。它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的出处就是《社会契约论》。1789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中“社会的目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统治权属于人民”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还对美国的《独立宣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罗伯斯庇尔到列宁都曾用《社会契约论》为自己的政权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