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此次进京,最大目的是要坚定崇祯皇帝与鞑子作战的决心。现在朝堂之上,对待满清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以内阁首辅杨嗣昌,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的议和派:一种是以帝师孙承宗、蓟辽总督洪承畴、宣大总督卢象升为首的主战派。
崇祯皇帝就在两派之间不停的摇摆,一会儿支持议和,一会儿支持主战。这一次卢象升进京,就是要彻底说服崇祯帝,坚定抗战到底的信心。
而白蜡军辉煌的战绩,李岩提供的鞑子人头,无疑增强了说服力,打破女真人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得暗淡的北京之行露出了一丝希望之光。
所以卢象升高兴地邀请白蜡军同行,李岩正想多向卢象升学些领军作战的本领,自然求之不得。
宣大军在前,白蜡军在后,重新踏上征程,向北京进发。
路上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卢象升在给崇祯的奏折之中着重提到了白蜡军的辉煌战绩,提到了李岩的才干。很快,崇祯谕旨到了,命令卢象升进京后,不得耽搁,立即到平台召对。另外命令李岩将鞑子人头送进京都,在太庙外摆成京官,供百姓观看。
两人约束部队,加紧赶路。这一日来到北京城外,李岩抬头望去,青灰色的城墙高达八丈,绵延到视线之外。角楼、敌台丛生,雉堞、垛口错落有致。城垣上旗幡招展,来回有兵丁巡逻。护城河宽达数十丈,碧波荡漾,有水门通向城内。
李岩暗暗咂舌,怪不得鞑子只是在周边劫掠,从不打北京城的主意,这等雄城看着都让人目眩,得死多少人才能攻破?
如今高大的正阳门洞开,很多人正在翘首以盼。卢象生和李岩将部队安顿好,联袂赶来,卢象升只带了寥寥数骑,李岩带的亲卫稍多,因为拉着鞑子的人头,要摆放成京观。
一个威严的老者,身着绯色官袍,看到卢象升,紧走几步迎上来,大笑道:“介瞻兄何其迟也,小弟恭候多时了。”
介瞻是卢象升的字,李岩是不敢直呼的。卢象升与那人寒暄几句,把李岩拉过来道:“这位就是兵部陈新甲大人,你还不快快见礼。”
李岩吃了一惊,二品大员啊,朝廷重臣,没想到刚来北京就能见到一个,急忙施礼道:“小子见过尚书大人。”
陈新甲呵呵笑道:“想必这位青年才俊就是全歼建奴的李岩公子,当年老夫多受令尊的照顾,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此地并非讲话之所,咱们先进城。”
当拉着鞑子人头的大车进城时,引起围观百姓的轰动。惊呼声,唾骂声,哭声,笑声不绝于耳,庞大的人群簇拥着马车,直奔太庙去了。
入城之后,陈新甲陪着卢象升去觐见崇祯。李岩则由陈新甲介绍的一位胸前垂着斑白长须,眉阔额广的老者陪着,为他们接风洗尘。
那位老者十分热情,将李岩带到河南会馆大排筵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那老者笑呵呵道:“李将军,你不知道吧,其实老朽不是朝廷的人。”
李岩一愣,奇道:“那您老是——”
老人笑道:“跟你一样,也是草民,来京城杀鞑子的。”
老人介绍说他是巨鹿县的一个穷秀才,姓姚,名东照。清兵人犯京畿,他也率领了一千多子弟勤王,有一个儿子刚刚战死。由于局势紧张,各地民团错综复杂,陈新甲任命他为民团总领,统一协调抗清大计,所以今天安排他来接待李岩。
姚东照问李岩有什么困难,他会尽力帮着解决。李岩也没客气,提出粮食和军费都不足。姚东照说,军费他可以接济一些,粮食现在各处都缺,他可以向陈尚书反应,能不能解决不敢保证。
酒宴过后,姚东照嘱咐李岩好好休息,等待皇上的召见,然后起身告辞。
姚东照走后,李岩对身后一个娇小的亲兵道:“娥儿,如何?”
那亲兵不是旁人,正是红娘子假扮。进京之际,红娘子说没有到过京城,想见识见识,非要跟着。李岩无奈,只好将她假扮成亲兵,带了进来。
这时没有外人,李岩笑着问她对北京城的观感。
红娘子小嘴一撅:“不过如此,没啥意思。李岩笑道:“你陪我去个地方,也算散散心。”
红娘子奇道:“你带我去哪里?”
“去了就知道。”
两人带着几名亲卫,来到街上,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路向南行来。越走越偏僻,行人越少,红娘子忍不住问道:“究竟去哪?”
李岩一笑:“去救皇帝老儿的命。”
红娘子更是摸不到头脑,不知李岩卖的什么关子?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来到一片山林。只见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
红娘子道:“倒是一处好所在。”
几个人上的山来,一路游玩,突然李岩停在一颗歪脖槐树前,道:“就是这里。”
红娘子道:“你干嘛?”
“砍树!”
然后红娘子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岩拽出青锋剑,狠狠的砍在树上。
“你发什么疯?”
红娘子觉得李岩有些不可理喻。
李岩也不解释,只是死命的砍树,木屑四飞。三个亲卫看不过去,也赶快过来帮忙,一会儿工夫就将树砍倒。
眼看着被砍倒的槐树,李岩满意的将宝剑收回,拍了拍手,施施然下了山。
“你神经病啊。”红娘子大叫,虽然李岩经常有一些异常的举动,但今天发疯最厉害。
李岩笑而不语,也没有解释,只是心中默默的想,罪槐砍掉了,朱由检大概就不会吊死煤山了吧。
回到会馆之后,李岩还没来的及喘口气。突然有兵丁气喘吁吁的跑来:“将军赶紧去看看吧,太庙外,咱们的人和辽东军打起来了。”
李岩吃了一惊,怎么刚到北京,不过半天,就惹出这么大的事?急忙道:“快带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