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2500000004

第4章 孔子和谪仙人(2)

孔子

孔子的门生称他为孔夫子。他于公元前约五五一年,出生在封建时代的鲁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他三岁丧父,上学后还要边上学边打零工,帮忙照顾母亲。他十九岁结婚,二十三岁和妻子离婚,终生未再娶。二十岁那年,他自立门户为师,在家设私塾,根据学生的支付能力收取学费。和苏格拉底一样,他以口头传授,没有教科书。我们对他的哲理的认知,主要得自于其门生不可靠的记录。他从不攻击其他思想家,也不愿浪费时间反驳。他要求名正言顺,因而再三拒绝那些他认为不道德或不公正的君王所封派给他的官位。

公元前约五〇一年,孔子的机会来了。鲁定公时,孔子初任中都宰。根据中国爱国的传统,鲁国人民讲信修睦,路不拾遗或物归原主。随后,据史料记载,他先被鲁定公拔擢为小司空,后又当上大司寇,鲁国因而大治。据《论语》记载:“言忠信,行笃敬。……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者,不求有司,皆如归焉。”但正因为政绩太好招忌,这种大治局面并未延续太久。违法乱纪之徒聚首串联,使孔子无法放手实施。中国历史学家说,邻邦觊觎鲁国,尤其担心鲁国权势坐大。齐国一名诡计多端的臣子想出了一项计谋来离间鲁定公和孔子。于是齐王派人送了八十名舞女和一百二十匹良驹献给鲁定公,鲁定公果然中计,整天只知吃喝玩乐,也不理朝臣,荒废政务,孔子备受冷落(他一向主张施政首重以身作则)。孔子因此辞官,并和门生开始了为期十三年的周游列国。孔子曾感伤地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是什么?就是要借普及教育来恢复道德和社会秩序。《大学》中有两段话为门生总结的孔子学说的重点: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是一个完美的建言,却忘了人是衣冠禽兽。就像基督教,它为人们提出了一个可以追求的目标,一个可以攀爬的阶梯。这是哲学的黄金戒律之一:改革从家里做起。

孔子六十九岁时,鲁哀公继位鲁王,他曾备厚礼,派三位使者去见孔子,并请他重回故里。孔子归鲁,在他人生的最后五年里过着简朴但有尊严的生活。但当叶公派人去打探他的健康状况时,孔子告诉其忠实的门生子路如此回答: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在他七十二岁那年过世,门生厚葬之,以表达对他的爱戴,有些门生甚至还在墓旁建茅舍,守丧三年。当其他门生都走后,最敬爱他的子贡又留守三年,独自在孔子墓旁守丧。

李白

现在,让我们展翅飞越十二个世纪,从公元前四七八年来到公元七〇五年。

在唐明皇统治的全盛时期,有一天,高丽(番邦北海国)遣使来唐,他呈上番文《太平表》一章,但因是用方言写就,故而群臣均不解其意。唐明皇大吼:“什么?满朝文武百官,竟找不到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来解此困局?如果三天之内找不到人来解读这封文书,你们谁都别想再领俸禄。”文武百官于是纷纷交头接耳,焦虑不安,担心他们官位不保,人头落地。

这时大臣贺知章上殿献策:“臣斗胆向皇上禀报,有个伟大的诗人叫李白。他赋闲在家,但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何不请他进宫来解读这封文书?”

李白进宫后,果然破解了《太平表》之谜,并口述一封充满文采的复函,唐明皇二话不说便立刻在复函上盖印,此时他才差不多相信了大臣贺知章的耳语:李白是因淘气恶作剧等无心之失而被逐出天庭的“谪仙人”。这个故事可能是李白自己杜撰的故事之一。

相传,在李白出生前夕,他母亲梦见了“太白星”(也就是西方的“维纳斯女神”)投入怀中,因此就将孩子取名为李太白。他十岁那年,已熟读孔子的所有著述,并开始写下不朽的诗句。长大成人后,他健康有力,练习剑道,并开始向世人展示他的才干:“虽身长不及七尺,但力可敌万军。”然后他云游四海,广交红粉知己,从她们唇上品尝爱情美酒。据此,他写道:

葡萄酒,金叵罗,

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

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

芙蓉帐底奈君何。

之后,他结婚了,但因收入太少,妻子弃他而去,连孩子也一起带走。而后虽然李白因才华横溢,写了一首《清平调》歌咏杨贵妃的绝色天姿,而得到唐明皇欢心。但杨贵妃觉得李白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是讥讽,因此说服唐明皇给李白一笔钱,打发他走了。

我们可以想像他从一个城市游荡到另一个城市的画面。诚如他的游伴崔宗之所描述的:

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余。

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

在漫长的浪游生活中,李白对大自然的迷恋,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安慰和一种叛逆的快感: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时他白发苍苍,内心汹涌澎湃,充满对年轻的渴望。不知有多少回,在京城长安矫揉造作的生活中,他都渴望能够回归自然简单的亲子家庭生活!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李白晚年生活凄苦,因为他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在战争和兵变的混乱中,他也找不到任何权贵可以让他免于饥寒交迫。虽然永王李璘曾邀李白投身其幕下,李白也欣然同意,但李璘在唐肃宗继位时谋反,兵变事败后,李白也因此获罪入浔阳狱,并以叛乱罪被判死刑,后经平乱有功的汾阳王郭子仪表示愿意放弃军衔和封号以赎出李白,他才被改判流放夜郎。隔年秋天受到特赦,诗人步履蹒跚地返乡,并于三年后病死在当涂。不满于一位旷世奇才这么平平凡凡的死亡,传奇故事中说诗人由于喝醉,神志不清,想捞河中的月亮倒影而被淹死。

李白故后总计留下三十册细腻优美的诗集,这使他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国一位评论家曾说:“他是高耸入云的泰山,凌驾百岳之上;他也是太阳,天上繁星在他照耀下顿失光芒。”

因而,唐明皇和杨贵妃都死了,李白仍在高歌: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虽然还有很多话要说,但地狱的钟声已经响起,因此,我要以我在一九三二年写的有关中国的一个段落做个总结:

没有任何军事上的胜利,或外人资助的暴政,可以长期镇压一个资源丰富、充满活力的国家。在中国这头雄狮丧失元气和活力前,入侵者将先耗光资金或耐心。在一个世纪内,中国将吸纳并同化她的征服者(当时的日本人),同时也将学会所有暂时带有现代工业之名的科技。道路和通讯会帮助它统一;经济发展和节俭储蓄会给它资金;强大的政府会给它秩序及和平。每次出现乱象,就会带动转型。最后,混乱失序愈合并抵消掉独裁统治。过去的障碍已大致清除,新的成长空间无限。革命,一如死亡和时尚,可清除沉痼,切除多余的累赘。当旧事物垂死之际,革命自然发生。中国过去曾死了无数次,但也浴火重生了无数次。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 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应该有任何亵读的举动。然而沉淀的历史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 明时归之续南明

    明时归之续南明

    南明之所以灭亡,有很多原因,或是党争,或是汉奸卖国,或是君王无能,或是争正统之位大打出手。“这都不是事,老子有火枪,有大炮,有兽人,有精灵!方锐崭叫嚣着,作为一位被系统评估成智障而放养的宿主,真不知他哪来的信心。
  • 我在三国养龙

    我在三国养龙

    火爆新书《大唐之怼人就变强》火热连载中。穿越东汉要做什么?先养条龙,然后招揽名将,训练士兵,用龙血淬炼神兵,用龙鳞造神甲。然后吊打吕布,拳轰曹操,脚踩刘备,鞭抽孙权……天下英雄皆归我所有!在我领土之中,太阳永不降落!老易书友QQ群:676-394-366
  • 万代圣师

    万代圣师

    【打开方式:不是真实历史,没有历史著名小弟,能换个姿势的请打开】(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周云不小心穿越到某个时空做了一个教书先生,他本只想着安安稳稳地教教书,种种田,写写小说,偶尔搞搞创造发明什么的,可是随着他与弟子的名气渐涨,以前他的学问的传承,无奈地被称作:圣师!
  • 英雄的历史

    英雄的历史

    本书通过孔子、李白、佛陀、甘地、柏拉图、苏格拉底、莎士比亚、培根等这些历史上的文化英雄,描绘了一幅横跨几十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
热门推荐
  • 田园三宝:萌夫萌宝小神猪

    田园三宝:萌夫萌宝小神猪

    李唧唧从小长到大,不怕三鹿,熬过非典,顶着H1N1和H7N9活到二十岁,本以为到了年龄可以高高兴兴嫁人,平平安安回娘家,哪知天上一不明黑色物体飞来,当场爆头。醒来后,李唧唧悲催地发现自己穿越了。不知咋地,她还意外地捡到了一只小神猪和一个呆萌相公。管它呢,不要白不要,且看她如何智斗极品婆婆和极品大姐,在古代发家致富混得风生水起……
  • Death at La Fenice

    Death at La Fenice

    Death at La Fenice is the first novel in Donna Leon's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Commissario Guido Brunetti series. During intermission at the famed La Fenice opera house in Venice, a notoriously difficult conductor is poisoned, and suspects abound. Brunetti, a native Venetian, sets out to unravel the mystery behind the high-profile murder. To do so, he he calls on his knowledge of Venice, its culture, and its dirty politics. Revenge, corruption, and even Italian cuisine play a role. The novel that started it all, Death at La Fenice is an entrancing mystery, rich in wkkk.net detective writers create so vivid, inclusive and convincing a narrative as Donna Leon, the expatriate American with the Venetian heart… . One of the most exquisite and subtle detective series ever. —The Washington Post
  • 绝地求生之一把禽兽狙

    绝地求生之一把禽兽狙

    不要跟我说什么跳机场,什么垂直下落,什么开车绕房转两圈,老夫吃鸡就一个字,刚!给我一把98k,便可屠戮整个战场!管你是不是全程毒边,死守楼房,墙角阴人,毒中补血,麦田伏地,专门拉死人箱的老硬币,对不起,碰到我,死是必须死的,你想好怎么死了吗?
  • 面瘫女神快进我怀

    面瘫女神快进我怀

    一个性格孤傲,一个冷若冰霜,擦的是怎样的火花?
  • 李自成(第4卷):崇祯皇帝之死

    李自成(第4卷):崇祯皇帝之死

    本卷分上、下两册。反映的是崇祯十六年十二月中旬至崇祯十七年四月上旬短短百余天里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事。李自成从米脂祭祖返回长安后,立即准备东征。正月初三,他亲率大军渡黄河,入山西,破太原,过大同,一路所向披靡,顺利抵达北京城下。当义军进逼之初,崇祯是留下或是南逃,朝廷上下意见各异,议而不决。
  • 凰储

    凰储

    余笙在准备跟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渣男老公离婚的时候莫名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穿越成一个公主竟然还要为了温饱奔波劳碌,这可不是她要的人生啊,她想回到原来的世界却发现需要经历比西天取经还要漫长的过程……
  • 不列颠女王布迪卡

    不列颠女王布迪卡

    摩莉甘的乌鸦为何哀鸣?只有向往真正解放的不列颠人才知晓答案!公元43年,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如铁桶般坚固、不容置疑,但是,爱西尼王苏塔古斯遇到了拥有高卢埃杜维部落皇室血统的逃奴布迪卡,这次偶然的相遇永远地改变了不列颠群岛的命运。本书讲述了一个追求解放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布迪卡——爱西尼部落的女王。一起来感受历史上最荡气回肠、动人心魄的故事吧!本书取材于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又吸取了BBC考古发现的内容,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好书。
  • 第一侯

    第一侯

    惨死重生十年前的李明楼并没有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的喜悦要想当人,她只能先避锋芒
  • 重生只为续前缘

    重生只为续前缘

    前世一切不OK的,全都见鬼去吧!重生一次,财富,真爱,宝贝儿子,我一个都不会少!其实幸福很简单,重生不就OK了?
  • The Rhythm of Life and Other Essays

    The Rhythm of Life and Other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