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3700000001

第1章 引子

1962年7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北京,一栋陈旧的楼房。靠近楼梯口的过道里,陈燕独自一人坐在小板凳上,用力地搓揉着一件脏衣服,她的身边,放着一大桶水。外面的阳光很好,好得都有点刺眼了,她要赶紧把衣服洗出来,晾出去。这栋楼房面积不大,上下两层,只住了两户人家。陈燕带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刚会走路的儿子,住在楼下。楼上还有两个房间,住着李先生一家。

“妈,我要上楼找姗姗玩,一会儿就下来……”珮吟从陈燕的眼前闪过,她穿了一件鲜红的褂子,笑嘻嘻地抓住了楼梯扶手,往楼上跑,两根细溜溜的小辫子在脑袋后面甩啊甩。珮吟是陈燕的大女儿,再过一个星期就八岁了。这天放学早,还没到三点,珮吟就回家了。每天放学后,珮吟都会上楼和姗姗一起做作业,姗姗和她一般大,两个小女孩要好得很。

“等一等。”陈燕叫住了她,“妈有事要跟你说。”陈燕的语气里,有一种让珮吟觉得陌生的东西,她不由得止住了脚步,回头看着妈妈。可陈燕又犹豫起来,好像不知道该怎样向女儿开口。

沉吟了一会儿,陈燕双手在衣襟上擦了擦,伸进裤袋里,掏啊掏,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纸头。“是,是你爸爸……”陈燕低着头,回避着女儿的目光,“你爸爸发来电报说,那个计划,有点变化,你们三个孩子,不能一起去香港了。”

“为什么?”珮吟瞪大了眼睛,警觉地看着妈妈。

“因为……”陈燕吃力地咽了一下口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珮吟惊恐不安的样子,让陈燕的心揪成了一团。在珮吟的眼睛里看到慌张和失望,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生活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年代,谁也躲不过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和煎熬。可是,在张家的三个孩子中,显然是珮吟吃的苦头最多,偏偏这个老大又是陈燕最疼爱的。

就在两年多前,中国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悲剧性的“大跃进”运动,埋下了遍地焦土和粮食匮乏的恶果。

从1959年的春天开始,饥荒开始蔓延加深。几乎在一夜之间,所有的食品都要限量供应了,大米、玉米面、麦子、菜油、盐,当然还有肉类,都变成了稀罕物。一开始,城市居民还能享受配给供应的肉菜大米,可是,没过几个月,连这也没了,时不时地需要去黑市搞点吃的。到最后,连玉米面和麦子都紧缺了,每人每天的额度少到可怜。荤腥更是难得闻到,这个五口之家,每个月只有一斤肉的配给,肉也是瘦精精的,一点点肥肉都被陈燕小心翼翼地刮下来,熬成油,做菜时小勺挑一点,这顿就算是有油水了。

那时珮吟已经五六岁了,她的肚子总是饿着。美吟和大卫晚出生了四五年,对饥饿的印象就没有姐姐那么深刻。还没上学的珮吟,每天只能吃上一碗玉米粥和一个窝窝头,她最常问妈妈的问题就是:“妈,我好饿,下顿饭什么时候吃?”仰着头盯着妈妈时,眼眶里泪水打着转。有时候,饿极了,她就缠着妈妈讨肉吃,明知道没用,还是会一次次地哀求妈妈。她的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实在太糟心了,但是她不知道怎样形容这种掏心挖肺的饥饿感,只说再不吃点肉,肚子会变成个洞洞了。陈燕记得,面对女儿的呜咽,她只能抱紧了珮吟细小的身体,强忍着泪水安慰她:“孩子,去睡吧。睡着了就不饿了啊,听话!”

到了1961年的冬天,日子更是变得格外的艰难,空气中弥漫着饥饿和死亡的味道。听人说,老家东北那边的乡村,饥荒最严重,饥肠辘辘的乡民们什么都吃,蛇、老鼠还有蚂蚱,统统都成了美味。饿死人的消息,已经听了很多,而这一年,这种令人心惊的噩耗尤其多。很多人是活活饿死的,也有人是饥不择食中毒死的,还有些人偷了粮食,一通胡吃海塞给撑死了。那些老弱病残的,最难挨得过去,即使是健康的人,也活得很煎熬。好些人全身浮肿,脸肿得眼睛都睁不开。走在街上,陈燕就常常看见这样的病人,让她对自己和孩子们的前景充满忧虑。大多数的时间,她和孩子们就待在家里不出去,尽可能保存体力。

后来,陈燕把工作辞了,在家带孩子。这个五口之家,就靠着她的爱人张逸文的一份公务员工资过日子。后来,政府部门精简人员,张逸文的工作也丢了。一家子的生计实在让他犯愁,还好他头脑活络,也不知从哪儿听来,说是到了香港就有活路,于是他就跑到派出所去排队,申请出境许可证。可是想往香港跑的人实在太多了,到后来,已经根本拿不到许可证了。几经周折,通过一位南方朋友的介绍,张逸文搭上了一位在香港有些门路的生意人,生意人答应帮他偷渡过去。终于,有一天,在夜色的掩护下,张逸文和几位朋友一起,成功地偷渡到了香港——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金子的东方之珠。到香港后,张逸文很快找到了一份活计,在一间小公寓里住了下来,算是在香港站住了脚。他是幸运的,后来,越来越多的难民拥进香港,偷渡客大半被抓住,遣回大陆。

1962年初春,张逸文来信说,这阵子香港移民局政策放宽了些,是一家人移居香港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他叮嘱陈燕准备好移民的手续,他会在罗湖等待。听到这个消息,陈燕兴奋得几个晚上没睡好觉,牵肠挂肚的分离终于结束,一家人马上可以团圆了,而且,还是团圆在人人羡慕的香港。可是,好日子眼看着就要来了,出发前的一周,她毫无防备地接到了张逸文的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很简略:只允许带两孩,留一个给姥姥。原来,张逸文去移民局申请,却意外地得知,为了控制入境的人数,香港移民局严格执行新规则,一个家庭不允许同时带入三个孩子。

接到电报,陈燕愣住了。三个孩子中要留下一个,留哪个呢?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不是为难她吗?因为这个消息,她躲在被子里哭了一整夜,天亮了,还没做出痛苦的选择。大卫是必须带上的,他还小,可是,两个女儿该留下谁?她想来想去,又折腾了两天,还是没法做出决定,脑子都快要炸开了。最后,她跑到邮局,花血本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到老家大连,找她妈妈和弟弟陈锋商量。

其实,决定并不难做,需要有人帮她一起下决心,才是真的。美吟才四岁,正是淘气的时候,留下来是一个麻烦。珮吟是老大,很懂事,而且已经上学了,不会让姥姥太吃力。再说了,一个八岁的乖巧孩子,没准还能帮老人做点家务呢,要留就留下她吧,就这样定了下来。挂电话前,陈燕轻松地对妈妈说,珮吟不会在大连住多久的,过一两年,她就会回来接走女儿的。

做出决定后,陈燕如释重负,可是,一回到家面对孩子,她的心又沉了下去。她让这个决定默默地在自己的心里发酵,没有马上告诉珮吟。难受了两天后,她还是想不好该怎样跟珮吟开口,想到女儿就要被孤零零地留下来,她是既内疚又伤心。珮吟是她最疼爱的孩子,在这一点上,陈燕知道自己很偏心,但这种偏心是藏在心里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珮吟挽救了她的婚姻,成了维系她和张逸文之间的一根纽带。当初,她跟张逸文是家里给撮合的,张逸文是个大学生,想法挺多。从一开始,他就对陈燕挺冷漠的,结婚后还是没啥感情。不久,他竟然扔下陈燕,离家出走了,以此来抗议家里给他安排的这段婚姻。

那时候,抗战早已结束,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她守在张家,相继埋葬了他老去病死的父母。七年后,陈燕在北京找到了他。那是在1953年,她记得很清楚,就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前一年。她发现她的丈夫更消瘦了,但精神却很好,陈燕觉得他倒是比以前更有男子汉气概了。这一次,他没有拒陈燕于千里之外,也许是因为离开七年,没给家里捎一句话,心里毕竟内疚吧。尤其是当陈燕告诉他父母亲都已经离世时,他的脸上闪过了悲伤和惭愧。他让陈燕留在北京,两人这才开始了像模像样的家庭生活。一年后,珮吟出生了。那是陈燕人生中最甜美的一段日子,逸文的一颗心都融化在了女儿身上,夫妻俩感情上的缺失,因为女儿的诞生,都加倍地弥补回来了。

所以,在陈燕眼里,珮吟和另外两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对她有说不出的疼爱。可是,眼下的处境,逼得她再不忍心也得割舍。而且,把珮吟留下,交给姥姥和舅舅,是这个家庭唯一的选择。照着张逸文的意思,陈燕必须在三天后的星期五把两个年幼的孩子带到香港。陈燕担心到时候珮吟会在火车站大哭大闹,缠着他们不让走,她只好硬着心肠,在珮吟面前闭口不提动身的日子。她事先和陈锋商量好,让陈锋去学校接珮吟回家,自己带上两个孩子,早点出门去火车站。这样算计不到八岁的女儿,陈燕的心里,说不出的羞愧,可这是为了这个家庭,她拼命地安慰自己,但心情依然阴郁极了。

现在,陈燕躲避着珮吟受伤的眼神,简直无法想象如何面对最后一刻的来临。她害怕自己一动摇,就不去香港了,或者,心肠一软,把珮吟也一起带上。可是,这样一来张逸文的计划就化成泡影,他们这个家,恐怕也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是的,这对珮吟很不公平,可陈燕别无选择。当然,在她的内心深处,还藏着一个念头,尽管珮吟会遭点罪,但不会很久的,顶多也就一两年。她告诉自己,这样做是为了一家人的幸福,这是一条逃离饥荒的活路。而且,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为了三个孩子的未来,她必须这样做。

“妈,为什么我们不能一起去香港?”珮吟从楼梯上下来,走到楼梯口,站在妈妈身边,小手抓住了妈妈的衣角,“妈,你说好带我们一起去的。”珮吟的眉头皱着,脸上流露着和年龄不相称的忧虑。

“宝贝,”陈燕艰难地挑选着字眼,“不是妈不愿意把你们三个都带出去,可是,香港移民局有规定,一次只能带两个孩子。”陈燕稍停了一下,接着,她用最温和的语气说:“孩子,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她想把女儿受到的刺激降到最低限度。

“妈,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陈燕试图向女儿解释,但她心里也很明白,这些事儿,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怎么会理解,可是,她却要去承受大人世界带给她的不幸。陈燕一阵伤心,嗓子眼有点发紧,她索性心一横,抬头望着女儿说:“珮吟,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乖乖地跟着姥姥和小舅住,一年后我一定回来接你。”

“不行,为什么把我留下,为什么不留美吟呢?你偏心,你偏心!”珮吟大声嚷嚷起来,跺着脚,小脸蛋通红。这孩子是被宠惯了的,这下子突然觉得被抛弃了,急得放声大哭起来。这个结果,陈燕早就料到了,她心里惭愧,没法把大人的考虑解释给年幼的孩子。她紧紧地搂住了珮吟,说:“不哭不哭,那这样吧,我给你和美吟玩抓阄好不好?”珮吟愣了愣,陈燕趁机把她哄进了房间。房间里,美吟和大卫坐在地板上,正在起劲地玩弹珠呢,陈燕对两个女孩说:“听好了,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我手心里有两张纸头,一张是白纸,一张上面有个圈圈,你们谁抓到了有圈圈的纸头,就要留下来,懂了吗?”美吟头也不抬地在玩弹珠,她完全不知道妈妈在说什么。

陈燕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攥进了手心,这个破主意也是她出于无奈才想到的,她知道珮吟是个讲道理的孩子,用了这一招,珮吟就不会大哭大闹了。她也知道,如果先让珮吟打开纸条的话,肯定不会想到去看妹妹的纸条。两张纸条上,陈燕都画了个红圈圈。

果然,珮吟并没觉察到自己是被妈妈给骗了,但这个结果让她又急又气,伤心得泪流不止。陈燕在心里骂着自己,又心疼女儿,带上她去了百货公司,买了一双珮吟喜欢了很久的布鞋,这才止住了她的泪水。年幼的珮吟,根本无法预知这个游戏给她带来怎样的厄运。而当时三十四岁的陈燕,也万万没有想到,纸头上的这个红圈圈,竟然套了她心爱的大女儿一辈子。是的,看起来,是那个夏天午后那个简单的游戏,决定了珮吟的命运,而她,却一手制造了女儿漫长的流浪。当年的这个决定,让陈燕的余生在后悔中度过,但是,一切都无法挽回。

同类推荐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
  • 泥工王明礼

    泥工王明礼

    不想弄点别的事做么?在城市里你能做的事多着呢,不一定非要做泥瓦工。想想老刘狗日做的事,既是教训,又是经验呢。你要是也能这么弄一次,一生就不愁了。王明礼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还是做泥瓦工,不想弄别的。泥瓦工也能做出名堂,我们林总不就是做泥瓦工做出来的么?那你就做你的泥瓦工去吧。刘金标阴沉着脸,又说,刘明辉狗日的事我给你打听着点。一有消息,我就告诉你。王明礼就用林大栓送给他买车票的那点钱一直捱到了农历正月末。在这段时间里,王明礼始终住在林大栓的工棚里。他天天都到街上去,但他连刘明辉的鬼影子也没见到。
  • 人脉

    人脉

    再后来,我用另一只手在上衣兜里悄悄摸索着,然后就取出了老奶奶当初送给我的那对玉镯。这物件在我身上已经揣了好几天了,其实早在乔雨暑假回来之前,我就合计好了,老人的这对玉镯应该原物交还给乔雨,因为我觉得只有她才配戴它们。现在,我终于鼓足勇气,将这珍贵的玉镯一只一只轻轻地套在了乔雨的两只手腕上,竟然不大不小,恰好合适。乔雨有些吃惊地盯着自己手腕上碧绿碧绿的镯子,半天跟好奇的孩子那样不停地转动着腕子。因为两只手挨得很近,玉镯会不时相碰,叮叮作响,余音清脆绵长。“怎么想起来给我戴这个了?”乔雨慢慢地抬起头看着我。我正冲她傻傻地笑着,她忽然也抿着嘴唇笑了,那笑容于我而言确实久违了。
  • 丁香弄

    丁香弄

    老炳死了,谁都没想到老炳会死,更没有人想到,老炳是把自己吊在晾衣架上死的。没有遗书。窗台上有一个空酒瓶,白色透明玻璃,540毫升容量,商标完整,正面写着四个字:乙级大曲。此种中国酿酒厂上海出品的熊猫牌乙级大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停产,这瓶酒,老炳是从哪个年头留到现在的,无法考证。可以确定的是,老炳死前喝了很多酒。老炳开一爿“老炳烟杂店”,作为丁香弄里的一道风景,老炳常年以坐在一张发黄的藤椅上笑嘻嘻地抽烟的形象示人。老炳不胖不瘦,不高不矮,抻直了大概有170厘米,却习惯于把自己塑造成一副弯腰曲背的店小二模样,这让他看起来像一只弓着背假装卑微的大虾。
  • 花与雾

    花与雾

    爱情,不过是千山万水中的惊鸿一瞥浮光掠影,雁过无痕北京西苑,如今车水马龙之地。八十年前的日军西苑集中营。一个秘密在女记者苏昔的探寻下,渐渐浮出。一个日记本背后,埋藏着尘封七十年的秘密。美琪出于嫉妒心的一个谎言,少女楚忆城集中营沦为慰安妇的痛楚与无望等待,宋天泽不能挽救爱人的永生追悔……
热门推荐
  • 众人与我皆在苦海

    众人与我皆在苦海

    这是一个悲剧,也是我的故事。你问“我”是谁?是你,是他,是每一个在青春里迷茫的人。爱过,痛过,哭过,笑过,我长大了,也对未来充满无限,可未来又是怎样呢?活着,本没有容易的。
  • 普照禅师修心诀

    普照禅师修心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残酷收购

    残酷收购

    为了同心居心叵测地收购大光明的事情的失收,厂长夏大成高兴得一夜没合眼,同时,他反复地思考着怎么向上级交代才好。大光明建设机械厂是个中型的国有企业,有职工一千二百多人,因效益不好,拖欠职工十一个月的工资。夏大成当厂长纯属偶然。他的前任厂长刘伟民说是出国考察,席卷起全厂职工三千多万集资建房款去澳洲一个岛国定居了。这真是雪上加霜,全厂一下子乱了。于是身任技术科科长的、三十二岁的夏大成就被拎出来当了厂长。夏大成是机械制造专业硕士,技术在厂里是顶尖的。
  •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诚信的力量,人的尊严,被分解的目标,生命的况味,做一个高心智的人,感悟父爱等。
  • 妃行天下不离不弃

    妃行天下不离不弃

    他,人前的清冷王爷,名副其实的高富帅一个,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在她面前却完全是个居家绝世好男人,爱她入骨,宠她入髓;她,人前的美女神医,自信,淡定,雷打不动可偏偏在他面前皮得像个孩子,花样百出,活泼爱闹。行遍天下,怪事连连破,上了战场,运筹帷幄,巾帼不让须眉。他的原则是宠妻守则为大纲,贯彻落实为基本点,进退有度,宠溺无边;她的守则是信老公,得永生,不离不弃。从遇见开始,他就对她百般呵护,支持她完成梦想,陪她走遍天下,各种宠各种惯,她对此,照单全收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去相随,一生一世,甜到心底。简言之就是穿越女和古代王爷的生活篇,犯二,小资,文艺,正剧兼容,宠到底,乐到底,强到底!!!
  • 老衲很坏

    老衲很坏

    一个爱打坐时偷偷摸摸看话本的大和尚,看到有情人终不成眷属,心中欢喜无限,谁料乐极生悲圆寂了。恍然醒来,什么,老衲是法海?老衲是土财主?老衲是王母?还是那句话,和尚谈不得恋爱,你们也不能谈!和尚快穿民间故事。
  • 我在公墓看大门

    我在公墓看大门

    作为一个扛过枪也开过枪的退伍兵,我以前从来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封建糟粕,但在亲身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我才知道这个世界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有很多东西的确是常理和科学无法解释的,然而它们却真实的存在着,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当初我也觉得白天黑夜都在埋了几万人的公墓里泡着,隔三差五遇见点儿不干净的东西应该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很奇怪,开头两年一直都平平静静,什么特别的事情都没有发生,直到那个人出现之后,所有的一切就都改变了……而我写下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希望那个人能够看到这些东西——我希望还能见到他。魑魅魍魉,鬼蜮人心一个公墓临时工的见闻实录。
  • 琵琶录

    琵琶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银色女经

    佛说银色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品贴心高手

    极品贴心高手

    【火爆免费】身怀透视眼,炼丹药,开公司!冰山总裁爱上我……别这样!让我继续送外卖!蛋炒饭十块,外卖费六千六,童叟无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