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龙宫祖上曾有一位尚书,年届九十有零而告老还乡,真是光宗耀祖,合族喜气洋洋。他的曾孙陈献宝又名讌,相貌堂堂,聪明过人,博览群书,无书不通。讌的父母认为诅上一直是官宦人家,历蒙皇恩,家业兴旺,渴望献宝也能成为忠良,为后世传颂。献宝了解父母的心愿,他勤奋好学,十分争气。老尚书对他更是疼爱,视他为掌上明珠,望他飞黄腾达。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夜里,天空布满乌云,忽然一声霹雳,震得天崩地裂,瞬间大雨倾盆。半个时辰之后,云收雨止,只见云际间闯下一狮一象,直入献宝书房不见了,把正在灯下苦读的小书生惊得全身冒冷汗,哆嗦不停。家人扶他上床休息。小书生饮食不进,急得合家团团转,不知所措。老尚书更是守在床边不肯离开,两眉紧锁,悒悒不乐。
真是贵人自有救星助。第二天,村里来了一位占卜算命先生,老尚书急命家人请来为献宝诊脉,占卜吉凶,并许以重金。算命先生说:“我为民治病,只可适当取银,安能牟取暴利?”接着,先生为小书生诊脉:“一高一低,时快时慢,原属虚惊入心,需定心压惊。”遂取笔开方,命人买药煎服……
第三天,小书生脸色从青白转为红润,筋骨舒畅,已能下床步行。老尚书喜得合不上嘴,立即命家人做了丰盛的酒菜酬谢先生。先生酒足饭饱意欲离开,老尚书留不住他,取出一些银子谢先生,先生只取其三分之一,向老尚书一拱手便出门去了。
日月如梭,不觉小书生已渐渐长大,长得格外英俊,且学业日进。时逢科举之年,小书生上京赴考得中进士,即日赴任开封。有一年年关,小书生回乡省亲,一路上还办了几件好事,真正是人民的父母官。由于他家世代忠良,感动了上天,天庭文官武将一致认为老尚书一家历代行善,理应鼓励,遂派天将数员,送赏笔架山一座,又派狮蹲铁岭,象踞铜关,护卫清官。
从此,龙宫的笔架山就流传下来了。
龙宫大庵
龙宫大庵,又称集福院,是明朝初年辉庵和尚建造的。辉庵是龙宫人,陈姓子孙,伯完公的第三个儿子。此人天性优雅,不喜世俗繁华。
一天,他自龙宫向西,缓缓而行,忽然来到一处地方,见此地空蒙幽邃,山峦耸翠,竹木深深。辉庵很高兴地说:“呀!这不就是我的栖身之所吗?”于是建起一所草庵,天天在这里诵经礼佛。后来又因此庵建得太草率,恐不经久,便在永乐甲申年间(1404年),由辉庵经手,建造上殿一座,内塑地藏王和十殿阎王;龙宫众家也推万六公为首,建造下殿一所,建钟楼、观音阁、大雄宝殿,总称集福院。
说起这个观音阁,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一次,观音菩萨带着童男童女云游四海,来到这块竹坪上方,俯瞰此处山明水秀,地形奇特,青松翠竹,柏林成行,是个迁佛之地。她落下云头,飘落地面,站在竹坪上仔细观赏,越看越喜欢,越观越难舍,就有在此给自己留下灵位之意,只是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来。正当此时,童男童女无事在一旁玩耍,他俩玩得正兴起,童女笑容满面貌似花朵,童男突然对童女动起手来。观音一怒之下,想出了一个既能为自己在此留灵位,又能惩罚童子违反天条的两全其美之计来。她罚童子变成一座山,永远在此求拜,自己则带着童女回紫竹林去了。从此,这里出现了一座童子拜观音山。
后人看到童子拜观音的山景,知道这是一块天施的佛地,就雕刻了一个千手观音的身像,并在这竹坪上建起一幢供奉观音菩萨灵位的楼阁。从此,观音阁四季游客不绝,终日香烟缭绕。
辉庵死后,葬在上殿后门,后人塑其像供于殿西,永享香灯;万六因建造下殿有功,后人也把他的神位供奉在一旁,永享祭祀。
搜集整理:陈扬茂陈林宝
1985年8月
蛇王洞
龙宫村后高山——西尖斗岗西南山腰处有一蛇王洞,又名神仙阁、鬼洞岩,村谱记载,蛇王洞昔日曾有蛇王住过。
蛇王洞有三门,其中两门高丈余,深莫测。传说此洞直通塘孔庵,洞右侧有清泉昼夜不竭,又有绿草森秀,牧童、樵夫夏季常到此洞避暑。
七百年前,时值炎夏,有牧童一人坐在蛇王洞口乘凉,让牛羊在草坪上吃草。牧童一坐再坐不想离开,且睡意甚浓,便左顾右盼,发现离洞口一丈余处有一平坦石板犹如眠床,里头又有一小石块凸起,刚好当枕头,口里说:“好极了。”于是躺下就睡。蒙眬间,忽见一人披头散发,穿青绿裤,眼如铜铃,嘴巴红大,齿像利刃,面目狰狞可怕。牧童惊得像一段朽木,动弹不得。这时,这鬼怪又变得和颜悦色,诱骗牧童进洞里吃饭。牧童拒绝,这鬼怪就张牙舞爪,步步逼近……那副凶相简直无法形容。牧童吓得六神无主,只得跟了这恶鬼入内。恶鬼命小鬼们捧出一桌丰盛的饭菜,叫牧童一道吃。牧童想:这一桌饭菜定是什么东西变的。他哪里肯吃,且越想越怕,再不想办法就没命了啊,于是口里迸发出“救命”二字。这一叫可把恶鬼惹恼了,它认为这小子不识抬举,顿时口吐红信,显出原形:斗大的蛇头,竹簟筒那样粗的蛇身长三丈有余,张着血盆似的大口。可怜的小牧童就这样成了大蟒的腹中餐。
天已黑了,牧童还未回家,家里人及邻居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其中一位中年人说:“点火把吧,鸣锣寻找去……”霎时间,牧童放牛羊的山上灯火辉煌,照得整个山野如同白昼。一找找到这石洞口,发现有毡帽一顶,柴刀一把,正是牧童的随身之物,却不见其人。大家又紧张起来,很多人说:“一定是被洞内何物伤害了。”年老的焚香求祈,希望神灵保佑牧童活命。年轻人不信这一套,一面鸣锣不止,一面举箭齐向洞里射,吓得这自命蛇王的妖精误认为天兵天将已至,遂显出本领,钻洞向东逃走了。年轻人冲进洞内,不见牧童,只见地上有几滴鲜血,还有小蛇数条,人们立即将小蛇打死,以防日后作孽。牧童的亲人哭得死去活来,直闹到天明才离山回村。
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此类事,几位老年人在石洞旁建造了一间小石屋,里面供着一位山神,山神手持宝剑管教蛇王修善行好,以保佑村民上山安全;并择牧童被害之日为“祭神日”,是日点起香烛,摆起供品,祈求平安。
搜集整理:陈扬茂
1985年8月
印心潭
龙宫村南的方泄溪中有三个龙潭,分别叫大方泄、中方泄、小方泄。大方泄中还有个潭中之潭,呈桃子状、忠心形,潭壁周边岩层六页重叠,名“印心潭”。如此漂亮的名字原来都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早以前,溪河龙王建了一座水晶宫。龙王去巡检,看新宫:左边象山雄伟巨鼻长伸护山水,右面虎踞狮蹲神武威猛守潭边;宫外石龟相迎为嘉宾,道旁曲树圆石虾蟹作护卫;潭外绿树成荫,水从树间流,云自梢间飞;潭里两山一体构绝壁,一涧金泉纳百川。龙王看了好不欢喜,于是大摆迁宫宴席,日日歌舞欢庆。一天,小龙女请了九天仙女彩云、彩霞、彩虹三姐妹前来赴宴,请她们以天宫仙舞来表示祝贺。仙女们来到龙宫,顿使水府洞壁生辉,她们的仙容玉貌惊呆了所有的虾兵蟹将。仙女们欣赏了宫里宫外,发现处处风景美不胜收,不禁赞叹:“都说天宫好,不及龙宫美。”宴会开始,几杯玉液过后,龙王三位太子——大方泄、中方泄、小方泄齐齐来到仙女面前邀请她们同歌共舞,仙女见龙子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便欣然应邀。他们在箫笙琴瑟中翩翩起舞,一时间乐声悠扬,舞姿曼妙,只看得众水族眼花缭乱,摇头扭腰,击节相和。众神私下里窃窃私语:“虽然天上地下有别,但看神龙仙女是多么般配啊,他们应该是完美的三对。”龙子、仙女们听了,侧目斜眸,有意顾盼:龙子温文尔雅,个个玉树临风;仙女怡然端庄,位位静娴亭亭,舞步轻盈,纤姿优雅。一曲舞止,龙子们更显得红光满面,意气风发;仙女们则娇喘吁吁,香汗淋漓。
忽见北斗倒转,群星闪烁,天门传来唤归之声。三姐妹听闻天籁,虽依依不舍,但不得不归。
龙子自仙女回天之后,每天清晨便腾上山巅,翘首仰望长天,祈盼天门早开;晚上则静坐潭边,低头冥想,等候仙女飘然而来。终于等到了五月初五,他们早早来到坐仙岩顶迎候仙女驾临。当玉兔隐去、红日跃山之时,忽听仙乐缥缈,相思曲隐约传来,晴空中万道霞光簇拥着一弯彩虹,仙女们徐徐降落。坐仙岩上三对情侣相拥相抱,相互诉说着思念之情。为了不打扰他们的相亲相爱,山风抿住了细语,鸟儿停止了歌唱,太阳躲进霞后……一番亲热过后,龙子拽着仙女来到坐仙岩的岩屋大厅,观赏云海山景。为了表示他们的爱直到海枯石烂,永远坚贞,为了铭记这份爱情,他们决定将自己的心留在这青山绿水间。大龙子首先解开衣襟匍匐在潭中赤石之上,将心慢慢印下,顷刻间岩石上便有了龙子鲜红的心印。接下来,其他龙子、仙女也都将自己的心深深地印下,层层重叠,这就形成了“印心潭”。
且说天宫王母娘娘见女儿们请命扫天未归,唯恐她们重走织女之路,于是急告玉帝,玉帝听了感觉事情不妙,便立即传来值日星君询问:“彩云她们三姐妹到哪里去了?”星君回禀道:“去了东方人间。”玉帝大怒。
玉帝与如来、观音及一班神兵天将乘长风、驾祥云,来到方泄潭上空。仙女与神龙正在戏水欢闹,忽听天鼓隆响,抬头仰望,见是玉帝与佛祖降临,吓得瑟瑟发抖,紧紧抱在一起。玉帝命天将把他们拉开,仙女哀求道:“父皇开恩,菩萨保佑,神仙本为一家,佛道众生平等,请你们放弃高低贵贱,不要将我们分开。”玉帝开口:“尔等不听父言,不遵天命,欺蒙星官,私自下凡,触犯天规。给我拿下!”如来发话了:“天有天条,佛有佛戒,尔等犯规在先,但向往美好无错。”观音也念念有词:“菩萨心肠以善为本,慈悲为怀,我度众生苦难,亦度尔等牢狱之灾。”
三对儿女跪下叩拜不休,在潭边岩板上留下了跪印与叩痕。观音见了,双手合十,念道:“善哉,善哉!”忽然从玉净瓶中取出杨柳枝轻轻一拂,将龙子与仙女分开,口中真咒一出,西方的龙子化作了三座大山,就是现在的望海岗、第一尖、太阳山;东边的仙女也化成了三座亭亭玉立的山峰,就是现今的冰岩玉女峰、天门仙女峰、小天神女峰。
搜集整理:陈宝相
2015年2月
三角地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陈氏先祖,在一个结冰打冻的大年三十夜里,因为急于回家,错过了客栈,被困在一处三岔路口的路廊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随身所带,也只有一床可以御寒的棉被。虽然有铜钱、银子,却没有地方可以买东西充饥。
正在饥寒交迫的时候,路廊里又进来了一个人。这个人也姓陈,也是急着回家过年的。不想风雪实在太大,不能前行,也被困在了路廊里。他随身带着几只大馒头,是东家祭祀祖先后送给他的,当时算是稀罕之物,却没有被子可以御寒。
也算是上天保佑,这两个人,一个有棉被可以御寒,一个有大馒头可以充饥,于是两人就互相帮衬着在风雪中熬着。
大风大雪持续了三天三夜,天寒地冻地也冻了三天三夜。两个姓陈的人,夜里同盖一床被,白天同吃一只大馒头。
三天后,风雪停了,太阳出来了,路上也可以行走了。两人将各奔东西。分手的时候,陈姓先祖把自己的被子分成了两条,两条被子一样大小,一条送给那个人,一条自己留着。那个人也把最后一只大馒头分成了两份,两人各拿一半。
为了让这段同生共死的感情延续下去,也为了让后世子孙之间还能够互相帮助,两人约定,今后凡是陈氏村里的主要道路的三岔路口都要放一块像大馒头的大圆石头,陈氏子孙外出经商、从事手工业或者旅游,如果碰到财物遗失,或者被强盗抢劫,身无分文,都可以到建有这种标志的陈氏族里请求帮助。只要说明如何落难的情况,陈氏族长和村民都应该马上安排他吃饭住宿,并且资助他一路上吃住的费用,保证让他安全地回到家乡。
龙宫陈氏家族是从江西省九江市迁来的,义门天下第一家的一分支先迁往福建省福州市,又从福州市迁入新昌县平湖村,再迁来龙宫。无论九江、福州还是新昌平湖,陈氏家族都建有三角地标志。
龙宫村的三角地有三处:后墙弄、大分门品和隔坑。三角地中心设有圆石一块,大似菜盒,形如馒头,组成了今天的“义”字,作为“义门陈氏”的标志。
三角地,是义门陈氏帮助别人的广告牌,也是龙宫自己的聚宝盆。
搜集整理:陈成宽男1939年出生会计
2015年2月·故事里的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