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位就是孙轻将军,大鹏曾多次跟我提起过将军,今日终得一见了。
今日本候大婚,孙将军既然来了,一定要陪本候多喝两杯。”
在杨凌介绍下,秦风终于知道长脸汉子是谁了,号称统领百万青州军,如今的太山贼张燕麾下部将孙轻,与王当一样同为黄巾出身。
张角颖川战败前,就病死在颖川城中,张燕原名诸燕,效命于三十六路渠帅之一的张牛角。
黄巾大败,张牛角退守北上时被流疾射中身亡,诸燕改名张燕,奉张角为义父,收拢翼、青、兖、豫残余黄巾军,躲进太行山之中。
汉灵帝在位时,曾派过几任名将清剿黄巾余孽,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其中还包括董卓在内,都曾败与张燕之下。
后来朝廷为了招安张燕,封张燕讨虏将军,张燕始终听封不听调,一直领着几十万黄巾军占山为王。
“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之辈,也配称将军?”
这次秦风没在疑惑,屡次怒怂孙轻之人,就是汉末最有名都曹操麾下大将于禁,号称五子良将之一。
“哦,孙轻将军不算将军,那你呢,你有算什么东西?”
秦风满脸轻蔑道,秦风跟于原本禁没仇,却因为一个州牧名头而结仇。
不争馒头争口气,再怎么说,秦风也是朝廷亲封的兖州牧,刘岱活着,还可以说中央朝廷朝令夕改。
眼下兖州刺史刘岱已死,秦风就是兖州名义上的主人,不管各郡太守是否听号令,手持符节印信,谁也无法改变兖州牧秦风这个事实,除非不认大汉刘氏皇族,不把刘协当做大汉的皇帝。
“于将军自然是将军,此乃曹州牧亲封的将军,为何不算将军?”
于禁不敢应,有一个人敢应,此人就是济北国相鮑信,兖州刺史刘岱死后,济北国相鮑信与东郡太守桥冒,共拥曹操入主兖州,推荐曹操为兖州牧。
“好一个兖州牧,鮑信你深受刘氏皇族恩惠,不仅不思回报,还藐视天家,一口一个曹州牧。
我就想问问你,这大汉是你鮑信说了算,还是大汉正统刘氏皇族说了算?”
这次站出来的是蔡邕,鮑信一口一个曹州牧,不仅仅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还又卖主求荣之嫌。
换成东郡太守桥冒,蔡邕或许不会这么生气,鮑信与桥冒一样,都掌管一郡之地。
东郡太守桥冒为朝廷牧守一方,眼下董卓把持朝政,各地诸侯不服朝廷调令,勉强能说得过去。
就像二袁一样,仗着四世三公的家世声望,以讨董清君侧的名义,袁绍占据翼州,袁绍占据豫州,蔡邕心里不舒服,也没资格说什么。
曹操也是宦官之后,跟袁氏差不多,曹操祖上也出过几位公卿,其祖父曹嵩虽是宦官,汉灵帝在位期间,曾任九卿之一的大司农、大鸿胪,后任太尉官只三公。
曹操入主兖州,以蔡邕如今尴尬的身份,也不好说什么。
唯独鮑信不行,国相一职,跟董卓的相国听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就差远了。
相国乃是一郡之首,跟一郡太守平级,也是由中央朝廷任命,实际上还有一个主人,封国郡一般都是皇子、公主、太后等皇室食邑。
就像演视中那样,某公主封号,食邑多少千户,公主任然住在皇宫中,只是遥领封地食邑。
相国是朝廷任命的太守不假,名义上却是皇家家奴,帮皇室管理封赏食邑。
一个皇家的家仆,主人都没发话,就一口一个州牧,鮑信这是欺主之举,对于以儒治国的大汉朝来说,鮑信犯了不忠不孝不义之举。
“对了,这位是曹仁,曹子孝吧?”
蔡邕怒斥鮑信之际,桥冒本想开口为鮑信辩解,秦风从人群中走出来,似笑非笑的看着于禁一行人,目光落在一直泰若安然的曹仁身上。
“在下正是曹仁,不知秦侯爷有何指教?”
曹仁喊秦风侯爷,等于认同大汉刘氏皇族,认同朝廷亲封的义勇候秦风。
并不代表他认同东郡太守,兖州牧秦风,兖州如今被曹操拿下,大家都是聪明人,看破不说破,不可能仅凭朝廷一封调令,就将打下来的地盘拱手送人。
“指教倒是没有,我刚刚收到一个消息,这个消息对于你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不知道你要不要听?”
秦风此时心情极其美妙,曹操不安好心,这次不仅让桥冒与鮑信来恭贺,还让曹仁跟于禁随行。
一方面是在向秦风宣示主权,明摆着告诉秦风,兖州已经落入他曹操手里,秦风想要入驻兖州,就要看曹操答不答应了。
鮑信与桥冒前来恭贺,秦风还能理解,两人都是兖州下辖,掌管一郡之地太守。
秦风即使再恼怒,也不能对两人下手,否则将来入主兖州,那个郡的的太守愿意归顺,跟董卓又有什么区别?
堂堂一国丞相,除了中央朝廷之外,各地诸侯都听封不听调,即使登基当了皇帝,除了皇宫这一亩三分地,天下人都不承认又有何意义呢?
秦风不能杀鮑信与桥冒,曹仁跟于禁难道也不行?
兵荒马乱的年代,明面上或许不行,暗地里出了什么意外,到时候谁有说的清呢?
“曹操敢这么做,无非就是做足了准备,此刻河南尹没有曹军,那就是河内袁绍让道了。”
秦风只猜中一点,却漏掉另一点,河南尹确实有不少曹军。
秦风对曹仁就算起了杀心,也不会在河东对二人动手,曹仁早就为撤退做足了万全之策,一旦河东兵追至黄河南岸,驻守绳池的夏侯渊就会接应曹仁等人。
至于猜错的一点,跟历史上袁曹对立很像,河内王匡弃城而去,折返泰山郡是遭遇青州军,随后转投于曹操麾下。
袁绍抢了王匡的河内郡,王匡有投奔了曹操,袁曹二人关系是想当的不好。
至于豫州的袁术,为何眼睁睁看着曹操,兵进司隶洛阳、陕县、绳池之地,原因在于袁术自己也不安稳。
“传国玉玺吗,果真还是出事了。”
别人不知道,秦风却能猜的到。
袁术之所以后院失火,跟孙坚有很大关系,最晚冲进洛阳城,从皇宫枯井之中,捞出掌印符节宦官,得到了传国玉玺,孙坚的野心就暴露出来了。
诸侯讨董之后,袁术获封后将军,一直坐镇南阳压制荆州刘表,想要拿下荆州这块富庶之地。
荆州再加上豫、扬二州,袁术就等于坐拥三州之地,成为最大的诸侯,就算直面董卓亦不惧。
刘表进取不足守成有余,袁术在南阳跟刘表对持,却始终没办法精进一寸。
碰巧这个时候袁焕辞职,袁焕的老管家乃袁氏老人,暗中将此事告诉袁术,这才有了袁术兵进汝南。
袁术兵进汝南,曹操新拿下兖州,按理来说,不应该拉持站线,跟兵强马壮,粮草丰足的袁术打持久消耗战。
“天助我也,天与不取,天弃人厌。”
偏偏这个时候孙坚犯了,杀了庐江太守,领着几千兵马,数员心腹占据江东,脱离了袁术的掌控,曹操得知后哈哈大笑道。
孙坚叛变,扬州一下子被孙坚占据了大半,跟袁术隔江画地而治。
荆州刘表跟袁术争抢琉璃碗,不巧从中得知此事,没得到琉璃碗的刘表满肚子怨气,准备出兵南阳。
这下可苦了袁术,南阳作为荆州门户,袁术不得不下令重兵布防。
庐江陆太守被孙坚所杀,作为主子,麾下之死不能不闻不问,寒了下属的心。
袁术分兵隔江对持,给江东孙文台造成极大的压力,逼得孙坚不得不退到秣陵一带。
袁术也想继续追着打,但情况不允许,孙坚退守秣陵,联合徐州陶谦,以及被赶出豫州的刘备。
陶谦同意孙坚的攻守联盟,让刘备领兵驻守沛国,抵御兖州曹操,与豫州袁术。
三线作战,加上袁术喜大好功,又有勇无谋,若非占据中原富庶之地,早就被钱粮拖垮了。
说道徐州陶谦,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件事,也就是秦风要告诉曹仁都消息。
“据刚刚得到消息,曹阿瞒祖父归家,途径徐州之时,被陶谦麾下都尉张恺劫杀。
人不仅死了,还被抛尸荒野任由野兽撕咬,你就算现在赶回去,估计也只能帮他建立衣冠琢了。”
杀不杀曹仁秦风还没下定决心,此刻他心情非常双世真的。
大婚之日,曹操专门派人来恶心他一趟,如今风水轮流转,这次轮到秦风恶心曹仁。
“匹夫休得张狂!”
曹仁怒极了,不管事情真假,秦风者嘴角他实在受不了了。
“胡说八道,你在胡说八道?”
桥冒与鮑信也被秦风的话吓到了,若是曹嵩真的死了,不仅对于曹操而言打击巨大,对于兖州接下来的发展也非常不利啊。
“哈哈,死的好,死的妙!”
跟曹仁怒不可揭,鮑信惊惧万分不同,孙轻就大快人心了。
鮑信拥曹操为兖州牧,让一直很秦风结盟,把秦风当成兖州主事人的张燕,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别看孙轻出使河东,一幅风轻云淡的样子,实际上兖州战事已经势同水火,王当更是被夏侯惇斩掉一臂,至今卧床不起,不知何时才能恢复过来。
张燕麾下号称百万青州军,真正的精锐只有五万,加上孙轻、王当各有两万曲部,能战之士尚且不足十万。
剩下的都是流民散勇,顺势是一哄而上还行,逆风是一会一哄而散,根本形成不了战力。
最关键还是粮草军械,战马有一万多匹,一半都是用来拉车的驽马,能冲锋陷阵的战马只有五千。
军械更是少得可怜,除了早年攻打各地府衙,从官军手中抢夺而来的军械,剩下的青壮叫杆长枪都没有,靠着一根木棍上阵厮杀,跟曹军精锐根本没有可比性。
孙轻此番出使大阳。除了给秦风恭贺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军械,张燕跟秦风结盟,一方面希望秦风出兵援助,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从秦风手中,购置一批精锐的军械。
当然,这一切要等秦风大婚之后,各方诸侯宾客离去,孙轻才会跟秦风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