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一蓬箭雨过后,关羽损失了六七名部下,好在人少,队形较散,匈奴的箭矢阵对他们的伤害还算不上毁灭性的,饶是如此,关羽的部下也已经不剩几个了,他们拼尽全力向前冲锋,总算在匈奴人放第二次箭之前,关羽已经冲进了敌阵,匈奴骑兵见状,慌忙收起弯弓,取出弯刀,怪叫着向关羽等人涌来。
此时关羽心急张飞,也不招架,只是一味的挥舞着青龙刀砍劈着面前所有的敌人。突然匈奴阵营中一声爆喝响起:“今日看俺张飞怎么斩杀你这敌酋!”然后是两息的安静,关羽觉得似乎整个世界的都静止了,他依旧在挥舞战刀,想要看看张飞在哪里?但是人实在太多了,哪里找的到,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不由自主的停住手中的动作,匈奴阵营中忽然响起几声怪叫,那些本来在关羽的刀下已经胆战心惊的匈奴骑兵突然目露怯意,丢下关羽等人,拔马便四散逃开。
关羽立刻下令士兵携尾去追,直追的匈奴骑兵哭爹喊娘,叫苦连天,最后实在是跑不了才纷纷下马跪地,口中嚷着根本听不懂的胡语不停的扣头。关羽此时哪里有心思理会这些人,他不停的在乱军中纵马狂奔寻找着张飞的踪影,就在这时一个身影闪现出来,只见他狂舞手中蛇矛不住的在乱军中冲杀,不论逃跑还是投降,均是一矛刺死,这人不是张飞又是何人。在被包围后张飞的战马已经战死,张飞就这样徒步在骑兵丛中斩杀了匈奴的头领。这份神勇哪里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至此,张飞之名便在匈奴人中流传开来,被匈奴人封为神威大将军,其威名甚至有止小儿夜哭之效。
关羽见到张飞,大喝一声贤弟,跳下马来,冲将过去,紧紧的把着张飞的手臂,道:“贤弟,你可真正是担心死为兄了啊!”张飞双眼一湿,也顾不得许多,单膝跪地,激动地道:“大哥!小弟让大哥费心了!”
原来在第一次冲阵的时候,张飞本来是要听从关羽的命令的,怎料在冲阵的过程中,竟然让他瞥到了一名匈奴头领(后来询问降兵是一名千夫长),张飞的脑袋一下就不听使唤了,拔马就向那头领杀去,不想那头领也看到了张飞,于是立刻命令部下放弃追击关羽等人,全力围杀张飞,幸好张飞够猛,硬生生的撕开了围堵的人,蛇矛暴起,将那头领胸口捅了个透明窟窿,匈奴人一见头领已死,立刻溃散。此事实在是有些运气在里面,否则即使以张飞的悍勇怕也是不能够成功击杀头领的,想通了这些的张飞不禁为自己的冒失感到后怕不已。
十名未负伤的兵士押着匈奴降兵打扫了战场,此战斩杀匈奴兵七十多人,俘虏四十多人,缴获战马二百八十多批,全歼了这只匈奴骑兵。己方战死五人,重伤一人,轻伤两人,这样的战果,真可谓是太逆天了。关羽知道这要全赖张飞那擒贼先擒王的战略,但是关羽是不会鼓励张飞这样做的,因此,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关羽抹掉了张飞斩杀敌酋的功劳,原因是不听将令,私自行动,功过相抵了。张飞本来对自己方才的做法也是心有余悸的,关羽惩罚自己,他倒也觉得理所当然。
“可有会说汉语的?”关羽微眯双眼,盯着面前跪着的匈奴降兵。没想到那些降兵居然异口同声道:“我们都会。”原来这些匈奴兵全部都是南匈奴的骑兵,而南匈奴自从依附大汉之后便开始广泛的学习汉文化,一百多年下来,族人已经基本上都会汉语。于是关羽便向这些降兵详细了解了朔方郡目前的情况。
熹平四年,也就是关羽杀人逃往涿县的那一年,南匈奴和鲜卑组成联军南北夹击朔方郡,短短一个月联军便攻破了朔方郡,他们在郡城内整整烧杀抢掠了三天,将城内的男人几乎全部杀死,其中包括这里的官员。就在南匈奴人兴高采烈的准备掠夺的时候,鲜卑人竟然撕毁了盟约,攻击了南匈奴,南匈奴的骑兵淬不及防下被打得节节败退,逃回了王庭美稷,南匈奴单于羌渠没想到鲜卑人会突然变脸,一点好处没捞到,反而损兵折将。匈奴人狠得牙痒痒,他们在单于羌渠的亲自带领下,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带着五千骑兵截杀了鲜卑装满战利品的车队,截获了大量的金银和妇女儿童。
匈奴单于羌渠是老单于的第六个儿子,本来他是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的,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他成为了单于王位的合法继承人。那是在一次狩猎时,老单于被叛军围困,羌渠以一人之力斩杀了三十二名叛军,成功的解救了老单于,这一武勇在整个南匈奴是无人能及的,于是老单于力排众议,立羌渠为下一任单于王位继承人。
一个如此出色的继承人让南匈奴人无比兴奋,他们好像又看到一个无比强大的匈奴再次崛起于大汉北方的这片草原,他们如同先辈一般统一了整个漠北草原,他们可以自由驰骋于草原的任何角落,可以与大汉分庭抗衡,甚至奴役大汉的子民,逼迫大汉向匈奴人缴纳岁贡,以报复这些年来大汉对他们的欺凌和压迫。羌渠也有此念,他提议亲帅骑兵三万入侵上郡,但是此时的老单于与绝大多数族人都认为与汉朝开战将得不偿失,否决了羌渠的行动。熹平三年冬,老单于突染热病不治身亡,羌渠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单于。“我们缺乏的所有物资包括钱粮和人口都要由汉人来提供,如果他们不主动送来,我们就主动去取!”这是他继位后的第一次部落酋长会议上的开场白,这句话成为匈奴人的基本国策和行动方略,他们不再与北方的鲜卑为敌,并且答应鲜卑大人檀石槐将每年从汉人那里掠夺而来的三分之一的物资和人口作为岁贡送给鲜卑。
于是便有了匈奴鲜卑夹击朔方郡的一幕,可是羌渠没想到鲜卑人如此贪得无厌,竟然要独吞战利品,当然,他的报复手段也出乎鲜卑人的意料。
事已至此,羌渠只得停止劫掠汉朝的打算,积极开始准备迎击鲜卑的复仇。熹平四年的秋天,当匈奴和鲜卑都准备好充足的粮草后,他们开战了。南匈奴抽调了几乎全部的青壮年族人,组成一支两万人的骑兵迎击鲜卑大军,而鲜卑也将中部和西部几乎所有的青壮年族人集结起来,组成了一支十万人的骑兵大军向朔方郡攻来。实力的巨大悬殊使得战争几乎是一边倒的大屠杀,羌渠个人的武勇也没有能够挽救匈奴人的命运,他们节节败退,最后连王庭美稷都被鲜卑占领。
羌渠只带着一千亲卫和几百女眷投降了并州刺史董卓。而两万匈奴兵也溃败逃散。至于鲜卑人将如何对待南匈奴留下的老弱妇孺,他们便不得而知了。
关羽看了看这些已经被鲜卑人打得毫无斗志的匈奴兵,不禁摇了摇头,开口道:“南匈奴已经依附我大汉数百年,早已经血脉交融,不可分割,今日尔等反叛非野心使然,实为被逼无奈、走投无路之举,没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如果你们愿意诚心降我大汉,我关某人在此保证,对待各位会与我汉民子弟兵一视同仁,绝无偏薄。尔等可愿降?!”张飞在旁有些不耐烦,大吼道:“尔等还犹豫什么?!在不应允休怪俺老张长矛不长眼,将你们统统刺几个透明窟窿。”
众匈奴兵既感动于关羽的坦诚相待,又惧怕张飞的绝世武艺,不约而同的跪拜乞降。
一个时辰后,五十余人埋葬了所有战死的士兵,也并不分什么汉人匈奴人,都合葬在一起,张飞也不打算拿着匈奴头领的首级去请赏了,此事在他看来也算不得什么功劳。
一应事了,关羽率领汉匈联兵向太原郡进发,那里是并州刺史的所在地,既然朔方郡已经沦陷,也只能赶往并州刺史府,听候调遣。
此时汉朝部分州已经将刺史改为州牧,将军政大权集中于一人,而并州没有更名,原因是并州乃边州,辖下兵士多为边军,而边军又不属于州郡管辖,如此一来其实并州是不可能改州牧的。
然而世事往往便有例外,并州便是如此,这是因为这里的刺史是董卓。
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人,出生于殷富的地方豪强家庭。当时陇西临洮属于边远地区,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董卓自小养尊处优,少年时期便形成了一种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曾经到羌人居住地游历,依仗地主豪强的出身和富足的资产,多与羌族部落酋长交往。董卓不仅体魄健壮,力气过人,还通晓武艺,骑上骏马,能带着两只弓箭,左右驰射。他那野蛮凶狠的性格和粗壮强悍的体魄,使得当地人们都畏他三分。不仅乡里人不敢惹他,周边羌人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羌族首领豪帅为了保全自己,极力迎合趋附董卓,并且与他结为友好,以求暂时相安无事。地方豪帅们经常带着大量的牲畜和财物前来拜望,与董卓称兄道弟。他十分熟悉那里的情况,见羌人如此敬畏自己,便寻思如何来利用和控制他们,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罗亲信,为自己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于是,在野心趋使下,董卓丝毫不吝惜花费自己的家产,每当羌人豪帅来家作客,他便杀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帅,以取得他们对自己的支持和拥护。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凶悍,一方面感激董卓的“豪爽”,所以都归附他,愿意听候他调遣。一次,一个羌人豪帅见董卓家的牛羊宰得所剩无几,便从老远的地方赶来上千头牛,赠给董卓。除了结交羌人,董卓还注意保持自己在当地豪强中的地位和影响,凭着他非凡的才干,拉拢、兼并其他势力,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力量。他经常扮演游侠豪杰的角色,在当地享有“健侠”的美名。同时,董卓还收罗大批失意、落魄的无赖之徒,他们为董卓的义气所感动,后来都一直死心塌地地跟随他。当时董卓就出任州兵马掾一职,负责带兵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这样一来,董卓通过控制更多的羌人,为他今后势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时之间,董卓成为闻名陇西的风云人物,不管是在官府,还是在民间,董卓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自己势力的不断膨胀和地位的相继上升,董卓似乎已不满足于边远豪强的名分,认为自己需要更加广阔的政治空间。于是,他开始进一步蓄积力量,伺机发展。不久,朝廷征召可以解决西羌问题人才。这对于董卓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契机。西羌问题一直是东汉政府最棘手的民族问题:自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开始,羌人就不断发动反叛,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持续时间也很长久。先帝在位期间,西羌问题不仅没有得到丝毫平息,反而声势更加浩大。羌人不堪忍受汉朝地方官吏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不断杀死汉人官吏,侵占州县。而面对羌人的反抗,内忧外患的政府根本就束手无策,只得求救于地方豪强,想借他们的力量来缓解西羌危机。当时,深知董卓底细的陇西地方官吏便极力向朝廷推荐董卓。
永康元年(167年),董卓担任羽林郎,统管元郡(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军。不久,他升为军司马,跟从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反叛的羌人。征战中,董卓极力表现自己,充分发挥他勇猛强悍的优势,纵横冲杀,左右开弓,由于战绩突出,因功迁升为郎中,后来又因功升迁为广武令、郡守北部都尉、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务的官名),一直征拜至并州刺史。此人有着非常强悍的政治背景,因此,在这并州,尽管他只是个刺史,但是无论是军队调动还是财税调配,都必须有董卓点头同意方可以实施,已经成为实质性的并州牧。朝廷对此非常不满,多次下诏痛斥董卓的专横和跋扈,可是由于董卓手握并州边军的兵权,而凉州的羌人军队又听命于他,朝廷也不敢有什么实质性的惩治举措,仅限于斥责。
董卓看朝廷对他没有什么办法,更加飞扬跋扈,在并州私改法令,随意加税,特别是向匈奴等游牧民族增加牲畜的割头税,既按照牲畜的种类和数量每年征收重税,好多牧民无奈之下只得贱卖牲畜,董卓立刻下令禁止将牲畜卖往他州,否则抄没全部牲畜,通过这些措施,董卓聚敛了大量的战马和牛羊,大力发展骑兵,军事实力更加强大。这对董卓来说是一个良性循环,但是对朝廷和百姓来说却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他们没有半点主动权在这里,只能任由董卓施为。
这便是造成并州南匈奴反叛的根本原因,不过这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而如今,南匈奴已经被灭,单于羌渠虽然投向了董卓,但是董卓对他这个光杆司令可是一点也不待见,要不是李儒和贾诩两个谋士不住的劝说董卓,让他善待羌渠,以董卓的脾气估计早把羌渠杀掉了。
这一日一个军司马向并州军的一个校尉报告,由幽州军团调来并州的一个姓关的军侯,带着五十多人来投靠并州军,向校尉请示如何处置。校尉听后轻蔑的一笑道:“一个小小的军侯,来便来了,几十个人也要调来调去,传令下去将那几百个匈奴降兵全部集结,让那军侯带着这些人去进攻朔方郡,哈哈哈,那些个匈奴兵不是早就嚷着要夺回他们的那个狗屁王庭美稷吗?老子就给他们这个权利。”
军司马得令便去执行,此事被董卓麾下的谋士贾诩知道,急忙报告董卓,请求董卓下令终止行动,董卓疑惑的询问贾诩理由,贾诩道:“启禀主公,我军与鲜卑军队作战次数毕竟太少,没有经验,而这些投降而来的匈奴兵却是对鲜卑军队非常了解,这些人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鲜卑骑兵的特长和缺点,他们都比我们知道的多,有他们从旁协助,我军的胜算会更大一些。”董卓一听哈哈大笑:“文和此言差矣,这些匈奴降兵估计早被鲜卑军打破了胆,他们说的话估计有一多半是夸大的,这样的人只会误导我军,哪有什么助力。此事就这么说定了,让那个幽州投来的关军侯带着匈奴兵去进攻朔方吧,这事对我军有百利而无一害。”贾诩一听更急,跪倒拜向董卓道:“刺史大人,请您三思,打击匈奴残余势力只能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啊!”董卓一听霍的起身,便欲回内宅,贾诩见董卓根本不听自己的意见,便摇了摇头,请求道:“既然主公言不听计不从,就请主公同意我随关军侯的部曲去进攻朔方郡吧!”董卓此时极恼他阻止自己的行动,听他要随军赴死,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转身离开了。
贾诩站在议事厅中呆了呆,苦笑着离开了。
究竟关羽在贾诩的帮助下能否多下朔方,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