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秦王李宣亲自领兵,前往函谷关抵御关东诸侯联军。
此次李宣可谓是下了血本,将领包括副都督张飞、南军都督黄忠,其他还有五虎将中的庞德、马超二人,五将军中的廖化、黄叙二人,而兵士则包括了一万白马义从、一万飞熊军、两万西凉铁骑,另有其他骑兵七万,还有民夫十万,在兵部尚书荀攸的辅佐下,浩浩荡荡地向函谷关进发。
而与此同时蔡邕和荀彧等人也开始组织这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
这一次的科举可谓是吸引了天下不少的寒门士子,这些人在关东诸侯和益州是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因为没有什么人会去推荐他们,除非他们肯放弃自己的主张和想法,甘心情愿地效力于那些固有的势力。
可是乱世人心思变,这些士子本就对这样社会不满,如何肯继续助纣为虐,因而他们宁愿隐居山林,终身不入世。
但现在不同了,有人出来改变这个社会,给了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愿意去试一试。
还好,李宣与关东诸侯之间的战争,没有影响到科举,那些寒门学子几乎是前脚过进入关中,后脚关中就戒严封锁了。
文举和武举是同一天举行,文举在长乐宫大殿举办,这是一个临时场所,今后将会建成一个专门的考场。
不过这临时场所,让这些士子更加受宠若惊,他们何曾见过如此高贵的场所,这也体现出秦王对科举的重视。
长乐宫中有十几处宫殿,按照随机排号的方式,将一千多名士子分别安排在各处考场,每个考场的考官都是秦国的大人物,甚至连丞相荀彧和在朝的各部尚书都亲自上阵了主考了,而御史中丞田丰也将车师后部的事务安排了一下,赶回来行使他的监察职责了。
此次的科举是三科连考,分初试、省考和殿试,今后初试便由各州自行举办。初试之后取一百人参加省考,省考安排在初试后一个月,省考取十人参加殿试,殿试也安排在省考之后一个月。
考试这一天,所有的考官提前已经被关到了长乐宫里,禁卫军在蹇硕的率领下,将整个长乐宫围得水泄不通,说夸张点,连只苍蝇都非不进去。南门附近城墙上贴满了考生的信息,那是考场安排的告示,上面可以清楚的知道没位考生在几号考场。
时辰一到,南门洞开,从门中走出十几个考官,他们高举着考场号,一旁的随从大声吆喝着考场号,考生们循声找到自己的考官,等到另一通鼓响起的时候,考官按照场次顺序,依次进入长乐宫,而此时每名考官的身后都跟着那个考场的考生。
进入考场中,此时御史台的官员已经等在了那里,他们将每名考生都仔细地搜查一番,不准考生身上有任何的书籍纸绢。然后是验明正身,这是有户部安排官员来查核的。
等将这些工作做完之后,考生便被按照考好安排进考场,随即考生被锁了起来。
又是一通鼓响,史上第一次的科举便正是开考了。
此时的武举考试也已经开始,不同于文举的考试,武举的考试要复杂的多。本年的武举也是在临时考场举办,建章宫虽然大部分的宫殿被毁,但因为独特的地形,很适合作为武举的考场。
武举比试分为谋略、军备、武艺三类,谋略和军备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场,武艺则要比试力和技。谋略取的人才主要是安排到参谋部,而军备人才则会被安排到各军的军需处或者工部的军工厂,至于武艺优胜者则主要是一些低级军官。
高级军官不是由考试来得到的,而是在军中选拔优秀的人才,经过严格的军事学院培训后,再根据军功产生的。
这也可以看出李宣对军队的重视,毕竟高级将领都是从不断的战斗中,通过吸取经验教训来成长起来的,不是通过一次考试便可以出头的。
今日的武举考场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庐江的周瑜。如今十六七的周瑜,身高已经超过八尺,可以说已经非常高大了,不过他可不打算去比试什么武艺,他是去比试了谋略。
午时一到,文武考场中都送来了食物,虽然不算丰盛,但是也让许多寒门子弟美美地享受了一番。
酉时一到,考试结束,主考官下令每一位考生走出考场,并且在御史台官员的监督下,将考卷收好,然后几人一同离开,进入了下一个更加重要的环节-阅卷。
经过十天的封闭阅卷,放榜之日到了。
考生们再次齐聚考场外,在榜文中寻找着自己的名字。突然一个考生大笑一声:“中了,哈哈哈,中了,我中了举人!”一旁的考生,忙上前道贺。这样的场景虽然不停的出现,但是更多的还是考生们唉声叹气,默默离开的身影。
有时也会有考试大放厥词,质疑试题出的有问题,不考经典,而是考些浅薄的施政问题,当然这样的质疑,很少得到大家的响应。
来此处的考生,本就少有那些拘泥于儒家经典之人,迂腐到只知经典,不知实务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恭喜这位公子,请问公子是几榜的?”一个文吏,听到有人中举,忙上前询问。
“在下四榜第六位!”那中举之人一脸的荣光回答道。
那文吏忙在手中的册子上查找,再次核实了名字和籍贯,又验明了身份后,对那位中举之人道:“为了减少公子在京城的开销,户部已经为各位中举的士子安排了吃住之所,请问公子需要吗?”
这是李宣特意安排的,因为来赴考的多数都是寒门士子,恐怕能够在京城维持到此时,已经是极限了,让他们继续自费等着下一次省考,估计会有许多士子被这笔不菲的开销而吓走,于是,李宣安排了徐庶在长安找一些廉价的旅店,让士子们免费去住,而这些酒店也同时可以得到官方认证的考生专供旅店,那些店老板既增加了收入,还有了一个官方颁布的证书充当门面,更重要的是万一自己的小店里出个状元,那今后可就有了一个金字招牌了,只要想外一宣传,说本小店住过的哪位状元,今后恐怕来赴考的士子都愿意住到自己这里。
商人是逐利的,李宣一直都不打算改变这一点,但是他可不介意利用这一点。
“总算是不辱使命啊!”蔡邕看着手中的册子,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这一次荀攸随军出征,这武举也是由他来和荀彧来主持的,因此他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如今总算是顺利的完成了。
一旁的荀彧微微一笑道:“可有看中的人才?”
蔡邕眼睛一亮道:“还真是有几个不错的,有个叫轲兵的,虽然字写得一般,可是他在政事方面很有想法,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人是一个鲜卑人,我觉得这个人无论是否省考及第,都可以用一用!”
荀彧微微一笑,冲着蔡邕拱手道:“相比蔡尚书是想让他到礼部供职吧,那样大人的民族工作可是很好开展了!”
蔡邕哈哈大笑道:“文若真是知我啊!”
一边的田丰脸一沉,道:“此人的策论我也看过了,他并未谈到什么民族政策,倒是说了很多如何使社会公正公平的想法,在下倒是觉得他更加适合御史台,如果这样的刚正不阿之人进入御史队伍,定然可以是监察更加公正严明。”
蔡邕立刻有些不悦,这田丰明显是要和自己抢人啊,于是冷冷地道:“既然如此,不如到时候让他自己去选吧!”
田丰拍手叫好道:“好,这样最公平!”
荀彧见二人争抢,找已经远远躲开,他可不想参合他们之间的争斗,他还有自己的想法呢,想着,他低头看向手中的两份策论,一份来自襄阳人向朗,一份来自义阳人韩嵩。
这两份是徐庶悄悄抄录一份交给他的,而且荀彧也派人打探了一番,他们都师从襄阳隐士司马徽。这倒是让荀彧对这个司马徽大感兴趣,只是如今秦国已经与各路诸侯开战,看来想要道襄阳去见识一下这个高人,只能是他日再想办法了。
这时,张昭也在一旁,看着一篇谋略,细细品味着其中的精妙之处,不禁啧啧称奇道:“真不愧是文和公的学生啊!”
众人一听,先是一愣,随即荀彧好奇的问道:“子布是说文和公还有亲传弟子,而且还参加了此次的科举?”
张昭微笑着点了点头,将手中的答卷呈给荀彧。
荀彧看了下,写得是庐江周瑜,在脑海中搜索一番,没有一点印象,才去仔细的看答卷,看着看着,不禁眼睛一亮,说道:“竟然和奉孝的想法如出一辙!”
郭嘉没来由的突然打了一个喷嚏,立刻被一旁的亲卫捂住了口鼻,过了片刻,见前方没有异动,这才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亲卫也心有余悸地慢慢松开了手。
他们这可是在伏击啊,郭嘉这个动静极有可能让整个伏击前功尽弃,到那时,他们就只能和敌人硬拼了。
究竟郭嘉等人在伏击什么人,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