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08900000272

第272章 (上)沮授妙计诱杀敌

刘备集结了所有的军队以及从北方南来的汝南难民共计军民十万人左右,开始渡江。

说实在的,在这个年代,将这十万人渡过长江绝非易事,可刘备是谁,他可是最能忍的一个英雄,硬是利用河边搜罗来的几百条小船,一船一船地将这些人全部送过了长江。

周泰和蒋钦看着眼前的情形,心中震惊不已,将如此多的人带过长江,不说这路途艰险,过去之后,吃什么啊?

要知道这船运和陆运是不同的,陆地上人只要过去,辎重也就跟着过去了,可这船运不同,每条船的载重量都是有限的,如果再按照这十万人的份额,向江南运输足够的辎重,没有十倍的投入,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但是这个问题,难不倒刘备。

刘备先令军队过河,之后便在河边筑起工事,直到确定没有敌人来袭之后,刘备才开始大规模的渡江,等到所有的军队都过了长江之后,刘备便下令大军沿着长江向东进发,很快两万精锐便抵达了一个叫秣陵的小县城。

这里有大山一座,草木茂密,横亘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

沮授眼睛一亮,对刘备道:“主公,可否容卑职上山一观?!”

刘备微皱眉头,随即回头看了眼身后那些已经隐隐显现出饥饿神情的百姓,无奈地点了点头,道:“公与请快去快回,我军辎重不多,不能耽误太多时间的!”

沮授点了点头,转身带着吕蒙向山上走去。此时吕蒙已经成为了沮授的亲卫,保护沮授的安全。

刘备见沮授消失在密林中,便下令大军原地休息。

军队的阵容还是井然有序的,可是百姓的形象就有些差强人意了。他们有得原地坐着,有得斜躺顺卧,有得四处刨食,有得则木讷的呆在那里,不知在想什么或者什么也不想。

不多时,不断有百姓从各处找来吃食,有水中的鱼虾,还有莲藕等等,百姓们竟然隐隐有不愿意再继续走的议论。

刘备眉头紧皱,扫了眼山上,看不到沮授等人的身影,回头对颜良道:“约束一下百姓们,咱们不能在这里停下!”

颜良此时正拿着士兵刚炖好的鱼给刘备送来,犹豫了一下,开口道:“主公,咱们是出来打仗的,这些百姓会拖累咱们,既然他们不愿意再走,咱们索性就将他们留在这里算了,到时候等打下了曲阿,派个人来召集他们,愿意去的自然会去,不愿意去的强求也强求不来啊!”

刘备想了想,觉得颜良的话也有些道理,可是他还是有些舍不得这些百姓,毕竟这可是数万的劳力啊。

就在这时,山上传来密集的沙沙声,不多时,几个人从密林中钻了出来,当先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沮授,只见他清秀的脸庞上,此时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枝叶、藤蔓和丝网,可是不见是好不悦,反而是一脸的激动和欣喜。

刘备不禁好奇地问道:“公与为何如此开心?!”

沮授抹了一把脸,毕竟还是不舒服,欣喜地道:“主公,此地便是刘繇的葬身之地。”

说罢如此这般的地与刘备开始谋划。

一个时辰之后,颜良率领两万大军开始东进,但是刘备、沮授已经周泰等人,都留了下来。

四天后,颜良的军队出现在了曲阿城外,得到探报的刘繇,早早地关闭了城门,采取了一种严密防守的姿态。

颜良军开始不断在城下叫骂,可刘繇只是不理。

这天夜里,颜良趁夜想要偷袭曲阿城,别刘繇识破,无奈退去。

第二日,颜良再次叫阵,曲阿城紧闭城门,不予理睬。

第三日,颜良军断粮了,每日三次定时升起的炊烟,今天没有出现。而颜良军也开始有气无力的后退。

刘繇派出了十几名探子,得到的战报几乎一致,他们的军中已经没有了辎重的身影,颜良军断粮了。

刘繇问计于麾下模式许邵,许邵说道:“既然大人已经经过核实,那么不趁着敌人军中无粮,军心涣散之时攻击,更待何时!”

刘繇在议事厅中来回踱了会儿步,然后停下,眼光中透出冷冷地杀机,开口道:“张英、樊能何在?!”

麾下走出两员大将,抱拳道:“末将在!”

刘繇沉声道:“命你二人各带两万精兵,追杀敌军!”

张英、樊能二人抱拳领命,正要离开,许邵开口道:“二位将军且慢,倘若敌军一击即溃,二位将军万万不要追击!”

二人狐疑地相视一眼,刘繇也回头看了眼许邵,随即恍然明白,沉声道:“就按许先生说的办!”

一个时辰之后,军队集结完毕,此时颜良的军队已经后退了十几里,张英、樊能立功心切,忙带着大军死命追击。

一天之后,两支军队在曲阿西一百里的地方遭遇,颜良军因为缺粮,军心大乱,可谓是一哄而散。

张英、樊能二人,正要下令追击,突然想起许邵的话,忙喝止了军队,另派数名斥候前去探查,同时拍一名信使,快马加鞭将这里的情况回报刘繇。

看着手中的战报,刘繇大喜过望,忙问许邵:“如今颜良军已经退走,先生,您看张英、樊能二人是追还是不追啊?!”

许邵看了看手中的战报,胸有成竹地道:“让二位将军今晚歇息,明日再追!”

刘繇虽然疑惑,可是他此时也只相信这许邵的话,毕竟这个人据说已经达到了半仙的水准,完全可以逢凶化吉。

于是点头命令信使道:“就按先生所说的办!”

就这样张英和樊能在原地驻扎休息,不再追赶。

“敌人不追了,这可如何是好啊!”颜良有些焦急地问杨凤。

杨凤说道:“沮先生倒是给了在下一个锦囊,要求在危难的时候拿出来!”

颜良被气乐了,没好气地道:“如今还不算危难之际吗?敌人如果不追来,咱们这些人便只能被活活饿死在外了!”

杨凤闻言,也认为有道理,忙探手入怀,将那个锦囊打开,颜良也不可以,立刻将大头凑了过去,与杨凤仔细一看,皆是大眼瞪小眼,不过具体该怎么做,上面已经写清楚了,可也有疑惑的地方,那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当然此时也不是探究这些的时候,颜良一挥手,众人散去,各自做各自的农活去了。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张英、樊能二人便分别点起麾下的将士,向着敌军逃走的方向追去。

当走到昨日敌军驻扎的地方,地上的情景让两位统领大感骇然,因为地上不满了陷阱。

张英和樊能不禁要为昨日的英明决断而庆幸,倘若当时自己鲁莽冲动地追击敌人,那么这些陷阱便不是如今的面貌了,那将是残忍血腥的一幕。

张英、樊能二人立刻命人清理陷阱,然后甩了大军迅速向颜良军追去。

张英见到了请示汇报的好处,起码是没有坏处,便早早派人去知会刘繇和许邵,问明下一步该如何应付。

不就,便得到了许邵下令全速追击的命令。

“许先生,为何昨日还说让张英、樊能停止追击,而今日却是要全速追击?!”刘繇疑惑地看着许邵问道。

许邵捋着颌下的山羊胡子,微笑着道:“昨日颜良军定然是得了命令才后退的,所以,他们必定会部下陷阱或者埋伏,来突袭我追兵,但今日不同,以张英和樊能汇报的情况来看,颜良军已经没有时间再继续耽搁了,他们必须要尽快找到食物,定然顾不得身后的追兵,因而卑职才下这样的命令!”

张英、樊能二人越追越佩服许邵的判断,此刻颜良军已经完全没有了章法,乱哄哄地一大片,向着西门狂奔。一路上别说偷袭的军队,就是陷阱,颜良军似乎也没有时间再来做,他们只顾着狂奔。

就这样颜良军的两万人在前面没命地逃,而张英、樊能二人则紧咬着不放,在身后狂追。

就这样一前一后、一个跑一个追地度过了两日,到第四日傍晚,眼前出现了一座土山,算不得高,但是只有一股雄宏之气。当然,张英和樊能二人是看不出来的。

看到眼里率军冲上山顶,隐于山林中。

张英、樊能大急,张英道:“樊将军,请你立刻带领所部人马,上山追击眼里军!”对于张英的发号施令,樊能虽然不服,不过此时即将见到胜利的曙光,樊能也就不与张英计较,咬着牙率军追上山区。

不多时,山上突然发出凄厉的惨嚎声,已经梆子的警示之声。

山下的张英一听,脸色大变,骂道:“上当了!”说罢,率领众军向南退去。

可惜没走多远,侧面的密林中密密麻麻地飞起了一蓬箭雨,洒向仓皇的张英军。

张英头顾不得尾,只管着打马狂奔,哪里管将士们死活。

当颜良等人清理了山中的樊能军之后,便调转箭头,对准了逃跑的张英,然后一声令下,将士们如同猛虎般从算不得壮观的土山上冲了下来,那气势,无人可敌!

刘备看着密林中躺满的尸首,在眺向远方,此时追击者已经变成了仓皇的猎物,在扬州大地上不断向东逃。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早在中国的史书《漠书》中,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而在日本的史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就地理形势而言,在古代社会中,中国一直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且各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大国,因而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民族学习的榜样。
  • 中国经世史

    中国经世史

    经世致用,是中国知识分子为学的优良传统。它远溯于继孔子之后,继春秋之末,成熟于明清时期,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以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作者从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历代以来,经济、政治、军事、交通等各方面的发展。经济方面,其重点在讨论有关田土税制与商业经济等;政治方面,重点在讨论有关中央、地方政制,科举教育与监察行政得失;军事方面,重点在于历代军事体制得失的检讨;至于交通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了重点之分析,并综合新旧史料,作详细讨论。
  •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对于很多青年朋友来说,读一读关于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正史 ”很重要,但也不妨多了解一点常常在细微处见出历史真精神的“史屑” ,知道一些掌故轶闻,这样既补充了正史之不足,也能培养自己对于历史 的兴趣。本书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精选与时代精神结合紧密、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 ,并根据内容对每个故事都进行了深刻、精当的经验要诀分析,以期对怀有不同心理需求的读者以精神上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 宋代文章学

    宋代文章学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宋代文章学纵论”,从“范畴、体性、审美、传统、体裁、文体”等角度,专门探讨了宋代文章著作(尤其是“散文”)的性质、功能、构造等;下篇则针对具体的几部宋代文章著作进行案例式的探讨。作者希望通过认真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的文章学的基本文献,为建立宋代文章学的理论体系做一点贡献。
  • 寒门祸害

    寒门祸害

    生于寒门,跃过龙门,跻身仕途。却不与官绅同流,不跟权贵合污,亦不为君主巩固皇权,不承天下乃朱家之天下,不顾太祖训而重工商开海禁,是为朱家王朝之祸害。(书友群:寒门祸害96857475)
热门推荐
  • 宿命决

    宿命决

    新的大幕已经拉开,诸神的时代已经到来!少年如何挣脱宿命。一语成譏《宿命决》。
  • 本草择要纲目

    本草择要纲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蓝裙子杀人事件

    蓝裙子杀人事件

    犯罪心理师麦涛的导师艾莲犯罪伏法自杀后,留下了一个奇怪的遗嘱。遗嘱涉及两位继承人,但奇怪的是,两位继承人似乎都对充满诱惑力的遗产无动于衷。遗产的继承问题悬而未决,B市再现连环杀手,恰值青春年华的少女接连遇害——最让麦涛头疼的是,此案竟与3年前的悬案如出一辙!是凶杀再次作案,还是有人模仿杀人?而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另一继承人唐彼得居然也与本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不是精明的犯罪人艾莲玩弄的又一个心理游戏?
  • 我在城里扫大街

    我在城里扫大街

    在农民进城务工的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打工群体——环卫工人。他们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维护城市洁净的环境卫生,是打工队伍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小说讲述了一无文化二无技术的“我”作为一名扫大街的环卫工人,与扫帚结缘,日晒雨淋,经历特殊的人情世故,忍受常人难于忍受的苦恼,却始终毫无怨言地清扫街道,忠诚地坚守岗位,用一个扫帚撑起一个家,供两个儿子完成大学学业,以敬业的精神和真诚的态度,得到同事和市民的尊敬。小说透过平凡小人物不平凡的人生,体现了一个环卫打工族的社会价值。
  •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灭神榜

    灭神榜

    天英生于白骨,难描难画。凡人每修炼出一朵天英,可延寿十年;不断修炼,渡过劫难,方可破圣成神。体内没有一丝天英之力的吴缺,却在无意之中打开了遗落在这世界的第一扇“星门”。“星门”既开,炉火熊熊,再筑神榜!神榜成,神谕现。当吴缺历尽劫难,终于完成神谕使命,却惊讶发现:他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 薄情囚后:妃成帝妻

    薄情囚后:妃成帝妻

    她是九州大陆名震天下的暗夜家主,雷厉手段,武艺精绝。清绝冷厉的她,执一双血瞳,却堪不破爱这场棋局。三年失忆,让她处于安乐不愿醒来,待到梦回她才知自己放不下的责任。面对一场场迫害,身中蛊毒命不久矣,硬闯皇陵险象环生,在各种势力间周旋,在皇权贵族中游走。他是姜阳皇朝最受宠的三殿下,温润谦逊,骨子里却淡漠如冰。若水不争的他,用尽千方百计,只为挽回心中的悔。
  • 火凤凰

    火凤凰

    穿越醒来,肚子里还多了一个球?一块可权倾天下的玉佩掀起乱世风云,太后宠她无度目的不明,皇帝百般呵护目标不清,庶妹为抢她未婚夫狠毒陷害毁她清白?那她就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她堂堂影后又是医学世家的传人,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特工身份,她岂会怕他们的阴谋诡计。她名义上的舅舅说:“孩子是我的,你跟我走吧!”天下第一美王爷说:“孩子虽不是本王的,但本王视他如亲。”然而……“你不是说孩子是你的?结果呢?孩子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还有你,你不是说孩子不是你的?结果又如何?你连自己的孩子是怎么跑进我肚子里的都不知道。”
  • 口袋妖怪之不屈之魂

    口袋妖怪之不屈之魂

    精灵世界,某一个平行位面一名来自地球的黑发少年通过时空管理局的批准,带着兴奋踏入了这个未知区域,但是因为某些意外他只剩下了灵魂体而他因为阴差阳错也是降落在了帝牙卢卡的栖息之岛,被好心的帝牙卢卡重铸肉身,而他不知道的是,未来他会面对着的对手,一个个却都是强悍无比的存在,凭借着自身的机械创造手段他是否能够改变自己的未来,还请敬请期待。
  • 南亚三国行

    南亚三国行

    2006年3月,老伴随贸促会组织的参访团去参加在印度孟买举办的亚洲企业峰会,顺访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我曾去欧洲和俄罗斯旅游过,领略过欧陆风光,对同属东方文明而又与中国有很大差异的南亚风情心仪已久,便乘此机会同行,游览了南亚三国。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印度,但出国的第一站和回国前的最后一站都是斯里兰卡。前后在斯里兰卡住了三晚,游览了两个整天。斯里兰卡被誉为“印度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短短两天观光,浮光掠影,但总的感觉还是不虚此行。